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基础的知识(全新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288.50 KB
- 文档页数:61
金融基础知识讲义2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要素和分类1、 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是指各种金融商品进行交易而时限资金融通的场所。
广义的金融市场有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狭义的金融市场专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一) 金融市场交易的主体: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央银行、个人(二) 金融市场交易的客体:货币资金(三) 金融市场交易的媒介:金融市场工具(四) 金融市场交易的价格:利率(五) 金融市场交易的组织形式:交易所交易方式和场外交易方式3、 金融市场的分类:(一) 按金融交易的程序: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二) 按成交后是否立即交割分类: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三) 按金融交易的内容划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四) 按金融交易的业务活动范围: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按金融交易的场所和空间: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4、 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资金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宏观调控功能、经济“晴雨表”功能第二节 金融工具1、 金融工具,即信用工具。
是指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资金所有权关系的合法凭证。
(偿还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2、 金融工具的种类(一) 按其发行者的地位不同:直接金融工具和间接金融工具(二) 按金融工具交易的偿还期划分: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三) 按是否拥有所投资产的所有权为标准划分:债务凭证和所有权凭证(四) 按是否与实际信用活动直接相关:基础性金融工具和衍生性金融工具3、 金融工具的发行价格直接发行方式下:(1)平价发行 (2)折价发行 (3)溢价发行间接发行方式下:一层是中介机构的承销价格或中标价格,二层是投资者的认购价格4、 证券行市、证券收益与股价指数(1) 证券行市:是证券流通市场上买卖证券时所交付的货币金额,是证券收益的资本化。
决定证券行市的两个基本的因素是:证券实际收益和但是的市场利率。
2024年(最新)国开本科《金融基础》考试知识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
A.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B.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C.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D.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2..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的安排或规定,如规定本国货币对外价值、汇率的波动幅度、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关系、影响和干预汇率变动的方式等,这些安排或规定称为()A.汇率制度B.汇率的作用C.汇率的决定D.汇率的影响3.开立信贷证明、客户授信额度和票据发行便利等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哪种业务()A.杠杆融资类业务B.财务顾问类业务C.担保业务D.承诺业务4.利率是()的简称。
A.利息额B.所贷资金额的C.利息率D.回报率5.国家用法令的方式规定用哪种材料充当铸造货币的材料。
这属于货币制度构成要素中的()A.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B.规定货币单位C.规定货币材料D.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6.下面哪个参与者对债券发行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包括对债券的募集发行以及买卖等经营行为的监管,维护债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A.投资者B.中介机构C.管理者D.发行者7.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反映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实际资源转移的项目是()A.金融账户B.经常账户C.储备资产D.资本账户8.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A.无穷大B.负利率C.正利率D.零9.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成()。
A.无法判断B.正比C.不成比例D.反比10.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货币政策()。
A.传导机制B.目标C.工具D.时滞11.如果国家规定黄金作为铸造货币的材料,那么这种货币制度称为()。
A.金银复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本位制D.信用货币制12.在哪种货币制度下,国家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
金融基础知识金融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第一节全球金融体系)一、金融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是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形成的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定义是: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一)按交易标的物划分按照金融市场交易标的物划分是金融市场最常见的划分方法。
按这一划分标准,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及其他投资品市场。
1.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又称“短期金融市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及一年以下的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主要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和货币市场基金等。
(1)同业拆借市场亦称“同业拆放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最早出现于美国,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
(2)票据市场指的是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3)回购市场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
回购是指资金融人方在出售证券时,与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的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回购业务可以分为质押式回购业务、买断式回购业务和开放式回购业务三种类型。
(4)货币市场基金(简称“MMF”)是指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一年以内,平均期限120天)有价证券的一种投资基金。
2.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亦称“长期金融市场”“长期资金市场”,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
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等。
(1)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流通的市场,也可以说是指对已经发行的股票进行转让、买卖和流通的市场,包括交易所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两部分。
金融入门基础知识金融入门基础知识第一章金融概述金融是指以货币为媒介,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和机构实现对资金的流动、融通和配置的经济活动。
包括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等构成的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二章货币与信用货币是经济交换的媒介和支付手段,具有价值尺度、交换手段和价值储藏的功能。
信用是现代金融活动的基础,指在既定信用条件下在一定期限内支付货币或提供贷款的能力。
第三章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进行金融交易的场所,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等。
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融资渠道、风险管理和资本配置等。
第四章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由金融交易所发行、买卖和交割的各类金融合约,包括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外汇等,用于融资、投资、风险管理等目的。
第五章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充当着资金的中介和风险管理的角色。
第六章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和个人在金融市场中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转移的过程。
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第七章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指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权益。
金融监管的目标是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创新和维护金融秩序。
第八章金融政策金融政策是国家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调控和管理,以实现经济增长、稳定金融市场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包括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利率政策等。
第九章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交易。
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各国的金融体系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也带来了跨国金融风险和挑战。
第十章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指对传统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进行改进和创造,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金融效率。
金融创新可以提供更多的金融选择和增加金融市场的活力,但也需要注意风险的管理和监管。
结语金融入门基础知识对于了解和参与金融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序言本书是按照人事部全国职称考试指导中心颁发的《经济员考试大纲》(金融部分)的要求,为满足今年经济员考试、金融工作人员的考试需要而编写的辅导材料,也可供对金融专业基础知识有兴趣的同志学习使用。
本书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职称改革办公室会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中国银行总行、中国人民保险总公司和交通银行的职称改革部门,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
本书编写涉及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农村信用社基础知识、公司信贷、个人信贷、2009年A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经济、金融》试卷等内容。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人事司、教育司、各原国有专业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现中国人寿PICC)人事部门的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职改部门的同志为编写本书做了许多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紧迫,本书编写过程中可能有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
中国人民银行职改办1991年6月17日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一、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劳动二重性是指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产生的是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产生的是价值。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例如:一个人生产一把椅子,椅子能够提供给人坐,这一点是使用价值;同时椅子可以拿去交换,因为做椅子花费了劳动时间,是具有价值的。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的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由于商品时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商品时二者的统一体,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但又相互矛盾。
原因是:商品是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不是只为了满足自己对使用价值的需求,而是为了交换的目的。
而且商品生产者是通过让渡使用价值来实现价值的。
商品的两种属性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引起的。
二、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形成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一)简单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由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的形式。
利息额500元,实际利率就是5%。
但是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如果某一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某贷款者年末收回的1万元本金实际上仅相当于年初的9707元,本金损失率近3%。
为了避免通货膨胀给本金带来的损失,假设仍然要取得5%的利息,就必须把贷款利率提高到8%。
才能保证收回的本金和利息之和无损失。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对货币影响后的利率,即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
概略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r=i+P (4.1)式中,r为名义利率;i为实际利率;P为借贷期内物价的变动率。
但是通货膨胀对于利息部分也有使其贬值的影响。
考虑到这一点,名义利率还应作向上的调整。
这样,名义利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R=(1+i)(1+P)-1 (4.2)按照上例,名义利率应当是(1+5%)*(1+3%)-1=8.15%,而不是8%。
从公式(4.2)中可以推出实际利率计算公式:(4.3)
这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计算实际利率的公式。
(2)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是传统采用的方式。
但是,由于近几十年来通货膨胀日益普遍并且越来越严重,实行固定利率,对债权人,尤其是对进行长期放款的债权人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在越来越多的借贷中开始采用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根据借贷双方的协定,在规定的时间依据某种市场利率进行调整的利率。
浮动利率定期调整的利率尽管可以为债权人减少损失,但也因手续繁杂、计算依据多样而增加费用开支,因此,多用于3年以上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
我国人民币借贷一般以固定利率为主。
(3)市场利率与官方利率
市场利率:金融市场上,由借贷资金供求关系直接决定的利息率。
利率按市场规律自由变动是市场利率存在的前提条件,借贷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会下跌,借贷资金供小于求时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会上升。
官方利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根据政策推行的需要而确定的利率。
是国家手中为了实现宏观调节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
我国目前以官定利率为主,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以市场利率为主,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基本介于上述两类情况之间。
加快利率市场化的问题是我国目前金融改革的重点。
(4)基准利率与非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在金融市场上和利率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基准利率的变动会引起金融市场所有利率的变动。
西方国家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为基准利率,我国则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款利率为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之外均称为非基准利率。
(5)日利、月利、年利、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
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是按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划分的。
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日利率习惯叫”拆息”,是以日为单位计算。
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的划分是以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为划分标准的。
如贷款有短期和长期之别,存款有活期与定期之别,债券划分为短期债券、长期债券乃至无期债券,等等。
一般地说,1年期以下的信用行为,通常叫短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就是短期利率;1年期以上的通常称为长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就是长期利率。
总的来说,较长期的利率一般高于较短的利率。
(6)单利和复利
单利的计算:即仅对借贷本金计息,而对本金所生利息部分不再计息的计息法,其计算公式为:
I=P·r·n (4.4)
S=P(1+r·n)(4.5)
式中,I为利息额;P为本金;r为利息率;n为借贷期限;S为本金和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
例如,一笔为期为5年、年利率为6%R 10万元贷款,利息总额为100000元×6%×5=30000元,本利和为100000元×(1+6%×5)=13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