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 十七年时期的诗歌
- 格式:ppt
- 大小:358.50 KB
- 文档页数:48
第三章诗歌第一节“17年”主流诗歌概述一、建国时:歌唱祖国的新生,抒发自己对党和领袖的无比热爱的心情,是这一阶段诗歌反映社会,比较集中所表现的主题。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这是建国后的第一篇政治抒情诗)郭沫若:《新华颂》王老九:《想起毛主席》王莘:《歌唱祖国》臧克家:《有的人》胡风:《时间开始了》《时间开始了》包括《欢乐颂》(1949年11月11日)、《光荣赞》(1949年11月26日)、《青春曲》(1949年12月一1951年4月)、《英雄谱》(1949年12月31日)、《胜利颂》(1950年1月13日)五个乐章,计4000余行。
)二、五十年代初诗人歌颂了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英雄行为和崇高品质,及时地反映了火热的斗争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1、反映部队生活和抗美援朝的诗作。
公刘:《西盟的早晨》《山间小路》(“一条小路在山间蜿蜒,每天我沿着它爬上山巅,而我的刺刀则是真正的山尖”。
)严辰:《战斗的旗》2、反映工业战线发展和建设的诗李季:《玉门诗抄》(石油诗人)梁上泉:《高原牧笛》力扬:《人造长虹》3、反映农村生活的郭小川:《三户贫农的决心》严辰:《我的马呀,快跑,快跑》蔡其矫:《大海·长虹》4、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及新边赛军旅诗:闻捷:《天山牧歌》(《苹果树下》)田间:《马头琴歌集》5、歌颂世界和平与人民斗争:艾青:《南美洲的旅行》《大西洋》《礁石》《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石方禹:《和平最强音》三、双百方针影响下的诗歌流沙河:《草木篇》邵燕祥:《贾桂香》蔡其矫:《雾中汉水》《川江号子》郭小川:《望星空》四、“新民歌”运动第一阶段:57年下半年,群众自发创作第二阶段:58年上半年,自上而下倡导第三阶段:58年下半年,行政强制命令创作诗歌主要保留在《红旗歌谣》中。
“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劳动情况与群众的心理。
(诗选)五、文艺政策调整后的诗歌创作阮章竞:《新塞外行》贺敬之:《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李瑛:《月夜潜听》张志民:《社里的人物》《擂台》严辰:《红霞赋》沙白:《大江东去》陆棨:《重返杨柳村》忆明珠:《跪石人辞》。
17年诗歌发展概述“17年”诗歌概述一、建国时:歌唱祖国的新生,抒发自己对党和领袖的无比热爱的心情,是这一阶段诗歌反映社会,比较集中所表现的主题。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这是建国后的第一篇政治抒情诗)郭沫若:《新华颂》王老九:《想起毛主席》王莘:《歌唱祖国》臧克家:《有的人》胡风:《时间开始了》《时间开始了》包括《欢乐颂》(1949年11月11日)、《光荣赞》(1949年11月26日)、《青春曲》(1949年12月一1951年4月)、《英雄谱》(1949年12月31日)、《胜利颂》(1950年1月13日)五个乐章,计4000余行。
)二、五十年代初诗人歌颂了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英雄行为和崇高品质,及时地反映了火热的斗争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1、反映部队生活和抗美援朝的诗作。
公刘:《西盟的早晨》《山间小路》(“一条小路在山间蜿蜒,每天我沿着它爬上山巅,而我的刺刀则是真正的山尖”。
)严辰:《战斗的旗》2、反映工业战线发展和建设的诗李季:《玉门诗抄》(石油诗人)梁上泉:《高原牧笛》力扬:《人造长虹》3、反映农村生活的郭小川:《三户贫农的决心》严辰:《我的马呀,快跑,快跑》蔡其矫:《大海·长虹》4、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及新边赛军旅诗:闻捷:《天山牧歌》(《苹果树下》)田间:《马头琴歌集》5、歌颂世界和平与人民斗争:艾青:《南美洲的旅行》《大西洋》《礁石》《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石方禹:《和平最强音》三、双百方针影响下的诗歌流沙河:《草木篇》邵燕祥:《贾桂香》蔡其矫:《雾中汉水》《川江号子》郭小川:《望星空》四、“新民歌”运动第一阶段:57年下半年,群众自发创作第二阶段:58年上半年,自上而下倡导第三阶段:58年下半年,行政强制命令创作诗歌主要保留在《红旗歌谣》中。
“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劳动情况与群众的心理。
五、文艺政策调整后的诗歌创作阮章竞:《新塞外行》贺敬之:《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李瑛:《月夜潜听》张志民:《社里的人物》《擂台》严辰:《红霞赋》沙白:《大江东去》陆棨:《重返杨柳村》忆明珠:《跪石人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