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动脉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9.47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228-02【摘要】出血性疾病是妇产科常见疾病,也是比较那治愈的疾病。
本文通过临床分析,介绍了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疗效及临床意义。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妇产科疾病大出血具有操作简单,迅速,创伤小,疗效显著,可保留子宫等优点,因此,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栓塞子宫动脉产科出血随着放射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血管介入技术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
自1973年首例应用介入技术治疗盆腔外伤出血被报道以来,动脉导管栓塞术已逐渐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
本院2000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经股动脉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给32例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一目的和方法1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疗效及临床意义。
2 方法:本组32例妇产科大出血的患者,包括宫颈癌15例,产后出血9例,侵袭性葡萄胎8例,所有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或明胶海绵条进行栓塞治疗。
3 结果:32例患者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成功,出血立即停止或明显减少,观察2周内无再出血发生,无严重并发症。
4 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止血迅速,并发症少,且能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是妇产科大出血疾病可靠的治疗方法。
二资料和治疗方法1 一般资料:2000年12月~2010年12月,本院共收治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32例,年龄21~56岁,平均38岁。
32例患者中,宫颈癌15例,产后出血9例,恶性葡萄胎8例。
2 方法:采用seldinger’s技术在局部麻醉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血管鞘,选用5fcobra或5fruc导管将其插入左侧髂内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及血管分布,超选择性插入子宫动脉(插管困难者选用微导管),恶性肿瘤患者先灌注抗癌药物,之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或明胶海绵条进行栓塞子宫动脉,造影证实后,采用成襻技术行对侧子宫动脉插管及栓塞,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平卧24 h,术后给予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等。
32例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姜智;赵玉年;彭素蓉
【期刊名称】《江苏医药》
【年(卷),期】2000(026)011
【摘要】@@ 1995年5月~1999年11月,我院对32例宫颈肿瘤患者采用介入超选择髂内动脉前支(子宫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并加以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891)
【作者】姜智;赵玉年;彭素蓉
【作者单位】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210009;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210009;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21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44例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J], 陈莹;冯爽;王玲
2.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22例近期疗效分析 [J], 陈莹;冯爽;王玲
3.介入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J], 汪国祥;严晓星;黄新宇;汪和平;杨肖华;陈方满
4.优质护理用于宫颈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疗效分析 [J], 林秀钦
5.维吾尔族Ⅰb~Ⅱb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J], 阿衣努尔·艾孜木;玉仁尼沙·台外库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症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3-07T01:15:45.612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2期作者:罗娟[导读] 深入研究介入治疗用于急症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效果。
罗娟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自贡 643000【摘要】目的:深入研究介入治疗用于急症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从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症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任意择取60例进行观察,通过数字表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均为休克指数<1的患者,观察组30例均为休克指数≥1的患者,两组均采用介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根据统计结果上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0%,两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症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可起到良好作用,均可改善栓塞,快速止血,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产生,减少该疾病致死率,具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急症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介入治疗;治疗效果;安全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急诊科多发性急症之一,该疾病具有发病突然、进展快速等特点。
从当前已有研究上看,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诱病原因十分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1]。
当前主要利用血管造影联合介入治疗对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不仅能够明确出血部位,还能够给予多方面治疗,降低死亡率的同时,复发率也较少,疗效显著。
本文随机择取60例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急症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参与研究,针对介入治疗的实施效果予以探讨。
整理数据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8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症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任意择取60例进行观察,通过数字表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均为休克指数<1的患者,观察组30例均为休克指数≥1的患者。
脉搏/收缩压=休克知识,若休克指数<1则说明失血量占循环血量23%;若休克指数≥1,则说明失血量超过循环血量23%[2]。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效果研究摘要:目的:观察为患有出血性疾病的妇产科病人采取介入治疗的成效。
方法:在本妇产科抽取出血性病人80例均分为两组,A组行常规疗法,B组行介入治疗,统计两组的住院时间、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心率、血红蛋白含量)、并发症以及疗效并进行比较。
结果:相比于A组,B组的住院时间更短、治疗后的心率与血红蛋白等指标更好,而且其并发症更少且疗效更高,P<0.05。
结论:介入治疗具有安全、恢复快等优势,能够迅速稳定机体的血红蛋白与效率等指标且疗效更高。
关键词:妇产科;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对妇产科病人具有很大的威胁,故而很有必要为此病患者选择更好的治疗方式。
介入治疗由于具有安全高效、起效快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妇产科疾病的治疗中,同时又有报道指出,在输卵管妊娠、各类妇产科肿瘤以及产后出血等疾病中应用介入治疗那个帮助病人提升生活质量[1]。
基于此,我们特从妇产科中抽选出血性病人80例展开对照观察,以期为今后对于此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妇产科选择80例出血病人均分为两组,这些病人在按照相关标准完成相关的体征检查后均被确诊为出血性疾病,本次研究排除掉肝肾功能缺陷者、出血>500mL者以及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
A组:年龄/平均值为21~46岁/(34.82±2.75)岁;出血量/平均值为500~1500mL/(1014.99±37.82)mL。
B组:年龄/平均值等数据为23~43岁/(34.91±2.46)岁;出血量/平均值依次为500~1500mL/(1014.99±37.82)mL。
两组基本情况雷同,P>0.05。
1.2 方法A组行常规疗法:给予止血药、缩宫素等药物。
B组行介入治疗:(1)首先为病人给予抗休克干预,继而按照Seldinger’s技术来准确穿刺右股动脉,置鞘,置入5F导管。
(2)借助BSA拍摄技术对病人的子宫动脉及其两侧的髂内动脉进行造影,通过导管选择性插管来展开栓塞治疗,选择两侧子宫动脉区域的宫体支内作为具体的插管位置。
介入放射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临床疗效徐 勇(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平江 414500)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治疗过程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止血联合外科手术的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86例,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行介入止血治疗联合外科手术,对照组45例患者行单纯介入止血治疗。
结果 研究组患者完全止血率为95.12%,复发率为4.88%;与对照组相比完全止血率显著提高(P <0.01),复发率显著降低(P <0.01)。
讨论 介入止血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动脉性出血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点,是临床治疗中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介入放射;外科手术;消化道动脉性出血 中图分类号:R573.2文献标识码:B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病因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
在出血量较大的急症消化道出血外科手术的治疗过程中,出血位置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困难,介入放射的诊疗方式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1]。
我院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止血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消化道动脉出血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86例,患者中男54例,女31例;年龄8-76岁,中位年龄51.7岁,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诊断;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首次阳性患者88例,阴性25例,阴性患者未发现出血的原因应与造影诊断前血管收缩药物的大剂量应用有关;经导管局部进行血管扩张药物给药后,行再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阴性患者均发现出血情况。
患者均满足:①24小时出血量超过1000mL,血红蛋白连续下降,血压下降或不稳定,经过保守治疗无效;②患者均经肠镜或胃镜检查未发现消化道出血部位或发现出血部位但无有效止血方法。
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行介入止血治疗联合外科手术,对照组45例患者行单纯介入止血治疗。
妇产科出血性病症的介入治疗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出血性病症的介入治疗的疗效及效果。
方法:分析我院上半年妇产科出血性病症23例,分别进行归类观察介入治疗效果。
结果:对23例不同的出血性病症主要分为宫颈妊娠、产后阴道壁血肿、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胎盘植入等等,绝大多数病人康复,效果显著。
结论:介入治疗有着区别于其他保守和手术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妇产科;出血性病症;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25-01对于妇产科来说,出血性疾病是危险妇女生理的严重疾病,自古以来很多女性因此饱受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案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并举,但是这些方案有的是保守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有的则是需要进行部分器官的切除,一般采用的都是手术结扎盆腔血管止血和手术全切子宫止血,但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采用的。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已经开始逐渐的推广起来,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与药物、手术相并列的治疗方案。
这种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深受患者欢迎,一般的都是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它的主要原理就是采用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来减少子宫内的动脉压,帮助形成血栓,与此同时栓塞后组织会因为缺氧而导致细胞的收缩和血管的闭塞,以此种方式来实现止血的目的。
而且器官也不会因为缺氧导致坏死,能够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支撑,整个过程并不复杂危险性较小。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了我院2012上半年妇产科出血病例一共23例,其中包含宫颈妊娠4例,病症均为阴道大出血,其中出血量大小不等为300-1200ml;产后阴道壁血肿3例;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例;其中最多的是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9例,多部分表现为突发的阴道大出血,少部分为淋漓不净的阴道出血;此外还有胎盘植入病例4例。
这些病例年龄在20岁到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8岁。
1.2治疗方案:采用常规的髂内动脉栓塞术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具体方法是首先局麻下行右股动脉穿刺,然后置入4f超滑导管。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Y anbian Univer s ity Sep.2008Vol.31N o.3[收稿日期] 2008206230[作者简介] 金武男(6—),男(朝鲜族),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27例妇产科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效果分析金武男1,金延泽2(1.肿瘤内科;2.妇产科: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延吉133000)[摘要] [背景]探讨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意义.[病例报告]应用Seldinger ’s 技术对27例因各种病因发生的妇产科大出血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其中26例在栓塞术后阴道流血量显著减少,1例于栓塞术后12h 时再次发生出血,行第2次栓塞术;所有病例阴道血性分泌物均于栓塞后10d 之内消失.栓塞术后病人仅表现出轻微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讨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止血迅速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妇产科出血性疾病可靠的治疗方法.[关键词] 栓塞,治疗性;子宫出血;治疗结果[中图分类号] R 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21824(2008)0320204203A nalysis of inter ventional tr eatment effects of gynecologic hemor r hage disea sesJ IN Wu 2nan 1,J IN Yan 2ze 2(1.De pa rtment of Oncology ;2.De par tment of Gynaecology and Ob stetrics :A f f i liated Hospital of Ya nbia n University ,Ya nji 133000,J ilin,China)ABSTRACT :BACKGROUN D To st udy t he si gnificance of i nt ervent ional t rea t ment effect s for t he gynecologic he morr hage di seases.CAS E R E PORTS Ut eri ne a rterial em bolizat ion were performed wit h Seldinger interve ntional radiology i n 27cases of gynecologic hemor rhage caused by different ki nds of reasons.Hemorr hage f rom vagi na in 26of 27case s reduced si gnifi cantl y aft er operat io n ,1case failed after 12ho urs w hereat accept ed second re 2embolization ,blood li ki ng discha rge from vagi na disappeared about 10days.The patient s represent ed onl y sli ght abdomi na1pai n a nd fever of diffe rent level ,a nd no case was showed severe complicat io n.D ISCUSS ION U terine art eri a1embolization i s a saf e a nd relia ble met hod t o cont rol gynecologic he morrhage wit h t he cha racte ri stics of f ast hemosta si s and 1ess complications.K ey w or ds :em bolization ,t herapeuti c ;ut eri ne hemor rhage ;t reat ment out come 目前,随着放射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血管介入技术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自1973年首例应用介入技术治疗盆腔外伤出血被报道以来,动脉导管栓塞术已逐渐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应用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栓塞术给例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402192.27.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08年9月 第31卷 第3期1 资料和方法1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共收治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患者27例,年龄为25~55岁,平均为42岁.27例患者中宫颈癌出血者为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出血为10例(6例发生失血性休克),子宫肌瘤继发出血致中、重度贫血者为6例,胎盘植入为3例.112 方法 给急性出血患者行抗休克治疗的同时,采用Sel di nger’s技术在局部麻醉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置入血管鞘,选用5F Co bra导管将其插入至左侧髂内动脉,同步摄取盆腔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明确出血部位及血管分布,在同轴导丝引导下超选择性进入左侧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恶性肿瘤患者)后,用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造影证实后,采用成襻技术给对侧血管进行插管及栓塞,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平卧24h,术后给予抗感染、补液及镇痛等治疗.2 结果211 造影表现和栓塞情况21111 宫颈癌出血 出血多为肿瘤侵犯血管破溃所致,出血动脉源自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包括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及膀胱上动脉等,造影显示子宫动脉增粗,分支紊乱,扭曲形成病理性血管团,实质期呈现肿瘤染色,可清楚地显示肿瘤大小及范围.2例患者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相应部位出现造影剂染色并表现出毛刺现象.栓塞后可见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前干远端闭锁.21112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从双侧髂内动脉前干分出,造影检查显示子宫动脉呈螺旋状扭曲,肌瘤越大,动脉越粗.所有患者的子宫肌瘤均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其中例患者以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盆腔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子宫动脉主干增粗弯曲,肌瘤周围形成血管网,实质期可见同侧大部分瘤体球形染色,轮廓清楚,排空延迟.栓塞后可见子宫动脉远端闭塞,瘤体染色消失.21113 胎盘部分植入性产后出血 在对胎盘植入患者行栓塞时,盆腔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子宫明显增大,宫腔内胎盘附着处可见局灶性造影剂浓染、外溢及形状不规则等现象.21114 产后出血 盆腔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见弥漫性或局灶性造影剂外溢,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增粗,扭曲,向外、上走行.给行栓塞术后所有患者出血症状消失.212 疗效观察 本组27例患者中26例行一次性栓塞术后止血成功,1例于栓塞术后12h时再次发生出血,行2次栓塞术后止血.所有患者血压在术中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回升,阴道活动性流血于5~10min内停止,术后第1~7日阴道有少许血性恶露.胎盘部分植入患者术后第7~9d阴道排出不同量的组织物.继发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均得到纠正,未见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6例宫颈癌患者栓塞术后择期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缩小,易剖离切除,且出血量较少.213 副作用 27例中24例术后24h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腹部及臀部疼痛症状,给予镇痛药物,3~11d后缓解;11例患者出现3815℃以下的发热,持续4~9d消失;6例患者出现下肢乏力及麻木,2周内缓解.3 讨论保守治疗无效的妇产科大出血往往难以控制,常导致患者死亡,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髂内动脉结扎或全子宫及次全子宫切除术.因此类患者多为生育期妇女,且子宫不但为生育器官,同时亦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故子宫切除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创伤.另外,髂内动脉结扎技术难度高,有效率仅为%[],且病人在休克状态下常难以耐受手术介入治疗在放射线引导下,将介入导管插入至出血动脉5022.421.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 Y anbian Univer s ity Sep.2008Vol.31N o.3进行造影或栓塞,术中可清楚地看到出血部位及范围,实施针对性治疗.随着栓塞技术和栓塞材料的不断进步,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以其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创伤小,技术相对简单及可保留子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生殖道及盆腔大出血的主要方法.在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产后出血占50%~55%,而在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中宫缩乏力及胎盘原因一直居前两位,占60%~70%[2].因产后2h内的出血量占产后出血量的90%,故对妊娠相关出血的治疗需要争分夺秒,在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治疗中建议尽可能地选择子宫动脉作为靶血管,以确切止血,减少并发症.但由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属超选择性插管,技术要求高,故在技术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切忌盲目追求超选择性插管浪费时间,以丧失最佳抢救时机.本组1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在术后12h时再次发生出血,行第2次介入治疗,术中造影检查发现第1次介入治疗中完全闭塞的一侧子宫动脉又重新开通,考虑可能为第1次栓塞术时导丝前端刮伤血管壁发生血管痉挛,造成一过性血管闭塞假像所致.肿瘤性大出血靶血管应根据肿瘤的部位及侵犯器官的不同而选择相应的血管,不应只追求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前进行化学治疗药物动脉灌注,可消除化学治疗药物的首过效应[3],且可延长作用时间,起到先期化学治疗的作用,提高生存率.栓塞剂的种类较多,可根据栓塞复通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栓塞剂.新鲜明胶海绵颗粒为可溶性、一过性栓塞物质,栓塞后2,3周即可被吸收,血管复通,属于中效栓塞剂;聚乙烯醇微粒和海藻酸钠微球(KMG)则属于长效栓塞剂.本组病例多为生育期妇女,故选用中效明胶海绵作为首选栓塞剂.栓塞部位选择子宫动脉末梢血管,保留其主干,出血停止后2,3周血管再通,恢复正常的子宫血液供应.对于恶性肿瘤患者,使用中效栓塞剂可保留下次动脉灌注化学治疗药物的通路,使得后续治疗得以继续动脉栓塞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栓塞后疼痛、发热及栓塞器官坏死.本组患者术后疼痛基本可耐受,术后病人体温均在3815℃以下,未见继发肺栓塞病例.因介入治疗是在X线引导下进行,且栓塞后对血液供应有一定的影响,故栓塞后靶器官的组织病理变化及卵巢功能是否改变是目前介入医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子宫体的血管有丰富的交通支,当双侧子宫动脉被栓塞后,子宫仍可通过其他交通支获得血液供应.卵巢具有子宫动脉卵巢支和卵巢动脉的双重血液供应,故栓塞子宫动脉后,一般不影响卵巢血液供应.通过对宫颈癌术后病理检查标本的观察发现,栓塞后子宫及卵巢未见明显的组织坏死.因此认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相对安全的.因为介入治疗是在放射线引导下进行的,如果辐射剂量过大,可对卵巢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女性的内分泌系统.据报道[4],目前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中卵巢、皮肤及其他器官所受辐射剂量均在正常可耐受范围内,不会引起明显的损伤.但为减轻辐射所引起的女性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手术技巧训练.总之,认为子宫动脉栓塞术的适应症较广泛,适用于难治性妇产科出血患者,是见效快,止血效果好,方法简单,副作用小,可保留大部分育龄期妇女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参 考 文 献][1] Hansc h E,Chitkara U,Mc Alpine J,et al..Pelvic a r2terial embolization for cortodl of obstetric he morr hage:a five2yea r expe rience[J].A m J Ob stet Gynecol,1999,18:1454.[2] 吴连方.产科出血病因的变化趋势及防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1):791.[3]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39.[] 马奔,陈春林,曾北蓝,等介入治疗中患者辐射剂量监测[]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3)5602.4.J.200222:21.。
重症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介入治疗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介入栓塞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8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用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确定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指导注入栓塞剂达到止血目的。
结果 8例患者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均获得满意止血效果。
技术成功率100%。
结论选择性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结合介入栓塞止血,创伤小、安全、疗效确切。
【关键词】重症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介入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大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它大多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所致。
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呕血、便血或胃管、腹腔管、胆道引流管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前期症状,因此,探索能够及时诊断、有效止血的新方法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们从2005年至今采用介入栓塞治疗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患者8例,取得了一定的诊治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从2005年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造影发现8例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51.5岁,8例患者均有外科手术病史。
其中胃癌根治术后3例,胃溃疡恶变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术后2例,十二指肠溃疡扩张术后1例,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例,胆管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出现休克前期症状,并且给予输液、扩容、输血、抗休克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临床症状一度好转后再次出现反复。
1.2方法采用Seldingers技术穿刺右股动脉并经右股动脉插入5Fcobra或3Fsp 微导管,做腹腔干动脉及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后,若发现胃十二指肠动脉可疑出血或有异常征象再行超选择肝固有动脉动脉造影,明确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供血的血管、形态、数目、瘤体内腔的大小,在确认出血动脉部位后进行栓塞治疗。
动脉出血在造影时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形成类圆形、杵头状、不规则分叶状动脉腔外囊状影,持续至静脉期才缓慢消失。
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护理体会及措施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护理体会及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6月行介入治疗的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围手术期护理。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行介入治疗的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护理措施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是神经科与急症神经介入科的一种高危重症,脑血管痉挛与再出血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与护理重点就是防范这些危险因素的产生及发展。
本文选取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护理体会与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6月行介入治疗的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
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6.7±5.4)岁。
观察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6.8±5.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病情监测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1)术前护理。
告知患者介入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等,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以此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争取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全力配合。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镇静药物注射,留置导尿管。
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马上告知医生,从而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2)术中护理。
①对患者基本信息予以核对,保持患者平卧在手术台上,给予持续供氧,露出穿刺部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②准备好手术物品,如造影用导管、导管鞘、导丝、三通管、连接管、注射器等,同时准备术中用药,如肝素、甘露醇等;③在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手术医师展开相关操作,并且对患者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等进行密切观察,做好補压、补肝素等工作;④对患者心率、血压变化进行密切监测,根据血压变化调节尼莫地平同推注速度,保证血压波动低于20 mmHg。
病例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d Hea lth D igestM edical Peri odical 妇产科28例难治性大出血患者的血管性介入治疗■余晓梅1 曾德春2(11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妇幼保健院 643200 21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646000)【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治疗妇产科例难治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患者进行血管性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结果:共栓塞子宫动脉45次,髂内动脉9次;所有患者经动脉栓塞后,出血均立即减少,止血成功。
术后对28例患者进行2年随访发现无一例再次发生阴道大出血;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血管性介入【文献标识码】R27119 【文献标识码】A 女性患者因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妇科肿瘤、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置入、全身性出血性疾病等引起子宫或宫颈不间断的大出血是临床处理上较为棘手的难题,以往临床上除阴道或宫腔填塞纱条压迫止血及手术行髂内动脉结扎、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外,无理想的处理方法[1]。
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7年11月对28例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患者进行血管性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1 一般资料 于2006年2月~2007年11月我院妇产科共收治28例难治性大出血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平均2812岁,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1岁。
其中宫颈癌晚期放疗后出血10例,过期流产5例,宫颈妊娠刮宫后大出血5例,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继发中、重度贫血4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阴道转移灶出血2例,胎盘植入2例。
所有患者均为无法控制的急性出血患者,出血量800~1500m l,经阴道或宫腔填塞纱条压迫止血无效,严重者出现急性失血性休克。
112 方法[2] 局麻下行单侧股动脉穿刺,采用Seidingerg技术完成股动脉置管,随后将510FCobra 导管引入插至腹主动脉分叉处,同步行盆腔血管数字减影术(Digital subtrac ting an 2gi ograply,DSA ),明确出血部位及血管分布,速将导管插入出血处的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用直径l ~3mm 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出血动脉;经DS A 造影证实后,同法栓塞对侧的髂内动脉前干或子宫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