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辇图视觉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阎立本步辇图赏析_阎立本的代表作唐代画作《步辇图》是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品,该作品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阎立本步辇图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阎立本步辇图赏析画面中的人物衣裙细致飘逸,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能够曲传神韵,笔墨勾勒流畅中带有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
图像中局部配色以晕染为主,极具立体感。
全卷色调浓重富丽,大面积的红绿色块相互交融,极有韵律感与视觉效果,实为举世佳作。
唐代画作《步辇图》是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品,该作品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此画作是汉藏民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意欲与唐朝和亲,并派遣使臣禄东赞前往长安求亲,时值一年到达长安。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宗室之女封为公主,下嫁于松赞干布,此宗室之女便是文成公主,并下诏其父江夏王李道宗持节护送。
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与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护送下,前往吐蕃,此一行人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越日月山,长途跋涉终到达拉萨。
文成公主虽原为宗族之女,但在吐蕃仍旧受到了极高的尊荣,松赞干布率群臣从拉萨跋涉至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大张旗鼓地迎接文成公主,谒见李道宗,行子胥之礼。
为解文成公主思乡之情,松赞干布绞尽脑汁,为其建造宫殿,即为现今的布达拉宫,以示万代子孙与大唐世代友好。
可见此次联姻实为民族融合的进步之举,并未有王室之女为此有所大的牺牲。
阎立本的代表作阎立本,隋朝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期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其兄阎立德去世,代兄出任工部尚书,后升迁至右丞相。
其绘画作品取材极为广泛,例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为擅长刻画人物肖像,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
《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明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境。
画面中的人物衣裙细致飘逸,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能够曲传神韵,笔墨勾勒流畅中带有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
坐在家里看国宝——步辇图(附高清大图)2月27日,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阎立本《步辇图》数十年来首次“走出”故宫,在首都博物馆的《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上展出,为了目睹这一国宝的真容,首都博物馆门前排起了长龙,由于画作年代久远,为保护文物,仅能展出两个月。
不能去现场看国宝的小伙伴也不用遗憾,今天丝路君就带你看看这高清的国宝名画。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步辇图》,是一幅最早反映中国汉、藏团结和睦的历史画卷,它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王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赞干布的联姻佳话。
《步辇图》展示的,正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接见吐蕃松赞干布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迎接文成公主入藏时的情景。
《步辇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步辇图局部历史背景《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人藏的事。
它是汉藏兄弟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
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
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
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决定隆重迎接;松赞干布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
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上国大唐公主,实在荣幸。
我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要与上国大唐永远亲和。
美术赏析—步辇图姓名:李书瑶学号:10410117院(系):艺术系班级:美本二班专业:美术学完成时间: 2011年 11月27日摘要: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构图色彩步辇图是由阎立本创作的。
阎立本(约601~673),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
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
阎立本秉承其家学,他尤其善长于绘画。
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
他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
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笔法圆劲,气韵生动,能从画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
同时擅长政治题材,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为当时称誉。
阎立本的不少创作活动与初唐政治事件有密切关系。
他的作品有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
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
据传他在荆州见到张僧繇壁画,阎立本代表作品《步辇图》在画下留宿十余日,坐卧观赏,舍不得离去。
后人说他师法僧繇,人物、车马、台阁都达到很高水平。
阎立本除了擅长绘画外,而且还颇有政治才干,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库直,太宗贞观时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
高宗显庆元年(656)阎立德殁,他由将作大将迁升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擢升为右相,封博陵县男。
当时姜恪以战功擢任左相,因而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
咸亨元年(670)迁中书令。
咸亨四年卒。
作品欣赏: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1分析阎立本的《步辇图》。
(1)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2)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事件。
(3)构图均衡,人物主次分明,形象生动,线条均细挺拔,富有弹性。
设色浓重并适度晕染,效果单纯而明朗。
(4)作品具有历史价值,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副历史画。
阎立本是新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2.分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1)宋初市民阶层的形成,出现了以市俗生活为中心内容的风俗画。
(2)通过郊野、汴河、街市三个段落,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街市景象。
(3)构图采用散点透视。
布局有序,内容丰富,主题突出。
采用线描淡彩画法,并紧密结合对象的质感特征。
(4)体现了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对研究宋代的城市生活以及民俗、服饰、建筑、工商、交通等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5分)答:印象派绘画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追求光色的变化,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
古代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埃及是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的典型代表。
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又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艺术的法则和程式。
总的说来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
1、彩陶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2、马踏匈奴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1)五代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造成许多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故而疏狂自放以蒙蔽朝廷耳目。
(2)通过听琴、观舞、休憩、赏乐、调笑五个场面,描绘了政治上失意的官僚韩熙载尽情声色、颓唐放纵的夜宴生活。
《步辇图》赏析摘要: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关键词:绘画风格.绘画背景.文化价值.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鼎盛时期。
无论从政治上的统一稳定,经济的繁荣富强,文化的兼容并包,体现着唐人自信,豁达,文明的精神状态。
文化是政治经济侧面的反映,唐代文化在总结魏晋文化的基础上又有了新文化的创新,绘画创作在表现技法纯熟的基础上,又注入时代因素更注重捕捉人瞬间的心理变化,精神面貌,情绪特征。
气韵生动,意境高深。
阎立本的《步辇图》可以说是唐代绘画的经典之作。
其色彩典雅绚丽,线条流畅饱满,构图错落富有变化。
与唐代周昉《唐宫仕女图》韩滉《五牛图》一起并称中国十大传世画作,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我就从《步辇图》的绘画内容,创作背景,作品创作风格,艺术价值等几个方面做简单的论述。
一.《步辇图》绘画内容赏析中国画讲究传神和意境,尤其汉代的人物画内容看似简单,却表达的极为深刻反映时代特征。
形体简单,设色简洁变化较少。
核心重画外意境,而非画作本身的技法表现。
阎立本所绘《步辇图》是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阎立本着重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阎立本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察言观色的神情,小巧萎靡的造型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体现唐王朝的强大,胡人政权的柔弱。
· 82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11【摘 要】视觉权力来自图像作者对观众的观看行为的控制,本文以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为例,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将透视、画面布局、服色以及人物神情进行分析,阐述作者如何运用视觉元素施展视觉权力,支配观者如何观看和理解画作。
【关键词】视觉权力 支配 权力运用浅析《步辇图》中视觉权力的运用何海涛观看是人们认识事物、理解社会的重要方式,画家的作品则成为统治者用来彰显荣耀的最好方法。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初唐画家阎立本的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内容,是利用绘画的逼真性描绘一个真实的事件。
阎立本的创作多属于“政治肖像画”,有明显的政治用意,如本文着重分析的《步辇图》便属其类。
一、图像中的视觉权力描述任何图像想要被接受,一方面建立在观者如何受图像内容的影响,被引导着去“看”,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观者如何自主的“看”。
在影像传播与接受时,双方会产生制约或对抗,这便构成了观看行为过程中视觉权力的“较量”。
作者眼里,所有的观众都不是理想中的受众。
为突显创作意图,作者努力地使观众接受影像内容。
观众在观看图像时,总会受到来自影像的影响,对其特定部分进行视觉聚焦。
作者利用此特性,经营画面时整合各种视觉元素突出“特定的部分”,使观众接受作者指定的内容。
作者通常会运用各种视觉处理方式,使图像本身实现了对观者的深度“询唤”,通过对视觉权力的运用,控制事物的表现形态。
二、支配观看权力的方式运用(一)人物的体量大小为了再现真实可信的场景,中国传统绘画常依据人物体量大小表现主角社会地位的高低,使观众易于辨认区分,是作者再现视觉权力的方式。
阎立本在《步辇图》中,为突现唐太宗作的至尊地位,在人物的体量上做了人为处理。
唐太宗的体型被绘制的相对高大,而抬辇的宫女们看上去均个头娇小,以此来区别人物地位尊卑。
画家运用视觉权力预设画面,控制观众视线的落点,把主角及其所处的位置塑造成观看视点,视点所在地位置便是视觉权力的拥有者,体现政治权力的强势。
阎立本《步辇图》及题跋欣赏(附超清图片)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唐阎立本《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
今人学者研究为金人摹本。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记录了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
《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阎立本画作的争议我们都知道,唐代阎立本是和吴道子齐名的大画家。
吴道子素有“画圣”的称号,足见阎立本在书画界的地位。
关于阎立本的画作,在史书中有明显记载的是《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秦府十八学士图》、《西域图》等,但是流传至今的《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步辇图》等却存在争议。
《萧翼赚兰亭图》就在我们争论流传下来的这些画作是否是阎立本的时候,不免有些遗恨之处。
唯二有可能出自阎立本之手的作品,《步辇图》现藏故宫博物院,而另一件就像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抢走了一样。
《历代帝王图》如今收藏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历代帝王图》局部陈后主《历代帝王图》局部东汉光武帝刘秀唐·阎立本(传)《历代帝王图》/绢本设色纵 51.3 厘米,横 531.0 厘米。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下期分享)这里突然令我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哪些知名的书画艺术总是存在争议?真伪是相对的,如果没有真,怎么去鉴别伪,这似乎有一种艺术审美的偏见在里面,只是我这种想法还不是很成熟,不便在这里表达。
例如本文所要讨论的阎立本的《步辇图》,古人认为是宋人临摹,今天的学者研究则说是金人临摹,总之是对其真伪持怀疑态度。
而作为可以参照的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最典型的王羲之书法作品,目前有一种说法是王羲之的书法当世没有真迹,至少可以确定的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碑刻,像《圣教序》起码可以为我们鉴别真伪作一个参考。
可是,对于鉴定像《步辇图》、《历代帝王图》,我们都缺乏一个最起码的标准。
阎立本《步辇图》阎立本(约601~673),唐代画家,今陕西西安人。
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
阎立本的画取法张僧繇、郑法士、展子虔等名家,笔力圆劲雄浑,享有“右相驰誉丹青”的美称。
他代表了初唐中原的画风,阎立本善画台阁、车马、肖像,尤其擅长于重大历史人物画和风格画,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
《步辇图》赏析1.历史背景《步辇图》是一幅历史名画,为阎立本所作。
它反映唐代初年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公元七世纪,地处我国西南的吐蕃(今西藏地区)开始强大兴盛,其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是个“骁勇多英略”的领袖。
贞观八年(634年),他遣使臣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向唐王朝求婚联姻,唐太宗李世民答应了他的请求,决定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
贞观十五年(641年)春天,松赞干布派相国禄东赞到长安来迎接文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则派礼部尚书江夏王宗室李道宗陪同文成公主进吐蕃。
文成公主除了带去很多中原地区的文化典籍外,随行的还有许多各种行业的工匠,对于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唐王朝和吐蕃之间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当时的阎立本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他把这一历史事实定格成《步辇图》,这幅画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类同于现在的新闻照片,属于纪实性历史画,史称“历史纪实画”。
2.画卷描绘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
左右这种对比,尤其是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阎立本步辇图画面介绍阎立本步辇图画面介绍阎立本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阎立本步辇图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阎立本步辇图简介唐代阎立本所绘《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境。
《步辇图》中画面人物由唐太宗、吐蕃使者禄东赞以及侍女构成,唐太宗端坐于步辇之上,由六名宫女抬着,一旁另有数名宫女或手掌华盖,或手持摇扇。
使臣禄东赞身着带有吐蕃特色的民族服装,一袭联珠纹袍,拱手向唐太宗作揖致敬,生动地刻画出吐蕃使臣的身份与大唐天子的高高在上,最难为可贵的是阎立本将禄东赞的恭敬与机敏描绘的极为生动,跃然纸上,而唐太宗眉宇间的舒朗、眼光中睿智都展现的淋漓尽致,表现出了一代帝王的远见卓识与天子威严。
从色彩运用上来讲,这幅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画面,依据汉民族传统的用色习俗,喜庆场面通常有红色来作为基调,作者为突出这一特点,将画面正中间的典礼官所着官服绘成正红色,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夺人眼目,又不会显得太突兀,一者太宗为至尊天子,与大唐天子尊贵身份相配的颜色仅有正黄色,但若是将吐蕃使臣着上红服,未免有喧宾夺主以意,因此将代表大唐的典礼官身着红色官服最为合情合理。
作者在颜色运用上也算极尽心思。
阎立本的代表作阎立本,隋朝阎毗之子,阎立德之弟,唐太宗时期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其兄阎立德去世,代兄出任工部尚书,后升迁至右丞相。
其绘画作品取材极为广泛,例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为擅长刻画人物肖像,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
《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明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境。
画面中的人物衣裙细致飘逸,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能够曲传神韵,笔墨勾勒流畅中带有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
文 艺 评 论文|王飞飞纸上残留的民族融合——《步辇图》赏析摘要:唐代文人画画家阎立本通过一幅图《步辇图》将1300多年前汉藏民族和亲的场面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下来,记录了唐朝民族融合的美好愿望得以实现。
整幅图并没有把迎亲的宏大场面一一描绘,而是“以点带面”地从禄东赞拜见唐太宗进行刻画,从而反衬出画家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与透彻分析。
本文试图从艺术特点的角度对它进行具体鉴赏。
关键词:步辇图;民族融合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真实地纪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
尽管是为了纪念、歌颂这一历史事件,但《步辇图》并没有描绘声势浩大的结婚情景,反而表现出的却是唐太宗就和亲事宜与禄东赞相谈甚欢的画面,以备后世观览。
此幅图中从左往右依次排列共计十三人。
在偏于横卷的右半部分的位置是唐太宗,以唐太宗为主的人物群体成了视觉的中心,画面形成由内向外辐射的组合关系。
“步辇”,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种用人抬的代步工具,以供帝王出行。
画面上的仕女神态端庄似花团,簇拥在周围,烘托了唐太宗的威严庄重,也暗示了唐朝的强盛繁荣和喜庆的气氛。
有没有人试想过为什么画家要将焦点定在唐太宗接见使者禄东赞这一情节上,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婚宴上的锣鼓喧天、宾客满堂等气势浩大的画面似乎不是画家所认为的最简洁而有力的情节。
阎立本他作为宫廷画家,他善于巧妙构思,他继承了杨子华和张僧繇的绘画传统,讲求画面的简练性而又耐人寻味。
传统中国人物画一直都非常注重构思精巧独特,能够达到一种以少胜多、以点带面的艺术效果。
阎立本在画法风格上继承发展了前人的人物造型的准确生动性,注重对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思想感情的描绘。
以禄东赞的藏族服装为特点,用笔洗练,冲破了构图的呆板,设色浓厚鲜明。
我们不难从中看出,禄东赞在向唐太宗请婚时的神态自若,与唐太宗坐于步辇上的肃穆庄重作了一个对比。
通过“以形写神”从而突出了汉藏民族和亲的高昂情绪是此画的描绘重点,这正是中国人物画当中提出的要求画家做到“传神写照”。
阎立本(公元601----673年),唐代著名画家、建筑家,汉族,雍州万年人,出身富贵,对于绘画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
他的父亲阎毗是北周驸马,精通工篆隶书、绘画和建筑,因此受到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喜爱。
阎立本的兄长闫立德也擅长书画、工艺和建筑工程。
父子三人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两代。
阎立本于太宗时期担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任工部尚书,总章元年升为右丞相。
阎立本精通书画,作品题材涉猎广泛,从宗教人物、车马到山水,无不擅长,其中尤其擅长绘制人物肖像。
阎立本绘画主要师法张僧繇、郑法士和他的父亲阎毗和兄弟阎立德,相传他对张僧繇的画进行了非常认真深入的研究。
起初,他对张的画并不能完全理解,通过再三观赏,才在张僧繇的画前“留恋十日而不能去”。
由此可见其作品和六朝绘画的继承关系。
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等。
《步辇图》正是阎立本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太宗命阎立本作画来记录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这一重大事件,画家采用独特又巧妙的视角,并未选取文成公主入藏或是太宗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等宏大场面,而是通过描绘太宗乘坐步辇来迎接使者禄东赞这一特定场面来记录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画以点代面、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反映了画家对这一历史事件理解之深刻,分析之精辟以及选材之得当。
一、《步辇图》的由来《步辇图》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现存的一幅十分珍贵的作品,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初唐时期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是以初唐时期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当时,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赞普,他平定叛乱,开创了统一的吐蕃王朝。
受唐朝社会的影响,松赞干布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吐蕃社会借鉴唐朝向封建社会过渡。
松赞干布曾多次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都未能如愿以偿。
638年,他又派使者向唐太宗求婚,与此同时,他还带领20万军队攻打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蕃),施压于唐朝,但被唐军击败。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中国古代人物画创作有着非常悠久的绘画历史,同时也产生了非常多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也是古代传统文化遗传下来的艺术结晶。
我们去严肃认真的品味传统,学习古代璀璨的文化,对当代人物画的创作来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着非常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深刻的启示。
安格尔曾经认为,忽视传统的艺术是懒人的艺术。
有一种艺术创作的模式是有规律可循的,当我们沉浸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学习它,研究它,而传统却恰恰给我们了一个学习的模板。
古老灿烂的传统往往有它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那些古老璀璨作品中的形象,在今天重现我们眼中时,它依旧给了我们生命的迹象,打动着我们,使我们为之感动。
并且更加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它其中也包含着使它成功和神秘的原因,我们有必要加强对传统的研究和理解,从中找到我们现如今绘画需要的东西。
该论文以唐代绘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为案例,我们通过细分析《步辇图》绘画艺术的特色,向我们爱好绘画者们阐明璀璨经典的绘画艺术对我们绘画者们有着极其深刻的启示,面对《步辇图》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实在有太多太多,我们应该要潜心学习,把自己的绘画技术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传统;经典;启示;艺术特色:中国人物画创作AbstractChinese ancient figure painting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of painting, but also produced a lot of valuable works of art, but also the ancient tradition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down the crystallization of art. We have a serious taste of tradition, learning the ancient bright culture, 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figures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profound inspiration. Angell once thought that ignoring the traditional art was lazy art. There is a pattern of artistic creation is a rule to follow, when we immersed in practice, we should learn it, study it, but the tradition is precisely to give us a learning template. The ancient and splendid traditions often have their own artistic features and artistic charm, and the images of the ancient and splendid works, when we reproduce our eyes today, still give us signs of life, touched us and touched us The And it is more of a strong attraction, it also contains the reasons for its success and mystery,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from which we now find the painting needs. In the case of the "chariot diagram" of Yan Li Ben's painting in the Tang Dynasty, we clarif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 of painting in the "chariot diagram", and clarified to us that the painter's illustrious classic painting art was extremely Deep revelation, the face of "step chariot map" we have to learn the place there are too many too much, we should be devote themselves to study, to further improve their painting technology.Key words: tradition; classic; revelation; artistic feature: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creation目录摘要IAbstract II引言1一、阎立本简介1二、《步辇图》简介2(一)《步辇图》的由来2(二)《步辇图》的历史地位2三、浅析《步辇图》的艺术特色2(一)《步肇图》的构图2(二)《步肇图》人物形象的塑造4(三)《步肇图》的色彩5结语7参考文献8致谢9III引言每个阶段每个时代它都有它自身,以之特有的意识形态和审美标准,艺术创作中不在于你绘画的,中表达出你所要表达的的情感和此刻这个时代所反应出来的政治面貌,社会的精神生活,这才是我们艺术创作者所应追求的,要不然我们绘画爱好者的步伐就会停顿下来永远得不到前进,什么创新什么进展更加是纸上谈兵。
阎立本之《步辇图》赏析作者:杨琳琳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50期摘要: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发展中较重要的画科,随着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审美意识的提高,人物绘画题材多样,绘画技法也趋向成熟,在初唐时期已经达到了高潮。
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具有杰出的艺术成就。
本文主要从画面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重要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这幅画主要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的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阎立本;步辇图;文成公主;民族团结唐代是我国封建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高度繁荣的一个朝代,唐代的绘画在我国美术史上占十分重要的位置,其鲜明的民族风格、雍容华贵的艺术形象、栩栩如生的成熟的线描是唐代绘画的主要特征。
与以前相比,唐代的绘画题材更加广泛,画种和画法技巧也得到空前发展。
《步辇图》是阎立本现存重要作品,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现藏于北京博物馆,是他创作的一幅记录汉族和藏族人民友谊的画作,该画描述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禄东赞的场景,是一幅體现了当时民族团结的代表画作。
阎立本出身建筑世家,也是一个位极人臣的宰相,他绘事一道,道释、山水、鞍马等莫不精湛,尤以人物历史画著称,多素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原型。
他注重人物个性描绘,其线描画部刚劲圆润,画衣物简练粗重,设色较为浓重,他在艺术上继承了南北朝的优秀传统,曾师法张僧繇、郑法士等加以进行吸收和发展,因而被誉为“丹青神化”,而为“天下取则”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阎立本的《布辇图》是一幅现实主义的政治历史画,这幅画是用重彩技法画成的。
从构图上看采用采用长卷式构图,全图不设背景,所有人物被安排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人物的大小安排参差错落,都是在一个平面上进行,既具有绘画性和装饰性又满足了作者把一个历史事件采用一个场面描写来完成的构思需要,突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容;从画面内容来看,画面中,李世民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坐塌上,威严而和睦,另外有三个宫女分别在前后掌扇和捋华盖,唐太宗面前站立三人:最右边,身穿大红袍的是这次仪式的引见官员;中间的身穿少数民族服装的是吐蕃的使臣禄东赞,拱手而立,精干而恭敬,发型和服饰与当时中原地区的截然不同;最左边是一个穿白袍的内官,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翻译人员。
结合时代背景、画家艺术风格、画面艺术特征,评析作品《步辇图》《步辇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品,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圆润流畅,构图层次错落有序,而且富有变化,是唐代绘画的典范之作,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步辇图》现于北京博物馆院藏纵38.5厘米,衡129.6厘米)阎立本出身丹青世家,其父阎毗,哥哥阎立德都是很有成就的画家,他继承家学擅长绘画且有政治才能,是故他的人物画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政治意义。
因人物精神状态有着细致的刻画,都超过了南北朝和隋唐的水平,因而被誉为“丹青神话”而为“天下取则”,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阎立本是唐代人物画的先驱。
《步楚图》中,右半部唐太宗李世民端坐在步禁之上,由众侍女簇拥着徐徐前行。
两个宫女持扇,后一官女扶掌着华盖,唐太宗的形象眉宇舒朗目光睿智,翘八字髭须,显示出远见卓识的气质和安邦定国的雄才大路。
左侧叉手并立三人,中间身着民族服装的是禄东赞,正在被一穿红袍的鸿胪寺官员引见给唐太宗。
旁边是译员,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服饰,举止,特别是面部的神情刻面细致,富于民族特点。
画家对唐太宗和禄东赞这两个主要人物,着重刻画了他们的性格特征,国中的唐太宗不仅具有帝王风度,而且使人感到亲切、真诚,这说明他是个比我有远见的政治家。
相比之下,作为藏族使者的东赞,除了他特有的少数民族应面容和服饰外,着重刻面其稳重恭敬的举止神态,使人感到这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友好使者。
整个画面庄重和谐,突出了民族团结这一主题。
流利而挺劲的“铁线描”,浓丽的中设色,对刻画人物性格与烘托环境气氛,起了重要作用,表现出阎立本娴熟精粹的写实技巧。
从画中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来看,还可看到与敦煌壁画的某种联系,显然是受到了佛教艺术的影响。
《步荤图》舍弃了一切不必要的背景与道具,表现手法简练明朗,突出了人物。
在人物中,主要人物画的大,次要人物花的小,这不仅是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体现,同时也是传统艺术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关于唐朝名画《步辇图》的五个疑点唐阎立本《步辇图》画芯38.5cm×129cm唐代是中国绘画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众多经典的人物画,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里程碑。
唐代绘画大师首推初唐时期的阎立本,今天,小编带大家3分钟看懂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阎立本《步辇图》。
一、《步辇图》表达了什么?《步辇图》描绘的是吐蕃赞普派丞相禄东赞到长安觐见唐太宗,并向文成公主求婚的故事,它间接的反映了唐朝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汉藏民族团结友好的情景。
二、《步辇图》的主角是谁?首先,根据画面人物大小,人物的身份和关系分析。
不难看出,画面的焦点是唐太宗。
画面右侧九位少女衣着相同、体态相似,有一位仕女举着旌旗,两位仕女举着屏风扇,六位仕女抬着步辇。
被这九位仕女簇拥中间的就是唐太宗了,他泰然自若,形态硕大并盘腿而坐,隔着画面都能感受他的霸气侧漏。
《步辇图》中的仕女《步辇图》中的唐太宗看完了主角唐太宗,我们再来看画面左侧依次站立的三个人物。
三、《步辇图》的人物关系?左侧的人物,前为典礼官,中为吐蕃使臣禄东赞,后为翻译官。
典礼官红袍在身,借其映衬出和谐、喜庆的联姻气氛。
中间的禄东赞身着“波斯萨珊样式”的小团花衣,向唐太宗拱手致敬,他的幞(fú)头明显区别于其他几位男子,表明他边远民族的身份。
最后一位身着白色唐服的官员的应该是翻译官,画家将其重心稍稍后仰,借此说明他匆忙赶来又迅速停步。
《步辇图》中的典礼官《步辇图》中的吐蕃使臣禄东赞四、《步辇图》为什么是仕女抬步辇?禄东赞是代表吐蕃来和亲的,唐太宗嫁公主自然要和后宫的皇后、妃嫔们商议一下,由仕女抬步辇,说明皇帝是由后宫赶来接见在场等候的吐蕃使者禄东赞。
初唐的后宫,在皇后之外,其下为九嫔、婕妤、美人等,其品级为二品、三品、四品。
才人属正五品,画面中抬步辇而来的九位仕女正是尚勤宫的五品女官。
她们身着高腰掩乳女装,腕部缠有金缠臂,均为典型的唐代女子服饰。
五、《步辇图》里的仕女有武则天吗?根据历史记载,宫人抬步辇会客的仪礼是在武则天临朝后定制的。
《步辇图》视觉赏析
《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是现藏故宫博物院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它是记录汉藏和亲的历史画卷,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天下大治。
他常以亡隋为戒,虚心纳谏,重用贤才。
阎立本创作此图时,正值李世民一手开创了光耀千秋的“贞观之治”,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
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
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决定隆重迎接;松赞干布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
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上国大唐公主,实在荣幸。
我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要与上国大唐永远亲和。
”他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这就是现在的大昭寺。
《步辇图》画面上乘步辇的唐太宗正在接见吐蕃的迎亲使者。
太宗的形象雍容大度,威严友善,簇拥着太宗的是一群花容月貌的宫女,一前一后,肩挽辇带,手扶辇柄,缓缓前行的宫女,从她们的神态来看视乎有些吃力,走在前面的宫女一定是香汗淋漓,娇喘吁吁了,比起抬辇的宫女,分列两边扶辇的宫女和执扇的宫女就要轻松多了。
她们步履轻盈但也不敢怠慢,一律的的小心翼翼,尽职尽责。
画的左面:穿朱衣,执笏板的是引班的礼官,神态肃穆,老成持重;中间戴平帽,穿吐蕃服的是禄东赞,那么虔诚那么彬彬有礼;在禄东赞的后面是穿白袍的翻译官,那么毕恭毕敬甚至有点谨小慎微、诚惶诚恐。
从构图上看,作者采取了对比的手法。
右面的太宗神态魁梧,虽是座资,仍见高大威武的体相,与宫女的身材略失比例,使太宗凸显出来展现出太宗的高大英武。
同时左右对比,尤其译官的毕恭毕敬、谨小慎微、诚惶诚恐与宫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张一弛、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得到了充分地享受。
同时画家选择太宗坐辇上的形象要远比高高在上的龙椅上的形象要随和的多,亲切慈祥的神态也随接而至。
同时宫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可以充满了一种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
与庄严肃穆的朝堂相比更加温馨。
从色彩上来讲这幅画色彩丰富,熏染的温馨和谐。
首先图像体现了中国的习俗
以红色为主一派喜庆之色。
使身穿红朝服的典礼官位于中心轴,这样一来既可以一上来就多人眼目,同时又不太显得突兀。
另外,只有典礼官一个人是红袍在身,未免显得孤零零的,仍然早不出喜庆的气氛。
于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晁盖顶,和宫女服饰的配色,映衬出一团祥和、喜庆的气氛。
从人物的描绘上来看。
阎立本对人物形象刻画的细致入微,对不同的人物形象都能摩貌摄神,同时线条布排简括明了,细密紧致,粗细有度,松紧得法,流畅有力。
《步辇图》无疑是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精品。
《步辇图》的真假上同时也存在着异议,有的人说是阎立本的真迹,而有的人则认为是北宋摹本。
不管是否是阎立本的真迹现存的《步辇图》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
通过鉴赏美术作品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他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最直观最生动的感性形式,将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道德伦理内涵,是我们提高了审美感受提高了表达能力,同时是我们的思想得到了净化,道德情操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从美术作品中我们感到了美,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和愉悦,同时潜移默化中获得了很多人文知识,思想教育,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我们开拓视野,空间想象力能力得到了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