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8.01 MB
- 文档页数:29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以描绘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国画山水十大名画的赏析:
1.《千里江山图》:作者为北宋画家王希孟,画面描绘了长江流域的壮美景色,色彩鲜明,构图恢弘,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2.《白雪山图》:作者为南宋画家谢赫,画面以太白山为背景,表现了独特的山水风貌和自然景观,形式上极具表现力。
3.《水墨花鸟图》:作者为明代画家徐渭,画面以花鸟为主,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出极具生动感的自然景观,是中国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4.《清明上河图》:作者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画面描绘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构图精美,色彩绚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之作。
5.《渔舟唱晚图》:作者为宋代画家马远,画面以渔船为背景,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文情感,是中国山水画的杰作之一。
6.《富春山居图》:作者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画面描绘了江南富春山的壮美景色,线条流畅,色彩淡雅,富有古典气息。
7.《十八学士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顾恺之,画面描绘了唐代十八位文学巨匠的生活场景,构图繁复,细节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8.《红楼梦图》:作者为明代画家高鹗,画面描绘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构图精美,画风细腻,是中国文学与绘画的结合之作。
9.《山水十二屏》:作者为清代画家郑板桥,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山水景象,构图严谨,色彩和谐,是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10.《八大山人千里江山图》:作者为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画面描绘了中国南方的江山美景,构图简洁,意境深远,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故宫镇馆之宝: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历经战火磨难,流散四海,又辗转回国,现如今皆为海峡两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一、唐-韩滉《五牛图》《五牛图》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无作者款印,有赵构、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
此画为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五牛图》韩滉」二、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纵27.9cm 横69cm。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大画家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用笔细润圆劲,设色浓丽,人物形象清俊、娟秀,栩栩如生而名闻中外。
是今存五代时期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三、宋摹本--《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原《洛神赋图》卷,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现存于故宫的画卷是宋代摹本,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洛神赋图》」四、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相传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是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由于此图经历千余年的传承,如今所能见到的阎立本作品,尚无一帧能毫无争议地确定它为阎立本所做。
▲「《步辇图》」五、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个个都是镇馆之宝,可惜有些流落在国外中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让每个华夏儿女都引以为豪。
都说艺术是无价的,而艺术包含了诸多的形式,每个艺术形式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所以说艺术无价不是说一个艺术作品本身,而是艺术背后的付出和创作者对艺术的挚爱。
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绘画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不像文字那样有感染力,也不像音乐那样直入心脾,它需要鉴赏者有美的眼睛,透过画布上的浓淡深浅看到隐藏在颜料中的爱和魅力。
中国的绘画种类繁多,优秀的作品也不少,但真正能传世和代表中国绘画的也不多。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看看他们为什么能成为国宝,能代表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
一、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根据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的《洛神赋》绘制的,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手法独特。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作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曹植和洛神的相会,短暂的相遇之后面对的是分别,有惊喜也有无奈。
第二部分是离别,毕竟人神殊途,即便你有情我有意也抵挡不了世俗的眼光,纵然有天般不舍,也不得不放手离别。
第三部分是启程,因为人神殊途,洛神不得不离开,曹植策马追赶渐行渐远的云车,直到洛神的声音消失在云端,在不舍和无奈之中,曹植只能踏上返回的路。
大家都知道艺术创作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
在东汉末年,天下战乱不断,《洛神赋》从某些方面也反映出了当时的时局,也正因为是魏晋战乱频繁,《洛神赋图》原作已不复存在了,或毁于战火,或流于民间,无人知晓。
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只是摹本。
《洛神赋图》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二、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也是他现存的唯一一件作品。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当时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盛极一时的最好见证。
如今《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幅画了,它也是研究北宋历史和文化的史料,其价值已经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了。
中国画十大名画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主要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画出了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
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
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二:唐阎立本《步辇图》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
三: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图中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
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嫩和衣料的华贵。
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较准确地勾画出了人物的种种体态。
四:唐韩滉《五牛图》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
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
五: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表现的是南唐官员韩熙载夜宴的全部场景。
勾线流畅,设色典雅,层次鲜明,独具神韵。
首先是线条工细从人物的衣着纹饰上可以看出注重布局从图中可以看出黑白穿插于红绿之中明暗搭配很是合理。
六: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
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宏。
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
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赏析作者:林子涵来源:《考试·高考文科版》2012年第02期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此画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
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
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念,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
此《洛神赋图》是宋代摹本,保留着魏晋六朝的画风,最接近原作。
(本文图为局部)二、唐朝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
由于当时大唐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
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
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
《步辇图》图卷右边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的体态映衬了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为反衬;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为正衬。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汉宫春晓图、百骏图、步辇图、唐宫仕女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皆为历代不二至宝,高头巨帙,历经磨难流传有序。
至清乾嘉时期,陆续收入内府,遂与世隔绝。
随后历经战火纷繁,流散四海,如今皆为各大博物馆镇馆之宝被束之高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一、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洛神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二、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
传世名作、一级国宝。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1、王有政《悄悄话》【赏析】画面作为精神的栖息地,不加整理,不事雕琢,形具神生,以形写神,这使他的人物画显出了原色原味,显出了鲜活的生活气息,由此让人感受到淳厚自然、朴实无华的美学境界。
此作获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郑燮《甘谷菊泉图》【赏析】此幅以南阳甘谷菊花益寿延年之传说入画。
巍峨的高山,峭壁陡立,一股飞泉奔突直泻崖下,悬崖下长着两丛茂菊,叶壮花艳,华滋优秀,构图奇峻,意境高旷清逸。
笔墨放纵,挥洒淋漓,新意独具。
款题:“南阳甘谷家家菊,万古延年一种花。
”郑燮画作多兰竹,写菊甚少,此图殊为难得。
3、黄宾虹《漓江纪游》【赏析】全图运笔飞动,以草篆笔法出之,放逸淋漓。
溪畔江边一段山石,乃破墨渍墨并用,铺水恰到好处,水石俱活。
杂木错落有致,穿插在江岸岩石间,画家用浓墨、宿墨,层层堆积,显得郁郁苍苍,实中透气。
画作苍莽雄伟,却在流泉和溪涧畔留有委蛇曲折的空白,其势婉转流动,显得淡荡空灵。
4、郑板桥 书法作品【赏析】郑板桥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称「六分半书」,他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
5、陈逸飞《船家》【赏析】陈逸飞以江南水乡中船家为题,以深沉的橄榄绿色为主调,把船布置在中心,细致地把生活痕迹及渔民的劳动表现出来:描绘小船运载竹杆,渔民正在插竹,准备捕鱼,小船前方出现的鸭群侧面地烘托河中的生机。
画家运用了熟练的厚彩磨砂技巧及其深厚的写实功底。
6、元 赵孟頫《窠木竹石图》【赏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赵孟用实践论证他的“书画同源”思想的体现。
画家在画的中下部作一巨石,用“飞白”画出石的轮廓,皴擦之法也以“飞白”成之。
中锋画窠木,线条“如锥划沙”,淡墨写老枝显出苍劲挺拔而圆润,透出力度。
以浓墨间以略淡之墨画竹叶,自然而不做作。
7、李可染《布袋和尚》【赏析】布袋和尚是李可染钟爱的人物题材之一,以流畅自由的笔线,勾画出弥勒并不端正的头部和五官,赋予人物一副活动着的脸部表情,闭着的双眼更赋予人物怡然自得和豁达脱俗的精神面貌,此图笔墨恣肆、行笔迅捷、画风潇洒、活泼自如,表现出作者早期写意人物画的特征。
齐白石十大名画介绍
齐白石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他的绘画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其
中十大名画更是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将介绍
齐白石的十大名画:
1.《蝴蝶》:这幅画中的蝴蝶栩栩如生,生动传神,画面细腻,
充满生气。
2.《猫头鹰》:齐白石笔下的猫头鹰非常神秘,精细的笔触表现
出深邃的眼睛和毛茸茸的羽毛,展现出神秘的面貌。
3.《葫芦图》:这幅画中葫芦的造型与颜色非常传神,表现了齐
白石对复杂形态的描绘,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和美感。
4.《高山流水》:这幅画中表现出了高山流水间的宁静与美丽,
山水融合在一起,使人心情平静。
5.《葛石图》:这是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葛石形态奇特,线条流畅,形象传神,表现出了齐白石独特的艺术风格。
6.《拂士图》:这幅画中的画面简洁明快,古朴洒脱,笔墨简洁而又强有力,展现了齐白石的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7.《六骏图》:这幅画描绘了六匹劲马奔腾欲飞,力度十足,神韵澎湃,极富动感。
8.《竹石图》:这幅画中的竹子形态各异,风格纯粹,表现了齐白石画竹之精髓。
9.《龙虎图》:这幅画中的龙虎形象神秘而又瑰丽,表现出了中华文化的神话氛围。
10.《石榴图》:这幅画中的石榴果实鲜艳欲滴,也表达了生命的力量和无限的生机。
以上就是十大名画的简单介绍。
齐白石的画作深受人们的喜爱,他在笔墨上的独具匠心和艺术感染力都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
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也为我们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一定要珍藏2015-04-27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十大传世名画赏析《十大传世名画赏析》咱今天就来唠唠这十大传世名画。
你说这画啊,就像一个个小世界,每一幅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先说说《洛神赋图》吧。
这画就像是一场梦幻之旅,画家把曹植心中的洛神画得那叫一个美啊。
我想象着曹植站在洛水之畔,看着洛神在水面上飘来飘去,就像仙女下凡一样。
洛神的衣服长长的,飘起来就像流动的云。
也许画家在画的时候,自己也沉浸在这个浪漫的故事里了。
我觉得这画啊,不仅仅是一幅画,更像是一个爱情故事的记录。
你想啊,曹植心里对洛神的那种爱慕,都通过这画里的眼神、动作表现出来了。
要是能穿越到画里,说不定还能听到曹植念着那优美的《洛神赋》呢。
再看《清明上河图》,哇塞,这简直就是一个北宋的大集市啊。
里面的人可多了,密密麻麻的,就像一群小蚂蚁在搬家。
有卖东西的小贩,有逛街的老百姓,还有骑着马赶路的官人。
我听说这画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呢。
比如说,有个小酒馆里,有人在喝酒划拳,那场面可热闹了。
还有个桥上,人挤人,好像一不小心就会被挤到河里去。
这画家的观察力可真强,把北宋老百姓的生活画得这么细致。
我就想啊,他是不是在那个集市里待了好几天,一笔一笔地把这些场景都记下来的呢?这画让我感觉就像自己走进了北宋的街头巷尾,能闻到那时候的烟火味儿。
《富春山居图》呢,这画给我的感觉就很宁静。
那些山啊,水啊,就像是有生命一样。
山就像一个个老爷爷,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岁月的变迁。
水呢,就像一条丝带,轻轻地绕着山流淌。
我有一次去山里玩,看到的景色就有点像这画里的感觉。
当时我就想,这画家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在山里走啊走,然后找个地方坐下来,把眼前的美景画下来的呢?不过这画还分成了两段,就像一个家庭被拆散了一样,怪可惜的。
也许这也是它独特的地方吧,让人们对它更加好奇。
《汉宫春晓图》里全是美女呢。
那些女子一个个都长得特别好看,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仙女。
她们有的在梳妆打扮,有的在聊天嬉戏,感觉就像在一个女子的小世界里。
我就纳闷了,这画家怎么能把女子画得这么细腻呢?难道他是个超级了解女孩子的人?不过也有可能他就是凭借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
传世经典--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7年第11期中国有许多古典名画流传至今,成为画坛国宝。
画界和民间历来曾评选出多种版本的“十大传世名画”。
而由国家文物局等权威机构组织著名专家认定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唐代韩混的《五牛图》,唐代张萱、周防的《唐宫仕女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明代仇英的《汉宫春晓图》,清代郎世宁的《百骏图》。
唐、宋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两大昌盛期,入选十大传世名画的画家中,唐代占四位,宋代有两位。
唐代素以仕女画著称于世,展示雍容典雅的唐代美女“回眸一笑百媚生”群像的《唐宫仕女图》堪称其中的极品。
张择端创作的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长达528.7厘米,将开封城的社会百态、风土民情描绘得淋漓尽致,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属一级国宝。
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描绘后宫佳丽生活百态,历来受圈内人士追捧,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郎世宁是意大利人,1715年来华传教,后因擅长绘画成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御用画师,郎世宁尤善画马,《百骏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百匹骏马放牧游息的场面,画卷色彩浓丽、构图精美、极富情趣,堪称中西合璧的杰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历经战火磨难,流散四海,又辗转回国,现如今皆为海峡两岸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十大传世名画都具有引首、题跋、历代名家题记、收藏玺印等浓厚文化痕迹,向世人展示中国艺术瑰宝的真正魅力。
当然,中国传世名画远不止这十幅,名重当世、流芳千古的古代国画大师还有很多,诸如吴道子、王维、赵孟頫、董其昌、米芾、八大山人、石涛、徐渭、倪瓒等等,他们的传世之作也都是无价国宝,上述的“十大传世名画”只是更具代表性罢了。
2017年9月,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京故宫馆藏至宝《千里江山图》公开展出,这也是故宫继前年展出《清明上河图》之后的又一盛事,而关于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讨论,也许,才刚刚开始。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每一幅都震撼人心你看过几幅绘画这门艺术,是画师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以及对世界的洞察,给人们带来艺术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升华,让片刻成为永恒。
河大卫与您分享我国的十大传世名画,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幅都震撼人心!1、洛神赋图创作背景:东汉末年份三国,曹植和随从在归途中经过长途跋涉,极度疲惫的情况下,在黄昏的时候停歇在洛水边,恍惚中邂逅美丽的洛神仙女,两人一见倾心。
主要内容: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才子曹植和洛水女神的爱情故事。
意义:洛神赋图是人类绘画艺术史上第一部连环画;曹植的文,顾恺之的画;诗、画结合的典范。
河南卫视根据《洛神赋图》创作的节目《洛神水赋》剧照2、五牛图藏馆:北京故宫博物院。
主要内容:这5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神态各异,昂首、独立、嘶鸣、回首、擦痒等动作,着重表现牛的健壮和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了五牛的不同神态。
仔细看它们的眼睛,会发现这五头牛拥有人的性格和情感,典型的以物寄情。
意义:唐代政治家韩滉唯一存世的作品,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质绘画,也是代表唐代花鸟畜兽画最高成就之一。
3、富春山居图藏馆:前半段,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创作背景:原本是天之骄子的元代画家黄公望,却生不逢时,命运多舛,在历经被诬陷入狱等事件后,开始领悟了什么是“无为”。
后来从事山水画,与王蒙、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
晚年因酷爱富春山水,在青茗筲箕泉(今新民乡庙山坞)结庐定居。
意义: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首,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元代写意画风的典型代表作。
4、百骏图藏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创作背景:来自意大利米兰的传教士郎世宁,却一不小心成了清代宫廷绘画领袖。
在他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影响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代宫廷画风。
这幅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了4年时间完成的。
主要内容:其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
选择一幅中国古代经典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不少于600字一、《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
8厘米,长528。
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一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一多只,各种车船二一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
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道劲,凝重老练。
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
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描述的人物就有五百五一多个,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一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等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
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这些充分显示了当时生活的繁荣,可见,作画者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高度的生活观察能力的人,才可以创作出这样一件超现实主义的伟大杰作。
同时也将上层人物的悠闲奢侈、舒适骄横的生活情形与下层人物的艰幸劳苦、风尘忙碌的生活状态放在同一画面下形成鲜明的对比,真实记录生活的全貌。
二、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
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
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
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
车马船只面面俱到,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
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结语《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
《五牛图》作品赏析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画作内容整体评价唐代初期,以牛、马为主要表现对象进行创作的画家逐渐多起来,到中晚唐达到高潮,不少画家专以画牛、马而著称于世。
《五牛图》是唐代画家韩滉的代表作品。
画面中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分别呈现荆棵蹭痒,回首舐舌,缓步前行,翘首前仰,俯首吃草的画面,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黄麻纸本设色作品,画面采用了一字构图,五头牛平行排列,五头牛虽是平行排列于画面上,但通过它们的昂首、低头、回眸左右顾盼的动态特征,使画面不显得呆板,于彼此呼应联络中而见构图的微妙变化,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构图呆板的问题。
笔法上运用粗重的线条描绘牛的体态,使画面产生缓慢的感觉,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牛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
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五牛瞳眸炯炯有神,以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在色彩上,以赭、黄、青、白等色彩表现五牛毛色的不同,且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颜色,具有立体感。
韩滉的《五牛图》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五牛寓指自己兄弟五人,以任重、勤劳、温顺的牛的品性,表达爱同忠君的真情实感。
史书中记载,韩滉就任宰相期间,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他以牛为画题,也很可能是含有鼓励农耕之意。
《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五牛图》作品赏析【作品背景】:花鸟畜兽画在唐代发展成为独立画科并走上成熟,出现了许多以画牛、马著称于世的画家,《五牛图》是画牛名家韩滉的代表作品。
【作品内容】:画面中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分别呈现荆棵蹭痒,回首舐舌,缓步前行,翘首前仰,俯首吃草的画面,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艺术特色】:《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黄麻纸本设色作品。
中国名画赏析:《五牛图》《五牛图》赏析《五牛图》,唐代韩滉所绘,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
为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本图无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纸上有赵孟頫、孙弘、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位著名书画家、收藏家的题记。
画中绘制有五只不同形态的牛,从多个角度表现出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结构标准,造型生动,形貌真切。
《五牛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用纸作画的作品。
1 / 3画中的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
整幅画面除了右侧有一棵小树除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每头牛皆可独立成章。
在绘画技法上,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
《五牛图》一经问世,便成为收藏的热点。
按明朝人的著录,《五牛图》卷在北宋时曾收入内府,宋徽宗还曾题词签字,但这些痕迹都因后人的挖割而不复存在了,只有“睿思东阁”、“绍兴”这些南宋宫廷的印记表明它曾南渡的身世。
元灭宋后,大书画家赵孟頫得到了这幅名画,如获至宝,留下了“神气磊落、希世明笔”的题跋。
到了明代,《五牛图》卷又陆续到了大收藏家和鉴赏家项元汴与宋荦的手中。
清代乾隆皇帝广征天下珍宝,《五牛图》卷被征召入宫,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并多次命大臣在卷后题跋。
清朝末年,名画被转到中南海瀛台保存,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劫出国外,从此杳无音讯。
1950年初,周恩来总理收到香港一位爱国人士的来信,信中2 / 3说,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币,自己无力购买,希望中央政府出资尽快收回国宝。
周总理要求文化部不惜一切代价购回。
文化部立即组织专家赴港,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成交。
《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
故官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