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总体规划 优质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45 MB
- 文档页数:23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
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构成滨海新区的核心区。
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形成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
交通系统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天津滨海新区未来的交通系统规划由公路、铁路、航运等立体交通网络组成,将建设成为拥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工业基地,建成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框架,形成现代交通网络体系,从而进一步发挥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中西部的枢纽功能,使滨海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往来不断增加,并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滨海化工区范围达80平方公里规划中的天津滨海新区化工区产业包括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区域范围达80平方公里。
居住区布局未来布局规划图为天津滨海新区居住区未来布局规划。
海滨休闲旅游区根据汉沽区确定的目标,汉沽区要建成为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休闲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天津市的海滨休闲旅游区。
该休闲旅游区的规划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和海域面积各为75平方公里,投资金额为166亿元人民币。
将以航母游乐港为龙头,带动沿海旅游观光带和沿蓟运河旅游观光带的发展。
建设以航母游乐港、世界级主题公园、海上游乐园、高尔夫球场为支撑的旅游核心区,以营城湖、四万亩葡萄观光园为支撑的生态湿地观光区和综合服务区。
该旅游度假区预计将在2008年初具规模。
另外,14公里双向8车道的海滨大道已经开工建设,将为沿海旅游观光带向游人开放打下基础。
服务功能中心商务商业区未来天津塘沽区将在中心城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重点开发建设金融保险,会展旅游、休闲娱乐等具有滨海新区服务功能的商务商业区。
滨海新区规划1. 引言滨海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东南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滨海新区规划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土地利用、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详细阐述滨海新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交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2. 区域整体规划滨海新区总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包括港口区、工业区、居住区、商务中心区和生态保护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在整体规划中,注重平衡不同功能区域的发展,实现城市效益最大化。
2.1 港口区滨海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规划中将进一步完善港口设施,提高运输效率。
同时,将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水上运输和国际贸易等相关产业。
2.2 工业区滨海新区工业区将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
规划中强调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2.3 居住区滨海新区将建设宜居宜业的居住区,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
规划中注重人口流动和社区建设,提供便利的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2.4 商务中心区滨海新区将规划建设现代化商务中心区,吸引金融、商务等各类机构进驻。
规划中注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打造国际化的商务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
2.5 生态保护区滨海新区将重点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环境质量。
规划中将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监测,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旅游和休闲场所。
3. 产业布局滨海新区在产业布局上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1 高新技术产业滨海新区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
通过引进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2 先进制造业滨海新区将发展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 (3)第三章新城发展规划 (18)第四章新城规模 (20)第五章新城土地使用和空间布局 (20)第六章新城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3)第七章产业发展及布局规划 (27)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28)第九章生态系统规划 (36)第十章历史街区与地方传统特色区域保护规划 (39)第十一章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41)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42)第十三章环卫设施与环境保护规划 (48)第十四章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规划 (51)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58)第十六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60)附1:附表 (61)附2: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63)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1)2006年国务院批复了《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提升了天津的城市定位,明确了天津市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
(2)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对地区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在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全面推进,形成各具特色、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为静海发挥优势、借势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3)《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确立的十一座新城中,静海包括两个新城。
双城结构为静海的城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需要重新调整静海的城乡体系结构。
(4)位于县域西部的子牙环保产业园提升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将对静海的产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全县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作出调整。
第2条规划主要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4.1);(3)《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4)《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5)《天津市区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标准》;(6)《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3条规划原则(1)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
中新合作建设生态城――天津滨海新区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科学管理的新理念,建设“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将把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技术与天津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建设节能、环保、宜居住宅的同时,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配套建设一流的学校、医院、公园、文体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用建筑。
2006年初,天津市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环保模范城市。
全市制定了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启动了生态市建设,阶段目标是至2010年,市中心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率先建成生态城区。
“生态城之父”的荷兰学者艾洛·帕罗海墨教授他说:“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进行生态城建设,但中新天津生态城不论从理念定位还是发展趋势上都是超前的,特别是从规划的编制及前期项目的进展速度方面,甚至比欧洲还要快”。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吴良镛等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选址原则:按照两国政府确定的必须依法取得土地、不占耕地、节地节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则,选址于自然条件较差、土地盐渍、植被稀少、环境退化、生态脆弱且水质型缺水的地区。
同时,选址考虑有大城市依托,基础设施配套投入较少,交通便利,有利于生态恢复性开发。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依据选址区域的资源、环境、人居现状,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涵盖了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等三个方面二十二条控制性指标和区域协调融合的四条引导性指标,将用于指导生态城总体规划和开发建设,为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和建设路径。
指标体系按照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和可达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保留传统城市规划指标的精华,提升传统城市规划的相关标准,反应生态建设的新要求,突出原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建设生态结构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环境质量优良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协调的人工环境系统。
滨海新区概况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和东丽、津南区的一部分组成,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面积2270平方公里。
天津滨海新区是全国惟一聚集了港口、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运作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地区,具有体制创新优势。
自1984年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天津滨海新区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欧亚大陆桥距离最近的起点,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陆路通道,也是华北、西北以至于中亚地区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无疑,天津滨海新区具有启东开西、承外接内,辐射华北、西北、东北亚、中亚的强大战略功能。
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
以新区为中心,方圆50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11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对外,滨海新区雄踞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
滨海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有大量开发成本低廉的荒地和滩涂,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地势、海洋资源等,同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城市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为落实小平同志指示,天津市在总结开发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94年市人大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目标。
其基本构想是,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现代工业为基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商贸、金融、旅游竞相发展,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面向新世纪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