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2005-2020
- 格式:ppt
- 大小:23.45 MB
- 文档页数:23
中心渔港的建设开发模式及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摘要:天津滨海新区中心渔港项目作为滨海新区重点工程,已成为滨海休闲旅游区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其建设已被列为天津市2005-2020年间的城市总体规划,并已经国务院批复。
中心渔港项目紧紧围绕“北方水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和“北方艇产业中心”产业定位,将其建设发展成为一个以水产品加工集散、游艇产业为主,港口物流和休闲旅游相关产业竞相发展的现代化主题经济区。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中心渔港建设开发一、概述1.1背景1.1.1经济发展形式天津市地处环渤海湾中心,是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也是东北亚地区通往亚欧大陆桥铁路运输距离最近的城市,拥有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有大片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区位优势明显。
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津已具备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为长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原塘沽、汉沽、大港三个管委会和东丽、津南区的一部分组成。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分别到滨海新区实地考察,为加快滨海新区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以此为标志,天津滨海新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将在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发展中起到龙头作用,成为继深圳、上海后第三个经济快速增长点。
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
规划好天津、建设好天津不仅关系到天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全国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入世后过渡期即将结束,我国将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国际经济,并将受到世贸规则的约束,原来特区和开发区等实施的一些优惠政策将逐步淡出。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09•【字号】津滨政发〔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22年3月1日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序言“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滨海新区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加快美丽“滨城”建设、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双碳”目标落地、深入落实“双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时期。
为全面落实《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加快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明确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重点任务,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未来五年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环境形势研判(一)“十三五”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滨海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美丽“滨城”的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调结构、优布局、促转型,全面落实“1+8”方案,扎实推进绿色港口建设,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和湿地,强化环境管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天津哪个区面积最大我们每天穿梭在天津座城工作、生活、娱乐感受着天津一点一滴的变化可是,你真的了解天津吗?哪个区面积最大?让小编跟你说说吧。
要说天津哪个区面积最大,当然是滨海新区啦!滨海新区 (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新区是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
[1]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总面积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7万,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被誉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
1994年3月,天津市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
经过天津市10余年自主发展后,滨海新区在2005年开始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
2014年12月12日,滨海新区获批自贸区,成为北方第一个自贸区,2015年,滨海新区GDP达到9300亿元。
刚刚过去的2016年,被誉为“第三增长极”的天津滨海新区,以“地区生产总值首破万亿元”的答卷,成为18个国家级新区方阵中的排头兵,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下,收获“十三五”良好开篇。
历史沿革建制沿革大港在战国初隶属齐,秦属巨鹿郡柳县,汉时属渤海郡章武县,唐属沧州乾符县,直到公元966年宋乾德四年乾符县并入沧州清池县后又分属沧清二州。
民国天津滨海新区概况(11张)时期相继属河北省和黄骅、静海、天津三县。
1953年5月撤天津县后属南郊、静海、黄骅。
1963年2月建北大港区,1979年11月成立大港区,属天津市。
2009年11月撤区并入天津市滨海新区。
汉沽从汉代置灶煮盐开始,曾隶属渔阳郡雍奴县,1961年6月与宁河县分置。
1962年8月复归天津市,撤市设区。
2009年11月撤区并入天津市滨海新区。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布日期】2009.04.23•【字号】津国土房规[2009]200号•【施行日期】2009.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津国土房规[2009]200号)各区县国土资源分局、滨海新区国土资源分局:现将《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三日滨海新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用地的用地需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26号)和《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结合滨海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立滨海新区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体系。
按照天津市国土规划、滨海新区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天津滨海新区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天津市政府审批并组织实施,作为滨海新区土地利用的依据。
第三条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动态管理。
根据滨海新区发展用地需求,试行两年一次评估调整、五年一次滚动修编,与审批级次相配套的规划修编制度,统筹安排与滨海新区发展相协调的各类用地规模和布局,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在市总体规划规模内进行控制。
规划成果向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四条适应滨海新区开发初期用地需求量大的特点,试行在滨海新区建设用地总规模范围内按照“前期适当集中,后期相应调减”的方式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第五条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达给天津市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分解到滨海新区。
确定滨海新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第一部分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职能为:(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
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承担我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
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各类传媒业发达,商贸兴旺,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我国北方经济中心;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的国际港口城市;资源利用高效、安全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史迹特色突出、社会和谐、教育文化科技发达的文化名城。
对滨海新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思考刘全友【摘要】针对近年来大规模出现的生态破坏、能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灾害频发等各种城市病,从城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态城市的内涵,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生态环境、社会保障体系、城市生活设施、社会安全保障5个方面分析了宜居城市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即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是相互交融互通的,并对滨海新区如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几点建议。
%Aiming at various urban diseases in today’s cities,such as ecological damage,energy shortage,traffic ja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frequent disaste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an ecological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rban ecology,eco-economics and ecological sociology.Then,it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a livable cit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social security system,urban facilities and social safety guarantee.Further,it specifies the content of an ecological livable city,namely,ecology and livability are inte-grated. In the end,it mak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onstruct an ecological and livable town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期刊名称】《天津科技》【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2页(P107-108)【关键词】生态城市;宜居城市;滨海新区【作者】刘全友【作者单位】滨海新区汉沽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天津3004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2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大规模出现了诸如生态破坏、能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灾害频发等各种城市病,对城市运转及公众工作、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则第一章总第一条规划目的和依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实现国家对天津的定位,促进天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天津及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整体素质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人口、城乡、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突出天津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的协调与合作,注重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联系。
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增强和完善滨海新区为区域服务的综 1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合职能,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挥天津在环渤海区域乃至全国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3(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强化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条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面积11919.7平方千米,包括中心城市和近郊地区。
中心城市包括主城区和滨海新区,其中:主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及其外围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的部分地区),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线绿化带以内的地区;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行政辖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地区;滨海新区核心区由塘沽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和天津港保税区组成。
近郊地区指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的行政辖区。
2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第四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7.06•【字号】津滨政发〔2024〕15号•【施行日期】2024.07.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的通知津滨政发〔2024〕15号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委办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天津市滨海新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24年7月6日天津市滨海新区质量强区建设纲要为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服务质量强国战略,按照《天津市质量强市建设纲要》部署,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建设,结合滨海新区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人民满意为根本目的,突出高标准、高效益、高品质,推动质量变革创新,发力全方位质量提升,促进全面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美丽“滨城”。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增强。
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战略性新型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建成质量卓越产业集群。
——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质量供给和需求更加适配,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以上,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8.5%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消费品质量合格率有效支撑高品质生活需要,建筑产业现代化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满意度全面提升。
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总体战略示意图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2006年7月,国务院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该规划进一步调整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指导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9年6月3日至12日,用10天时间充分听取、广泛征求全市人民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提升规划方案。
以深化落实国务院确定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城市定位为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用区域和国际视野,着眼天津未来长远发展,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提出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
(1):双城是指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是天津城市功能的核心载体。
(2):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天津发展的独特优势。
双城双港(3):相向拓展是指双城及双港相向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
中心城区沿海河向下游区域主动对接,为滨海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
滨海新区核心区沿海河向上游区域扩展,放大对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相向拓展(4):一轴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依次连接武清区、中心城区、海河中游地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有效聚集先进生产要素,承载高端生产和服务职能,实现与北京的战略对接。
依托“京滨综合发展轴”,加强与北京的合作,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形成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群和产业链。
两带是指“东部滨海发展带”和“西部城镇发展带”。
一轴两带(5):南生态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以南的“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
北生态是指京滨综合发展轴以北的蓟县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以及中新天津生态城、北疆电厂等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
某城区排涝泵站设计流量计算方法分析摘要:排涝泵站对于城区的整体泄洪工作、排涝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有效减轻城区的暴雨积水压力,为城区内部的生产生活创设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
积极计算好排涝泵站设计流量,将能为泵站的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支持和数据支撑。
本文主要是从某城区排涝泵站的基本情况入手,针对该城区的泵站基本建设情况和排涝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排涝泵站设计流量计算方法,为积极开展排涝泵站设计流量方面的计算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区;排涝泵站;流量计算方法;排涝流量1.某城区排涝泵站的基本情况东丽区全区共有中型水库1座,设计总库容1680万m3,坑塘湿地总面积约22 km2。
共有灌排泵站137座,总提水能力326 m3/s;主要河口泵站提水能力148.1 m3/s。
农用桥、闸涵489座,二级河道跨河涵闸20座,形成了较完备的排水灌溉体系。
务本河泵站位于东丽区稻地村西侧,务本河与海河交汇处。
是一座灌排两用泵站,该站建于1976年,设计流量4.8m3/s。
该泵站承担着东丽区稻地村、赵北村、谢屯村、务本一村、务本二村、务本三村、老圈村等村庄的排水任务,控制排水面积为20.41km²。
该泵站河道调蓄流量为4.6m³/s,20年一遇流量为30.89m³/s,规划出口泵站规模为20m³/s。
2.设计暴雨强度确定情况该城区排涝泵站的流域降雨量资料齐全,来源较为准确可靠,针对20年来的最大24h降雨资料进行全面收集,积极针对水文年最大24h降雨量开展频率计算工作,求得相应的年降雨量理论频率曲线,得出该泵站所在流域的20年一遇流量降雨量为30.89m³/s。
根据《天津市平原地区农田除涝水文手册》中“天津市平原地区水文分区图”,务本河泵站排涝区位于Ⅱ3分区,年最大24h设计面雨量成果,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3.城区排涝泵站设计流量计算方法针对城区排涝泵站设计流量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计算,将能够为充分发挥泵站的实际作用和优势奠定坚实的前提基础,促进泵站运行效率的不断提升。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 (3)第三章新城发展规划 (18)第四章新城规模 (20)第五章新城土地使用和空间布局 (20)第六章新城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3)第七章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 (27)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28)第九章生态系统规划 (36)第十章历史街区与地方传统特色区域保护规划 (39)第十一章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41)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42)第十三章环卫设施与环境保护规划 (48)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51)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58)第十六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60)附1:附表 (61)附2: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63)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1)2006年国务院批复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明确了天津市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
(2)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对地区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在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全面推进,形成各具特色、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静海发挥优势、借势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3)《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确立的十一座新城中,静海包括两个新城。
双城结构为静海的城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需要重新调整静海的城乡体系结构。
(4)位于县域西部的子牙环保产业园提升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将对静海的产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全县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作出调整。
第2条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4.1);(3)《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4)《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5)《天津市区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标准》;(6)《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3条规划原则(1)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构成滨海新区的核心区。
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形成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
交通系统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天津滨海新区未来的交通系统规划由公路、铁路、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组成,将建设成为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工业基地,建成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框架,形成现代交通网络体系,从而进一步发挥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中西部的枢纽功能,使滨海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往来不断增加,并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滨海化工区范围达80平方公里规划中的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区产业包括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区域范围达80平方公里。
居住区布局未来布局规划图为天津滨海新区居住区未来布局规划。
海滨休闲旅游区根据汉沽区确定的目标,汉沽区要建成为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休闲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天津市的海滨休闲旅游区。
该休闲旅游区的规划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和海域面积各为75平方公里,投资金额为166亿元人民币。
将以航母游乐港为龙头,带动沿海旅游观光带和沿蓟运河旅游观光带的发展。
建设以航母游乐港、世界级主题公园、海上游乐园、高尔夫球场为支撑的旅游核心区,以营城湖、四万亩葡萄观光园为支撑的生态湿地观光区和综合服务区。
该旅游度假区预计将在2008年初具规模。
另外,14公里双向8车道的海滨大道已经开工建设,将为沿海旅游观光带向游人开放打下基础。
服务功能中心商务商业区未来天津塘沽区将在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重点开发建设金融保险,会展旅游、休闲娱乐等具有滨海新区服务功能的商务商业区。
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文本目录1第一部分1第一章总则3第二章城市定位、发展目标与策略4第三章城市规模6第二部分6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7第五章城区建设8第六章重点建设区发展10第三部分10第七章综合交通体系14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17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19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21第十一章岸线利用22第十二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24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26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28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30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注:文本中楷体字部分为非正式内容,仅为文本正式条款内容的必要说明。
第一部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把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滨海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滨海新区应该实现跨越发展,充分发挥引擎作用;搞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增强综合功能,充分发挥服务作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门户作用;建设宜居生态新城区,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为了完成好党和国家赋予滨海新区的历史使命,有力地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的振兴,本次规划立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滨海新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正确认识新区发展在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滨海新区性质、目标与规模,为有效配置新区发展资源、合理规划城乡发展空间、促进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章总则《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1999-2010年)》2001年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几年来,该规划在指导滨海新区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发展目标大部分已经提前实现。
新时期天津面临的生态城市建设[摘要]后危机时代,生态城市建设已逐步成为全球城市研究的热点。
本文在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指导原则下,从比较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启示出发,认真分析天津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生态城市;机遇;挑战;举措随着城市发展实践的深化,城市发展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和完善。
城市发展中日益面临的自然、经济与社会问题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予以反思,并迫切需要探寻科学的城市发展模式。
生态城市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要求,逐渐成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天津应充分抓住中新生态城建设的契机,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1天津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机遇11原始生态资源为天津建设生态城市奠定良好基础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具有山地、丘陵、平原、洼淀、滩涂等多种地形地貌和森林、草地、湿地、海洋等多样生态类型并存的生态环境景观。
全市现有湿地总面积17178平方公里,共有湿地生物资源1000多种。
山地面积651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6583平方公里。
流经天津市域的一级河道有19条,二级河道79条,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40座。
全市共有植物1300多种,动物1100多种,还有丰富的油气、海盐、地热等资源,资源种类多达30余个。
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天津实施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程,并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极大地提升了天津的城市环境质量,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12中新生态城建设成为引领天津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中新生态城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
中新生态城作为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性合作项目,是新时期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对创新城市发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第一部分城市性质、城市职能及发展战略《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职能为:(1)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滨海天然优势、特殊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力量,把天津建设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
(2)我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构筑海陆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使天津成为连通国际和区域(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客货运综合交通枢纽。
综合利用枢纽型基础设施,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培育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服务相互融合的现代物流业,使天津成为面向区域物流供应链的中心节点,承担我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的职能。
加强金融、商贸、会展、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使天津成为信息汇集,各类传媒业发达,商贸兴旺,科研、文化、医疗机构和人才集中的区域性服务中心。
(3)以近代史迹为特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
保持和发扬天津传统的津派文化,强化以近代史迹为主要特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的地位。
(4)生态环境良好的宜居城市。
充分利用天津市山、河、湖、海共生,湿地众多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生态型城市,增强城市自然环境的优美度、人工环境的舒适度和优美度,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使天津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旅居者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
《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将天津建设成为技术先进、制造业发达、服务水平一流、综合竞争力强、对外开放度高、创业环境优越的我国北方经济中心;适应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对外联系便捷、信息网络高效、辐射能力强的国际港口城市;资源利用高效、安全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宜人居住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近代史迹特色突出、社会和谐、教育文化科技发达的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