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练二十一 化学平衡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44.94 KB
- 文档页数:14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三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基础练习题1.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做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 CO2(g)+H2(g) △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增加压强B.降低温度C.增大CO的浓度D.更换催化剂2.在某温度下,反应CIF(g)+F2(g) ClF3(g) △H=+268kJ·mol-1,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不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C.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F2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ClF3的产率增大3.目前工业上利用甲烷催化裂解生产不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清洁氢气。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3.1 化学平衡b基础 中档 稍难 可逆反应 1 9 化学平衡状态 2、3、4 5、6、10 综合提升7、811、121.①2H 2+O 2=====点燃2H 2O 与2H 2O=====电解2H 2↑+O 2↑②H 2SO 4(浓)+2HBr===2H 2O +Br 2+SO 2↑与Br 2+SO 2+2H 2O===2HBr +H 2SO 4 ③2NO 2N 2O 4与N 2O 42NO 2④2SO 2+O 2催化剂△2SO 3与2SO 3催化剂△2SO 2+O 2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解析:可逆反应必须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答案:C2.[2020·南昌二中期中]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B .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都等于0 C .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 D .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解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虽v 正=v 逆,但均不为0,是动态平衡,B 、C 错;通过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就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 错。
答案:A3.(双选)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 2(g)+3H 2(g)2NH 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形成B .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断裂C .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断裂D .1个N≡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形成解析:N≡N、H —H 键断裂、N —H 键形成都代表正反应,B 、D 项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N≡N 键断裂代表正反应,N —H 键断裂、H —H 键形成代表逆反应,而且正、逆反应速率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A 、C 项可以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第21讲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相同温度,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恒容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2(g)+3Y 23(g) ΔH=-92.6 kJ·mol-1,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A.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B.容器①、②中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C.达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 mol·L-1D.若容器①体积为0.20 L,则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大于46.3 kJ2.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22,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2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 22(g)+H2(g)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如果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2和H2各1 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830 ℃,此时测得CO为0.4 mol时,该反应为平衡状态c2D.某温度下,如果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2=,判断此时的温度2是1000 ℃3.将一定量的硫化铵固体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 43(g)+H2S(g),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判断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v正(NH3)=v逆(H2S)B.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密闭容器中的压强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4.(2018·天津卷)已知2SO 2(g)+O23(g) ΔH=-197 kJ·mol-1。
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 2 mol SO2和1 mol O2;(乙) 1 mol SO2和0.5 mol O2;(丙) 2 mol 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B.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5.在A .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率为50%B .反应可表示为X +,其平衡常数为1600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6.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 4I(s)NH 3(g)+HI(g)②2HI(g)H 2(g)+I 2(g)达平衡时,c(H 2)=0.5 mol·L -1,c(HI)=4 mol·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 .9B .16C .20D .257.(2018·江苏卷)700 ℃时,向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 和H 2O ,发生反应:CO(g)+H 2O(g)CO 2(g)+H 2(g)A .反应在t 1 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v(H 2)=0.40t 1mol·L -1·min -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 mol CO 和1.20 mol H 2O ,达到平衡时n(CO 2)=0.40 mol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 2O ,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 转化率增大,H 2O 的体积分数增大D .温度升高至800 ℃,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二、非选择题8.t℃时,将2 mol 气体A 和1 mol 气体B 充入容积为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2 min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仍为t℃),此时B 还有0.6 mol ,并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l·L -1。
题型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80 ℃时,在2 L密闭容器中充入0.40 mol 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ΔH=+Q kJ·mol-1(Q>0),获得如下数据: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0.00 0.12 0.20 0.26 0.30 0.30푐(NO2)(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B.20~40 s内,v(N2O4)=0.004 mol·L-1·s-1C.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30Q kJD.100 s时再通入0.40 mol N2O4,达到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增大答案C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A错误。
20~40 sΔ푐内,v(NO2)= =Δ푡(0.20-0.12)mol·L-1=0.004 mol·L-1·s-1,v(N2O4)=20s1v(NO2)=0.002 mol·L-1·s-1,B错误。
浓度不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此时,生成NO2 0.302m ol·L-1×2 L=0.60 mol,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0.6 mol NO2吸收热量0.3Q kJ,C正确。
100 s时再通入0.40 mol N2O4,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N2O4的转化率减小,D错误。
2.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 B(g) 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图1图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30~40 min内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1B.化学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D.8 min前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 mol·L-1·min-1答案D解析由图1知,A、B的浓度变化相同,故A、B的化学计量数相同,都为1;由图2知,30 min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40 min时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00-1.36)mol·L-1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B、C错误。
化学平衡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2分)1.在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 t时,正、逆反应都不再继续进行,反应达到化学平衡C. 若,则0~t的X的化学反应速率为D. 温度、体积不变,t时刻充入1molHe使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化学备课组整理)C(备课组长教你如何做)【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分析、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分析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把握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解答】A.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物质的量减小,Y、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为反应物,Y、Z为生成物,且△n(X):△n(Y):△n(Z)=0.8mol:1.2mol:0.4mol=2:3: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Y+Z,故A错误;B.t时,正、逆反应继续进行,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故B错误;C.若t=4,则0~t的X的化学反应速率v=mol•L-1•min-1=0.1mol•L-1•min-1,故C正确;D.温度、体积不变,t时刻充入1molHe使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2.100℃时,将0.1mol 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2NO2(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②NO2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A. ②③⑥⑦B. ①④⑧C. 只有①④D. 只有⑦⑧(化学备课组整理)B(备课组长教你如何做)解:①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都为1:2,所以不能证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②NO2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③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所以压强就不再改变,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④根据质量守恒,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质量都不再改变,所以不能证明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⑤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所以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⑥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所以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⑦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质量始终不变,所以当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⑧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烧瓶内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错误;所以错误的是①④⑧.故选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可由此进行判断.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3.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再以2:2:1的体积比将A、B、C充入此容器中,则()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转动B. 平衡不移动C. C的百分含量增大D. C的百分含量减小(化学备课组整理)C(备课组长教你如何做)解: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再以2:2:1的体积比将A、B、C充入此容器中,充入的气体相当于给原气体加压,反应A(g)+3B(g)⇌2C(g)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C的百分含量增大,故选C.保持温度、体积不变,再以2:2:1的体积比将A、B、C充入此容器中,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C的百分含量增大,据此进行解答.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充入的气体相当于给原气体加压”为解答关键,注意熟练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4.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B(g)+C(s),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B. 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C. 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改变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一定无影响(化学备课组整理)A(备课组长教你如何做)解:A.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说明气体的质量增大,则A应为非气态才能符合,故A 正确;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说明气体的质量增大,则A应为气态才能符合,故B错误;C.对于可逆反应,固体的量的多少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故C错误;D.如A为气体,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如A为非气态,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故选A.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说明气体的质量增大,如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应为非气态,如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A应为气态,对于可逆反应,固体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容器密度的变化,答题时注意体会.5.已知甲为恒压容器、乙为恒容容器.相同条件下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O2气体,且起始时体积相同.发生反应:2NO2(g)⇌N2O4(g)△H<0.一段时间后相继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平衡时NO2体积分数:甲<乙B.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甲与乙相等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D. 若两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均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化学备课组整理)A(备课组长教你如何做)解:A.反应起始时,二氧化氮的浓度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相同,反应速率相同,随反应进行,容器乙中压强降低,容器甲体积可变,压强不变,故反应达到平衡时,两容器内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甲中平衡正向进行,平衡时NO2体积分数减小,甲<乙,故A正确;B.容器乙体积不变,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容器乙中压强降低,而容器甲体积可变、压强不变,由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可知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甲短,故B错误;C.反应为2NO2(g)⇌N2O4(g),平衡常数K=,故C错误;D.容器乙体积不变,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容器乙中压强降低,而容器甲体积可变压强不变,故反应达到平衡时,两容器内的压强关系是p(甲)<p (乙),甲容器中压强始终不变,则乙中压强不变可判断平衡状态,而甲中不能,故D 错误;故选A.A.反应起始时,二氧化氮的浓度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相同,反应速率相同,随反应进行,容器乙中压强降低,而容器甲体积可变、压强不变;B.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C.K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D.容器甲体积可变、压强始终不变,甲中不能利用压强判断平衡状态.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平衡影响因素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6.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化学备课组整理)A(备课组长教你如何做)【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移动及影响平衡的因素、平衡常数等,题目难度中等,A选项中注意用不同物质的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表达方法,此为易错点。
专题突破练十一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B)一、选择题1.关于室温下pH相同、体积相同的氨水与氢氧化钠两种稀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氨水中的c(N H4+)与NaOH溶液中的c(Na+)相同B.温度均升高20 ℃(不考虑挥发),两溶液的pH均不变C.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后,两种溶液的pH仍相同D.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反应,恰好中和时所消耗的盐酸的体积相同2.已知H2S是二元弱酸,将a mol·L-1NaHS(显碱性)与b mol·L-1NaOH两种稀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粒子间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b时,c(Na+)+c(H+)=c(S2-)+c(HS-)+c(OH-)A.a=12B.a=b时,c(Na+)>c(S2-)>c(HS- )>c(OH-)C.a=2b时,c(S2-)>c(HS- )>c(OH-)>c(H+)D.a=4b时,4c(Na+)=5c(S2-)+5c(HS-)+5c(H2S)3.实验测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Na2CO3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HCO3和Na2CO3水解均是吸热反应B.M点之前,升温pH减小,主要原因是升温促进水的电离C.N点时NaHCO3已经完全分解D.若将N点溶液恢复到25 ℃,pH>8.624.(河南郑州二模)已知室温下,磷酸三步电离的pK a(-lgK a)分别用a1、a2、a3表示,它们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图:某工厂排放的含磷废水pH约为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H2PO4溶液呈酸性,原因是a2+a3>14B.室温下,磷酸溶液中:c(H+)=c(OH-)+c(H2P O4-)+2c(HP O42-)+3c(P O43-)C.该废水中存在:c(H2P O4-)>c(HP O42-)>c(P O43-)D.该废水除磷时加入CaCl2溶液生成Ca5(PO4)3OH的主要反应为3H2P O4-+5Ca2++H2O Ca5(PO4)3OH↓+7H+5.向100 mL 5.0 mol·L-1的NaOH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含硫粒子在不同pH溶液中的分布系数(δ)如图所示。
2022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特色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单选题1.(2022·四川·南部县第二中学高二阶段练习)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 g +B s 2C g △H ,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测得混合体系中A 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X 、Z 两点,A 的逆反应速率相等B .温度不变,平衡后充入氦气,C 的体积分数减小 C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 .X 、Y 、Z 三点中,Z 点A 的转化率最大2.(2022·湖北宜昌·高二阶段练习)在催化剂作用下,向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比1△1充入甲醇和异丁烯(用R 表示),分别在T 1和T 2两个温度下发生反应生成有机物W :()()()3CH OH g R g W g +ΔH 。
异丁烯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2T >T ,ΔH>0B .()()()正正正v M =v B >v AC .维持2T 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1molW ,新平衡时W 的百分含量增大D .当()()3n CH OH =n R 时,说明该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平衡3.(2022·河北保定·高三阶段练习)气相离子催化剂(+Fe 、+Co 、+Mn 等)具有优良的催化效果。
其中在气相+Fe 催化下,乙烷发生氧化反应的机理如图所示(图中虚线为副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主反应为+Fe332322CH CH +2N O CH CHO+2N +H O −−→B .副反应为+Fe 332252CH CH +N O C H OH+N −−→C .每生成31mol CH CHO ,消耗2N O 的物质的量为2molD .+FeO 、()+25C H Fe(OH)⎡⎤⎣⎦、()+24C H Fe ⎡⎤⎣⎦、 均为反应中间体4.(2022·浙江温州·二模)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有关下列两个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反应1ΔH/kJ mol -⋅Δn11ΔS/J K mol --⋅⋅32MgCO (s)MgO(s)CO (g)=+ 117.6 1a32CaCO (s)CaO(s)CO (g)=+177.91 b注:△其中Δn 表示反应方程式中气体化学计量数差;△ΔH-T ΔS<0的反应方向自发A .因为Δn 相同,所以a 与b 大小相近 B .热分解温度:33MgCO (s)CaCO (s)>C .[][]33a-b=S[MgO(s)]+S CaCO (s)-S MgCO (s)-S[CaO(s)]D .两个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ΔH 和Δn 都大于零5.(2022·江苏江苏·二模)甲烷双重整制备合成气(CO 和H 2)包括了水蒸气重整(反应I)和二氧化碳重整(反应△)两个反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考)选修4学业达标训练2.3.1 化学平衡状态一、选择题1、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各组分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B.反应物浓度等于生成物浓度C.反应物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D.反应不再进行答案:A解析:各组分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是化学平衡的标志,A正确;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同与变化量和起始量有关,与平衡无关,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错误;反应物质量等于生成物质量时,正逆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无法判定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错误;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同且不为0,反应仍在进行,D 错误。
2、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H2(g)+I2(g)2HI(g)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n mol HIB.体系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D.单位时间内形成n mol H—H键的同时,断裂2n mol H—I键答案:C解析:A项,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n mol HI,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B项,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体系内总压始终不变,体系内的总压不随时间变化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即I2(g)的浓度不再改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单位时间内形成n mol H—H键的同时,断裂2n mol H—I 键,只表明逆反应,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选C。
3、对于可逆反应4NH 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4v正(O2)= 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为2v正(NH3)= 3v正(H2O)答案:A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有4v正(O2)=5v正(NO),故4v正(O2)=5v逆(NO)表示v正(NO)=v逆(NO),所以A项正确。
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训练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选择题(共22小题)1.(2022•常宁市校级三模)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2和7molH2,发生反应N2+3H2=2NH3,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相同时间内测得NH3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温度为T1K时,再加入1molN2和1molNH3,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温度为T1K时,N2的平衡转化率为50%D.a、c两点对应的压强:p a<p c2.(2022•苏州模拟)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X、Y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时,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B.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提高该反应进行的程度C.若Y的反应速率为0.3mol/(L•s),则X的反应速率为0.1mol/(L•s)D.若容器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氨气,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3.(2022•南通开学)对于反应4NH3(g)+5O2(g)⇌4NO(g)+6H2O(g)ΔH=﹣905.8kJ ⋅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适当降温加压可提高NH3的平衡转化率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达为K=C.分离出NO(g),v(正)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1molN﹣H断裂的同时有1molO﹣H断裂,说明反应到达该条件下的平衡状态4.(2022•南宁开学)一定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2SO2(g)+O2(g)⇌2SO3(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SO3,同时消耗nmolO2B.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C.SO2、O2、SO3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容器中的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5.(2022•沙坪坝区校级开学)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题所示。
已知:O3的起始浓度为0.0216mol/L。
化学平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温度下,反应H2(g)+I2(g)2HI(g);△H>0(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在一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恒温,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加深B.恒压,充入HI(g),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C.恒容,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D.恒容,充入H2,I2(g)的体积分数降低2.在HNO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NO2H++NO2-,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下列物质后,能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A.NaOH溶液B.硫酸溶液C.NaNO2溶液D.NaHSO4溶液3.在一个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LA(g)和1L B(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A(g)十B(g) nC(g)+2D(g) 达到平衡后,A物质的量浓度减小1/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是()A.1 B.2 C.3 D.4根据以下叙述回答①和②题。
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nZ(g)+2W(g),5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01mol·L-1·min-1,则4.①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A.1 B.2 C.3 D.45.②上述反应在5min末时,已作用去的Y值占原来量的物质的量分数()A.20% B.25% C.33% D.50%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6.1molX气体跟amol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Y(g)b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50%。
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3/4,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A.a=1,b=1 B.a=2,b=1 C.a=2,b=2 D.a=3,b=27.下列事实不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在强碱存在的条件下,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B.加催化剂,使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氨气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D.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反应8.往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 B(g)+x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了p%,若此时A的转化率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若x=1,则p>a B.若x=2,则p<aC.若x=3,则p=a D.若x=4,则p≥a 9.对于某一已达化学水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如果改变某种条件,结果使某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A.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反应物的浓度相应减小D.平衡可能移动也可能不移动10.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2(气),起始时SO2和O2分别为20mol和10mol,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80%,若从SO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3的物质的量及SO3的转化率分别为()A.10mol和10% B.20mol和20% C.20mol和40% D.30mol和80%11.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B.升高温度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D.使用催化剂12.现有3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都进行下列反应:CO2+H2H2O(气)+CO,反应所处的温度相同,但起始的物质的量不同,其中甲:CO2=H2=amol,乙:CO2=amol,H2=2amol。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练二十一化学平衡新人教版考试说明主要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判断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及意义、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计算、判断典型反应的自发和非自发等内容。
考点透视1.【2017天津卷】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 +4CO(g)Ni(CO)4(g)。
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
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C.第二阶段,Ni(CO) 4分解率较低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答案】B【解析】A.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则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B.Ni(CO)4的沸点为42.2℃,应大于沸点,便于分离出Ni(CO)4,则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故B正确;C.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可知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大,故C错误;D.达到平衡时,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该反应达到平衡时4v生成[Ni(CO)4]=v生成(CO),故D错误;2.【2017江苏卷】(双选)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2(g) 2NO(g) +O2 (g)(正反应吸热)。
容器编号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c(NO2) c(NO) c(O2) c(O2)Ⅰ0.6 0 0 0.2Ⅱ0.3 0.5 0.2Ⅲ0 0.5 0.35实验测得:v正=v (NO2)消耗=k正c2(NO2 ),v逆=v(NO)消耗=2v(O2)消耗=k逆c2 (NO) •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 4:5B.达平衡时,容器Ⅱ中 c(O2 )/c(NO2)比容器Ⅰ中的大C.达平衡时,容器Ⅲ中 NO 的体积分数小于50%D.当温度改变为 T2时,若 k正=k逆,则 T2>T1【答案】C D【解析】A.I中的反应: 2NO2(g) 2NO(g) +O2 (g)开始(mol/L)0.6 0 0反应(mol/L)0.4 0.4 0.2平衡(mol/L)0.2 0.4 0.2化学平衡常数K=0.42×0. 2/0.22=0.8容器体积为1L,则平衡时I中气体总物质的量=1L×(0.2+0.4+0.2)mol/L=0.8mol。
A.恒容恒温时气体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如果平衡时I、II中压强之比为4:5,则II中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mol,II中开始时浓度商=0.52×0. 2/0.32=5/9<0.8,则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之和增大,所以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小于 4:5,故A错误;B.如果II中平衡时 c(NO2)=c(O2),设参加反应的 c(NO2)=xmol/L,则0.3﹣x=0.2+0.5x,x=1/15,平衡时 c(NO2)=c(O2)=7/30mol/L,c(NO)=0.5mol/L+1/15mol/L=17/30mol/L,II中(17/30)2(7/30)/(7/30)2≈1.3>0.8,说明II中平衡时应该存在 c(NO2)>c(O2)。
容器I中c(O2 )/c(NO2=1,所以达平衡时,容器Ⅱ中 c(O2 )/c(NO2 )小于1,则比容器Ⅰ中的小,故B错误;C.如果III中NO和氧气完全转化为二氧化氮,则c(NO2)=0.5mol/L,且容器中还有c(O2)=0.1mol/L剩余,与I相比,III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氮和氧气之和所占体积比大于50%,则达平衡时,容器Ⅲ中 NO 的体积分数小于50%,故C正确;D.v正=v (NO2 )消耗=k正c2(NO2 ),v逆=v(NO)消耗=2v (O2 )消耗=k逆c2(NO)•c(O2 ),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k正c2(NO2 )=k逆c2(NO)•c(O2 ),且k正=k逆,则c2(NO2 )=c2 (NO)•c(O2 ),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1,该温度下的K大于0.8,且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T2>T1,故D正确。
3.【2017新课标Ⅲ卷】砷(As)是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可以形成As2S3、As2O5、H3AsO3、H3AsO4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As2S3)制成浆状,通入O2氧化,生成H3AsO4和单质硫。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需要在加压下进行,原因是。
(3)已知:As(s)+1.5H2(g) +2O2(g)===H3AsO4(s) △H1H2(g)+0.5O2(g)===H2O(l) △H22As(s)+2.5O2(g)===As2O5(s) △H3则反应As2O5(s)+3H2O(l)===2H3AsO4(s)的△H= 。
(4)298K时,将20mL 3x mol•L﹣1 Na3AsO3、20mL 3x mol•L﹣1 I2和20mL 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33﹣(aq)+I2(aq)+2OH﹣AsO43﹣(aq)+2I﹣(aq)+H2O(l)。
溶液中c(AsO43﹣)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填标号)。
a.溶液的pH不再变化 b.v(I﹣)=2v(AsO33﹣)c.c (AsO43﹣) /c (AsO33﹣)不再变化 d.c(I﹣) =y mol•L﹣1②t m时,v正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t m时v逆 t n时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④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答案】(1)(2)2As2S3+5O2+6H2O=4H3AsO4+6S 加压反应速率增大,而且平衡右移,可提高生产效率(3)2△H1﹣3△H2﹣△H3(4)①ac ②大于③小于 t m时AsO43﹣浓度更小,反应速率更慢④4y3/(x-y)2【解析】(1)砷元素原子序数为33,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最外层5个电子,据此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As2O3)制成浆状,通入O2氧化,生成H3AsO4和单质硫,砷元素化合价+3价变化为+5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s2S3+5O2+6H2O=4H3AsO4+6S,增大压强,可增大反应速率,并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故答案为:2As2S3+5O2+6H2O=4H3AsO4+6S;加压反应速率增大,而且平衡右移,可提高生产效率;(3)已知:①As(s)+1.5H2(g) +2O2(g)=H3AsO4(s) △H1 ②H2(g)+0.5O2(g)=H2O(l) △H2 ③2As(s)+2.5O2(g)=As2O5(s) △H3利用盖斯定律将①×2﹣②×3﹣③可得:As2O5(s)+3H2O(l) =2H3AsO4(s) △H=2△H1﹣3△H2﹣△H3。
(4)①a.溶液pH不变时,则c(OH﹣)也保持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同一个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都存在v(I﹣)=2v c(AsO33﹣),故b错误;c.(AsO43-) /c(AsO33-)不再变化,可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由图可知,当c(AsO43-)=y mol•L-1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则达到平衡状态,由方程式可知此时c(I﹣) =2y mol•L﹣1,所以c(I﹣)=y mol•L﹣1时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②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进行,t m时反应继续正向进行,则v正大于 v逆,故答案为:大于;③t m时比t n时浓度更小,则逆反应速率更小,故答案为:小于;tm时AsO43﹣浓度更小,反应速率更慢;④反应前,三种溶液混合后,Na3AsO3的浓度为3xmol/L×(20÷(20+20+20)) =xmol/L,同理I2的浓度为xmol/L,反应达到平衡时,生产c(AsO43﹣)为ymol/L,则反应生产的c(I﹣)=2ymol/L,消耗的AsO33﹣、I2的浓度均为ymol/L,平衡时c c(AsO33﹣)=( x﹣y) mol/L,c(I2) =(x﹣y) mol/L,溶液中c(OH﹣) =1mol/L,则K= y×(2 y)2/[(x-y)×(x-y) 12]=4y3/(x-y)24.【2015四川卷】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 2CO(g)。
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 分)=气体总压(P 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ʋ正,ʋ逆 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 .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 2的转化率为25.0%C .T ℃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 2和CO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 =24.0P 总【答案】B【解析】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 错误;B 、利用三段式,可得CO 2的转化率为25.0%,B 正确,C 、由图可知T ℃时,平衡体系中CO 2和CO 体积分数相等,则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再充入等体积的CO 2和CO ,平衡不移动,C 错误;D 、平衡后P(CO)=2425 P 总,P(CO 2)=125P 总,K P =[P(CO)]2P(CO 2)。
选B 。
5.【2017南阳模拟】在不同温度下,向2 L 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NO 和1 mol 活性炭,发生反应:2NO(g )+C(s ) N 2(g )+CO 2(g )△H =-213.5 kJ /mol ,达到平衡时的数据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上述信息可推知:T 1<T 2B .T 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916C .T 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c(N 2):c(NO)不变D .T 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后NO 的转化率减小【答案】D【解析】A 、根据题中所给已知条件可知:2NO(g)+C(s) N 2(g)+CO 2(g) ΔH =﹣213.5 kJ/mol ,开始时的浓度/ mol/L 0.5 0.5 0 0改变(T 1)的浓度/ mol/L 0.3 0.15 0.15 0.15T 1时的浓度/ mol/L 0.2 0.35 0.15 0.15改变(T 2)的浓度/ mol/L 0.25 0.125 0.125 0.125T 1时的浓度/ mol/L 0.25 0.375 0.125 0.125K(T 1)= 0.15×0.150.22=0.5625;K(T 2)= 0.125×0.1250.252 =0.25; 因K(T 1)> K(T 2),故温度T 1<T 2,选项A 正确;B 、T 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0.15×0.150.22= =916=0.5625,选项B 正确;C 、T 2℃时,若反应达平衡后再缩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故c(N 2):c (NO)不变,选项C 正确;D 、T 1℃时,若开始时反应物的用量均减小一半,平衡逆向移动,NO 的转化率减小,选项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