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23.41 MB
- 文档页数:23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2.17•【字号】津滨政发〔2017〕6号•【施行日期】2017.0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滨海新区,发展规划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的通知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17年2月17日滨海新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规划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期限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6年到2020年。
(二)规划依据《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开展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13]4号)《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滨海新区落实<<>安全天津纲要(2015-2020年)>实施方案》<<>《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滨海新区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滨海新区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三)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安全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创建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和伤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2.坚持改革创新,促进统筹兼顾推进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质量、速度、效益的关系,推动核心区和南北“两翼”、港口与城市、功能区与街镇协同发展,推动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3.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源头防范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安全生产市场准入,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安全为前提,优化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创新,注重本质安全,提高安全素质,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和保障能力建设,把安全生产贯穿规划布局、设计、建设、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
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活圈规划设计导则TIANJIN BINHAI NEW AREA LIVING CIRCLE PLANNING AND DESIGN GUIDELINES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海新区分局2023年12月总则愿景--------------------------------------教育篇----------------------------------------医疗篇----------------------------------------文体篇----------------------------------------为老篇----------------------------------------商业篇----------------------------------------就业/产业服务篇------------------------------生态休闲篇------------------------------------出行篇----------------------------------------应急篇----------------------------------------治理篇----------------------------------------目录1591317212428323638总则愿景什么是生活圈?生活圈能满足什么需求?总体愿景1什么是生活圈?15分钟生活圈是天津滨海新区打造高质量的社区生活、产业生态、乡村生活的基本空间单元,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的范围内,配备满足城乡居民(企业)全生命周期生活、工作所需的各类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融合教育、医疗、为老、文体、商业、安居、休闲、就业、出行、治理、应急、市政等12类设施体系,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生命共同体,引领面向未来、健康低碳的美好生活方式,提升城乡居民和企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2.13•【字号】津滨政发〔2011〕77号•【施行日期】2011.12.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滨海新区,科学技术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正文关于印发滨海新区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滨海新区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滨海新区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工作思路和构筑“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战”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建设,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引领支撑作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模式转变,依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天津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回顾(一)主要成绩1.研发转化资源的聚集效应不断凸显。
滨海新区紧紧抓住上升为国家战略、被批准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宝贵机遇,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能力显著增强。
滨海高新区完成扩区更名,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建成运营,滨海工业研究院等项目顺利启动。
重点建设了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0家行业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了50多家国家和市级科研机构、50多家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和6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合计拥有各类经认定的市级以上创新研发机构184家,其中重点实验室20家、工程技术中心55家、企业技术中心109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300家、科技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24家、风险投资机构15家。
2.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十一五”以来,滨海新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科技活动人员等主要科技活动投入指标增幅远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占全市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区规划国土局拟定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区规划国土局拟定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区规划国土局拟定的《天津市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管理办法》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滨海新区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调整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局拟定的〈天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津政发〔2007〕57号)、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土地细分导则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规法字〔2011〕492号),结合滨海新区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经批准的控规是滨海新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是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审批、土地出让和转让方案制定的依据。
控规调整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控规调整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确定的城市定位、城市规模和城市布局原则;(二)控规调整应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改善民计民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三)控规调整应有利于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四)控规调整应有利于城市交通改善、环境保护和城市美化;(五)控规调整应有利于实施和近期建设。
控规调整涉及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修改总体规划。
第二章控规调整分类第三条滨海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分为重大调整、一般调整和局部调整三类。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3.09•【字号】津滨政发〔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2022年3月1日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序言“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滨海新区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加快美丽“滨城”建设、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双碳”目标落地、深入落实“双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时期。
为全面落实《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加快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明确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重点任务,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是未来五年滨海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一、环境形势研判(一)“十三五”工作回顾“十三五”时期,滨海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美丽“滨城”的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调结构、优布局、促转型,全面落实“1+8”方案,扎实推进绿色港口建设,严格保护生态红线和湿地,强化环境管理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则第一章总第一条规划目的和依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实现国家对天津的定位,促进天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天津及滨海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整体素质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人口、城乡、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突出天津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与环渤海地区的协调与合作,注重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联系。
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增强和完善滨海新区为区域服务的综 1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合职能,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挥天津在环渤海区域乃至全国的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
3(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强化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条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天津市行政辖区,面积11919.7平方千米,包括中心城市和近郊地区。
中心城市包括主城区和滨海新区,其中:主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及其外围地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的部分地区),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线绿化带以内的地区;滨海新区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行政辖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地区;滨海新区核心区由塘沽城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和天津港保税区组成。
近郊地区指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的行政辖区。
2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第四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
天津滨海新区响螺湾CBD建设规划详解远眺响螺湾38座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管理员注:实际情况是,38个项目,55座高楼,有的项目不只一座高楼.妓者自己没搞清楚),,双向8车道的大道宽阔顺畅,亲水平台、带状绿地、内湖、彩带岛使人们驻足徜徉,立体式的设计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响螺湾——这个滨海新区中心商业商务区的起步区为人们勾画出一幅和谐、时尚、现代的美景,为新世纪的写字楼集群基地注入了新的概念。
基础设施是区域发展的基础,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无疑会为区域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响螺湾地区规划面积1.26平方公里,一期工程道路设计总长度8.5公里,道路面积28.5平方米,共计12条。
目前,已经有7条道路竣工,几乎全部位于近期开工建设地块周围,达到了项目开工建设对道路通行条件的要求。
响螺湾主干道之一的迎宾大道双向6车道全部具备通车条件。
目前,像迎宾大道这样的竣工道路已达4条。
二期工程计划建设道路10条,主要集中于大沽船厂区域,目前3条道路也已经开工建设。
响螺湾商务区还将拥有庞大而先进的地下交通网络。
根据初步规划,为了解决跨河交通问题,连接响螺湾和塘沽中心城区的地下机动车道将从上海道开设入口,穿过海河,直达商务区。
作为现代化的商务区,具有超前意识的响螺湾已经规划出了大量的地下停车库,这些地下停车库将通过地下机动车道实现连通。
一提起写字楼聚集地人们脑海中往往会呈现出由钢筋水泥铸造的钢铁般的城市景观。
在商业商务区,在大型企业的总部基地,在外省市办事处集中的基地,总是寸土寸金,总是摩天大厦簇拥,道路喧嚣拥挤,很难与花园式的美景联系到一起。
而花园式、立体式的响螺湾则重新诠释了商业商务区的崭新概念。
这里不仅仅有摩天大楼,还有令人神往的美丽景观和神秘的地下布局。
高楼大厦是商业商务区的“保留节目”,响螺湾自然也不会少。
28层,32层,46层,71层……响螺湾总规划的高层建筑达到了38座。
其中制高点直逼360米,将近3个泰达中心酒店那么高,与深圳市第一高层建筑地王大厦比肩。
滨海新区总体情况介绍一、基本情况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现有常住人口240万人。
滨海新区区位条件优越,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距首都北京120公里,内陆腹地广阔,辐射中国西北、华北、东北12个省市区,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综合性港口,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是东、中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有中国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使滨海新区成为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滨海新区发展资源丰富,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的盐碱荒地,已探明的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
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集中了中国27%的科技资源,可以为滨海新区直接利用。
滨海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理想区域,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滨海新区的高度开放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作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涉外经济、金融、科技等十个方面先行试验重大改革措施。
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开发开放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富有竞争力、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
滨海新区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是中国开放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近年来,滨海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统筹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009年区域生产总值达到3810亿元,增幅23.5%,比重超过天津市的一半;地方财政收入455.6亿元,增长50.3%。
产业基础非常雄厚。
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现代冶金、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空客A320大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百万吨乙烯、300万吨造船等引擎项目,构筑起滨海新区现代制造业的四梁八柱,汽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辆,无缝钢管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手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达到17%,正逐步成为中国最大的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和世界级石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