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5.78 MB
- 文档页数:18
天津市生态保护安全格局“滨城”产业发展格局滨城“T”字形产业带“滨城”港产城融合发展布局“滨城”15分钟生活圈划定示意图发展组团高教设施医疗设施图 例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公园特色组团规划指引示意图城镇开发边界滨城核心区中心区中心区区位示意图工业文化爱国文化滨城芯滨河岸生态绿色的文化水岸健康宜居的生活水岸智慧现代的活力水岸情趣盎然的内港水岸滨海湾东疆港:规整现代临海湾:浪漫自由生态堤:清新舒展整体空间形态:沿海滨带状延伸,重点塑造旅游生活岸线,形成充满活力的滨海展示面。
整体空间形态:形成通达海岸、系统互联的开放空间骨架,促进建筑布局成组成团,塑造高低错落有致、连续的空间形态。
整体空间形态:城市界面沿海岸线带状展开,海滨大道、中央大道两侧形成舒缓连续的空间界面。
特色滨海片区分类划定滨城核心区建筑色彩布局滨河、滨海空间色彩公园绿地空间色彩住宅建筑色彩引导产业建筑色彩引导公共建筑色彩引导建筑形态引导公共空间引导天津市轨道交通规划图例市域线现状城区线规划城区线慢行交通规划开发强度规划指引1强度Ⅰ区中央商务区核心区高强度开发2强度Ⅱ区城市组团中心及TOD开发区域中高强度开发3强度Ⅲ区城市一般地区中强度开发4强度IV区滨绿、城市边缘地区中低强度开发规划管控分区指引1重点管控区结合城市设计方案或相关专题研究论证2一般管控区以总量管控、密度分层为导向,分析调校管控指标3特殊管控区一地一议“一图一表一公示”精准管控容积率附件3“滨城”规划导则图集滨河岸规划管控指引标志性区段建筑高度管控一般性区段建筑高度管控。
滨海新区汉沽八仙里棚改计划一、背景介绍滨海新区汉沽八仙里是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一个老旧住宅区,由于建筑年限久远、基础设施老化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滨海新区决定进行汉沽八仙里的棚改计划。
二、棚改计划的目标滨海新区汉沽八仙里棚改计划的目标是通过对该区域的住宅进行改造,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该计划还旨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区域的整体形象,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棚改计划的内容1. 住房改造•对汉沽八仙里的老旧住宅进行拆除重建,建设现代化的住房小区。
•新建住房小区将按照绿色、节能、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设,提供更舒适、安全、便利的居住条件。
•合理规划住房布局,增加公共空间和绿化面积,提高居住小区的宜居性。
2. 基础设施升级•对汉沽八仙里的道路、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
•修建新的道路和桥梁,改善交通状况,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更新供水管网和供电设施,确保居民的用水和用电安全可靠。
3. 环境整治•清理汉沽八仙里周边的垃圾和废弃物,改善周边的环境卫生状况。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治理污染源,改善空气和水质等环境指标。
•增加绿化面积,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4.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新建的住房小区内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场等,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
•增加社区公共设施,如公园、健身设施等,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加强社区管理,提供完善的社区服务,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棚改计划的实施1. 政府主导•滨海新区政府将全力支持和推动汉沽八仙里棚改计划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成立专门的棚改工作组,负责统筹规划、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等工作,确保棚改计划的顺利实施。
2. 合理安置•对于因棚改而需要搬迁的居民,政府将提供合理的安置方案,确保他们有稳定的住房。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2.17•【字号】津滨政发〔2017〕6号•【施行日期】2017.0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滨海新区,发展规划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的通知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17年2月17日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期限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6年到2020年。
(二)规划依据《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13]4号)《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滨海新区落实<<>安全天津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滨海新区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滨海新区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三)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安全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创建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和伤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2.坚持改革创新,促进统筹兼顾推进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质量、速度、效益的关系,推动核心区和南北“两翼”、港口与城市、功能区与街镇协同发展,推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3.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源头防范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安全生产市场准入,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安全为前提,优化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创新,注重本质安全,提高安全素质,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和保障能力建设,把安全生产贯穿规划布局、设计、建设、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活圈规划设计导则TIANJIN BINHAI NEW AREA LIVING CIRCLE PLANNING AND DESIGN GUIDELINES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海新区分局2023年12月总则愿景--------------------------------------教育篇----------------------------------------医疗篇----------------------------------------文体篇----------------------------------------为老篇----------------------------------------商业篇----------------------------------------就业/产业服务篇------------------------------生态休闲篇------------------------------------出行篇----------------------------------------应急篇----------------------------------------治理篇----------------------------------------目录1591317212428323638总则愿景什么是生活圈?生活圈能满足什么需求?总体愿景1什么是生活圈?15分钟生活圈是天津滨海新区打造高质量的社区生活、产业生态、乡村生活的基本空间单元,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的范围内,配备满足城乡居民(企业)全生命周期生活、工作所需的各类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融合教育、医疗、为老、文体、商业、安居、休闲、就业、出行、治理、应急、市政等12类设施体系,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生命共同体,引领面向未来、健康低碳的美好生活方式,提升城乡居民和企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提升规划水平,为“十二五”滨海新区科学发展提供规划保障“十一五”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全面提升规划水平的要求,滨海新区规划编制和提升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新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规划保证。
“十二五”,滨海新区进入整体开发建设、全面上水平的攻坚时期,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区规划要达到世界一流的”的要求,滨海新区成立了规划提升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在深化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功能区分区规划、产业布局、公共设施、道路和公共交通、住房等专项规划的同时,邀请世界一流的专家和规划设计大师和团队开展了滨海新区海河两岸、滨海新区科技文化中心、以及天碱老厂区改造和中部新城等重点区域的规划设计工作,努力使滨海新区核心区在“十二五”规划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国际性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滨海新区海河下游两岸总体规划和主要节点城市设计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全长71公里,规划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段落。
滨海新区海河下游段,起于唐津高速,止于出海口,全长27公里,通过对两岸用地功能、道路、桥梁、交通、市政、防洪、景观、堤岸统筹规划提升,努力将滨海新区海河下游段打造成为发展现代金融和服务产业的经济带、水清岸绿的生态带和展现新区现代特色和历史文脉的景观带。
海河下游河面宽度达到300米,规划两岸绿化带的宽度从50米到100余米,形成非常开阔的视线景观,与于家堡金融区和响螺湾商务区的高层建筑群相得益彰。
配合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和响螺湾商务区建设,规划确定海门桥下游3.5公里为起步段,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滨海新区海河下游起步段打造成为滨海新区的形象标志区,与中心城区的海河共同构成天津“双城”的名片。
目前,在易道公司和EDSA公司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中心商务区管委会又邀请与完成于家堡金融区城市设计的SOM公司长期合作的哈哥里维斯景观设计公司对响螺湾沿河景观进行设计提升,力争使海河下游两岸景观达到一流水平。
除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两个主要节点外,规划还选择包括外滩和解放路商业街地区、塘沽南站滨河休闲风情街、大沽船坞文化创意产业园、新港船厂改造综合文娱区等作为海河下游两岸沿线的四个重要节点。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区规划国土局拟定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区规划国土局拟定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区规划国土局拟定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管理办法》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滨海新区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调整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局拟定的〈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津政发〔2007〕57号)、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土地细分导则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规法字〔2011〕492号),结合滨海新区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经批准的控规是滨海新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是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审批、土地出让和转让方案制定的依据。
控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控规调整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确定的城市定位、城市规模和城市布局原则;(二)控规调整应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改善民计民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三)控规调整应有利于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四)控规调整应有利于城市交通改善、环境保护和城市美化;(五)控规调整应有利于实施和近期建设。
控规调整涉及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第二章控规调整分类第三条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分为重大调整、一般调整和局部调整三类。
天津滨海新区响螺湾CBD建设规划详解远眺响螺湾38座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管理员注:实际情况是,38个项目,55座高楼,有的项目不只一座高楼.妓者自己没搞清楚),,双向8车道的大道宽阔顺畅,亲水平台、带状绿地、内湖、彩带岛使人们驻足徜徉,立体式的设计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响螺湾——这个滨海新区中心商业商务区的起步区为人们勾画出一幅和谐、时尚、现代的美景,为新世纪的写字楼集群基地注入了新的概念。
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的基础,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无疑会为区域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响螺湾地区规划面积1.26平方公里,一期工程道路设计总长度8.5公里,道路面积28.5平方米,共计12条。
目前,已经有7条道路竣工,几乎全部位于近期开工建设地块周围,达到了项目开工建设对道路通行条件的要求。
响螺湾主干道之一的迎宾大道双向6车道全部具备通车条件。
目前,像迎宾大道这样的竣工道路已达4条。
二期工程计划建设道路10条,主要集中于大沽船厂区域,目前3条道路也已经开工建设。
响螺湾商务区还将拥有庞大而先进的地下交通网络。
根据初步规划,为了解决跨河交通问题,连接响螺湾和塘沽中心城区的地下机动车道将从上海道开设入口,穿过海河,直达商务区。
作为现代化的商务区,具有超前意识的响螺湾已经规划出了大量的地下停车库,这些地下停车库将通过地下机动车道实现连通。
一提起写字楼聚集地人们脑海中往往会呈现出由钢筋水泥铸造的钢铁般的城市景观。
在商业商务区,在大型企业的总部基地,在外省市办事处集中的基地,总是寸土寸金,总是摩天大厦簇拥,道路喧嚣拥挤,很难与花园式的美景联系到一起。
而花园式、立体式的响螺湾则重新诠释了商业商务区的崭新概念。
这里不仅仅有摩天大楼,还有令人神往的美丽景观和神秘的地下布局。
高楼大厦是商业商务区的“保留节目”,响螺湾自然也不会少。
28层,32层,46层,71层……响螺湾总规划的高层建筑达到了38座。
其中制高点直逼360米,将近3个泰达中心酒店那么高,与深圳市第一高层建筑地王大厦比肩。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 (3)第三章新城发展规划 (18)第四章新城规模 (20)第五章新城土地使用和空间布局 (20)第六章新城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3)第七章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 (27)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28)第九章生态系统规划 (36)第十章历史街区与地方传统特色区域保护规划 (39)第十一章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41)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42)第十三章环卫设施与环境保护规划 (48)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51)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58)第十六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60)附1:附表 (61)附2: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63)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1)2006年国务院批复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明确了天津市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
(2)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对地区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在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全面推进,形成各具特色、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静海发挥优势、借势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3)《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确立的十一座新城中,静海包括两个新城。
双城结构为静海的城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需要重新调整静海的城乡体系结构。
(4)位于县域西部的子牙环保产业园提升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将对静海的产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全县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作出调整。
第2条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4.1);(3)《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4)《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5)《天津市区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标准》;(6)《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3条规划原则(1)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