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新人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9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新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学习目标】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学习模块】一从«诗经»到唐诗学什么?(1)、春秋——诗歌:代表作:《诗经》成书时间、编定者:春秋末年,孔子;地位:我国第一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战国——楚辞时期楚国诗人,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又称。
代表作:抒情长诗《》,具有主义风格。
(3)、汉赋:体裁特点: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
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东汉)张衡:《》(4)、唐诗(诗歌的发展进入时期)原因有、、初唐:王勃、陈子昂;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古传诵。
盛唐:边塞诗人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洋溢着豪迈气概;山水诗人的“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富于诗情画意。
唐诗丰碑代表: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白居易。
(其中,“诗仙”是;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的是;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的是。
)怎么学?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整合从春秋到唐朝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进而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学会了吗?孔子编定《诗经》,以《关雎》为首,最能说明()A.孔子对男女自由恋爱持赞赏态度 B.体现孔子以人为本重视人性思想C.孔子重视下层人民的感情生活D.孔子劝谏在男女关系上要克制情欲二宋词和元曲学什么?(1)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商业和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体裁特点:诗的另一种形式——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演变:①、出现——唐代②、繁荣——宋。
(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著名词人及作品:婉约派——的《雨霖铃》、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豪放派——和。
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导与练【重点讲解】浅析唐代诗歌的繁荣原因、表现及其成就(一)表现1.诗人众多,诗作丰富,作品质量很高:仅据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统计即有诗人二千多人,诗作五万一千多首,大大超过前代。
2.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从题材看,社会生活、边塞田园、宫廷市井等各方面均有涉及;从体裁看,五言七言、乐府歌行、古风近体、律诗绝句等各类型无不具备并趋于完善。
3.流派众多,风格多样:盛唐时代的山水田园与边塞诗派,中唐时代的韩孟诗派、新乐府运动等不同的创作倾向;各类型作家风格的独特,如飘逸、沉郁、雄深、幽闲、绮丽、险怪等众美皆具。
4.其他多种文学形式均获得发展:古文运动的开展,韩柳为代表的唐代散文的发展;唐传奇的成功,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词出现并在晚唐五代成熟定型,为宋词成功奠定基础;变文的流行,对中国民间通俗讲唱文学的推动。
(二)繁荣原因1.从政治经济层面来看: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大为文人内在气魄心理的壮大提供了现实基础;广阔的疆域为文人漫游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既漫游开拓了作家视野,又扩展了文人胸襟;开疆拓土,为文人提供了从军入幕的机会,增长了文人视野,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题材范围;繁荣的社会经济为文人漫游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城市经济的发展更为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学样式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2.从文化制度层面看:兼容并包、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使社会文化思想相对活跃,恢弘的气象,使文人思想相对束缚较少,创作心理上呈现出较为自由的局面;开科取士,使普通文人有机会进入仕途,增强了文人对社会事务的关注程度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思想水平和创作的内在高度有所提升。
另外,此项措施还从多方面影响了文人的生活和创作。
一方面,增强了文人对知识的追求精神,因此,读书山林成为普遍风气,文人因而对自然之美有了更深体会;另一方面,进入仕途又使文人对官场内部情况有了深入了解,而入朝为官,仕途沉浮使文人领略到政治生活的复杂多变,从而使文人在创作题材和内在心理上进一步深化。
3.从创作群体自身来看:由于科举制度的普及,普通文人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帝王将相的爱好提倡,社会内部形成了文艺创作的人潮,创作群体不断扩大,这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文学自身发展: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时代,文学成为独立自觉的艺术门类,文学理论有了很大发展,而多种文学样式的长期发展更为唐代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积累了丰富经验,而唐代社会内部多种艺术形式及文学形式内部的互相影响和整和更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成就【难点分析】简析明清小说的发展、繁荣原因、表现及其特点1.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
魏晋时代,有一些文人或佛教徒,用古代的神话传说作材料,进行加工,创作了许多神仙鬼怪小说。
到了唐朝,小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的形式。
唐朝的传奇小说,不仅篇幅比以前扩大了,而且注意到结构的安排和人物的性格描写、形象塑造,内容也由志怪述异扩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领域。
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小说都是用文言写的。
宋代开始出现白话小说──“话本”。
白话文体的运用,在唐代的民间文学里已经萌芽。
到了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需要,民间艺人的说书活动──“说话”日益活跃。
由于听众大多是平民,说话人就采用当时最流行的白话来讲述故事。
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的话本,就是白话小说。
到了元末明初,一些文人也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短篇小说和章回体的长篇小说。
元末明初,我国的白话小说进入了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小说进入繁荣。
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
2.繁荣原因(1)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朽,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2)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3)小说体例,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
(4)印刷术的进步促进小说繁荣。
3.繁荣表现: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4.特点(1)在艺术结构上,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传编纂体制的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
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制,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依次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
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主要取资于记传体史书的结构体制,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体的经历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2)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3)在表现方法上,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
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家也毫不讳言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艺术创作的准则。
(4)形象塑造上,明清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在形象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
明清小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表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也表现在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历程的生动象征。
还表现在它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鲜明展示。
【易混知识】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
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
二、比较李白与白居易诗歌的不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特点(1)李白诗歌想象丰富,韵调清新激越,风格雄奇豪迈,语言明快生动,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2)白居易诗歌采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讽刺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朽、贪婪。
2.原因(1)活在盛唐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2)活在唐朝衰落时期,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三、诗、词、曲有何区别与联系1.区别: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2.联系: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热点追踪】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五部作品获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5部获奖作品2011年8月20日在此间揭晓,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等获奖。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20日发布了公告,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于8月20日上午由60名终审评委进行了第五轮投票,产生第八届茅盾文学奖5部获奖作品,按照票数多少排名分别是: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本届茅盾文学奖最大亮点是首次吸纳网络小说参与评奖,尽管最终所有网络小说都败北无缘大奖,但中国作协力图改革的用意和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评奖办公室主任胡平对记者表示,作为一个颇重视“文学性”的奖项,茅盾文学奖对小说语言和叙事技巧的要求很高,有些网络文学在这方面不一定讲究;对网络文学的态度不能浮躁,要评上就要扎扎实实,还要着眼于示范作用。
在他个人看来,应该为蓬勃兴起的网络文学和大众文学专设一个大奖。
【学法导航】1.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2.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
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教科书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4.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小资料】屈原之死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原为纪念2000多年前中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汨罗江之死,后因习俗沿袭,演变为传统节令。
时至今日,最受人们欢迎的庆祝活动,有深具健体的龙舟竞渡,家户围炉蒸粽。
有关屈原投江以明心志,历来议论纷纭,说法不一。
我觉得身负治国重任人员,为维护个人尊严而采用自杀或装疯来解脱苦痛,有逃避现实之嫌。
屈原被歌颂为爱国诗人,是从文学角度来定位。
他投江自杀以表忠贞高节,以示怀才不遇,博取人们同情。
这种情怀,经过长久历史磨合及辗转相传,或许基于民族性的美德表彰,对弱者牺牲,产生惋惜与怜悯,融合成一种共同意向,便出现种种美丽传说,有了划龙舟包粽子的“端午节”来纪念。
如果屈原走投无路,在泽畔行吟落泪时,若深切顾念到百姓正陷于多灾多难中,就应想到生存下来比寻死更有意义,更有希望,而他的自杀不至于让后人视为博取天下后世美名了。
话说开来,当时楚国人民非常渴望他活下来,他因得不到楚怀王与顷襄王的信任,被疏离放逐,把持不住日后生存的意义,便宁愿选择放弃人民,放弃国家。
他还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既然头脑“清醒”就不该选择“投江”葬身喂鱼。
再说,以屈膝求全的方式去维护国家与个人尊严虽是消极和脆弱的做法,但为了国家未来的命运,采取权宜之计,总比了结生命而彻底毁灭希望来得有意义。
卧薪尝胆的背后就是一种屈膝求全方式,但其积极意义非常明显,勾践并无放弃人民去作无谓牺牲。
他能放下个人尊严,忍受种种折磨与耻辱,等待时机到来,一举打败敌人,拯救国家于危亡中。
即便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南山耕锄,也没只字流露寻死。
所以,一个人陷于最困难的时候,就会被看出能否坚守正直品格与刚毅意志了。
诚然,屈原的一生遭遇是值得同情的,他会深受后人热爱和赞赏,是他写在《楚辞》里的许多经典作品,处处闪耀着另一种思想特质光芒,闪耀着另一种高贵精神亮光,丰富了中华优秀文化遗产。
【同步训练】1.下列关于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楚辞是春秋时期由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用楚国方言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歌B.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是自由灵活的句式C.《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D.楚辞大量采用象征、比喻手法来表达诗人对祖国人民的忠诚热爱2.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纵情地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
根据描述你觉得这位诗人最该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孟浩然3.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