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克隆(整理版)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43
克隆工程伦理案例分析3000字(现代医学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疾病的控制与征服带来广阔前景,与此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伦理难题。
由于克隆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克隆人技术对人的利弊祸福较其他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更深远、更直接。
其应用涉及到的伦理问题也最尖锐。
克隆人伦理问题已引起了全世界强烈的关注与争鸣。
人类能否扮演上帝,人类究竟应该怎样对待高新生物技术,人们应不应该适可而止?克隆技术能否解决不能生育夫妇的生育问题?克隆人、克隆家庭又如何伦理定位.什么是人、生命伦理学有无普适性原则等等系列问题都尖锐地凸现出来。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现代科技的成果就不能顺利地、最大限度地被应用于医学理论与实践;同样,在缺乏预见的情况下盲目地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则又可能引起一系列事与愿违的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心理问题、法律问题及环境与生态问题,甚至人类自身存在的问题。
目前,这些问题尚处于探讨阶段,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政体对之各有所重,可谓见仁见智。
其实,各国的伦理学体系是面对他们自己不同的问题,为适应不同的体制,在各自的历史文化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在处理问题的先后秩序、重要程度以及背景、理论依据等方面都会有差异。
因此,我们在探索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时,应从自身文化特点出发,在差异中寻求共性,,在共识中又保持区别,才能寻求有差异的伦理文化之间,乃至不同文明的共存与宽容。
)本文拟采取跨文化的视角,将克隆技术置于不同的文化中进行审视,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力求为中国生命伦理学的构建提出自己的思路,丰富、发展应用生命伦理学体系;同时也为决策提供参考。
全文分为三部分:一、克隆技术的概况介绍克隆技术相关概念及发展情况;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深远影响二、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治疗性克隆研究的伦理问题其实质就是对待胚胎态度的问题,即胚胎是否是人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什么是人的哲学思考。
本文从东西方文化不同角度探讨了什么是人,从而回答胚胎的本体论地位并进而解决治疗性克隆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治疗性克隆的伦理学限制2005年11月24日,有韩国“克隆之父”之称的黄禹锡教授在韩国汉城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宣称辞去首尔国际干细胞研究中心主席一职,以及其在韩国政府和社会组织担任的所有职务,并为自己有意向公众隐瞒实验用卵子的来源而恳切道歉。
该事件再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激起人们对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学争论。
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基因组学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的Whittaker撰文(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05, 207: 689-691)分析了目前关于治疗性克隆存在的主要伦理学争论,并建议了一些可能可以避开违背伦理学的干细胞研究方法,其主要观点概括如下,希望能对国内开展干细胞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干细胞与治疗性克隆关于用干细胞疗法治疗退行性疾病和损伤的可能作用引起了广泛的讨论(He et al., 2003, Kerr et al., 2003, Kim et al., 2002, Rippon and Bishop, 2004 a nd Sylvester and Longaker, 2004)。
这些疾病和损伤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心脏病、白血病、糖尿病以及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脊髓损伤。
干细胞是一种能够分裂成与自身一致的细胞或几种特殊分化的细胞型的细胞。
动物体内干细胞的正常作用是在发育的过程中可提供不同的细胞型,以生长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它们也提供替代细胞以修复身体不同部分的损伤。
干细胞疗法就是利用已特殊分化的干细胞,通过特殊的途径提供细胞去替代那些在退行性过程和损伤中失去的细胞。
使用未分化干细胞也存在畸胎瘤和其他肿瘤形成的风险(Martin, 1980)。
干细胞可以根据其分化潜能进行分类。
就人类干细胞而言,可以分为:①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为人体任何细胞;②专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几种类型人体细胞,但不是全部类型人体细胞;③单能干细胞,只能分化成一种人体细胞。
目前人干细胞的主要来源或者潜在来源如下:①胚泡,可以提供多能干细胞;②胎儿组织,可以提供多能或者专能干细胞;③脐带血,可以提供专能干细胞;④成人组织,可以提供专能干细胞或者单能干细胞。
2024年北师大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24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一只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敲除的猕猴。
取其成纤维细胞与去核的卵母细胞融合,发育形成的早期胚胎植入代孕雌猴,获得5只克隆猴,用于研究节律机制。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克隆猴基因组成差异小,作为实验动物便于研究B. 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去核卵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融合C. 受精卵经基因编辑后形成的胚胎可发育为克隆猴D. 克隆猴的获得体现了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2、下列关于生物工程发展中的科学史实或理论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我国成功培育的克隆猴适合用作研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B. 体外成功培养神经元为动物细胞全能性提供了证据支持C. 密码子的通用性是转基因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之一D.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机制是PCR技术的理论基础3、关于腐乳制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B. 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C.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香辛料既能调节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作用D.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盐的用量要适宜,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4%左右4、将运动发酵单胞菌的丙酮酸脱羧酶基因和乙醇脱氢酶基因导入大肠杆菌,构建新的乙醇合成途径,显著提高了产乙醇效率。
在此过程中A. 只有获取目的基因这一步才可能利用PCR技术B. 根据是否产生乙醇筛选含有质粒的大肠杆菌C. 可通过测定酶活性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D. 产乙醇重组大肠杆菌的无氧呼吸没有变化5、胰岛素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天然胰岛素制剂容易形成二聚体或六聚体,皮下注射往往要经历一个逐渐解离为单体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疗效。
科学家希望对胰岛素进行改造,下图是新的速效胰岛素的生产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过程属于蛋白质工程,最终还必须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完成B. 构建新的胰岛素首先要从预期新的胰岛素基因功能开始C. 新的胰岛素生产过程依然遵循中心法则D. 新的胰岛素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可能有多种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6、2020年7月20日,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新冠病毒疫苗II期临床试验的成果。
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第三节禁止生物武器(时间:30分钟)知识点1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1.“治疗性克隆”可用胚胎干细胞克隆出人体不同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以用于医学研究和治疗。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技术有望解决临床上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B.人类治疗性克隆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C.胚胎干细胞可克隆出不同器官、组织或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中国政府既反对克隆人或动物,也反对治疗性克隆答案 D解析中国政府反对生殖性克隆人,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2.据报道,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2018年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
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这是世界首例对艾滋病有免疫能力的基因编辑婴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编辑制造婴儿的行为是符合伦理道德的B.基因编辑技术可改变人类进化的速度和方向,有利于人类的进化C.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人类的遗传物质,使人类进化成新物种D.基因编辑技术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研究,但不能用于编辑婴儿答案 D解析基因编辑制造婴儿的行为不符合伦理道德,A错误;基因编辑技术只是对个别人个别基因进行编辑,不一定改变人类进化的速度,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B错误;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人类的遗传物质,但并没有出现生殖隔离,即没有形成新物种,C错误。
3.我国卫生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中规定,“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获得卫生部的批准证书”。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我国不允许进行植入前胚胎遗传学分析B.我国不赞成进行试管婴儿C.进行试管婴儿和“设计试管婴儿”必须得到国家批准D.我国不支持试管婴儿和“设计试管婴儿”研究答案 C解析题干中的内容是指进行试管婴儿和“设计试管婴儿”必须得到国家批准。
4.关于“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设计试管婴儿”可确定婴儿性别,通过此项技术可保证人口正常的性别比例B.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可以排查某些遗传病,以保证生出健康的孩子C.利用试管婴儿的脐带血可以治疗所有疾病D.“设计试管婴儿”,一定要考虑其性别答案 B解析“设计试管婴儿”不同于为解决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而出现的试管婴儿,“设计试管婴儿”一般是为了救治病人,需要用到试管婴儿的骨髓、干细胞、脐带血等,这都符合伦理道德,A错误;利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可以防止某些遗传病孩子的出生,B正确;利用试管婴儿的脐带血并不能治疗所有疾病,C错误;“设计试管婴儿”不一定要考虑婴儿的性别,D错误。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转基因技术成果1.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柏格第一次重组DNA成功。
2.微生物方面:(1)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单胞杆菌(2)利用DNA重组的微生物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即基因制药3.转基因动物方面:(1)在培育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2)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变成生物反应器,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珍贵药物或人类所需的蛋白质。
4.转基因植物方面:(1)抗虫作物:目前已经开发和利用的抗虫基因已有40多个,如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B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还有植物的蛋白酶和淀粉抑制因子、动物的蛋白酶抑制因子、动物几丁质酶基因(2)抗病作物: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CP)导入植物,从而使植物具有抗性。
我国将人巨细胞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外壳蛋白基因用质粒导入烟草,获得抗TMV、CMV转基因抗病烟草。
(3)抗除草剂作物:已获得的抗除草剂作物有大豆、棉花、玉米等(4)作物品质改良:如将抗寒基因导入作物,增强植物的耐寒性。
目前从极地鱼体中分离到的基因已被转入番茄、黄瓜,使作物耐寒或耐天气的骤然变化。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1)目前对基因的结构、调控机制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了解有限。
(2)目的基因往往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3)外源基因往往是随机插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
(二)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三)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措施对于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我们应该科学地认识、评估和利用,保障公众的知情权;1、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对待转基因生物的正确态度是趋利避害,不能因噎废食。
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近百年来,随着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剧。
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CO2排放目标,彰显了大国责任。
下列措施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B.积极推进植树造林C.大力发展风能发电D.广泛应用节能技术【答案】A【分析】“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详解】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不利于实现碳中和,A符合题意;BCD、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大力发展风能发电和广泛应用节能技术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利用,利于实现碳中和,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以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生物技术已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对生物技术应用于人类,在安全与伦理方面有不同的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试管婴儿技术应全面禁止B.治疗性克隆不需要监控和审查C.生殖性克隆不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风险D.我国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答案】D【分析】生殖性克隆是指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独立生存的新个体。
治疗性克隆是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用它们来修复或替代受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详解】A、我国政府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但治疗性克隆可在有效监控和严格审查下实施,A错误;B、我国政府同样重视治疗性克隆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主张对治疗性克隆进行有效监控和严格审查,B错误;C、生殖性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一些有关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的伦理道德观念,C错误;D、我国政府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D正确。
2024年沪教版选择性必修3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蓝细菌拟核DNA上有控制叶绿素合成的chlL基因。
某科学家通过构建该种生物缺失chlL基因的变异株细胞;以研究chlL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②过程应使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B. ①②过程都要使用DNA连接酶C. 终止密码子是基因表达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D. 若操作成功,可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该变异株2、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下列产品不能通过动物体细胞培养直接获得的是()A. 克隆动物B. 皮肤组织C. 组织细胞D. 疫苗3、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的黄酒是中国特产,即墨老酒是黄酒中的珍品,按照“黍米必齐、曲蘗必时,水泉必香、陶器必良、湛炽必洁、火剂必得”的古代造酒六法(古遗六法)酿制而成。
下列关于我国传统黄酒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A. “黍米”中所含物质只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B. “曲蘗”指酿造老酒的酵母菌,在酿造黄酒过程中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 “湛炽必洁”为消除杂菌对酿酒过程的影响而采取的主要措施D. “火剂必得”的目的是控制适宜的温度保证酵母菌发酵所需4、控制哺乳动物的性别对于畜牧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分离精子技术是有效的控制方法,再通过胚胎工程技术就可培育出所需性别的试管动物。
试管牛的培育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的是()A. 试管牛的培育属于有性生殖B. 过程①指的是体外受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C. 采集来的精子和卵母细胞可以直接用于受精D. 经胚胎移植产生的后代,其遗传特性与受体保持一致5、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方法,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
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生物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会引起人们对它安全性的关注,也会与伦理道德发生碰撞,带来新的伦理困惑与挑战。
在人类社会中,伦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是道德和规则。
伦理特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
一、转基因成果令人叹为观止1.微生物方面:对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研究最早、最广泛和取得实际应用成果最多的领域。
例如,转基因技术已被用来减少啤酒酵母双乙酰的生成,缩短啤酒的发酵周期;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产、优质的基因工程菌来生产氨基酸,是目前工业化生产氨基酸的重要途径;用基因工程菌生产药物同样引人注目。
2.转基因动物方面:科学家将生长激素基因、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基因等转入动物体内,培育了一批生长迅速、营养品质优良的转基因家禽、家畜;将某些抗病毒的基因导入动物体内,培育了抵抗相应病毒的动物新品种;建立了某些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模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研究该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开发治疗药物提供依据,如转基因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转基因小鼠原发性高血压模型等。
3.转基因植物方面: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耐储藏等新性状的作物。
目前,全世界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中,种植最多的转基因作物是大豆和玉米,其次是棉花和油菜。
二、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论、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1.人们的价值观取向不同,对转基因技术就会产生不同的见解,特别是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方面发生激烈的争论。
(2)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需要以完备的相关科学知识为基础,即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规程;还应该看到人们的观点受到许多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要靠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进行思考和辩论。
(3)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方针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
(4)我国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既维护了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转基因技术和已经上市的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