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三课第二节
- 格式:docx
- 大小:410.72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中职德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职德育》教材第二章《公民道德与伦理规范》第三节《诚信与尊重》,内容主要包括诚信的定义、诚信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意义和如何践行诚信与尊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到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诚信与尊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诚信的定义、诚信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诚信与尊重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诚信的定义及重要性通过课件展示,讲解诚信的内涵,分析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2)尊重他人的意义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道关于诚信与尊重的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关于诚信与尊重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信与尊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诚信与尊重2. 板书内容:(1)诚信的定义(2)诚信的重要性(3)尊重他人的意义(4)践行诚信与尊重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诚信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诚信与尊重。
2. 答案:(1)诚信是指遵循道德规范,诚实守信,遵守承诺的一种品质。
诚信的重要性体现在:①诚信是个人品德的基石;②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支柱;③诚信是社会和谐的保障。
(2)示例:在与人交往中,尊重他人的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在考试中,遵守纪律,不作弊;在承诺他人的事情上,按时履行承诺,不食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对诚信与尊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一课第二节(共5篇)第一篇: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一课第二节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一课谱写崭新篇章第二节学习改变命运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了解职业兴趣、职业理想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掌握培养自己职业兴趣与理想的方法;理解学习对个人的重要性,了解如何开展学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看待自己的兴趣、理想和所学专业、现实岗位不一致的问题;2、明确职业教育的学习特点,教会学生“善于学习”;3、制定发展规划,把握四个步骤。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1、课程引入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故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文中的小朱如何转变自己的观念,明确发展目标?小朱在职业学校中是如何学习的?看了这个小故事,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度过三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的前途到底掌握在谁手中?最后一个问题,大家都会回答“自己的手中”,引出第二节的内容。
2、新课讲解一、有理想才会有追求1、兴趣是职业成功的动力源泉。
本部分可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职业兴趣的作用,比如:小时候有人通过玩“家家酒”确定职业目标,但是大多数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影响下才确定职业兴趣和理想。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对待自己兴趣和专业不一致的问题”,让他们阅读课本第13页的案例链接,并着重讲解。
最后,归纳说明职业兴趣发展的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引出对职业理想的讨论。
2、理想是职业成功的精神支柱。
解释职业理想对职业成功的作用:对职业选择的导向作用,对职业追求的推动作用,对职业成功的支撑作用。
在此基础上充分说明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以激发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适时培养职业兴趣,努力使其上升为职业理想;全面认识自己,树立符合实际的职业理想;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三课第二节第一篇: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三课第二节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第二节抵制不良侵袭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让学生理解网络、传媒和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正确对待社会文化的影响;2、了解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自觉遵守纪律道德,杜绝违纪行为;3、能运用增强自制力的方法,主动进行自我约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如何开展拒绝沉迷网络的教育(解决办法:教师先要摆正位置,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危害,并给出对策,帮学生戒除网络上瘾);2、怎样看待青春期的异性交往(解决办法:首先介绍早恋的本质特征,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危害,并与不良风气加以区别,提倡正常交往,抵制社会不良风气);3、如何增强自制能力(首先列举一些不良行为,来分析自制力不强的后果,引出自制力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分析如何提高自制能力)。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1、课程引入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案例中的双方都有哪些过错?然后简单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树立是非观念,引出“拒绝沉迷网络世界”这一知识点。
2、新课讲解一、拒绝不良诱惑1、拒绝沉迷网络世界。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沉迷网络世界的危害,从而正确认识网络、科学对待网络。
引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新闻报道,让学生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网络虽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也带来了不少困扰;二是青少年极易成为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受害者,需要加强鉴别能力,科学理性地看待网络世界;三是网络游戏可以适当娱乐,但是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舒缓减压方式,同学们应该培养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集体活动。
让学生阅读课本87页媒体聚焦,并补充参考书136页的相关资料(1)加以说明。
2、正确对待传媒影响。
先让学生介绍对于自己最有影响力的传媒类型、自己喜欢看的媒体板块,然后联系当前社会上的所谓“热门”节目,启发学生思考现在的传媒信息中有哪些是正确的、积极的,哪些是不良的、消极的,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分辨,抵制暴力、色情、颓废、无聊、庸俗等不良信息。
第二节增强自律能力教学要求及目的: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成长中的诱惑及不良习惯对成长的影响,从而掌握增强自制能力的方法。
2、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抵制成长中的诱惑及不良习惯。
2、教学难点:如何提高自律意识增强自律能力授课方式: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及步骤:一、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课本内容,根据课本内容及生活中的实际,每位同学准备一则与不良行为相关的小故事(情节要求完整);2、成立班级调查组,调查组成员根据课本内容制定调查表并在学校展开“你最喜欢的课余生活”的调查;3、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二、导入新课(3分钟)播放课件“一个技校生的故事”(自画漫画)并提问:故事中的画面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这样做妥当吗?为什么?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1、实践体验,掌握知识(1)抵制成长过程中的诱惑(12分钟)①播放课件“丰富的课余生活”(在校园内拍摄)并提问:这些课余生活哪些对你最具吸引力,为什么?②班级调查组作调查报告,报告调查的结果。
③教师对比学生回答和调查结果小结并板书相关内容:最具吸引力的课余生活是:网络游戏、看电影、观看演唱会等。
④教师:这些活动是十分精彩诱人的,但如果抵制不住诱惑就有可能使我们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及心理健康,甚至会诱发犯罪。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80-85页的内容,归纳出抵制成长中的诱惑的方法。
⑤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1>拒绝网吧,防止迷恋电子游戏,<2>正确对待传媒文化,<3>理性面对偶像崇拜。
(2)抵制不良行为的侵袭(30分钟)①学生思考: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行为?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不良行为包括打架斗殴、偷窃、赌博、吸烟酗酒、早恋等。
③请四位平时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讲讲他准备的与此相关的小故事。
(有因为抽烟引起火灾的;有因为早恋导致打架斗殴的;有因为赌博被学校处分的;有因为偷窃被警察带走的……)④小组讨论:这些不良行为对成长有何影响⑤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言小结并板书不能自觉抵制诱惑和不良行为的影响:影响我们健康成长。
课时授课计划(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名称:德育任课教师:章节内容职业伴随人生一:社会发展需要技能人才授课班级13秋电气授课日期9月2日13秋幼教授课日期9月3日13秋农村经济管理授课日期9月4日授课方式讲解和师生互动作业练习练习册P1-2目的要求掌握职业与人生的关系,了解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以及职业教育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刻苦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重点难点掌握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复习题仪器教具多媒体,网络审批意见审批人: 20 13 年月日讲授内容和过程方法与指导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教学过程:一、技能人才1、职业的含义所谓职业,简单地说,就是指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合法收入的工作。
分析:比较稳定;合法收入举例:职业的种类补充:职业的三大要素:①合法性②专业性③取得报酬2、职业的作用(一)是人谋生的需要(二)是成为劳动者为社会做贡献的途径(三)是不断促进个人自我发展完善案例分析1玛丽·居里是法籍波兰人,在巴黎大学念书时,生活十分清苦,在冬天冷得无法入睡时,她经常把所有衣服全穿在身上,有时甚至用椅子压在身上御寒。
上课时,她总是到得最早,如饥似渴地学习。
1903年,由于对放射性研究的巨大贡献,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1910年,她提炼出镭元素,并于次年再获诺贝尔奖。
一个美国记者曾问玛丽:为什么不申请专利?她笑着回答说:“镭是一种元素,它属于世界上所有人。
”她还把价值20万美元的两克镭转赠给镭研究所。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颠倒的人。
”1934年,玛丽患恶性贫血症逝世,终年67岁。
【问题】:一个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罕见的。
从居里夫人身上,你看到了哪些高贵品质?(提示: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她不仅在学识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品行上堪称楷模。
我们应学习她热爱祖国、勤奋进取、不慕荣誉、不恋金钱、勇于为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一课谱写崭新篇章第一节职业伴随人生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社会发展需要技能人才。
2、掌握个人就业要有岗位技能。
教学难点、重点:知道就业是谋生之本,技能是从业之基。
导入新课:阅读教材所提供的节首关于小方的案例,说说对自己的启示是什么?本节前案例取自真实的事例,教师可按下述背景资料作补充说明,使节前案例更加丰富和生动。
注重强调小方的普通和平凡,使学生感到只要自己努力也是完全可以获得成功的。
可采用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的方式,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可采用诸如:小方获得了哪些成就?职业教育给小方带来的变化有哪些?小方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看了小方的故事后,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办?案例背景:小方,真名方舒立,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07届毕业生。
曾获200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丰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汽车二级维护作业项目团体赛"冠军。
获得由全国交通业人员资格评价中心授予的机动车检测维修士证书,以及由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
大赛结束后,不少企业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到企业工作。
方舒立毕业之后找到的这份工作与专业对口,劳动强度适中,上班很有规律,也能拿到比较满意的薪水。
谁也没料到,这位技能“武状元”当初选读中职学校时,并不被家人看好。
“当时我妈妈很反对我去读中专,她认为读中专出来以后干的肯定是很苦很累的活,农村人按照传统的观念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够当官的。
”当方舒立最终选择了汽车运用维修专业时,他妈妈更是强烈反对,“她说我们老家那些大排档旁边修车的,不但浑身黑油,脏兮兮的,而且干粗活又很累。
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冠军后,家里出现过不少令方舒立哭笑不得的事。
有一次我打电话回家,亲戚居然从家人手中抢过了话筒,问我在广州混得怎么样,我当时就说没什么。
但过了不久,连以前的朋友都发来短信祝贺,说我威风啦。
原来这是方舒立妈妈经常跟邻里、亲戚提起他获奖的事。
在农村,哪家有了喜事都会传得飞快,方舒立终感受到“状元”的惊喜。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道德的作用,掌握“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2、增强自省、自律的主动意识;3、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要求;4、理解优良的道德修养对于适应社会生活的严重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道德对社会文明的严重作用(解决办法:主要分析道德的基本内涵,和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双重意义);2、如何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解决办法:主要讲解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建设,说明“八荣八耻”的现实意义,联系时代解释“八荣八耻”的内涵);3、如何正确理解热爱祖国的道德要求(解决办法:讲清爱国是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和爱国的主要表现)。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1、课程引入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故事,并补充参考书121页的相关资料(1),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现代社会需要大量志愿者?志愿者要不要拿报酬?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是否有收获?2、新课讲解一、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1、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
这部分内容需要讲清楚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严重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培养优良的道德有利于适应社会生活,促进自我完善,形成调和的人际关系;对于社会而言,弘扬高尚的道德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增进社会文明,推动社会发展,构建调和社会。
给学生简单介绍我国社会的道德现状,引出“八荣八耻”提出的背景,补充参考书第148页的补充资料。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结合课本内容,和参考书第114页,留意介绍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背景和对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举例子反映“八荣八耻”在当前社会中的表现。
二、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
在说理方面注意讲清: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爱国主义的详尽表现。
《德育》第一册教学大纲一、开课对象:全院所有新生班级二、课程任务:本课程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为线索,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心理品质、法制意义教育。
主要内容有:谱写崭新篇章,培养健康心理,恪守道德规范,增强法治观念,走好人生道路等。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人生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的公民和企业受欢迎的从业者。
三、课时分配表:课程名称总课时讲授实训习题测验《德育》(第一册)36 32 2 2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课谱写崭新篇章(6课时)(一)教学要求1、了解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和岗位技能的重要性;理解职业教育与技能成才的关系;增强学习岗位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的自觉性。
2、了解职业兴趣、职业理想在职业活动、职业成功中的作用;掌握了解和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与理想的方法。
3、理解学习对个人的重要性;理解职业教育的学习方式与普通教育的不同;了解如何开展学业规划,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二)教学内容§1—1 职业伴随人生一、社会发展需要技能人才1、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2、技能成才与职业教育二、个人就业要有岗位技能1、就业是谋生之本2、职业技能是从业之基§1—2 学习改变命运一、有理想才会有追求1、兴趣是职业成功的动力源泉2、理想是职业成功的精神支柱二、会学习才能成人才1、学会学习,强化职业技能2、全面发展,提高职业素养三、善把握才会有成效1、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2、设计适合自己的成才规划3、实现规范的关键在于行动(三)教学重点1、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的关系2、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下去、理想和所学专业、现实岗位不一致的问题3、明确职业教育学习的特点,教会学生“学会学习”4、制定发展规划要把握的四个步骤(四)教学难点1、正确看待自己的职业下去、理想和所学专业、现实岗位不一致的问题2、制定发展规划要把握的四个步骤(五)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启发引导、问题驱动、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6课时)(一)教学要求1、认识自我的心理状态,了解青春期心理现象;认识当前个人所处的环境变化,掌握自我适应能力的方法;了解自信自强的重要性,掌握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强意识的方法;能够自觉自信面对生活。
教案课程名称:中职德育教研室:文化教研室教师姓名:拉扎提周学时: 2节选用教材:中职德育活动课读本2014.9~2014.12.30第一学期入学教育专题一步入中职自信成长专题二走进军营磨练意志专题三追逐梦想精彩人生一. 走进成功人士的梦想给你们介绍三个人物。
1)刘伟,两只手都残废,最后成了一位钢琴家。
2)马云-阿里巴巴创始人,有了更高远的梦想是实现他的阿里帝国,把阿里发展为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公司。
3)李连杰小时候的家里很穷,他都靠十元儿童基金来生活,他最大的愿望是当花匠,然后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
讨论:他们为什么会有今天的成就?结论:有梦想才能有成就。
二、见证和分享你我的梦想这个时代有着太多嘈杂的梦:分数梦,文凭梦,出国梦,购房梦,升迁梦,发财梦。
别让这些嘈杂的梦置换了我们最美丽的梦想。
1、老师的梦想:在这个我热爱的城市,美丽的学校里,站在三尺讲台上,幸福地从事我热爱的工作。
现在的梦想:能和你们交朋友。
两年后我的梦想:你们,我的学生能顺利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可以有机会去上大学、研究生、博士等。
2、学生的梦想(猜猜看,看看你是否了解你的同学)一个人不成功是因为没有目标,没有梦想,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
读梦想,让他们猜猜是谁的梦想。
他们中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为什么是他的梦想?3、有梦想该怎么去实现?梦想是要去奋斗才能实现,我们该怎么去实现呢?把自己确立的远大理想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再循序渐进地去实现它们。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自己更高的山!努力吧,树立目标,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只要你自己相信自己“能”,就一定“能”!三、专题四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教案课程名称:中职德育教研室:文化教研室教师姓名:拉扎提周学时: 2节选用教材:中职德育活动课读本2015.3~2015.6.12第二学期入学教育专题五珍惜生命安全第一专题六遵纪守法合格公民专题七民族团结亲如一家专题八远离毒品健康生活吗啡比鸦片更易上瘾。
2.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探究问题: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尊敬老人、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作为重点。
为此,设置三个活动:
首先,互动在线:讲一讲《我的敬老故事》。
通过此活动,从情感到理性,认同和接受“尊敬老人”的道德观念,学会与老人交流沟通,强化亲情。
互动过程中,为增强情感渲染效果,可以使用手机与家长即时沟通。
然后,组织一次辩论:
正方:勤俭持家应提倡;反方:勤俭持家已过时。
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懂得“勤俭持家”与追求幸福生活并不矛盾,认同“勤俭持家”的道德要求。
最后,互动在线:小组合作,总结一个《和睦邻里十宜十忌》。
引导学生找到其中蕴涵的“尊重、友善、关心、谅解、互助……”等道德要求。
案例3:四幅漫画
探究问题:结合漫画,谈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①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里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
邛崃市职业教育中心教案
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教者:彭枭。
职中的政治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使学生初步了解情绪的含义。
知道情绪的基本类型及表现方式的多样性。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好两个内容:(1)情绪的个别差异。
一方面,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如果站的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情绪。
另一方面,同样的情绪其感受和表现也可能不同。
(2)情绪是不断变化的。
首先会随个人境遇和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其次,“情绪往往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
”是重要知识点之一。
2.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自学、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问题。
同时还要锻炼他们与人交流,运用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会一些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觉悟方面:确立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问题的基本观点,正确认识消极情绪的不良影响,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认识树立远大志向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
2.情绪往往反映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
(三)难点:情绪的含义。
(四)课型:综合课。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
(六)课前准备:制作教学软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及互相交流心得,布置学生搜集反映自己“喜怒哀乐”情绪的生活照片。
(七)授课过程:讲授课文内容:1.引入新课:(1)在前言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办好事情,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请大家回忆一下,良好心理品质有哪些基本要求呢?(学生回答:健康情绪、坚强意志、和谐人际关系)。
对!从这里可以看出,健康的情绪是良好心理品质的基本要求。
情绪不好,往往容易产生不好后果。
下面将介绍关于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德的故事。
他就是曾经由于情绪不好,差点儿误了一件大事。
下面请听事情的经过:(投影故事情节,并同时放录音。
)(2)听完奥斯特瓦德的故事,问:“听了故事,你们觉得情绪重要吗?”(学生答:重要),确实,情绪对我们学习、工件、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思想道德与修养教案任课教师:黄晓欢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认清中等职业教育的前景是光明的。
认清技能型人才大有可为第1-2学时一、大专阶段的新特点生活环境上:家庭为依托-→独立参与集体生活学习方法上:简单记忆和反复训练-→专业的系统学习和独立研究人际交往上:狭窄-→广泛二、发展的新目标1、合格的政治素质(1)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组织纪律和民主法制观念(4)爱国主义(5)廉洁奉公的精神2、科学的思想素质(1)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2)唯物史观(3)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劳动、奉献-------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3、良好的道德素质(1)诚信为人(2)先人后己(3)遵守社会公德(4)善于与人合作(5)慎独正派4、健康的身心素质加强煅练,增强体质;磨炼坚强的意志;培养谦和的气质;保持乐观胸怀;控制个人情绪的抑制力5、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1)专业知识(2)人文社科修养(3)现代科学常识(4)外语6、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1)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2) 文字表达能力(3) 社会交往能力(4) 组织管理能力(5) 办事能力(6) 创新能力三、把握人生新历程的主动权●尽快确立发展的新目标●正视自我,正视现实,加强意志磨炼●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一节中等职业教育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一、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前景广泛职业教育,简单说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为目标的教育。
二、技能型人才大有作为无论从发达国家的情况,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看,技能型人才大有作为。
第二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人生定位与成才一、积极适应新环境1、学校环境的适应2、人际关系的适应3、学习方法的适应二、规划新的人生目标1、去定发展目标2、为实现目标指定具体措施三、成才靠自己1、上好每一堂课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3、培养职业素质4、养成良好的习惯5、不断总结和修正目标作业:思考与实践P5讨论并交流课后总结:第二章健康心理与成才学习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性。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
三课第二节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第二节抵制不良侵袭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让学生理解网络、传媒和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正确对待社会文化的影响;2、了解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自觉遵守纪律道德,杜绝违纪行为;3、能运用增强自制力的方法,主动进行自我约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如何开展拒绝沉迷网络的教育(解决办法:教师先要摆正位置,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危害,并给出对策,帮学生戒除网络上瘾);2、怎样看待青春期的异性交往(解决办法:首先介绍早恋的本质特征,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危害,并与不良风气加以区别,提倡正常交往,抵制社会不良风气);3、如何增强自制能力(首先列举一些不良行为,来分析自制力不强的后果,引出自制力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分析如何提高自制能力)。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案例中的双方都有哪些过错?然后简单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树立是非观念,引出“拒绝沉迷网络世界”这一知识点。
2、新课讲解
一、拒绝不良诱惑
1、拒绝沉迷网络世界。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沉迷网络世界的危害,从而正确认识网络、科学对待网络。
引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新闻报道,让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网络虽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也带来了不少困扰;
二是青少年极易成为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受害者,需要加强鉴别能力,科学理性地看待网络世界;
三是网络游戏可以适当娱乐,但是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舒缓减压方式,同学们应该培养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集体活动。
让学生阅读课本87页媒体聚焦,并补充参考书136页的相关资料(1)加以说明。
2、正确对待传媒影响。
先让学生介绍对于自己最有影响力的传媒类型、自己喜欢看的媒体板块,然后联系当前社会上的所谓“热门”节目,启发学生思考现在的传媒信息中有哪些是正确的、积极的,哪些是不良的、消极的,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分辨,抵制暴力、色情、颓废、无聊、庸俗等不良信息。
让学生阅读课本89页案例链接,补充参考书第138页的相关资料(3),并播放关于整治低俗媒体节目的视频。
3、理性对待偶像崇拜。
这个问题需要说清楚三个方面:
一是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正常的心里现象;
二是需要把握偶像崇拜的对象、内容和程度;
三是注意偶像崇拜中的心里健康问题,防止偏执、狂热、幻想,甚至因“追星”而伤害家人和自己等不良现象。
组织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1页的活动天地,补充参考书第138-139页的相关资料(4)、(5),并简单分析说明。
二、杜绝不良行为
1、杜绝打架斗殴行为。
这部分可列举学校中的现实案例和新闻报道,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说明,突出打架斗殴的主要动机:冲动莽撞、人际冲突、耍威风。
总结出打架的结果,轻则违反校纪校规,重则违法犯罪。
2、杜绝偷窃行为。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93页的案例链接,结合身边的案例和新闻,引出“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突出“小偷小摸”正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根源。
3、杜绝赌博行为。
介绍现实中对待赌博的心理:有人错误地认为打牌、打麻将,赢点财物属于刺激性娱乐活动,并非赌博;还有人认为输赢金额不大,参与下也无妨。
重点突出赌博成瘾都是从“小赌小闹”开始的,赌博行为导致个人社会责任感、羞耻感、自尊心严重降低,出现道德败坏,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
补充参考书第140页的相关资料(6)。
4、杜绝吸烟酗酒行为。
介绍学生中对于吸烟酗酒的错误认识,以烟酒为社交之道德的误解。
强调吸烟酗酒是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更是“学生行为规范”明确禁止的,应该自觉杜绝。
补充参考书第141页的相关资料(7)。
5、杜绝早恋行为。
结合参考书第119、208页,说明早恋的本质,介绍其引发的危害:容易引起情绪的不稳定,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影响未来前途,不喜欢集体活动,容易引发违法行为。
提倡正常交往,防止不良习气。
让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7页的资料卡片,并以相关视频或新闻做补充。
三、增强自制能力
1、科学认识自制能力。
可以先从列举不良行为出发,来分析自制力不强的后果,引出自制力的含义和主要表现。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98页的资料卡片,补充参考书第142页的相关资料(8)
2、自觉提高自制能力。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说清提高自制力的方法,突出关键在于自己有意识的培养。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99页的案例链接。
3、总结
青少年在成长中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正确对待传媒影响,理性面对偶像崇拜,杜绝打架斗殴、偷盗赌博、吸烟酗酒、过早恋爱等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学生。
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增强自制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4、作业布置
《德育习题册》第三课第二节八、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