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义务教育并非可望而不可即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纳入义务教育、中考不分流有多难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22年第03期如果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九年义务制教育就变成了十二年义务制教育。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近年来不乏相关建议。
日前在一些地方两会上,比如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都提出了探索十二年义务制教育的想法。
高中纳入义务教育,高中学校的均衡发展问题摆上台前,进一步取消中考分流,让质量薄弱的中职学校的孩子上普高,就成为家长心底的呼声。
只不过,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面临的现实困难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免费在日前的地方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提出,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比如浙江省人大代表、步阳集团董事长徐步云,向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浙江实行免费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建议”。
再如广东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大会上,来自教育界的省政协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许旋,建议大面积增加高中学位,争取国家授权广东部分城市试点将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当前,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执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少数省份或城市开始执行十二年义务制教育。
十二年义务制教育为什么不普遍?这要看义务教育如何理解。
“义务”这两个字,拆解开来看是普及、免费与强制、均衡。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就曾表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时间还不长,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向上(学前)、向下(高中)延伸基础还不牢靠。
那么到什么阶段能够纳入义务教育?有一个前提条件,普及率(毛入学率)达到95%。
2019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9.5%。
根据最新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2%,离普及目标越来越近。
再看免费。
我国其实已有多个省份实施免费高中教育,而且这些省份大多在中西部地区,如陕西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实施高中3年免费政策,内蒙古从2012年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
十二年义务教育是时候了,怎么回事十二年义务教育是时候了什么情况“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自1986年起已有近四十年历史,而我国的GDP从当时的1万亿元增加到了2022年的120万亿元,不仅完全有条件将义务教育延长至十二年,而且时不我待,因为这事关提高全民素质”。
陈众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背后,是延长国民受教育年限,提高国民素质,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期待。
“当今世界,比较有持久发展能力的国家,能在经历灾难后重整旗鼓的国家,都是国民受教育时间比较长、国民素质比较高的国家。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署对146个国家1950~201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由此转化而来的经济总量至少增加2%。
世界银行相关研究也表明,劳动力人均受教育时间每增加1年,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加9%。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及其团队的研究同样显示,对制造业企业的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如果企业职工全部由初中以下学历改变为高中学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将提高24%;如果全部改变为大专学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再提高75%;由大专到本科,劳动生产率可以再提高66% 。
国际上一般把15~64岁列为劳动年龄人口,我国的规定则是16~60岁的男子和16~55岁的女子,为劳动年龄人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3.5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举全国之力努力办好义务教育,教育水平迅速上升,目前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了10.9年。
”袁振国说。
但在他看来,延长国民的受教育年限并不容易。
袁振国表示,通常一个国家国民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需要8~10年时间,不是靠一届政府、一时教育投入的增加就可以做到的,需要靠基础教育的长期积累。
十二年义务教育什么时候开始“现行义务教育法于上世纪80年代制定,部分法条已不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人大代表反对义务教育增至12年建议完善九年制(教师中心稿)中国青年报本报北京8月19日电(记者程刚)是否有必要将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义务教育?这一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话题,今天再次引发参加“全国人大《义务教育法》修订座谈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们的热议。
“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就要推行12年义务教育?”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柳斌质疑说。
柳斌到全国人大任职前,曾经担任教育部副部长。
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国家将“12年义务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新目标。
中国工商银行安徽分行行长刘卫星等代表,在对安徽、河南等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进行调研后正式提出议案,建议国家实行12年义务教育。
这份议案列举了实行12年义务教育的四大理由:---避免中国经济陷入“低技术陷阱”。
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企业被迫大量使用低水平工人。
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高淘汰率的状况,正使我国经济陷入“低技术陷阱”。
---缓解未来就业压力。
未来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9.4亿人。
如果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可以使部分人口就业时间推迟3年或更长时间。
---可增加下一代人的知识资产,提高未来就业能力,这对许多农村家庭和城市贫困家庭子女是“雪中送炭”。
---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素质,素质的关键在教育。
12年义务教育,可以使农民受到高级中等及以上教育,提高其致富本领,化解“三农”问题。
刘卫星代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提出的“实施12年义务教育”只是一个教育目标,并非一个强制性的教育达标,各地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分片实施。
国务院法制办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未提及改变学制,仍然表示“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柳斌委员表示,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有可能具备了实施12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但其他绝大多数地方尚不具备推行的基本条件。
我国暂不普及12年义务教育China's nine year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will not be extended to 12 years, the Department of Basic Educ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aid in a statement.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日前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将不会升级为十二年制。
"We are yet to have the conditions to include senior high school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department said, adding that the main task in terms of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is for it to meet the needs of more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该部门称:“将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还不具备条件”,并表示,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更多初中毕业生的需要。
According to the statement, despite the goal for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to be implemented nationwide by 2020, which was included in a plan issued earlier this year, it does not mean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will be compulsory and free.该声明称,尽管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被纳入了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项计划,这并不意味着高中阶段教育会是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
题目:12年免费义务教育探讨(B题)引言2008年9月1日,一个必将被历史所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
这是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许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个里程碑的背后,是中国教育发展前所未有的大提速。
短短3年,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四大步跨越”。
全国人民深深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建立并完善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巨大决心。
几千年前孔子“有教无类”的民族之梦正在成为现实。
无独有偶,为了尽快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我12年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实现这一政策仍还有一段较长的路去走,为了方便这一政策的贯彻实施,我小组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自己的方案。
如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斧正。
摘要本文在我国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的背景下,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情况、财政收入、教育资助以及教育所需费用等等作出一一分析研究评价。
首先,关键词:承载力财政收入教育资助 12年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财政体制1、问题重述与模型假设(略)2、问题分析针对某地区的教育状况,经过对本地区经济水平的评价和一定的逻辑演化,抽象成一个比较合理且能够表述的方案,运用数学中的条件思维和极限思维去处理这个实际的方案,从而建立一个可行的数学模型,利用此抽象化的模型来阐述一个实际问题,从而达到解决12年免费义务教育的问题的目的。
3、模型的建立与求解3.1 问题一的模型建立与求解3.1.1 建立数学模型:对于某一地区的对12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承载力(A)与本地区的财政收入(G)、国家对本地区的教育资助(M)和本地区实行高中3年免费教育所需费用的多少(P)有关,从而建立以下模型:(其中Q为9年免费义务教育所需费用)A=(P+Q-M)/G×100%3.1.2模型分析及求解对于某一地区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是建立在9年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设某地区对9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投资为Q,若要实现12年免费义务教育,则假定此地区实现高中3年免费义务教育所需费用为P,在现在的经济条件下,国家不可能帮助每一个地区都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而对某地区教育经费的投资金额M是一定的,我们在此作一假设,让此地区实行12年免费义务教育,则该地区政府须额外投资,设此地区的财政收入是一确定值G,则设满足12年免费义务教育所需费用占财政收入总量的比例为A,那么,当A的值越大,说明这个地区对12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承载力越小;当A 值越小,说明这个地区对12年免费义务教育的承载力越大。
现时期推12年义务教育不如将九年义务教育办好日前有媒体报导说,此刻正在讨论普及12年义务教育,一是向上普及高中教育,另一个那么是往下,多增加学前教育。
教育部3月31日表示,我国仍坚持九年义务教育,目前义务教育的重点是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基攻坚打算(实现西部地域大体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体扫除青壮年文盲),12年义务教育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目前国力。
九年义务教育尚未全面落实,何况十二年?夏余才:毋庸置疑,我国自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功效。
但九年义务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普及率在西部地域仍然比较低,一些地址义务教育时期的乱收费情形严峻,因此,在此等情形下提议延长义务教育的时刻,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和不适合宜。
那么卷千兵卫:中国仍是进展中国家,据了解我国目前尚有27个县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我国教育投入经费也十分不足。
九年制义务教育尚且不能普及和进展不成熟,更何况十二年制的义务教育呢?巍峨之巅:固然咱们欢迎政府作出更高标准的许诺,但9年义务教育弄了那么久都还不能尽善尽美,12年义务教育真能弄好么?义务教育是要免费的,财政必需有相应投入的,当前强调12年义务教育就未免显得有些冒进了。
范大中:若是真正的缘故仅仅是财政不足,尚有可尽力的地方。
问题却不单单如此,义务教育即国家强制教育,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同意的基础教育,这就决定目前义务教育只适合于初中以下时期,但有些人修完初中学业后就开始同意技校等职业培训,以作就业预备。
若是实施12年义务教育,就意味着一些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中专技校将无人可招,这显然不切实际。
先将九年义务教育办好办实水上行风:提出十二年义务教育这一构思的初衷固然是好的,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前提是,必需成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免费义务教育,而不是如何为目前这种并非完全的义务教育“延时”。
野三坡:十二年义务教育假设没有足够的教育经费,确实是无米之炊;再者,中西部很多地域的义务教育,九年尚未完成,那里更应注重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合格率。
台湾12年义务教育伴着疑虑上路今年4月底,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亲自出席记者会,宣布12年制义务教育正式启动:从2014年8月开始,岛内的初中生上高中和中专,完全免学费,其中75%的学生可免试入学。
这是1968年台湾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工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缩小教育落差和缓解升学压力。
两年后3/4的学生免试升高中目前台湾初中生上高中或者中专,须参加类似大陆中考的“基本学力测验”,如果想上特色学校、重点中学,那还要参加这些学校的专门加试。
而根据台湾教育部门新拟定的12年义务教育方案,2014年,初中毕业生不再参加“基本学力测验”。
12年义务教育初上路时,采取免试入学和特色招生两种方式,以免试为主,免试比例平均约为75%,特色考试比例平均在25%。
台“教育部”表示,希望借此减少学生升学压力,引导多元化、个性化发展。
这是“教育部”酝酿了16个月后提出的方案,共有29个配套方案。
简单地说,入学招生采取“先免试、后特色招生”的方式。
今年的初一学生是12年制义务教育的第一批实践者。
2014年他们初中毕业时,5月先参加“会考”;6月参加免试申请;免试未录取或不满意结果者,可参加接下来的特色考试;7月分发入学。
一般来说,如果某学校报名人数少于计划招生人数,学校将完全不看任何成绩,全部录取,这是最体现12年制义务教育精髓的部分。
较为麻烦的是,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取谁不取谁就要颇费脑筋。
“教育部”将全台分成15个高中职招生区,每区“比序”(即排名)标准不尽相同,大致包括学生志愿序、就近入学、扶助弱势、学生毕(结)业资格、均衡学习、“会考”成绩等等。
“会考”成绩虽作为“比序”项目之一,但规定最多只能占1/3的比重,重点还是希望考查学生初中三年在校的表现。
如果仍然排不出结果,就抽签决定。
免试没录取或者不满意结果的学生,可参加接下来的特色招生考试。
特色招生分为“术科甄选”和“学科考试”两种。
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实现教育扶贫的分析近年来,我国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教育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实施了十二年义务教育政策,旨在推行教育扶贫,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普及。
本文将就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实现教育扶贫进行分析,并探讨我国在这一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意义十二年义务教育是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小学6年、初中3年的基础上,增加三年高中阶段,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共12年的基本教育制度。
此举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不仅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力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将可能改变突出问题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公平教育的改善。
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意义还在于推进教育扶贫,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扶贫的核心是弱势群体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配置均衡。
十二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出台,将全面推进教育公平,减少城乡和地区间的教育差距,为我国的教育扶贫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1.改变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现状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一直相对滞后,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现象比较严重。
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可以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充实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培训等措施,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2. 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十二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可以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机会和教育保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 加强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质量1. 国家政策倾斜为了实现教育扶贫,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学校条件逐步改善,教育资源得到大力加强。
国家鼓励各地加大对教育的扶贫投入,倾斜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2. 社会支持力度增加除了国家政策倾斜,社会力量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也在增加。
一些民间组织和慈善机构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助和支持力度,为教育扶贫事业贡献了力量。
基础教育由12年变为10年的可行性与不可行性可行。
一、可行性从学习的内容本身出发,12年的知识完全可以压缩在10年之内学完。
有过来人表示,“30多年前的学制,就是小学五年、初中和高中各两年,总共九年。
现在学的东西比以前多了多少?那时的人学到的东西比现在的学生学到的少吗?更不要说现在的初三、高三根本就没有新课学了,都是复习迎考。
”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应对中考高考,节省复习应考的时间又为何不可?同时初高中阶段的重复教育所占的时间较多,小学六年中每年都学不了多少东西,时间稍微紧紧也不错。
现行设置是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
总共基础教育阶段费时12年。
这样,学生中学毕业时己20岁,及届结婚年龄,来不及投入社会实践,来不及上大学深造,就要结婚生子,实在太仓促,不利于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就社会利益而言,也是社会人力资源的一大浪费。
毛主席在1966年就提出学制要缩短的问题,现在想来是十分科学的。
因此我认为学习时段应压缩。
小学5年,初、高中各2年足矣。
节省3年时间完成基础教育,或许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利益是有利的。
为了证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时间完全可以压缩,浙江大学在前年和省教育厅合作做了一个“高二生直升大学”的实验,在杭一中、杭二中、学军中学和浙大附中分别挑出十个学生,通过面试直接进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学习。
第一年,他们在思想上还有些不成熟,到了第二年,在各方面都和普通学生持平了,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得更好。
当然,这部分学生是比较优秀的学生,所以很快能跟上进度,但即使一般的学生,我想也至少能节约半年的高中时间。
二、不可行性与此同时,我们要考虑到本来中国就是人口大国,且国民素质相对偏低。
不能为一时的经济结构问题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而把中小学的12年学制缩短。
现行的中小学学制是经过多年经验摸索出来的,符合人的成长规律。
另外,中国的适龄劳动力短缺也是一种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而教育本身提供的人才也有结构性问题,二者有一定脱节,这说明中国需要大量职业教育,需要大量拥有知识技能的劳动者,这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
12年义务教育从2020年开始是不是真的?中考取消?实行12年义务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最受热议的话题,那12年义务教育什么时候实行呢?十二年义务教育实行时间十二年义务教育,是指将普高、中专、职高、技校等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不包含私立学校,纳入到义务教育范围之内从而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十二年义务教育并非指普通高中无分数限制的无条件入学,所有学校还需参加中考或部分中等职业教育院校提招入学等,中国特区、民族地区、浙江、广东、河北多地都尝试了中等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取得很好反响。
但主要还集中在民族地区、沿海等发达地区,没有大范围普及。
201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代表热议十二年义务教育。
有政协委员提议要在全国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对此,社会各方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因此,关于在全国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提案还在进一步论证之中。
实行12年义务教育的城市2006年6月:陕西省吴起县2007年:广东省珠海市2008年:河北省迁安市2009年:河北省唐山市2010年8月:江西省德兴市2010年10月: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2011年3月:湖南省吉首市2011年9月:江苏省南京市2011年12月:福建省晋江市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2014年8月:福建省“漳州开发区”2015年8月:广东省深圳市2016年:湖北省兴山县、青海省“六州地区”、四川省“民族地区”、云南省迪庆州与怒江州、新疆自治区吉木萨尔县、湖南省长沙市、陕西省2017年:河南省新郑市2002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就开始对低保家庭学生、孤儿学生、特困学生和部分山区义务段学生实施免费。
2004年2月20日,鄞州区出台政策,进一步实施全免。
实行12年义务教育的好处这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劳动力竞争、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
同时,标志着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进步。
而且普及高中对于很多困难家庭,对于许多学困生来说都是好事,因为普高以后,每个学校都会有升学率,这就要求学校领导与老师们要全力以赴,孩子们由此可以享受到更加公平的教师资源,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实现教育扶贫的分析教育扶贫是指通过教育,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逐步摆脱贫困的一种方式。
而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则是实现教育扶贫的基础和保障。
本文将从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和教育扶贫的成效方面分析,探讨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实现教育扶贫的问题和挑战。
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是实现教育扶贫的重要基础。
十二年义务教育是指国家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行十二年的义务教育,学生在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后,可以选择进入高中继续接受三年高中教育。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更多的贫困地区学生有机会接受高中教育,扩大了受教育的机会和范围,为教育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可以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根据国家数据显示,随着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高中教育的比例逐年提高,受益人数不断增加。
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各地区的教育条件和资源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些举措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扶贫的进程。
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接受完整的十二年义务教育,学生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在教育扶贫的过程中,培养贫困地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非常重要,而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立的。
通过扩大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丰富教育内容,使贫困地区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摆脱贫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实现教育扶贫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这使得贫困地区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依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不公平的现象。
由于贫困地区的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对孩子学习的支持力度也相对较低,这也给教育扶贫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继续接受十二年义务教育,这也阻碍了教育扶贫工作的进展。
提起高考,中国人最熟悉的一个词就是“独木桥”,甚至还要在前面加上“千军万马”,由此可见,高考给人的印象有多难。
北碚区51岁的老教师李德诚说,1978年,他在四川省宣汉县一所农村小学当代课教师,报名参加了当年的高考:“1977年的高考来得非常突然,很多人没来得及得到消息就过去了。
到1978年高考时,虽说只有五六个月的准备时间,但报名的学生特别多,当地至少有上万人挤进考场。
”李德诚幸运地考上一所师范专科学校,至今,他还记得,当时,全县文科录取的人数不超过20人,当年的高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独木桥”。
有资料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市高考报名人数69011名,录取人数2780名,录取率仅4%。
30年来,我市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发展,高考升学率也从4%提高到70%。
今年高考,我市有189167名考生参加,全国各大普通高校录取的新生总人数为133327名,7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都能升入高校,追寻自己的梦想。
现在,已鲜有人用“独木桥”来形容高考。
李德诚说:“现在考大学这么容易,以前想都不敢想。
”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今年9月1日,对家长们是一个特别高兴的日子——很多人带着孩子去学校报名时发现,一名小学生最低只需缴20元钱的作业本费,就可上一学期的课。
这是因为,我市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全免费政策。
多年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学校除了免除学费,要求学生家长缴纳杂费、课本费、代收费等,一名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费用加起来要好几百元。
从2004年起,我市在全国首批实行义务教育一费制,将学校核定收取的费用,在开学时一次性收取,严禁中途再向学生和家长收取费用。
从此,教育乱收费现象大大减少,但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并没得到更大减轻。
2006年,我市对农村地区开始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344万农村学生实现了全免费义务教育,并对贫困学生资助课本费、住宿费等,让每一个农村孩子花尽可能少的钱也能上学。
2008年,我市所有小学和初中实现免学杂费、免课本费入学。
12年义务教育实施时间2020年会普及⼗⼆年义务教育吗⼗⼆年义务教育,是指将⾼中教育纳⼊到义务教育范围之内从⽽推⾏⼗⼆年义务教育,中国特区、民族地区、浙江、⼴东、河北多地都尝试了⾼中免费教育,取得很好反响。
但主要还集中在民族地区、沿海等发达地区,没有⼤范围普及。
⼗⼆年义务教育各省实施时间2006年6⽉陕西省吴起县2007年⼴东省珠海市2010年8⽉江西省德兴市2010年10⽉福建省福州马尾区2011年3⽉湖南省吉⾸市2011年9⽉江苏省南京市2011年12⽉福建省晋江市[8]2012年内蒙古⾃治区2014年8⽉福建省“漳州开发区”2015年8⽉⼴东省深圳市2016年湖北省兴⼭县、青海省“六州地区”、四川省“民族地区”、云南省迪庆州与怒江州、新疆⾃治区吉⽊萨尔县、湖南省长沙市等。
2020年能否普及⾼中义务教育现在是不会普及12年义务教育的,中国的国情发展还做不到这⼀步的。
现在的改⾰更多的是⼀个阶段性的试探,总是需要先⾏⼀步做总结的。
贸然的进⾏⾼中义务教育、⼤学义务教育会使得很多的学⽣产⽣惰性,虽然可以提⾼国民的整体实⼒,但总的来说是弊⼤于利的。
这其实更多的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个试探,现在的教育改⾰已然深⼊到深⽔区了,⽽且关于⾼考的改⾰也已经陷⼊了泥潭。
但还是希望教育改⾰的步伐越迈越稳、越迈越⼤。
⼗⼆年义务教育好在哪⾥当12年义务教育被提上⽇程,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明媚春天。
义务教育阶段的延长,或向上,或向下。
向上则延长⾄⾼中阶段,向下则延长⾄幼⼉教育,⽆论向哪个⽅向延伸,对孩⼦,对国家都是功在千秋的好事,如果只能择其⼀,向上延伸⾄⾼中阶段更实惠。
将课业紧张、压⼒骤增的⾼中阶段纳⼊义务教育,可以为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们铺平迈⼊象⽛塔的道路,为⼀个⼈⼀⽣的发展奠基,善莫⼤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作为经济前沿城市,珠海市早在2007年就实现了12年免费义务教育,⾼中学⽣免缴学费。
12年义务教育该不该推行
王夕
【期刊名称】《心理医生》
【年(卷),期】2010(000)011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王夕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要慎重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世界各国普及12年义务教育情况分析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六年级实验教材《美术》(冀教版)第12册第12课《绿色的呼唤》教学设计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六年级实验教材《美术》(冀教版)第12册第12课《绿色的呼唤》教学设计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六年级实验教材《美术》
(冀教版)第12册第12课《绿色的呼唤》教学设计5.从“九年”到“十二年” 推行义务教育并非纸上谈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于社会热切关注的普及12年义务教育问题,教育部日前明确表示,支持有些地方根据自身财力等状况所作出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做法。
不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不等于普及12年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免费教育,目前国家尚没有这个财力。
确实,在教育经费投入尚未完成“到20世纪末不少于GDP的4%”的既定目标的情况下,要全面实现全国范围内12年免费教育的目标的确可能勉为其难。
据悉,中国甚至还有27个县仍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
但同时,不论是现有经费的内部分配形式,还是外部经费的保障形式,也许都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如果能够真正实现内外合力,普及12年义务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可能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事实上,我国已经有一些地方先行一步,实现12年甚至15年义务教育。
珠海12年义务教育,地方官员笑称砸锅卖铁照做;中山市则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全免费。
国家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一步,这样,中央财政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转移支付到中西部贫困地区。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我国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无论是从公平性还是从保障水平来说,都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同时,财政支出还存在大量不合理的地方,如果能够从公共财政入手,强化预算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大幅度提高财政的教育支出比例,并非没有可能。
比如仅公车改革一项,就有可能省出几倍于全国免费高中教育所需的经费来。
另一方面,即使在现有的财政教育支出捉襟见肘情况下,也存在着内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
一是高度垄断的教育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一些地方规定,办个幼儿园都需要2700平方米以上的内部空间和10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活动场所;高度垄断使咱们这个素有尊师重教优秀
传统的国度,教育占GDP的比重只有可怜的3%,远远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同时也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在教育投入中被严重“摊薄”,撒胡椒面似的面面俱到于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所有公立教育机构,维持最低水平的教育标准。
二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教育投入也过度向高等教育倾斜,导致基础教育投入不足。
只要全面开放教育准入,打破教育垄断,就能大大节约政府财政资金,使之好钢用在刀刃上,专门致力于均衡教育资源,并将义务教育向幼儿、高中阶段延伸。
同时,还能使教育领域真正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改变“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的“人才标准件”的应试结构。
那时的高中教育,将有可能不再像现在一样仅仅作为高考的应试预科班,而真正成为全面发展、自由发展的公民教育,大大增加职业教育、人生设计、潜能挖掘等方面的能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