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36.51 KB
- 文档页数:4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程目标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揭示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一、从《诗经》到唐诗(一)《诗经》1.内容: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3.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1.形成: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开创了新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风骚”(《诗经》、楚辞)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
(三)汉赋1.汉赋:汉朝时,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诗经》和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各种文学体裁特点与成就;(2)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发现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3)能归纳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特点,探究文学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古代文学家、是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2)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重点和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时】2个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在各个领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然而,作为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也很突出。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学魅力。
教授新课讲授新课从《诗经》到唐诗(一)《诗经》(1)概况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2)内容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3)影响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楚辞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3.9 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诗经和楚辞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其中的精华部分,为民间歌谣。
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作品:《诗经﹒周南﹒关雎》2、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采用楚国方言,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又称“骚体”。
诗篇以《离骚》最为有名,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思考: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在我国有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屈原文化上的贡献和他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汉赋和唐诗1、汉赋(1)特点:以楚辞为基础,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代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东汉以抒情为主,代表张衡《两京赋》等。
2、唐诗:唐朝,诗歌的黄金时期。
思考:为什么说盛唐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当时出现了哪些著名诗人?条件:唐代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国家的统一,开明的政策,科举“以诗取士”等,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这一时期是“诗歌创作黄金时代”表现为名家迭出,流派纷呈,把唐诗的发展推向到了繁荣的顶峰。
当时著名的诗人有:李白和杜甫及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等。
三、宋词、元曲1、宋词:(1)词起源于唐代,宋代称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2)宋词繁荣的原因:①两宋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词句子长短不齐,更能抒发情感。
(3)代表人物2.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散曲是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诗歌形式,元代进入繁荣阶段。
散曲成就:关汉卿的《别情》。
马致远的《秋思》。
四、明清小说1、小说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搜神记》。
唐代出现短篇小说传奇和宋代说话人的话本把小说创作推向新阶段。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歌的来历,了解《诗经》、楚辞、汉赋的文学成就和艺术特点,培养和提高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了解唐诗的文学成就和艺术特点,分析不同时期唐诗呈现不同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了解宋词和元散曲的文学成就、艺术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4)引导学生透过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流变把握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内容、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盛唐”、“中唐”、“晚唐’’诗风的差异,折射时代的变迁,进一步揭示文学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内在联系,说明文学的时代性。
(2)引导学生透过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流变把握其背后的社会变迁,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条件与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通过对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的学习,让学生领略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风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感教育。
(2)以一些杰出的文学家身上具有的热爱祖国、关怀民情等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加强人文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3)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4)领悟我国古典文学之妙处,积极汲取我国古典文学精华,为我国近现代文学建设提供借鉴。
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歌的时代特征;明清时期文学成就及文学特色。
难点诗歌的史料价值;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及其流变原因;透过中国古代小说形式的流变把握其背后的社会变迁。
教学设计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整体设计本节概述本课主要介绍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
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介绍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和成就。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古代的文学做了重点介绍。
第一目“从《诗经》到唐诗”,首先分析《诗经》的概况、内容、地位,然后介绍了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的崇高地位;概述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赋;重点介绍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
第二目“宋词和元曲”,重点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通过举例来介绍婉约派词人、豪放派词人及其风格特点;了解元曲的含义和元杂剧成就。
第三目“明清小说”,分析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概括六部小说的特点。
尽管本课知识点较多,但结构条理清晰,加上高中语文课中历代名篇的选读,学生对本课内容较熟悉,易掌握。
较难处理的是如何从历史发展的背景中去把握文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了解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一定时代发展的特点。
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从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
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重点、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预习提纲】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至的诗歌,分为、、三部分。
由整理编定。
特点:贡献: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五经之一)。
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离骚》概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
屈原采用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又称“”。
《离骚》是楚词代表作,抒情长诗。
具有风格特点:价值: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人民的热爱。
3、汉赋概念:特点: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和《》——补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和子虚乌有成语的来源,张衡的《》4、唐诗(1)唐诗繁荣的原因(2)唐诗创作的主要成就(3)价值:黄金、辉煌、灿烂,源源流长。
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1)繁荣原因:(2)成就:(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婉约派:豪放派:(3)特点:2、元曲。
(1)概念:(2)特点:(3)代表人物:三、明清小说1、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产生背景:政治经济阶级关系3、特点:4、代表作: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重难点解析】分析文化繁荣原因的一般方法.(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发展五个方面分析.)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矛盾和缓,社会安定.②统治者的文化政策.③经济发展,农业和工商业发展,城市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④民族关系融合,对外关系开放,文化交流频繁;⑤对前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受其他文化领域成果的影响结论:一定社会文学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跟踪检测】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C.唐诗、宋词、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2.苏轼和辛弃疾作品风格相同,但反映的内容却大不相同,这主要是由于两人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C.性格不同 D.所处社会环境不同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9、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②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③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②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③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
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我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新授:一、《诗经》和楚辞1、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2、《诗经》:(1)概况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2)内容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3)影响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楚辞:(1)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创造出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骚体),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2)楚辞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9、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②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③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
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②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③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特点。
如何提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我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国古代不仅科技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辉煌灿烂。
新授:
一、《诗经》和楚辞
1、诗歌的产生:语言——歌谣——诗歌
2、《诗经》:
(1)概况
①地位:《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
②时限: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2)内容
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②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
③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3)影响
①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②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③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楚辞:
(1)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创造出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骚体),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2)楚辞
①含义: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②特点
自由活泼,句子参差不齐,句末常带有一个“兮”字,富含浪漫主义色彩
③代表作:《离骚》——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二、汉赋和唐诗
1、汉赋:
(1)含义
赋是两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它在楚辞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西汉的赋
①特点: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
(3)东汉的赋
①特点: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
②代表作:张衡的《二京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思考: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特点不同?
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
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
2、唐诗:
(1)背景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
政治: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经济: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2)发展阶段及主要代表人物
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
①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
初唐诗人及代表作: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盛唐诗歌。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盛唐诗人及代表作:边塞诗: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水诗: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山居秋暝》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三吏”、“三别”
③中唐诗歌。
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
白居易等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
中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白居易: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
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
④晚唐诗歌。
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
晚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杜牧《江南春》、李商隐《无题》
三、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含义: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
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
1、随着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2)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婉约派:柳永(北宋):柳永(北宋)李清照(两宋之交):《一剪梅》
豪放派:苏轼(北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南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陆游(南宋)
2、元曲:
(1)含义: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合称为元曲。
(2)发展阶段及特点(散曲)
兴起:宋代
特点: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繁荣:元代
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元代前期)
(3)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
思考:诗、词、曲有何区别?
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
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四、明清小说
(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搜神记》《世说新语》唐朝——传奇(短篇小说)——《柳(兴起)
毅传》《莺莺传》宋代——话本(新阶段、奠基)明清——(蓬勃发展、空前繁荣)四大名著
(2)明清小说的繁荣
①为何在明清时期,小说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1)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场腐朽,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
(2)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3) 小说体例,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
(4)印刷术的的进步促进小说繁荣。
②与前代相比,明清小说特点有哪些?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③明清小说有哪些代表作?
小结:归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再要求学生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应包括历史时期、文学体裁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