17世纪文学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第一节概述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文学一、概述(一)古典主义文学17世纪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创作和理论上都是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因此得名古典主义。
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笛卡尔唯理主义哲学是它的哲学基础。
古典主义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其中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最为发达,法国古典文学的政治基础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理论。
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
○思想特征(1)强烈的政治倾向,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歌剧,歌颂英明的国王。
(2)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以理性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家庭义务和荣辱观念的矛盾,爱情或情欲只能放在第二位。
(3)尖锐抨击贵族的骄奢淫逸、堕落腐化,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揭露社会的恶习和弊端。
喜剧主张在笑中移风易俗。
(4)古典主义悲剧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古典主义喜剧,寓言和散文具有较广的文学视野和较多的民主精神。
○艺术特征(1)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古典主义文学不仅从古希腊罗马文学继承诗歌、散文,而且继承戏剧并进行创新,使其具备现代剧的基础:有一定的幕数,适宜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演出。
戏剧冲突十分尖锐,心理刻画非常细腻。
(2)有一套严格的艺术标准和规范遵守三一律:时间,情节,地点必须保持整一文学体裁有高低之分,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寓言、民间文学。
【补充】三一律: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
它是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法则,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艺术上体现了时间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
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17世纪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里,许多文学家们创作出了一系列的杰作,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17世纪主要的文学成就。
1.《哈姆雷特》(Hamlet)-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无论是在文学界还是戏剧界,威廉·莎士比亚都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
在17世纪,他的作品《哈姆雷特》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这个悲剧探讨了复仇、疯狂和死亡等主题,并引起了观众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2.《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约翰·包德温(John Bunyan)约翰·包德温是17世纪最著名的清教徒写作者之一。
他的作品《天路历程》是一部宗教寓言,描述了基督教信仰者的精神之旅。
这部作品极富象征性,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被翻译成世界上许多语言。
3.《巨人传》(Gargantua)- 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拉伯雷是法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巨人传》是他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幽默和夸张的方式描述了主人公的冒险故事。
拉伯雷通过描绘人性的荒唐和社会的不合理性来进行讽刺,并以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式展示了他对人类经验的深刻洞察。
4.《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Dame)-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通过对中世纪巴黎社会的描述和对彼此相爱的吕都和埃斯梅拉达之间复杂关系的描绘,展现了雨果对封建宗教体制以及对人性的关注。
这些作品代表了17世纪文学成就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赞誉,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17世纪法国唯理主义的奠基人是(C)。
A.霍布斯B.伽桑迪
C.笛卡尔D.狄德罗
2.意大利的巴洛克文学代表人物是(A )。
A.马里诺B.贡哥拉
C.约翰•多恩D.格里美尔斯豪森
3.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革命诗人是(B )。
A.屈莱顿B.弥尔顿
C.班扬D.本•琼生
4.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C )。
A.拉辛B.莫里哀
C.高乃依D.拉封丹
5.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的作品是(B )。
A.《伪君子》B.《熙德》
C.《费得尔》D.《安德洛玛克》
6.法国古典主义的理论家是(C)。
A.笛卡尔B.伽桑迪
C.布瓦洛D.黎塞留
7.拉封丹是一位以写寓言诗著称的诗人,其代表作是(C )。
A.《拉封丹寓言》B.《丹麦寓言》
C.《寓言诗》D.《寓言故事》
8.1659年,莫里哀演出他到巴黎后的第一部作品是(B )。
A.《妇人学堂》B.《可笑的女才子》
C.《冒失鬼》D.《情敌》
9.莫里哀标志着古典主义喜剧形成,同时又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的剧本是(B C.《吝啬鬼》D.《恨世者》
10.莫里哀鞭挞贵族恶习败俗的作品是(C)。
A.《恨世者》B.《吝啬鬼》
C.《堂•璜》D.《乔治•唐丹》
11.歌德所说的:“像他那样的开场是现存最伟大的最好的开场”,是指莫里哀的作品是(B )。
A.《吝啬鬼》B.《伪君子》
C.《可笑的女才子》D.《妇人学堂》
12.莫里哀的《可笑的女才子》所表现的是(B )。
A.青年人冲破金钱与宗教的阻力,追求爱情自由的胜利
B.贵族沙龙咬文嚼字、故作风雅的丑态
C.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
D.没落阶级腐朽堕落和资产阶级的种种丑恶
二、多项选择题
1.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ABCD)。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B.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C.巴洛克文学D.市民世俗文学E.教会文学
2.17世纪欧洲文学产生的背景(ABCD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专制王权的兴隆
C.唯物主义和唯理主义思潮的出现D.对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反拨
E.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3.弥尔顿取材于《圣经》的几部杰作是(BCD )。
A.《伊甸园》B.《失乐园》
C.《复乐园》D.《力士参孙》E.《天路历程》
4.古典主义的基本有(ABC )。
A.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B.思想上崇尚理性
C.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D.形式上采用民间文学风格E.重视主观想象
5.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有(BC )。
A.莫里哀B.高乃依
C.拉辛D.拉封丹E.布瓦洛
6.《熙德》中的主要人物有(ABCD )。
A.高迈斯B.杰葛
C.罗狄克D.施曼娜E.阿巴贡
7.《安德洛玛克》的主要人物有(ABC )。
A.赫克托耳的寡妻B.皮洛斯
C.爱弥奥娜D.阿喀琉斯E.答尔丢夫
8.莫里哀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时期所写的一系列杰出的讽刺喜剧,主要有(ABCD )。
A.《伪君子》B.《堂•璜》
C.《恨世者》D.《吝啬鬼》E.《情仇》
9.《吝啬鬼》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有(BD )。
A.奥尔贡B.阿巴贡
C.答尔丢夫D.玛丽亚娜E.大密斯
10.莫里哀晚期作品主要有(BCD )。
A.《乔治•唐丹》B.《史嘉本的诡计》
C.《无病呻吟》D.《醉心贵族的小市民》E.《妇人学堂》
11.《伪君子》的主要人物有(ACD )。
A.艾尔密尔B.阿巴贡
C.答尔丢夫D.奥尔贡E.道丽娜
12.《伪君子》中答尔丢夫的语言特点是(ABC )。
A.矫揉造作B.堆砌词藻
C.长篇大论地玩弄教义D.犀利、明快、生动、朴素E.简洁、清楚
三、专用术语解释
1.古典主义2.“三一律”
3.巴洛克文学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答案:
三、专用术语解释
1.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被称为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作家、理论家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和个性差异,他们的创作也各有侧重。
法国古典主义
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戏剧最突出,出现了以高乃依和拉辛为代表的悲剧作家,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作家,以及文艺理论家布拉洛和寓言诗人拉封丹等。
2.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
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内完成。
3.巴洛克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
随着航海业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中国的瓷器、刺绣传入欧洲,西方人惊叹中国的雕金镂玉和珠光宝气,认为这太“巴洛克”!于是,在西方建筑、音乐、文学等领域,巴洛克风格盛行一时。
巴洛克艺术从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又传到英、法,成为欧洲的一种重要艺术风格。
巴洛克文学是巴洛克艺术在文学上的表现。
巴洛克文学在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
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
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英国的约翰•多恩等。
4.17世纪的英国文学,由于受到人文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
40年代革命时期,出现了革命诗人弥尔顿,其创作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情绪。
60年代王政复辟时期,出现了来自下层的清教徒作家班扬,在创作中继续坚持民主倾向。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有着血肉关系,它对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有直接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