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 格式:ppt
- 大小:511.50 KB
- 文档页数:15
主题: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二张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多次阐述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特别是他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使这一构想更加深刻,更加完整,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邓小平提出:“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使先富起来的地区更好的发展起来,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要一部分先富裕的人帮助没有富裕的人,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
”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在区域发展上邓小平提出了沿海地区和内地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
他说:“我们的发展规划,第一步,让沿海地区先发展;第二步,沿海地区帮助内地发展”。
他满怀信心地说:“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第三张下面说一下坚持共同富裕成功的一个例子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绝大多当数农民终于告别了饥寒的威胁,日益走上了小康之路。
更有些地区,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坚持集体经济,实现了共同富裕。
典型的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村、河南的南街村等等。
华西村为什么富第一,他们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他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
第三,他们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利益摆在至高至上的位置。
第四,他们始终坚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五,他们始终注重加强党的建设,有好的班子、好的队伍、好的路子、好的机制、好的制度。
第四张1.从收入到消费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改革中最早受益,社会中最贫困阶层的收入和生活得到改善。
这样的变化是市场经济取向改革的必然结果。
因为在此前的再分配体制中,社会财富主要是集中在国家手中,与之相伴随的是社会财富和资源的极度“匮乏”。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进入相当缓慢阶段,城乡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同时国有资产开始流失,并由此导致社会利益格局开始明显失衡。
实现共同富裕的三个路径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之一,需要通过多个方面的努力来实现。
以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三个路径:
经济发展路径:经济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中国应当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保障劳动者的收入合理增长,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工资水平和劳动者福利的提高,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教育公平路径: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同时,建立公平的教育机会,减少因贫困而失去教育机会的现象,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社会保障路径:社会保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体系。
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要关注贫困地区和人口,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基本生活权利。
此外,要加大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的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体系,为全体人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和养老保障。
综上所述,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通过多个方面的努力,包括加快经济发展、推进教育公平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些路径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教案精选:高中政治《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教案精选:高中政治《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识记: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
2)活动:以某项正在建设的重点工程为例,对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进行综合探讨和交流。
2、能力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通过对有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达到相应水平。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步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一般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辩证的观点、开放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亲身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人翁责任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使学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课程标准教学内容1、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和目标。
2、我国人民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和步骤。
基本要求识记: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
教学重点1、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2、如何理解共同富裕教学难点1、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2、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教法设计可以采用正反方辩论的方法,由教师根据目前社会上较为普遍的观点来确定论题,通过辩论,达到强化教学目标,把握知识要点的目的。
课时安排1课时关键词分配、共同富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生产关系包括哪三个方面内容?现阶段我国的公有制经济都包括哪些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又包括哪些形式?分别起什么作用?分配制度?讲解新课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1、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板书)1)分配制度(板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材料一:高级管理人员个人最高年薪排行前3名是ST科龙、福耀玻璃和用友软件,年薪分别为700余万元、127万元和123万元。
材料二:董事长持股市值排行前三名为东方集团的张宏伟、宁波韵升的竺韵德和浙江广厦的楼忠福,持股市值分别是2186万元、2162万元和1397万元;材料三:总经理持股市值排行前三名为东方集团的安英、深科技的谭文金志和浙江东方的吴建华,持股市值分别为1326万元、838万元和402万元;材料四:董事会秘书持股市值排行前三名为东方电子的高峰、爱建股份的周浩奎和辽宁成大的罗启库,持股市值分别达到142万元、136万元和105万元。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导言共同富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多个层面深入探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经济方面提高基本经济能力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首先提高基本经济能力。
这包括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
通过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此外,加强技术创新和提高科技含量也是提高经济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通过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可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
此外,建设良好的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也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共同富裕打下基础。
推动农村现代化农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领域。
在推动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服务也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方面加强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我们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此外,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保障基本医疗和社会保障保障基本医疗和社会保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我们应该加强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水平。
此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质量,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
加强文化传承和创新文化传承和创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我们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同时,注重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政策方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
我们应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和保护力度,缩小收入差距,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权益。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共同富裕意味着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社会进步的成果。
以下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些途径和措施:1. 促进经济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经济发展是关键。
政府应制定并实施积极的发展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2. 推动教育公平: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水平。
同时,采取措施保障学生免受校园欺凌,推动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
3. 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为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政府要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保障。
加强医疗体系建设,提高医保覆盖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贫困家庭住房保障,为民众提供安全、健康、有尊严的生活环境。
4. 扩大就业机会: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
政府要积极推动就业创业,鼓励个体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推动发展新的就业形式和新的就业领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
5. 提高收入分配公平:为实现共同富裕,要加强收入分配政策,减少贫富差距。
政府要通过税收制度和福利政策来调节收入分配,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给低收入群体,保障劳动者的工资待遇,加强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健全的稳定收入增长机制。
6. 保障社会安全:为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安全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保障,提供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覆盖范围,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7. 促进区域发展平衡: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推动区域发展平衡。
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以上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几个重要实施路径。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案[课标依据]: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能力目标: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平、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从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情感价值观目标: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难点:1、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2、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现在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免除杂费和学费了,你知道国家是从哪个地区开始实行这一政策的吗?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呢?”——学生回答“西部地区。
”教师:其实这些年国家为了进行西部大开发是竭尽所能斥巨资而为之。
比如:投资262亿元建青藏铁路,计划投资403亿建重庆轻轨,以及打算重拳出击,在川、滇西部的横断地区打造世界级的大型水电站群落。
等等……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这些西部的经济增长率每年高于8.5%。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家建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什么呢?——发展西部经济,使东、西部人民共同富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一课题。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设计民族中学:高君二千零二十一点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情感,为祖国的建设和富强作出贡献。
2.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
3.知识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2)正确理解共同富裕;(3)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教学重点】1.中国现行的分配制度;2.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教学困难]1.分配中应注意的问题;2.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后富。
[教学方法]情景探究法、小组讨论法、重点讲授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老师:你想过美好的生活吗?学生:希望。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过上好日子,咱们国家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强调“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今天,让我们来研究共同富裕之路。
[新课程教学]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学习之旅的第一站:我的目标,我决定?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2、在分配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4.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学习之旅第2站:大家来炫富(1)我的家庭年收入是多少,主要来自??(2)播放动画:除夕晚餐大年三十,李军一家五口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他们各自“盘点”这一年自己的收入:李军承包建筑工地,收入丰厚;妻子在邮局工作,年收入3万左右;母亲靠出租房屋每年可获得9千元;儿子在一家私营企业作技术指导,可获利4万元;儿媳靠炒股获得收入。
教师提问:李军一家五口人分别依靠什么获得应有的收入?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略)。
教师总结:(回顾我们在上一课学到的中国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它所属的经济成分)李军的资本投资、劳动、管理(私营经济)、妻子的劳动(在国有企业工作)和母亲的资本投资(个人投资)儿子技术、劳动(在私营企业中劳动)儿媳资本投入(个人投资)老师:从以上两个展示财富和除夕晚餐的活动来看,中国有什么样的分配制度?接下来,我们进入学习之旅的第三站:八仙横渡大海,展示他们的魔力。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学目标】【资源分析】(一)学情分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是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还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是本课的内容之一。
本设计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大多数优秀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教材分析本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四个尊重”等内容;由两目构成,第一目“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内容与上一目的内容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上一目主要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目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
第二目“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引导学生理解“四个尊重”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进取精神,大胆创业。
【教学重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教学难点】允许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实现共同富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课件准备、精选练习题。
(二)学生准备:学生分组预习课文93-95页的内容,并找出该课主要的学习内容;【课型】新授课【教学时间】1课时【板书设计】第七课关注经济的发展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1)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2)不同时期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教学过程】【展示预习结果】【学生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预习收获。
2、请一两个学生说说该课主要的学习内容。
3、请学生说说在这一框中最难理解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教师】教师给予点拨和梳理,在学生的基础上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设计意图: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自主学习说出该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难点,老师再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让他们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十、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1、“三步走”战略目标制定的根本依据是什么?2、“三步走”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什么?3.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其最终目的是什么呢?这一制度与第二框要学习的内容有何关系?教师小结:三步走战略目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那么,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呢?第一框题和第二框题之间有何内在联系?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了解这些内容.。
多媒体展示一块蛋糕,教师讲解上节课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发展经济。
今天这节课讲如何分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学生思考回答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什通过分析提问,让学生初步了解上节课与本节课之间的联系,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新课推进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板书)(多媒体展示: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师: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的国民经济显著增强,社会财富的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在蛋糕做大以后,要将做大的蛋糕分得更加公平合理,这还需要我们贯彻落实好我国现行的基本分配制度。
1、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板书)先请同学们了解课本活动1的内容: 【活动探究】:说说自己家的主要收入来源?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我们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靠付出不同形式的劳动获得的。
这正充分体现出了,在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A .按劳分配为主体——什么是按劳分配?教师:除了按劳分配的收入外,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还有那些形式呢?(多媒体展示其它的分配方式),多样化的家庭收入反映了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B .多种分配并存 师: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呢?它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媒体展示)和县善厚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件制作;翁基树2013年1月26日星期六分配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国情之间的关系决定适应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决定适应师:接下我们来看王大伯一家获取家庭收入的不同途径(多媒体展示):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