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普外》腹外疝
- 格式:ppt
- 大小:830.50 KB
- 文档页数:31
名词解释整理于外科学(第7版)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痿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
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
普外科1.腹外疝的临床类型:▲①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
②难复性疝:疝内容无不容易回纳入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
髂窝区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得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与盲肠(包括阑尾),乙状结肠或膀胱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疝。
③嵌顿性疝:疝门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嵌顿性疝。
有:Richter疝(无系膜侧肠管壁疝),Littre疝(小肠憩室疝),Maydl疝(逆行性疝);前两一般仅嵌顿,无梗阻;后者易坏死。
④狡窄性疝: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2.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具备下列情况的可先进行复位手术:⑴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者。
⑵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性梗死者。
⑶嵌顿性疝原则上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一防止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肠梗阻。
绞窄性疝的内容物一坏死,需要手术。
★3.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1.发病年龄: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直疝多见于老年人。
2.疝突出途径:斜疝是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直疝是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3.疝块外形:斜疝的疝块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直疝的疝块为半球形,基底较宽。
4.回纳疝块后压住疝环:斜疝可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块仍可突出。
5.精索与疝囊的关系:斜疝发生时,精索在疝囊后方;直疝者精索是在疝囊的前外方。
6.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
4.放腹腔引流管的指征:(1)坏死病灶未能彻底清除或有大量坏死组织无法清除(2)为预防胃肠道穿孔修补等术后发生渗漏(3)手术部位有较多的渗液及渗血(4)已形成局限性脓肿。
5.剖腹探查的指征:(手术探查指征)★★(1)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有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者(2)肠蠕动音逐渐减弱、消失或出现明显腹胀者(3)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4)红细胞计数进行性下降者(5)血压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甚至下降者(6)胃肠出血者(7)积极救治休克而情况不见好或继续恶化者。
第三十四章腹外疝一、概述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股疝次之,还包括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
1.病因(1)腹壁强度降低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等处;②腹白线因发育不全也可成为腹壁的薄弱点;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及感染,腹壁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所致肌萎缩等也常是腹壁强度降低的原因。
(2)腹内压增加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如包茎、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搬运重物、举重、腹水、妊娠、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
2.病理解剖典型的腹外疝由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组成。
3. 临床类型有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等类型。
二、腹股沟疝腹内脏器在腹股沟通过腹壁缺损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
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
1.解剖(1)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2)腹外斜肌 (3)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4)腹横筋膜 (5)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腹股沟管解剖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腹股沟韧带内上方,大体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
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2.发病机制(1)先天性解剖异常(2)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3.临床表现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自行回纳,一般无特殊不适,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多呈带蒂柄的梨形,并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检查:病人仰卧时,肿块可向腹腔内回纳而消失,食指尖伸入扩大的外环,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或手指紧压内环,嘱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肿块并不出现。
嵌顿性疝常发生在腹内压骤增时,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伴明显疼痛,可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的病象。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腹外疝题库知识点(题库版)1、单选有关腹股沟管的解剖,不恰当的是()。
A.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陷凹韧带B.上壁为腹外斜肌弓状缘C.内口即内环,是腹横筋膜的裂隙D.后壁是腹横筋膜及腹膜(江南博哥)E.男性内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正确答案:B2、单选下列腹股沟管的解剖,不正确的是()。
A.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陷凹韧带B.上壁为腹外斜肌弓状缘C.内口即内环,是腹横筋膜的裂隙D.后壁是腹横筋膜及腹膜E.男性内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腹股沟管的上壁为腹横腱膜弓(联合肌腱)。
3、单选?男性,16岁,洗澡时无意发现右腹股沟肿物,无疼痛。
平卧可消失。
查体:右腹股沟内侧肿物2cm×2cm,无触痛,腹壁无明显缺损。
该患者最适宜的治疗方法为()A.抗炎治疗B.继续观察C.加强腹肌锻炼D.手术治疗E.避免重体力活动正确答案:D4、单选男,4岁。
右腹股沟部有一小包块1年余,平时平卧后可缩小,此时平卧后包块不缩小且有触痛。
查体:右侧阴囊肿胀,内可触及肿块。
若患儿在术中发现疝内容物系小肠,且肠管发黑,应如何处理()。
A.肠切除术后行McVay修补术B.坏死肠段切除肠吻合复位后行疝囊高位结扎术C.坏死肠管外置术D.切开疝环,还纳肠管后行Bassini修补术E.剖腹行肠切除吻合术正确答案:B5、问答题简述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嵌顿疝原则上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防止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肠梗阻等症状,但具备下列情况者可先试行手法还纳:①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者;②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
复位后需严密观察腹部情况,发现有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则应尽早手术探查。
嵌顿疝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正确判定疝内容物的活力,当肠管确已坏死,可在病人全身情况允许下切除坏死肠管并一期缝合。
病人情况差时可将坏死或活力可疑肠管外置引流,以其解除梗阻,7~14天后待全身情况好转再施行肠切除吻合术。
外科学腹外疝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腹外疝最常见的类型是:A. 腹股沟疝B. 股疝C. 脐疝D. 切口疝答案:A2. 腹外疝的典型症状是:A. 腹痛B. 腹部肿块C. 恶心呕吐D. 腹泻答案:B3. 腹外疝的诊断主要依靠:A. 实验室检查B. 影像学检查C. 临床症状和体征D. 手术探查答案:C4. 腹外疝的治疗原则是:A. 保守治疗B. 手术治疗C. 药物治疗D. 观察等待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腹外疝的并发症?A. 肠梗阻B. 疝囊感染C. 疝囊积液D. 疝囊坏死答案:C二、判断题1. 腹外疝的发病与腹压增高有关。
(对)2. 腹外疝的手术时机应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进行。
(对)3. 腹外疝的复发率与手术方式无关。
(错)4. 腹外疝患者术前应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
(对)5. 腹外疝的保守治疗包括使用疝带。
(错)三、简答题1. 简述腹股沟疝的分类。
答案:腹股沟疝分为直疝和斜疝两种。
直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疝囊直接突出于腹股沟管内;斜疝位于腹股沟韧带外侧半,疝囊沿精索走行。
2. 描述腹外疝的手术步骤。
答案:腹外疝手术主要包括:①麻醉;②切口;③分离疝囊;④修复疝口;⑤放置网片(若需要);⑥缝合切口;⑦术后观察。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患者,男性,45岁,因右下腹疼痛伴肿块就诊,诊断为腹股沟斜疝,拟行手术治疗。
问题:1. 该患者可能需要哪些术前检查?答案:术前检查可能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腹部B超等。
2. 术后患者应注意哪些护理措施?答案:术后护理措施包括:①保持切口干燥清洁;②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③合理饮食,避免便秘;④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结束语:本次考试题库涵盖了腹外疝的基本知识、诊断、治疗及护理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腹外疝的相关知识点,提高临床诊疗能力。
名词解释整理于外科学(第7 版)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l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 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 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 lisson 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 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痿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
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
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 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 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
外科各论名词解释及重点(推荐版) 1、腹外疝:由腹腔内得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2、直疝三角:外侧边就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得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得早期胃癌、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得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得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与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与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与肝胆管得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得肝静脉在肝后上方得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得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得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得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就是特殊类型得胆囊结石,形成得解剖因素就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得与较大得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得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就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得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16、急性胰腺炎:就是一种常见得急腹症。
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与出血坏死性、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得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得接触面)与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得关系)完全良好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