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2)
- 格式:ppt
- 大小:308.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0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作者(梁实秋)简介梁实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学名,字。
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
2.梁启超(梁任公)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汉族,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其著作合编为《》。
3.请写出易误读的字词并注上音。
①戊戌.()②显宦.()③莅.()校④步履.()⑤谦逊.()⑥酣.()畅⑦屏.()息⑧蓟.()北⑨洽.()合1.梁治华实秋翻译家2.饮冰室主人饮冰室合集3.xū huàn lì lǚ xùn hān bǐnɡ jì qià1.本文中的梁任公有什么性格特点?是怎样塑造的?作者对梁任公的性格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用了反衬手法,从侧面赞扬梁任公先生的为人: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这样的学者当世少有。
反衬手法解读:①反衬的内涵:所谓反衬,就是运用其他事物与要突出的事物之间的相反特点或不同情况,从反面来衬托主要事物,使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映衬,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相反者皆相成也”。
反衬是衬托手法的一种,相对“正衬”而言。
②反衬和正衬的区别:反衬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人物与人物、物象与物象间的对照比较,而是两个层面间的背景、环境、条件对人物、物象的映衬相托。
它们有“主”有“从”,以“从”衬“主”,其中“从”是背景、环境、条件,“主”是人物、物象。
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是“正衬”;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间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就是“反衬”。
③反衬的作用:在反衬中,以“从”衬“主”,使被陪衬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可以借此显彼,借反衬正,造成艺术上的回旋,增强作品的意蕴。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2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作者:当涂石桥中学汪宗陆地点:当涂二中时间:08.12.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的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下面我从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三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单元定位《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三篇记叙散文(另有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巴金《小狗包弟》)。
它们都是写人叙事的佳作。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见教材P26)2教学三维目标根据语文新课标“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三维目标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