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第二节鞭毛菌亚门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39
物病原真菌-鞭毛菌亚门一、真菌的分类与命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关于真菌的命名,国际命名原则中规定一种真菌只能有一个名称,如果一种真菌的生活史中有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按有性阶段命名是合法的。
而半知菌中的真菌,只知其无性阶段,因而命名都是根据无性阶段的特征而定的。
菌的命名采用国际通用的双名法,前一个名称是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一个名称是种名,种名之后为定名人的姓氏,如有更改学名者,最初的定名人应加括号表示。
菌的分类,目前多采用安思沃斯(Ainsworth)系统,将真菌界分为黏菌门和真菌门。
菌的营养体是变形体或原质团,而真菌门真菌的营养体典型的是菌丝体。
据营养体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特征,将真菌分为5个亚门,即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表1 真菌门各亚门主要特征亚门营养体无性繁殖有性生殖鞭毛菌原生质团或无隔菌丝体游动孢子休眠孢子囊或卵孢子接合菌无隔菌丝体孢囊孢子接合孢子子囊菌单细胞或有隔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担子菌有隔菌丝体罕见担孢子半知菌多为有隔菌丝体分生孢子无或暂未发现二、鞭毛菌亚门主要特征(一)营养体是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二)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内生有游动孢子(三)有性繁殖产生休眠孢子囊或卵孢子类真菌多生活在水中或土壤中。
生活在土壤中的鞭毛菌带有两栖性,适应于潮湿的土壤。
高级类群为陆生,不少是专性寄生菌,也有腐生和非专性寄生。
三、鞭毛菌亚门主要属介绍(一)根肿菌属养体始终是无壁的原生质团,即变形体。
休眠孢子囊在寄主细胞内分散呈鱼卵块状。
休眠孢子囊萌发时产生前端具有2根鞭毛长短不一的游动孢子。
如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
(二)腐霉属丝发达,生长旺盛时呈白色棉絮状。
孢囊梗菌丝状。
孢子囊多数在菌丝顶端形成,呈棒状、姜瓣状或球形,成熟后一般不脱落,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
有性生殖在藏卵器内产生一个卵孢子。
腐霉常存在于潮湿肥沃的土壤中,引起植物幼苗的根腐、猝倒以及果腐等病害,如幼苗猝倒病。
第一章绪论1.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病因的定义。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因”。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围素,又有生物因素。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pathogen)。
病原生物的种类很多,有动物界的线虫和原生动物,有植物界的寄生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有菌物界的真菌和粘菌,有原核生物界的细菌、放线菌和支原体,还有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
由病原生物侵害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2.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的概念。
寄生性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作寄生物(parasite)。
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就是它的寄主(host)或宿主(parasitifer)。
寄生是生物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是寄生关系。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但是寄生的程度不同。
有的是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专性寄生物。
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biotrophe)。
有的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非专性寄生物,这种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来源的称为死体营养型(necrtroph)。
只能从死有机体上获得营养的称腐生物(saprogen)。
植物病原物中,如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以及寄生在植物上的病毒和种子植物,都是专性寄生的活体营养型。
第一章绪论1.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病因的定义。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因”。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围素,又有生物因素。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pathogen)。
病原生物的种类很多,有动物界的线虫和原生动物,有植物界的寄生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有菌物界的真菌和粘菌,有原核生物界的细菌、放线菌和支原体,还有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
由病原生物侵害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2.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的概念。
寄生性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
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作寄生物(parasite)。
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就是它的寄主(host)或宿主(parasitifer)。
寄生是生物的一种生活方式。
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是寄生关系。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但是寄生的程度不同。
有的是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专性寄生物。
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biotrophe)。
有的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非专性寄生物,这种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来源的称为死体营养型(necrtroph)。
只能从死有机体上获得营养的称腐生物(saprogen)。
植物病原物中,如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以及寄生在植物上的病毒和种子植物,都是专性寄生的活体营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