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优化试验设计

最优化试验设计

实验优化设计考试答案

第一题 考察温度对烧碱产品得率的影响,选了四种不同温度进行试验,在同一温度下进行了5次试验(三数据见下表)。希望在显着性水平为。 1.SSE的公式 2.SSA的公式 3.将表格粘贴进Excel,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勾选标于第一行,显示在下面 P=,远小于,所以是显着的 4.打开Minitab,复制表格,“统计”“方差分析”“选单因素未重叠”“响应C1C2C3C4”点击“比较”勾选第一个,确定 结果: 工作表 3 单因子方差分析: 60度, 65度, 70度, 75度 来源自由度 SS MS F P 因子 3 误差 16 合计 19 S = R-Sq = % R-Sq(调整) = % 平均值(基于合并标准差)的单组 95% 置信区间 水平 N 平均值标准差 ------+---------+---------+---------+--- 60度 5 (------*------) 65度 5 (------*------) 70度 5 (------*------) 75度 5 (------*------) ------+---------+---------+---------+--- 合并标准差 = Tukey 95% 同时置信区间 所有配对比较 单组置信水平 = % 60度减自: 下限中心上限 ------+---------+---------+---------+--- 65度 (------*------) 70度 (------*-----) 75度 (------*------) ------+---------+---------+---------+--- 65度减自: 下限中心上限 ------+---------+---------+---------+--- 70度 (------*-----) 75度 (------*------) ------+---------+---------+---------+--- 70度减自: 下限中心上限 ------+---------+---------+---------+---

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教材)

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教材) 成果总结 成果完成人:任露泉,丛茜,杨印生,李建桥,佟金成果完成单位:吉林大学 推荐等级建议:二等奖

1.立项背景 在现代社会实现过程和目标的最优化,已成为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以及其他方面实际问题的一项重要原则。试验优化技术因其具有设计灵活、计算简便、试验次数少、优化成果多、可靠性高、适用面广等特点,已成为现代设计方法中一个先进的设计方法,成为发达国家企业界人士、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必备技术,它对于创造利润和提高生产率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我国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促进科研、生产和管理事业的发展,编著相关教材,大力推广与应用试验优化技术,不仅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也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20世纪80年代初,鉴于国民经济建设实践和科学技术研究中对试验优化技术的广泛需求,为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任露泉教授对试验优化理论与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为本科生开设了“试验设计”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了“试验优化技术”课程,并于1987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教材《试验优化技术》,产生了很高的学术与技术影响。 2001年任露泉教授在《试验优化技术》一书的基础上编著了《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教材,由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是对1987年出版的《试验优化技术》的修改、补充和发展。作者根据对试验优化的教学和科研应用的多年实践与体会,为适应读者学习与使用的实际需要,调整修改了原书中的部分内容和一些方法的设计程式;补充了一些试验优化设计的新方法、新技术;增添了试验优化的一些最新应用实例;并增加了试验优化分析一篇。 本教材2001年获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一等奖,2002年被遴选为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再次出版发行,2004年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教材内容 本教材万字,共分三篇二十一章。第一篇试验设计,除正交设计、干扰控制设计与数据处理等常用技术外,还介绍SN比设计、均匀设计、广义设计、调优运算及稳健设计等正交试验设计技术的拓广应用和现代发展的最新方法;第二篇回归设计,除各种回归的正交设计、旋转设计、饱和设计、多项式设计、还介绍多次变换设计、交互作用搜索设计、混料设计以及D-最优设计等回归设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最新应用技术;在第三篇试验优化技术分析中,介绍了试验数据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及其解决办法,数据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实例。例如:有偏估计、PPR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等;此外还介绍了试验优化的常用统计软件。 3.教材特点

《试验设计与优化》教学大纲

《试验设计与优化》教学大纲《Experimental Design and Optimization》Syllabus 课程代码:0610124621 学分:2 学时:(其中:讲课学时:26 实践或实验学时:上机学时:8) 先修课程:要求先修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化学、化学教育、化学工艺、制药工程 建议教材:自编教材 开课系部:化学与生物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试验设计与优化》是研究试验设计方法与实验数据分析方法的一门应用数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试验设计的正交设计方法与其它的一些常用优化方法。本课程是化学专业本科班专业基础课,选修课程。 课程任务:学完本课程后,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并用它来设计实验、优化实验。学生要会处理实验数据并能独立设计试验,并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科研或工作中灵活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统计学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 1. 正态分布 1.1绪论 1.2基本概念 1.3 真值基本单位和标准参考物质 1.4 加和号的运算 1.5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1.6 正态分布表的使用 1.7 正态分布的数字特征。 2.分析结果的合理表达 2.1有限次测定的统计处理 2.2区间估计和分析结果的表达 2.3 预测分析数据和置信度 2.4 总体平均值的区间估计 2.5测定结果不确定度和分析结果的表达 2.6有效数字的取舍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 1.正态分布的数字特征 2.总体平均值的区间估计 难点: 1.数字的正态分布 2.分析数据的表达方法 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正态分布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正态分布的数字特征。 2.理解真值基本单位和标准参考物质,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分析数据的表达方法。 3.掌握正态分布表的使用,学会预测分析数据的置信度及总体平均值的区间估计。 第二章数据的统计检验 课程教学内容: 1.偶然误差的检验 1.1概况 1.2 小概率事件原则 1.3 方差的检验。 2.系统误差的检验 2.1 t检验 2.2方差检验 2.3 离群值的检验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 1.各种检验基础思想 2.各种检验基础思想 难点: 1.方差的检验 2.t检验 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偶然误差检验和系统误差检验的方法。 2.理解误差检验和系统误差检验的基础思想。 3.掌握t检验和方差检验及离群值检验的方法。 第三章方差分析 课程教学内容: 1.单因素方差分析 1.1变差平方和的加和性 1.2 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2.二因素方差分析 2.1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 双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 难点:

MATLAB实验遗传算法和优化设计

实验六 遗传算法与优化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选择、交叉、变异); 2. 学习使用Matlab 中的遗传算法工具箱(gatool)来解决优化设计问题; 二、实验原理及遗传算法工具箱介绍 1. 一个优化设计例子 图1所示是用于传输微波信号的微带线(电极)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上下两根黑条分别代表上电极和下电极,一般下电极接地,上电极接输入信号,电极之间是介质(如空气,陶瓷等)。微带电极的结构参数如图所示,W 、t 分别是上电极的宽度和厚度,D 是上下电极间距。当微波信号在微带线中传输时,由于趋肤效应,微带线中的电流集中在电极的表面,会产生较大的欧姆损耗。根据微带传输线理论,高频工作状态下(假定信号频率1GHz ),电极的欧姆损耗可以写成(简单起见,不考虑电极厚度造成电极宽度的增加): 图1 微带线横截面结构以及场分布示意图 {} 28.6821ln 5020.942ln 20.942S W R W D D D t D W D D W W t D W W D e D D παπππ=+++-+++?????? ? ??? ??????????? ??????? (1) 其中πρμ0=S R 为金属的表面电阻率, ρ为电阻率。可见电极的结构参数影响着电极损耗,通过合理设计这些参数可以使电极的欧姆损耗做到最小,这就是所谓的最优化问题或者称为规划设计问题。此处设计变量有3个:W 、D 、t ,它们组成决策向量[W, D ,t ] T ,待优化函数(,,)W D t α称为目标函数。 上述优化设计问题可以抽象为数学描述: ()()min .. 0,1,2,...,j f X s t g X j p ????≤=? (2)

食品试验优化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食品试验优化设计》课程 教学基本方案 1. 课程性质与目的 试验优化设计是以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按照试验设计原理,对科学研究中拟通过试验解决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而合理的试验方案,指导和保证试验环节的正确实施,力求以最经济的试验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数据信息,然后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可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指导生产以及科研工作。食品试验优化设计是试验优化设计在食品科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设计试验和实施试验,并能对试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处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试验设计水平的高级专业人才。 2. 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面向21世纪的统编教材,王钦德、杨坚主编《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 参考书:1.李志西,杜双奎. 试验优化设计与统计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 2.王钦德,杨坚.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第二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 3.杜双奎,于修烛,李志西.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实验指导. 陕西: 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校内自编教材,2005 ? 4.茆诗松,周纪芗,陈颖. 试验设计.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 5.刘魁英. 食品研究与数据分析. 第二版.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 6. Douglas C. Montgomery.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s.第六版.人们 邮电出版社,2007 ?7.李云雁,胡传荣.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4.考核方式

设计优化工作方案(参考模板)

设计优化工作方案 我院优化设计工作室面向地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其他投资控制管理精细严谨的建设业主单位,站在专业的角度和高度,以我们的专业和技术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更经济、更安全,致力于结构优化设计,为业主单位节省项目开发的经济成本。 优化设计工作室将以专业的技术、严谨的态度、精细的工作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业主单位)价值的最大化,建设、设计单位、顾问优化单位三方共赢之目标。 优化方式 优化设计工作室服务方式包括结果优化和过程优化两种。 结果优化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进行的设计优化,通过对原设计图纸进行结构布置优化和施工图精细化设计并提出优化报告,说服原设计单位对原设计图纸进行设计修改的优化方式,或另行由我院出图审查。 过程优化是在设计过程中提前沟通、同步进行的优化方式,通过对设计产品进行过程控制,实现最优化的设计目标,包括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业务咨询 1、前期洽谈,客户需求确认; 2、根据客户提供的设计资料进行设计整体质量评估,并为客户提供设计质量评估; 3、与客户进一步沟通,讨论工作细节问题; 4、签定咨询项目合同,开展正式结构优化工作; 5、根据进度开展咨询优化工作,并按阶段完成咨询优化报告; 6、项目通过结构施工图审查,完成优化项目总结。 优化理念 结构设计包括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结构计算、施工图配筋等四个方面,结构优化也是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一个优秀的结构设计应该满足: 1、结构体系选择恰当,材料选择合适; 2、结构布置均匀、对称、简洁、合理; 3、结构计算荷载输入正确、参数设置合理、计算结果满足规范; 4、施工图配筋设计精细、构造措施周密、方便施工。 通过结构优化,在满足安全和建筑物功能、效果的前提下,将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含量指标控制在最低水平,以实现项目利益最大化,并得到业主的高度认可和满意。 优化评估 优化设计工作室根据相关设计资料从地下室结构、基础、上部结构布置、计算分析及结构施工图细节设计等多方面对设计质量进行有效评估,让业主单位对设计质量心中有底。评估设计质量服务内容: 1、上部结构体系合理性评估; 2、结构布置整体合理性评估; 3、计算模型整体合理性评估; 4、基础设计整体合理性评估; 5、地下室设计整体合理性评估; 6、施工图配筋设计整体合理性评估; 7、结构设计总质量评估; 8、结构优化潜力及额度评估;

实验报告-优化设计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实验报告 系(教研室):信息与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年级:2008 实验课程:优化设计姓名:学号:实验室号:_1# 607 计算机号:实验时间: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优化设计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程序调试和出错处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优化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的能力。 本实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掌握设计程序和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一些重要优化算法,并具有较强的编程能力和解决实际优化问题的能力。 3)具有设计简单综合应用型程序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进度安排 1、进退法2学时 2、黄金分割法2学时 3、基于最优步长的坐标轮换法2学时 4、鲍威尔法4学时 三、实验设备 微型计算机100台以上,并已安装Visual Basic 6.0。 四、实验要求 1. 设计程序总体编程结构,根据程序N-S图,设计编写出程序; 2. 完成程序调试,并进行实验结果分析; 3. 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养成实验时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维护国 家财产不受损失; 2. 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注意保持实验室内整洁; 3. 上机过程中注意保存程序,以免数据丢失,结束后应存储到个人移动设备并关闭计 算机; 4. 认真做好上机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六、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 (一).上机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复习和掌握与本次实验有关的教学内容。 2.根据实验的内容,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搞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给定的条件 是什么?要求的结果是什么?需要使用什么类型的数据(如整型、实型、双精度型、字符型等)?制定好程序总体编程结构。 3.根据程序N-S图,设计、编写出程序,在纸上编写好相关功能的事件代码。

实验优化设计考试答案精选文档

实验优化设计考试答案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第一题 考察温度对烧碱产品得率的影响,选了四种不同温度进行试验,在同一温度下进行了5次试验(三数据见下表)。希望在显着性水平为。 1.SSE的公式 2.SSA的公式 3.将表格粘贴进Excel,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勾选标于第一行,显示在下面 P=,远小于,所以是显着 的 4.打开Minitab,复制表 格,“统计”“方差分 析”“选单因素未重 叠”“响应 C1C2C3C4” 点击“比较”勾选第一 个,确定 结果: 工作表 3 单因子方差分析: 60度, 65度, 70度, 75度 来源自由度 SS MS F P 因子 3

误差 16 合计 19 S = R-Sq = % R-Sq(调整) = % 平均值(基于合并标准差)的单组 95% 置信区间水平 N 平均值标准差 ------+---------+---------+---------+--- 60度 5 (------*------) 65度 5 (------*------) 70度 5 (------*------) 75度 5 (------*------) ------+---------+---------+---------+--- 合并标准差 = Tukey 95% 同时置信区间 所有配对比较 单组置信水平 = % 60度减自: 下限中心上限 ------+---------+---------+---------+--- 65度 (------*------) 70度 (------*-----) 75度 (------*------) ------+---------+---------+---------+--- 65度减自: 下限中心上限 ------+---------+---------+---------+--- 70度 (------*-----) 75度 (------*------) ------+---------+---------+---------+--- 70度减自:

机械优化设计试验指导书114830复习过程

机械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用外推法求解一维优化问题的搜索区间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外推法(进退法)的基本理论和算法步骤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编制、调试机械优化算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设备及软件配置 硬件:计算机(1台/人) 软件:VC6.0(Turbo C) 三、算法程序框图及算法步骤

外推法(进退法)程序框图1-1 图 算法程序框图:如图1-1所示。 算法步骤:(1)选定初始点a1=0, 初始步长h=h0,计算 y1=f(a1), a2=a1+h,y2=f(a2)。 (2)比较y1和y2: (a)如y1≤y2, 向右前进;,转(3); (b)如y2>y1, 向左后退;h=-h,将a1与a2,y1与y2的 值互换。转(3)向后探测; (3)产生新的探测点a3=a2+h,y3=f(a3); (4) 比较函数值 y2和y3: (a)如y2>y3, 加大步长 h=2h ,a1=a2, a2=a3,转(3)继续探测。 (b)如y2≤y3,则初始区间得到:a=min[a1,a3], b=max[a3,a1], 函数最小值所在的区间为[a, b] 。 四、实验内容与结果分析 1、根据算法程序框图和算法步骤编写计算机程序; 2-8x+9的搜索区间,初始点a1=0,、求解函数f(x)=3x初始步长h0=0.1; 23、如果初始点a1=1.8,初始步长h0=0.1,结果又如何? 4、试分析初始点和初始步长的选择对搜索计算的影响。

实验二用黄金分割法求解一维搜索问题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黄金分割法的基本理论和算法步骤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编制、调试机械优化算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设备及软件配置 硬件:计算机(1台/人) 软件:VC6.0(Turbo C) 三、算法程序框图及算法步骤 黄金分割法程序框图图1-2 1-2所示。算法程序框图:如图算法步骤:。0.618及收敛精度ε,将λ赋以b],[a)给出初始搜索区间1. 2)按坐标点计算公式计算a1,a2;并计算其对应的函数值y1,y2。 3)根据区间消去法原理缩短搜索区间。为了能用原来的坐标点计算公式,需进行区间名称的代换,并在保留区间中计算一个新的试验点及其函数值。 如果y1≥y2,则新区间=[a1 b],a=a1,a1=a2,y1=y2,

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 潍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2008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黄金分割法 (2) 实验二二次插值法 (5) 实验三 Powell法 (8) 实验四复合形法 (12) 实验五惩罚函数法 (19)

实验一黄金分割法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黄金分割法的基本理论和算法框图及步骤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编制、调试黄金分割法C语言程序的能力。 3、掌握常用优化方法程序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编制调试黄金分割法C语言程序。 2、利用调试好的C语言程序进行实例计算。 3、根据实验结果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设备及工作原理 1、设备简介 装有Windows系统及C语言系统程序的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2、黄金分割法(0.618法)原理 0.618法适用于区间上任何单峰函数求极小点的问题。对函数除“单峰”外不作 其它要求,甚至可以不连续。因此此法适用面相当广。 0.618法采用了区间消去法的基本原理,在搜索区间内适当插入两点和,它们把 分为三段,通过比较和点处的函数值,就可以消去最左段或最右段,即完成一次迭代。 然后再在保留下来的区间上作同样处理,反复迭代,可将极小点所在区间无限缩小。 现在的问题是:在每次迭代中如何设置插入点的位置,才能保证简捷而迅速地找到极小点。 在0.618法中,每次迭代后留下区间内包含一个插入点,该点函数值已计算过,因此以后的每次迭代只需插入一个新点,计算出新点的函数值就可以进行比较。 设初始区间[a,b]的长为L。为了迅速缩短区间,应考虑下述两个原则:(1)等比收缩原理——使区间每一项的缩小率不变,用表示(0<λ<1)。 (2)对称原理——使两插入点x1和x2,在[a,b]中位置对称,即消去任何一边区间[a,x1]或[x2,b],都剩下等长区间。 即有 ax1=x2b 如图4-7所示,这里用ax1表示区间的长,余类同。若第一次收缩,如消去[x2,b]区间,则有:λ=(ax2)/(ab)=λL/L 若第二次收缩,插入新点x3,如消去区间[x1,x2],则有λ=(ax1)/(ax2)=(1-λ)L/λL

试验设计及其优化

小儿清肺分散片制备工艺研究 摘要:目的优选小儿清肺分散片制备工艺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填充剂、崩解剂、黏合剂、润滑剂及载药量进行筛选,采用正交试验对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3 种崩解剂的联合应用比例进行优化。结果分散片的最佳处方工艺为: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微粉硅胶为润滑剂,75%乙醇为黏合剂,PVPP、L-HPC、CMS-Na 为联合崩解剂(L-HPC∶PVPP∶CMS-Na=4∶3∶6),制得的分散片崩解时间<3 min,且全部通过2 号筛,分散均匀性合规定。结论按该处方制备的小儿清肺分散片工艺稳定可行,适于临床需要。

关键词:小儿清肺分散片;制备工艺;处方优化 小儿清肺分散片是由小儿清肺片改剂型而成,后者为本院历经10 余年潜心研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用于小儿风热闭肺所致的喘咳,经多年临床验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抗复发、抗耐药作用强,且不良反应小。基于小儿清肺片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切疗效及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本研究旨在开发具有 抗肺炎支原体肺炎作用的速释制剂。分散片是一种崩解快、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服用方便的口服固体制剂,兼具片剂和液体制剂的优点,尤其适于老、幼和吞咽困难的患者[1]。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小儿清肺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并参照201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附 录片剂项下要求对分散片崩解时间、分散均匀性、平均片重、硬度、脆碎度进行考察。 1 试验方案 1.1试验目的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小儿清肺分散片处方进行筛选,并参照201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附录片剂项

优化设计方案

GSM网络优化方案设计及调整 1、网络优化的手段和流程 网络优化过程主要包括:网络普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和微调。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发现了网络问题以后,就要解决这些问题,优化主要从两方面,一个是参数的优化,一个是频率的优化。参数优化主要是调整基站天线的增益、极化方式、下倾角、波束宽度、高度和方向角,频率优化主要是调整频率复用方式以及各小区的BCCH和TCH载波的频率。有的问题还要调整GSM系统的一些参数比如小区优先级别等。 参数调整主要解决两类问题,一类是静态问题,即通过实测网络各个地区的平均话务量和信令流量,对系统设计中采用的话务模型进行修正,解决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另一类则解决一些突发事件和随机事件造成的局部地区话务量过载和信道拥塞现象。对参数进行调整以前要对参数的意义、调整方式由很深刻的了解。一般这些参数是通过操作维护中心(OMC-R)和实际测量获得。在网络局部出现问题时,要先确定不是硬件故障才可以进行参数调整,频率优化也是一样。参数的调整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获得最佳效果。 2、系统普查 系统普查阶段主要是对全网的了解,它是优化的准备阶段。在此阶段要了解网络结构,网络中MSC、BSC、BTS的数量的位置,用户数和密度分布情况,话务分布情况。 2、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主要包括OMC话务统计数据采集、路测数据采集、CQT测试数据采集、用户申告情况收集及其他仪表测试结果等。 3.1 OMC数据采集 OMC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BSS和NSS各种软硬件参数,如基站个数,基站小区结构和话音信道数;基站的BSIC、小区号、小区系统类型、信道类型;小区的CGI、BCCH载频号、小区载频数和跳频方式;邻区关系定义;切换数据;功率控制数据以及系统消息数据等。现实应用中我们是通过LAN将数据服务器与OMC相连,将OMC的数据下载到数据服务器在转换成我们需要的格式。具体地OMC是sun salaries 主机,其数据库是informix,本想MARS的各个模块直接访问与informix相连的SQLSERVER数据库,从中读取数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发现SQLSERVER在这种大数据量的情况下工作很不稳定(OMC每天形成的数据很多)于是通过ODBC将informix与SQLSERVER相连,再通过SQLSERVER 的数据转换服务使MARS的LOADER模块能够从SQLSERVER数据库中取到合适格式的数据。然后这些数据再导入到ORACLE数据库,最终MARS各个模块读取ORACLE数据库中的数据。 在LOADER中通过添加设备、配置设备信息、配置数据库设置等步骤就可以实现自动从OMC中获取数据(在数据缺失的时候可以自动补取)。一般获取的数据主要有性能数据PMC、配置数据CFG、交换数据HO、CDR数据。不同厂商的设备其文件名称、格式、版本、数据形成时间、补取设置都是不同的。要作相应的设置。 3.2 路测数据采集 路测即驱车测试,一般是针对用户申告和话统数据显示出来的问题比较集中的地区进行路测。是实地对网络进行测试得到的结果比较准确。路测设备主要包括装有特殊软件的测试手机、全球定位系统GPS、笔记本电脑及专用测试软件等,测试手机内部装有特殊软件可以依靠网络完成一些功能,如锁频、强制切换、显示网络信息等,同时可以通过电缆与计算机连通,接受计算机的指令或者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到计算机以便作进一步处理。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数字化地图配合可以把路测数据放在地图上,显示出测试路线,并标出掉话等事件点,更便于问题分析和道路覆盖的宏观把握。目前的测试手机主要有爱立信公司的TEMS

《试验设计与优化》考试大纲

《试验设计与优化》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610124621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与优化 学分:2 总学时:34 实验学时:8 适用专业:化学 一、考试对象 修完该课程所规定内容的化学本科学生。 二、考试目的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并用它来设计实验、优化实验。学生要会处理实验数据并能独立设计试验,并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科研或工作中灵活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指导思想: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题型尽可能多样化,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3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1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即使大题目也不应占分太多,应适当压缩大题目在总的考分中所占的比例。客观性的题目应占比较重的份量。 四、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统计学基础 考核知识点: 1.正态分布的数字特征 2.总体平均值的区间估计 3.分析数据的表达方法 考核要求:

1.了解正态分布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正态分布的数字特征。 2.理解真值基本单位和标准参考物质,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分析数据的表达方法。 3.掌握正态分布表的使用,学会预测分析数据的置信度及总体平均值的区间估计。 第二章数据的统计检验 考核知识点: 1.方差的检验 2.t检验 考核要求: 1.了解偶然误差检验和系统误差检验的方法。 2.理解误差检验和系统误差检验的基础思想。 3.掌握t检验和方差检验及离群值检验的方法。 第三章方差分析 考核知识点: 1.两因素交叉分组全面试验的方差分析 2.变差平方和的加和性 考核要求: 1.了解两两多重比较问题。 2.理解单因素与双因素有重复问题与无重复问题进行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3.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 第四章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 考核知识点: 重点: 1.一元线性回归 2.多元线性回归和多项式回归 考核要求: 1.了解一元及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 2.理解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的问题。 3.掌握一元及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检验的方法。 第五章正交试验设计 考核知识点: 1.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

优化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072145 科目:优化设计 姓名:小土逗 学号:20141000*** 指导老师:陈祯

目录 第一题 (3) 第二题 (4) 第三题 (6) 附录 (8)

1、求解如下最优化问题 subject 221≤+x x 22-21≤+x x 021≥x x , 解:由题意分析可得: 该题所求函数 )(x f 的最小值,对函数 )(x f 进行分析可得该 函数属于二次规划问题,因此可以直接编程求解。程序如下: >>H=[2 -2;-2 4];f=[-2;-6]; >>A=[1 1;-1 2];b=[2;2]; >>lb=zeros(2,1); >>[x,fval]=quadprog(H,f,A,b,[],[],lb) 运行结果: 2、某农场拟修建一批半球壳顶的圆筒形谷仓,计划每座谷仓容积为 222121212262)(min x x x x x x x f +-+-- =

300立方米,圆筒半径不得超过3米,高度不得超过10米。半球壳 顶的建筑造价为每平方米150元,圆筒仓壁的造价为每平方米120元, 地坪造价为每平方米50元,求造价最小的谷仓尺寸为多少? 解:由题意可设圆筒半径为 1x ,圆筒高度为 2x ,圆筒形谷仓 造价为 )(x f 。 则圆筒形谷仓造价 )(x f 与圆筒半径 1x 和圆筒高度 2x 的关 系为: 5015021202)(***212 121x x x x x f πππ++= 由题意可得圆筒半径与圆筒高度的限制为: 31≤x 102≤x 3003 2 31221=+x x x ππ 可得该问题的数学模型为: 5015021202)(min ***212121x x x x x f πππ++= ..t s 31≤x 102≤x 3003 231221=+x x x ππ 则可对该数学模型进行编程求解,由于该题中含有多变量二次等式约 束条件,则应使用fmincon ,程序如下: 调用函数文件: function f = zaojia( x ) %UNTITLED3 Summary of this function goes here

试验设计与优化练习题

试验设计与优化练习题(桂工)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以H2S04作为Ba+勺沉淀剂,其过量的适宜百分数为(D )。 A 10% B、10?20% C、100?200% D、20?30% 2.( C )不是工业生产中的危险产品。 A、浓硫酸 B、无水乙醇 C、过磷酸钙 D、碳化钙 3.有机含硫化合物中硫的测定常用氧瓶燃烧分解法,若燃烧结束后(B )表明 样品分解不完全。 A、加入指示剂溶液变黄色 B 、残留有黑色小块 C、瓶内充满烟雾 D 、瓶内烟雾消失 4.在电位滴定中,若以作图法(E为电位、V为滴定剂体积)确定滴定终点,则滴定终点为(C)。 A、E-V曲线的最低点 B、曲线上极大值点 C、为负值的点D 、E-V曲线最高点 5.在硅酸盐的分析中,在铵盐存在下,加入氨水控制PH值为8-9,溶液中的Fe3+、AI3+、形成(B )而与Ca2+ Mg2分离。 A、络合物 B、沉淀物 C 、挥发物D、有色物 6.沉淀中若杂质含量太大,则应采取(A )措施使沉淀纯净。 A、再沉淀B 、升高沉淀体系温度 C、增加陈化时间 D、减小沉淀的比表面积 7.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减小狭缝,可能消除(D )。 A、化学干扰 B、物理干扰 C、电离干扰 D、光谱干扰 8.硫化氢中毒应将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B )。 A、立即做人工呼吸 B 、用生理盐水洗眼 C、用2%勺碳酸氢钠冲洗皮肤 D、用湿肥皂水洗皮肤 9.在火焰原子吸光谱法中,(C )不是消解样品中有机体的有效试剂。 A、硝酸+高氯酸 B、硝酸+硫酸 C、盐酸+磷酸 D、硫酸+ 过氧化氢 10.在金属离子M与EDTA的配合平衡中,其条件稳定常数与各种副反应系数的关系式应是(B )。 A、a M(L)=1 + B 1[L]2+ B 2[L]2+ ……+ B n[L]n B、logk'mY=logkmY-log a M-log a Y+lg a mY C、LogK'mY=logKmY-loga M-log a Y D logk'mY=logkmY-log a y 11.使用高温电炉灼烧完毕,正确的操作是(C )。 A、拉下电闸,打开炉门,用长柄坩埚钳取出被烧物件 B、打开炉门,用长柄坩埚钳取出被烧物件,拉下电闸

2015-2016-2试验优化设计考核题目

试验优化设计上机考核题目 2015-2016-(2)学期 制定:刘建永 (注:计算过程和思路在word文档中尽量写清楚,所用Minitab 或Excel计算过程保存,将计算所有文档保存在以学号和姓名为命名的文档内,打包提交。)

1 考察温度对烧碱产品得率的影响,选了四种不同温度进行试验,在同一温度下进行了5次试验(三数据见下表)。希望在显著性水平为0.05。 温度60度65度70度75度 90959691 92939690 得率(%) 88919793 89929489 92959288 ⑴写出误差离差平方和SSE和温度离差平方和SSA的计算公式; ⑵判断温度对烧碱得率是否有显著影响; ⑶用Tukey方法判断哪些水平间有显著差异?哪些水平间无显著差异? 2 为研究线路板焊点拉拔力与烘烤温度、烘烤时间和焊剂量之间关系。从生产过程中收集20批数据,见下表: ⑴试建立拉拔力与各元素之间的回归模型; ⑵在显著性水平为0.05下,对回归模型进行ANOV A分析,并解释说明分析结果; ⑶从总效果方面度量回归模型的优劣,解释各项含义; ⑷对回归模型进行残差诊断。

3钢片在镀锌前需要用酸洗方法除锈,为提高除锈效率,缩短酸洗时间,需要寻找好的工艺参数。现在试验中考察如下因子与水平: 用L9(3)安排试验,用拟水平法将B2拟为B3,试验指标是酸洗时间(分钟): 36 32 20 22 34 21 16 19 37 (1) 在满足等方差的正态分布前提下,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找出酸洗时间最短的水平组合,并对该水平组合下平均酸洗时间进行点估计。 4玉米淀粉改性试验,需考察两个指标:取代度、酯化率,两指标均为望大特征,试验因素和水平如下: (2)用综合评分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直观分析,其中酯化率权重取0.6,取代度权重取0.4; 5 某钢厂生产一种合金,为降低合金的硬度需要进行退火处理,希望通过实验寻找合理的退火工艺参数,以降低硬度。现考察如下因子与水平: 88 (2)利用改造好的L8(4×24)安排试验,指标为洛氏硬度(HRc),8次试验结果为:31.6 31.0 31.6 30.5 31.2 31.0 33.0 30.3,利用折算系 数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直观分析,要求找出最优水平组合,指明各因子显 著程度的顺序,画出各因子对指标的影响趋势图; 用Excel或Minitab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要求写出各因子的离差平方和(SS)的计算公式,说明计算结果的各项含义,并根据方差分析结果说明各因子的

优化设计方案

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优化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 班级:交运174班 姓名: 学号: 学期:20 18 —20 19 学年第 2 学期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教务处印

目录 1、抛物线法与黄金分割法的比较 (2) 1.1黄金分割法原理 (2) 1.2抛物线法原理 (3) 1.3黄金分割与抛物线法求解问题 (4) 1.4使用matlab求解过程 (4) 1.5编写与运行制图程序 (6) 2、matlab优化工具箱的使用 (7) 2.1求解一个约束非线性问题 (7) 2.2运行优化 (9) 2.2.1使用优化应用程序最小化Rosenbrock的功能 (9) 2.3最小化Rosenbrock在命令行中的功能: (10) 3、Matlab工具箱——Fmincon函数的使用 (10) 3.1算法简介 (10) 3.2.算法相关句法 (11) 3.3例子——非线性约束 (12) 3.4利用fmincon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14) 3.4.1编程过程 (14) 3.5结果分析 (15) 3.5.1运行行优化 (15)

优化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专业 曹福 指导老师 朱磊 1、抛物线法与黄金分割法的比较 1.1黄金分割法原理 黄金分割法也称为0.618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试探点函数值的比较,使包含极小点的搜索区间不断缩小,该方法仅需要计算函数值,使用范围广,使用方便。 设 )()(k k sd x f s +=Φ 式中:)(s Φ为搜索区间[0a ,0b ]上的单峰函数。 在第i 次迭代时,搜索区间为[i a ,i b ],取两个试探点为i p ,i q ∈[i a ,i b ]且i p )(i q Φ,则令i i p a =+1,i i b b =+1。 要求两个试探点i p 和i q 满足下述两个条件: (1) [i a ,i q ]与[i p ,i b ]的长度想同,即i b -i p =i q -i a ; (2) 区间长度的缩短率相同,即1+i b -1+i a =t (i b -i a )。 从而得 i p =i a +(1-t )(i b -i a ),i q =i a +t (i b -i a ) 考虑情况(1),此时新的搜索区间为[1+i a ,1+i b ]=[i a ,i b ]。 为了进一步缩短搜索区间,取新的试探点1+i p 和1+i q ,得到 1+i q =1+i a +2t (i b -i a )。

试验优化设计名词解释

1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2 总体中的一个研究单位称为个体; 3含有有限个个体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包含无限多个个体的总体叫无限总体; 4依据一定方法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 5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又一特点。 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叫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参数,例如用μ表示总体平均数,用σ表示总体标准差 6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叫统计量。常用拉丁字母表示统计量,例如用表示样本平均数,用s表示样本标准差。 7总体参数由相应的统计量来估计,例如用估计μ,用s估计σ等。 8系统误差影响试验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只要试验工作做得精细,系统误差容易克服。9频率:在n次同一种试验中,事件A出现了f次,则比值f/n称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的频率。概率:大量重复该试验,事件A出现的频率f/n逐渐稳定或接近于某一定值P,则称P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记作P(A)=P。 10正确地进行试验数据资料的分类是统计资料整理的前提。在调查或试验中,由观察、测量所得的数据资料按其性质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数量性状资料和质量性状资料 11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是指能够以测量、计量或计数的方式表示其特征的性状。观察测定数量性状而获得的数据就是数量性状资料 12 数量性状资料的获得有测量和计数两种方式,因而数量性状资料又分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两种。计量资料也称为连续性变异资料。 13计数资料:指用计数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该类资料也称为不连续性变异资料或间断性变异资料。13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是指能观察到而不能直接测量的,只能用文字来描述其特征的性状,如食品颜色、风味等等。其方法有以下两种:统计次数法和评分法 14统计次数法:在一定的总体或样本中,根据某一质量性状的类别统计其次数,以次数作为质量性状的数据。例如,苹果中全红果个数与半红果个数。由质量性状数量化而得来的资料又叫次数资料。评分法:对某一质量性状,因其类别不同,分别给予评分。例如,分析面包的质量,可以按照国际面包评分细则进行打分,综合评价面包质量。新产品开发中的评价打分等等。 15数据资料的检查与核对:目的:在于确保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所谓完整性是指原始资料无遗缺或重复。所谓正确性是指原始资料的测量和记载无差错或未进行不合理的归并。连续性资料的整理,需要先确定全距、组数、组距、组中值及组限,然后将全部观测值计数归组。 16数据资料的特征数分平均数与变异数。 17反映资料集中性的量是平均数,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统计量,用来表明资料中各观测值相对集中较多的中心位置。平均数主要包括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18随机变量X也可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间断性随机变量)和连续性随机变量 统计量的概率分布称为抽样分布。 19统计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首先假设该表面效应是由误差引起,在此假设下构造合适的统计量,并由该统计量的抽样分布来估计样本统计量的概率,根据概率值的大小做出接受或否定假设的推断。 20统计假设检验的步骤:1做出统计假设2构造合适的统计量3确定显著水平,查临界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