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产科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介入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分析【摘要】通过分析介入栓塞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病例,探讨介入治疗失败的原因及指征,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近20年来介入栓塞术在妇、产科急性出血、妇科肿瘤及血管畸形等方面的应用已广泛开展,利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其它药物直接阻断病灶处的血供,具有创伤小,止血快,副作用小等特点,并且有效的保留了患者生育功能。
虽然与传统手术相比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把握好适应证,规范介入操作,减少并发症,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介入治疗;妇产科;疾病;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61-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5年-2010年期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行动脉栓塞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其中产后出血3例,年龄28-33岁,子宫切口妊娠2例,22岁,32岁,宫颈癌1例,58岁。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阴道大出血情况下纠正休克同时由dsa监视,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右侧髂股动脉穿刺,分别对两侧髂内动脉插管和造影,了解出血部位的动脉分支,分别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两侧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术后dsa显示动脉完全栓塞,拔管后加压包扎,术后平卧24h,常规预防感染治疗及对症治疗。
1.3治疗经过患者术后1小时出血均得以控制。
3例产后出血患者于产后3天行清宫术,清除胎盘组织困难。
一例考虑胎盘完全性植入行开腹手术,术中情况:右侧宫角突起直径约8cm大,呈紫蓝色,胎盘组织侵透子宫全层,作病灶楔形切除,缝合成形,术后患者喂奶至8个月,随访两年一直闭经。
另两例院外顺产后胎盘不下来院,阴道流血较多,b超提示胎盘大部分植入,急诊行介入治疗后血减少,于产后一周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子宫左后壁突起,呈紫蓝色,切开局部见胎盘组织侵入达子宫浆膜层,行胎盘组织病灶切除术,一例产后8个月恢复月经,另一例产后半年月经恢复。
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两例均有剖宫产史,一例因停经40+天在院外b超提示宫内早孕,行人流术,术中出血量多,无法控制转入。
介入治疗产后出血20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方法对本组20例产后出血患者,平均出血量达2100ml,采用seldinger法先行动脉造影,明确出血动脉后,选择或超选择性插管,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强术后护理及病情观察。
结果 20例产后出血患者经过介入栓塞治疗阴道出血停止,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效的术后护理和严密的病情观察,是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出血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介入治疗产后出血护理观察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23-02产后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以往此类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常采取子宫切除术来挽救患者生命。
近几年来,我院将介入治疗应用于产科领域治疗产后出血,取得了满意效果。
但尚未被人们普遍认识,患者及其家属常因对产后出血的恐惧,对介入治疗技术的不了解,而产生焦虑、恐慌及治疗配合的盲目性。
因此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有效的术后护理和健康指导对保证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出血的成功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为产后出血,年龄22~35岁。
12例剖宫产术后,8例经阴道分娩大出血。
出血量>1700ml,平均2100ml。
其中6例胎盘植入,6例胎盘粘连,3例宫缩乏力,5例胎盘残留。
本组患者在栓塞治疗前使用过各种缩宫剂,完善相关检查及对症治疗后无法控制出血,并且患者欲保留子宫。
1.2 方法本组均采用“经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局麻下采用穿刺右侧股动脉,将5.0导管分别插入两侧髂内动脉行选择性动脉造影,通过造影可发现出血部位,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两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1],栓塞后复查造影,观察两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栓塞程度是否达到标准,若栓塞彻底遂拔管,穿刺部位压迫20min后,加压包扎穿刺点。
2 结果20例产后出血行动脉栓塞后出血得到控制,血压稳定。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效果研究摘要:目的:观察为患有出血性疾病的妇产科病人采取介入治疗的成效。
方法:在本妇产科抽取出血性病人80例均分为两组,A组行常规疗法,B组行介入治疗,统计两组的住院时间、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心率、血红蛋白含量)、并发症以及疗效并进行比较。
结果:相比于A组,B组的住院时间更短、治疗后的心率与血红蛋白等指标更好,而且其并发症更少且疗效更高,P<0.05。
结论:介入治疗具有安全、恢复快等优势,能够迅速稳定机体的血红蛋白与效率等指标且疗效更高。
关键词:妇产科;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对妇产科病人具有很大的威胁,故而很有必要为此病患者选择更好的治疗方式。
介入治疗由于具有安全高效、起效快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同时又有报道指出,在输卵管妊娠、各类妇产科肿瘤以及产后出血等疾病中应用介入治疗那个帮助病人提升生活质量[1]。
基于此,我们特从妇产科中抽选出血性病人80例展开对照观察,以期为今后对于此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妇产科选择80例出血病人均分为两组,这些病人在按照相关标准完成相关的体征检查后均被确诊为出血性疾病,本次研究排除掉肝肾功能缺陷者、出血>500mL者以及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
A组:年龄/平均值为21~46岁/(34.82±2.75)岁;出血量/平均值为500~1500mL/(1014.99±37.82)mL。
B组:年龄/平均值等数据为23~43岁/(34.91±2.46)岁;出血量/平均值依次为500~1500mL/(1014.99±37.82)mL。
两组基本情况雷同,P>0.05。
1.2 方法A组行常规疗法:给予止血药、缩宫素等药物。
B组行介入治疗:(1)首先为病人给予抗休克干预,继而按照Seldinger’s技术来准确穿刺右股动脉,置鞘,置入5F导管。
(2)借助BSA拍摄技术对病人的子宫动脉及其两侧的髂内动脉进行造影,通过导管选择性插管来展开栓塞治疗,选择两侧子宫动脉区域的宫体支内作为具体的插管位置。
20例产科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疾病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从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本院进行介入治疗的20例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产科出血性疾病,在积极进行抗休克等对症治疗的同时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rteriography,dsa)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等情况,选择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
结果 20例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均得到及时抢救,效果显著,无明显术后不良反应。
结论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应用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科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产科出血性疾病是产科疾病中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孕产妇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上对于产科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是填塞纱条法止血、手术结扎法止血以及行子宫次、全切除进行止血等[1]。
但这些方法对患者的创伤很大,临床疗效不显著,花费较高。
故本文旨在探讨研究产科出血性疾病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从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在本院进行介入治疗的20例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回顾性分析。
本研究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2~40岁,平均31.3岁;初产妇
12例,经产妇8例;出血量为1500~4250 ml,平均出血量为2100 ml,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出现;其中子宫收缩乏力的有8例、前置胎盘的有6例、胎盘早剥的有3例、软产道损伤血肿有2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渗血的有1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栓塞介入治疗前均开通静脉通道进行补液、输血等积极抗休克治疗,确定经保守治疗无效后,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介入治疗同意书后,采用介入手段进行治疗。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等情况,采用局部麻醉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进行治疗。
首先在右侧腹股沟韧带下1 cm处进行局部麻醉,通常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插管,在同侧及对侧髂内动脉分别进行插管,同时要对同步盆腔动脉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了解患者具体出血的部位以及确定出血的动脉分支。
然后对患者迅速进行子宫动脉插管,固定后加入栓塞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栓塞成功后,观察30 min,如果患者血压稳定,阴道无出血,就可以拔管,加压包扎穿刺点。
术后平卧对右下肢实施制动24 h;观察右侧足背动脉搏动;监测血压、体温等一般生命体征以及阴道流血等情况;同时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机一般对症治疗。
2 结果
2.1 栓塞介入治疗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20例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均选择经右侧髂内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出血处诊断标准为大量造影剂外溢的部位,其中本组患者均选择子宫动脉栓塞
介入术进行治疗,手术均获得成功。
经栓塞介入治疗后患者阴道流血大量减少或者停止,经过治疗2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2 栓塞介入治疗手术后不良反应 2例患者介入术后发热,均在3天后消失;1例患者出现明显下腹痛,治疗后很快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适,穿刺点无出血、无渗血、无血肿,右侧足背动脉搏动无异常,皮温正常,平均10 d出院,有效率达到100%。
3 讨论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产科经常发生大出血的患者,一般是先进行保守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大多会采用手术次、全切除子宫或者是进行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
但对年轻的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来说,切除子宫对于她们来说不仅身体受到极大的损害,心理上更是有无法弥补的创伤;髂内动脉结扎手术虽然是治疗产科急性大出血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2,3],但是休克的患者很难进行手术。
所以产科出血性疾病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栓塞介入术治疗已经在国内外开始应用于临床疾病,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4]。
盆腔内动脉栓塞技术也已经开始应用于产科出血性疾病的治疗[5],但疗效还没有得到确切的临床证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产科出血性疾病应用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取得较满意结果,20例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均选择经右侧髂内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出血处诊断标准为大量造影剂外溢的部位,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手术均获得成功。
经栓塞介入治疗后患者阴道流血大量减少或者停止,经过治疗20例患者均痊愈出
院。
结果还显示只有2例患者介入术后发热,均在3 d后消失;1例患者出现明显下腹痛,治疗后很快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适,穿刺点无出血、无渗血、无血肿,右侧足背动脉搏动无异常,皮温正常,平均10 d出院,有效率达到100%,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婧,李俊华. 介入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12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9(28):70127013.
[2] 段瑶,曾万江,牛惠惠.围产期急症子宫切除术治疗产科出血18例临床分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9):915917.
[3] 戴钟英.髂内动脉结扎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中华妇产科杂志,1991,2(1):52.
[4] 翁侨,王志群.介入治疗在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4):368370.
[5] 张月香,黄宇春.血管介入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内镜杂志,2010,16(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