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年第3期(下旬)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以心悸气促、心尖部舒张期伴杂音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一组由瓣叶增厚及瓣交界粘连造成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作为心脏外科较为常见的风湿热后遗症,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可进展为右心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1,2]。
目前,临床多以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且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近年来,本院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配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围术期护理配合1.1术前干预和准备术前一天进行访视,对患者检查结果、病情、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就胸腔镜微创术的优越性作详细说明,鼓舞患者士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并配合手术;说明围术期需要患者配合的要点,对手术、麻醉体位等作示范指导;引荐医护团队成员,描述手术室环境、设备构成、布局等,避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3,4];全面准备手术相关器械,避免术时器械准备不足而引发慌乱、失误;术前再次核查CO 2气腹机、电视显示器、动静脉插管、穿刺导丝、微创器械、软组织扩张器、缝合线、敷料等术中必备用具(品),确认无菌合格率[5,6]。
1.2术中监测和配合1.2.1巡回护士手术室巡回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并与其核对相关信息,无误后安全转移至手术室;转送途中与患者进行沟通,以轻松的氛围缓解其紧张情绪;提前调控手术室温度(22-24℃)和湿度(50-60%),并设定变温毯保持38℃恒温;协助患者摆放仰卧体位,并将凝胶垫置于患者骶尾部,一方面防止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迫,一方面避免水渍、血渍长时间浸润骶尾部造成压疮;开通健侧静脉输血、输液通路,听从麻醉医师指导进行左侧桡动脉穿刺测压配合,并将中心静脉测压管留置于右侧颈内静脉;术者、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再次对双腔气管插管、体位摆放情况进行核查,借助小型软枕垫将右肩抬高30°-45°,并向外伸展右侧手臂,使用约束带进行固定;将吸引器、电刀等连接线归位,并协同器械护士调整胸腔镜影像系统、电视显示器等;术时,及时梳理留置导管,避免导管意外脱落、弯折或影响术者操作;对导尿管作业情况进行观察,警惕尿色、尿量变化,并听从医嘱用药、冲洗、输血等,期间应对术者医嘱进行口述核对,以免失误[7,8]。
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王珊;江凤英;许友【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成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分析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前准备 (了解病史、参与讨论、器械准备) 、术中配合、突发事件处理等措施. 结果: 6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瓣膜成形术, 切口小且隐蔽, 手术顺利, 早期下床活动, 住院时间短. 结论: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成形术是心脏大血管外科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思维模式, 加强专科知识学习, 适应外科新手术方式, 保证手术迅速安全地开展.【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7)001【总页数】3页(P97-99)【关键词】二尖瓣成形术;胸腔镜;护理【作者】王珊;江凤英;许友【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手术室, 安徽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手术室, 安徽芜湖 241001;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手术室, 安徽芜湖 2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二尖瓣成形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首选方式[1],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的更新和手术技术的改进,心脏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一样,朝着微创方向发展,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成形术逐渐被心脏外科医师所采纳[2]。
本院心脏外科于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行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成形术6例,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5~55岁,平均(49±7)岁;体质量45~65 kg,平均(52.23±15.73)kg;身高152~173 cm,平均(167±15)cm。
术前均根据病史、体检、心脏超声、胸部CT、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为二尖瓣关闭不全。
其中前叶腱索断裂1例,后叶腱索断裂3例,单纯后叶脱垂2例。
合并三尖瓣中度以上关闭不全1例。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成形的手术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 075000胸骨正中心脏直视手术, 具有良好的术野暴露,避免对肺的挤压和损伤, 有利于术后肺功能的恢复等优点, 是目前心内直视手术的常规入路。
但其切口长, 需要纵劈胸骨, 出血较多, 存在胸骨或纵膈感染等并发症。
切口易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 尤其是女性, 影响术后生活质量。
微创心脏外科(M ICS)是心血管外科领域发展的一项很有前景的新技术。
M ICS 的内涵较丰富, 但减小切口是其一个重要目标[ 1] 。
1 手术方法右侧腹股沟纵切口, 长3 cm, 分离股动脉和股静脉, 股动脉插供血管, 股静脉插一双级引血管。
胸壁做一个小切口+ 两孔, 小切口于右胸骨旁第4肋间,长4~ 5 cm, 切断少许肋间肌, 置一小长爪牵开器入下腔静脉阻断带、人工瓣膜及手术操作器械; 第一孔于右腋中线第3肋间, 长2 cm, 分离肋间肌入胸, 入上腔静脉阻断带、冷灌针、升主动脉阻闭钳及手术操作器械; 第二孔为胸腔镜入口, 于右腋中线第7 肋间, 长1~ 2 cm, 分离肋间肌入胸, 入胸腔镜导鞘、胸腔镜。
胸腔镜入胸后, 于右隔神经的上方切开心包,上至升主动脉根部, 下至腔静脉根部。
心包缝1针牵引线, 自胸腔镜孔引出, 向下牵拉右心耳以显露主动脉根部及上腔静脉, 开始体外循环后, 套带法阻断上、下腔静脉。
于右上肺静脉入口处缝荷包, 插左房引流管, 于升主动脉根部缝荷包, 插特制长冷灌针入升主动脉, 特制长阻闭钳经第一孔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加冰盐水心脏表面降温保护心肌。
心脏停跳满意后, 平行房室沟切开右心房、房间隔, 缝2针牵引线, 牵拉显露二尖瓣, 采用部分直视结合胸腔镜辅助间断缝合二尖瓣、打结、试瓣。
胸腔镜下连续缝合房间隔、右房切口。
开放升主动脉阻闭钳, 复温停体外循环后, 于入胸腔镜孔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2.护理配合2. 1物品准备除常规器械、物品准备外, 还需特别准备30∀镜、胸腔镜导鞘、特制长三折组织钳、升主动脉阻闭钳、胸腔镜专用心房拉钩、长爪牵开器、长剪刀、镊子、持针钳、电刀头。
胸腔镜辅助心内直视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摘要】目的总结5例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的手术配合。
方法 5例患者均在全麻低温循环下行胸腔镜微创二尖瓣置换术。
术前巡回护士做好患者的准备和特殊物品、仪器的准备,术中建立静脉通道,注意体位摆放,仪器的安全使用等。
器械护士做好周围循环插管的配合,器械准确传递及胸腔镜器械的保护等。
结果手术护理配合顺利,5例患者术后恢复快,效果好,顺利出院。
结论熟悉胸腔镜心脏手术配合的特点,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正确保养及使用胸腔镜器械,是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胸腔镜手术配合目前心内直视手术的常规入格,是胸骨正中心脏直视手术,具有良好的术野暴露,避免对肺的挤压和损伤,有利于术后肺功能的恢复等优点。
但其切口长,需要纵劈胸骨,出血较多,存在胸骨或纵膈感染等并发症,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微创心脏外科(MICS)是心血管外科领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1]是在保证获得与传统手术方法相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手术对病人的创伤及对机体内环境干扰的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不伤胸骨损伤小,伤口愈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我院2011年3月—2011年5月应用胸腔镜下心内直视二尖瓣置换手术5例,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例,男2例,女3例。
年龄44~67岁,平均53岁。
根据病史,心血管体征,心电图,X线心脏平片,心脏彩超等检查确诊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无胸壁粘连及其它合并症。
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心内直视微创顺利完成手术。
切口平均4~5cm。
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缩短30%,出院复查心脏超声瓣膜位置,活动良好,无瓣周漏。
2 手术方法经右腋中线第三肋间切口2cm入胸腔镜导鞘,胸腔镜入胸。
经胸壁右前外侧第4肋间切口4-5cm进胸。
备软组织扩张固定器撑开切口。
备4针6×14涤纶线及特制缝线钩,心包固定线,利用特制缝线钩穿胸壁固定手术野外。
屁帛!创#$2021%第16'第1(Journal of Minimall y Invasive Medicine,2021,16(1)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配合-143-李秋红曾秋芸(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福建省厦门市361006)【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要点。
方法对行胸腔镜二尖瓣术的60病进程,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切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施行。
结果手术(3.05±0.88)h,升动脉阻(23.80±7.10)mu,术呼(5.60±1.20)h,重症监停留(22.10±7.22)h,术后住院为(8.06±2.20)d o有6并发症,其中2胀、2术后疼痛、1切口出血、1例切口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0.0%。
结论胸腔镜下二尖瓣术对术配合要求较高,手术士应对手术流程、器性方法、医生工作习惯熟稔,的配合。
【关键词】胸腔镜;二尖瓣术;护理配【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6575(2021)01-0143-02DOU10.11864/j.issn.1673.2021.01.40二尖瓣术是一人工瓣膜有病变异瓣膜的胸心血管外科手术,其适应证是二尖瓣二尖瓣[1](近年来该病胸腔镜下体外循环二尖瓣疗。
相'的开胸体外循环下二尖瓣,胸腔镜下二尖瓣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血量少、术伤口愈优、恢复快、伤胸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2-3],提高了的生命质量,有改善了'的,程高。
大胸腔镜下二尖瓣术确的,术前存在焦虑、张、害怕等消极⑷,术发生应激反应手术治疗[5](手术士与手术医生的精准配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且腔镜手术难度大、器,若个问题都会手术进程,在一定程[6"7]O,胸腔镜下二尖瓣术的术配的疗重要。
我院行胸腔镜下二尖瓣术的60的术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胸腔下二尖瓣术的60病,38、22例,年龄39~69 (56.26±7.87)岁,体重48-73(62.57±5.61)kg。
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心脏病患者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观察患者手术配合效果。
结果:患者手术时间(3.16±0.49)h;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6.57±4.18);术后辅助呼吸时间(6.01±1.24);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23.18±3.64);术后住院时间(9.53±1.85);40例患者中出现有5例(12.50%)出现并发症,其中腹胀2例(5.00%)、切口感染1例(2.50%)、切口出血1例(2.50%)、术后疼痛1例(2.50%)。
结论:对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进行手术配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并发症随着心脏外科微创理念的逐渐普及,心外科医师更倾向于小切口的手术方式,其手术疤痕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有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1]。
本文将对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心脏病患者,均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年龄26~71岁,平均(48.56±2.34)岁;体重48~76kg,平均(62 .34±2.15)kg;心功能分级Ⅱ级16例,Ⅲ级24例。
纳入标准:1)患者心功能均为Ⅱ级-Ⅲ级,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或者关闭不全[2];2)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了解,并自愿签字同意。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通气功能障碍;2)股动、静脉病变而不宜进行股动、静脉插管、严重胸廓畸形;3)合并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4)全身状况差,对手术不耐受者。
1.2 方法1)术前准备:①巡回护士术前1d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病情,主动为患者介绍手术其相关事宜,让患者了解手术目的、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
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徐永红【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perative cooperation during the MVR under total thoracoscope. Methods Two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e MVR under thoracoscop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operative cooperation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Two patients had a favorable operation in the course.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regularly and they were well recovered. Conclusion Good perioperative and skilled cooperation nursing in the process can assure early recovery of the patient.%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本院2例行完全胸胸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总结其术中配合.结果 2例患者术程顺利,定期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术中熟练的配合能保证患者术后尽早康复.【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015)014【总页数】2页(P68-69)【关键词】完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手术配合【作者】徐永红【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瑞慈医院手术室,江苏南通,226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电视胸腔镜(VAT)心脏手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对于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是一个重要的补充[1-2],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具备了创伤小、出血少、疼痛减轻,恢复快,切口较美观,住院时间短等优点[3-4]。
2例全胸腔镜下二尖瓣替换术的手术配合作者:谢东玮王丽霞戚杨颂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3期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被形象的称为“钥匙孔”手术,其技术被认为是自体外循环问世以来,心脏外科领域又一次重大技术革命[1]。
我院心脏外科发展近年来由传统向微创转变,理念不断更新,在具备丰富传统手术经验的同时,充分运用胸腔镜理论及技术操作,自2012年开展全胸腔镜下单纯二尖瓣替换术2例,现将手术配合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例,年龄分别为42岁、44岁,体重为54 Kg、61 Kg行MVR术,体外循环时间70~120 min,阻断时间40~60 min,手术时间3 h,患者出院复查瓣膜位置良好,无瓣周漏。
2术前准备2.1患者准备术前1 d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解除其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2仪器设备德国storz胸腔镜机组,吸引器、除颤仪、高频电刀、负极板回路垫等,各类仪器设备调试处于备用状态。
2.3手术器械心脏常规器械、10 mm 30°镜头、光纤、摄像头、小儿阻断钳、乳突撑开器、中长、短电刀头各一,刀片(23、11号)、各种型号滑线、软组织扩张固定器、胸腔镜专用器械:特制主动脉阻断钳、打结器、抓钳、无损伤血管镊、血管针持、长柄针持、钛夹等。
3手术配合3.1巡回护士配合3.1.1患者入室后,严格查对制度,身下垫负极板回路垫,注意保暖,室温调整至22℃~24℃。
3.1.2麻醉配合外周静脉通道建立于右上肢用以麻醉诱导,待患者气管插管后,麻醉医师再行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监测通道的建立。
3.1.3手术体位患者麻醉后取仰卧位,右侧肩胛下垫高30°,右上肢略外展使腋下暴露,右侧腹股沟区皮肤暴露,体位安置后,连接胸外除颤电极片,再次检查输液管、导尿管等各类管路是否通畅。
3.2器械护士配合3.2.1提前20 min洗手,准备3个器械台,整理器械台。
3.2.3周围循环建立在右侧腹股沟做3~4 cm纵向切口,皮下电刀止血,钛夹结扎血管,递乳突撑开器,分离暴露股动、静脉,先插股动脉插管,给5-0prolene1/2线缝荷包,小阻断钳阻断股动脉,尖刀切开股动脉插管,打开阻断钳,10号线带线固定,再插股静脉二极管,5-0prolene1/2线缝合包,蚊氏钳套硅胶管夹线,肝素水注入插管管芯内抗凝,尖刀切开股静脉插管至右房,10号线带线固定,固定体外循环管道,大角针7号线全层缝合固定于右腹股沟区,并覆盖无菌治疗巾。
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5-11-24T12:00:01.713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第9卷第10期供稿作者:徐晓燕[导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对于实施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来说,只有不断进行常规手术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和有效护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而且避免患者后期的病情恢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徐晓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310016)[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护理体会,旨在通过常规手术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找出最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提升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的成功率和有效率。
方法:选取2013 年2 月至2014 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实施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0 例,主要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10 例,在对照组常规病房护理基础上进行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病房护理之后,在病房护理有效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于实施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来说,只有不断进行常规手术病房护理的内容更新和有效护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而且避免患者后期的病情恢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关键词] 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临床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248.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4-1620(2015)10-136-02心脏外科微创化是当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相比,胸腔镜二尖瓣瓣置换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伤口疼痛轻、恢复快、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总结了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主要包括术前访视、器械准备、术中配合等措施。
认为微创心脏外科是心血管外科领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胸腔镜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不伤胸骨,伤口愈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以适应新术式发展对护理工作的挑战和要求。
标签: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护理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是风湿热的后遗症,是由于瓣叶增厚、瓣交界粘连引起瓣口狭窄,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1]。
胸腔镜心脏瓣膜手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对于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是一个重要的补充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具备了创伤小、出血少、疼痛减轻,恢复快,切口较美观,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
1 术前准备
1.1术前访视手术护士术前1d携带访视单至床旁与患者及其家属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部位标识等信息。
护士应主动向患者介绍微创手术的优点,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简单叙述术前患者的准备工作(如:术前禁食禁饮,术晨换清洁患者服,禁止携带金属物品及义齿)及手术室入室环境等,获取患者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并告知病房护士手术患者术前携带影像资料,抗生素,胸引瓶等。
1.2仪器设备准备体外循环设备,STORZ腔镜系统两套,除颤仪,胸外自动除颤电极板,电凝机,ACT测试机,血气分析机,负压吸引器,二氧化碳等。
1.3器械物品准备心脏基础器械敷料,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专用器械、腔镜换瓣器械及微创二尖瓣拉钩,STORZ 30度物镜,机械瓣膜或生物瓣,体外腔镜所需耗材:各型号无损伤涤纶线,换瓣线,普利灵线。
胸骨锯(以备术中意外发生,中转开胸),特殊用物:一次性穿刺套管针,长电凝头,长导丝,输血器做套管,腔镜专用打水针头,长棉绳。
2 手术配合
2.1巡回护士配合
2.1.1术前心理护理及麻醉配合术前30 min将变温毯调节到毯温38°,暂停手术间空调,单开层流自净,核查无误后接患者入手术间,将患者安置在手术床将上衣脱去后及时贴上自动除颤电极,长方形电极板贴于背后右肩胛骨下缘,电极线从右肩过,圆形电极板贴于左前外侧胸壁,电极线从左腋下过,避免手术时间过长形成压疮。
头部稍抬高减轻患者的不适,并放置安全约束带。
麻醉前对患
者做适当的心理护理,用关心、温和的语气与患者交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左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协助麻醉作右锁骨下静脉、颈外上腔静脉及挠动脉穿刺,以便术中及时观察。
患者进入全麻状态时进行留置导尿,减轻不必要的刺激。
2.1.2安置体位麻醉前备好体位凝胶垫,将患者取仰卧位,右侧胸部抬高30°,右手肘部屈曲悬吊于麻醉架,使之处于功能位,避免神经受损,骨突部位涂塞肤润。
胸腔镜设备:主监视器放置于患者左肩上方,副监视器放置于患者右下肢外上方。
显示器对手术者及助手。
2.1.3药物管理及其它手术开始前30 min遵医嘱使用抗菌素,术中及时观察,特别注意开放升主动脉以后心脏复跳情况,随时做好除颤准备。
体外后及时给予鱼精蛋白促进凝血,以1份肝素溶液配备1~1.5份鱼精蛋白溶液。
注意分别收集转前、转中、转后的尿量,及时提供术中所需一切用物,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2机器护士配合机器护士协助麻醉师和灌注师配置常规麻醉的体外循环基础药物及体外循环中所用的心脏停跳液及其它基础药物并双方逐一核对清楚药名及药物标示。
并机器连接好体外循环机,检查其性能处于功能状态,准备好手术所需的一切插管,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3器械护士配合
2.3.1器械护士应熟悉心脏手术解剖,熟练掌握常规开胸二尖瓣置换及腔镜手术的配合流程,了解主刀医生的手术习惯,手术方案及配合要点,从而可以更好地配合手术。
提前30 min洗手,整理器械台,仔细检查腔镜器械性能是否完好,配件是否齐全,将器械台分区管理,分为开胸手术区和腔镜手术区。
并与巡回护士原位清点器械台上所有用物。
2.3.2 3M碘伏协助消毒铺巾,上到下颌,下至双侧大腿1/3。
同手术医生一起与巡回护士连接摄像系统、光源、电刀、吸引装置及体外循环各管道。
2.3.3建立体外循环,常规经右侧股动静脉插管,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筋膜,用乳突牵开器牵开,暴露出股动静脉,先插股静脉,再插股动脉,用5-0Prolene 线分别在股动、静脉处做荷包。
置入股动静插管,并用皮针固定以免管道脱落,连接体外循环管路。
微创手术胸部切口选择,主操作孔:锁骨中线外第四肋间;辅助操作孔:腋前线第三肋间;胸腔镜孔:腋中线第五肋间。
三个操作孔根据切口大小选用北京切口保护套25mm加高1个25mm 1个15mm 1个。
开胸进入胸腔后,更换微创器械,用枪状抓钳提起心包,电凝烧开心包,用3-0(3271-41)5条绿色心包线吊起,吊线两末端用过线器从辅助操作孔勾出,并用小弯钳固定。
主动脉插灌注针,用3-0Prolene (17mm)带毛毡扣缝灌注荷包,并过输血器管,灌注插针,丝线绑线并用小弯固定,排气,接上灌注管。
胸骨旁第4/5肋间放置二尖瓣拉構架,在胸腔内用直角钳探查定位,尖刀切开,电凝止血,穿刺插入二尖瓣拉钩柄。
阻升主动脉,灌停跳液。
连接左室引流管备用,尖刀切开左房,微创镊子协助抓钳吧左室引流管放入左房吸引。
2.3.4一条白色心包线悬吊前侧左房切口并用小弯固定,两条4-0Prolene分别悬吊,下侧头端左房切口边缘套上左房引流管并用小弯固定,另一条吊起后侧脚端的左房切口边缘,过线器从胸腔镜孔勾出并用小弯固定。
2.3.5选择大小合适的二尖瓣拉钩叶片置入。
2.3.6二尖瓣探查。
2.3.7二尖瓣置换尖刀切开瓣膜,1-2针二尖瓣缝线(17mm)吊起瓣环,剪刀沿瓣环剪下瓣膜,二尖瓣缝线(17mm)褥式缝合12-14针,二尖瓣测瓣器测量瓣膜,选择瓣膜。
普通短针持器缝上人造瓣膜,分两组用小弯夹住线尾,减去缝针,尖刀挑开瓣膜架上固定线,用花生米推下瓣膜,推结器辅助打结(打结时用注射器打水润滑双手),直角钳检查瓣叶活动以及瓣周缝合情况。
2.3.8 2条3-0Prolene(17mm)各缝左房切口的上下缘,取出二尖瓣拉钩叶片,缝合左房切口,逐步撤掉左房切口边缘吊线,第一层缝完套上输血器管以固定左房引流管。
涨肺,灌注针连接第三吸引排气,开放主动脉。
继续缝合左房切口第二层。
注射器打水观察左房切口有无出血,食道超声检查,逐步撤离体外循环。
安置好胸引管后,关胸。
3 结论
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手术是一项新开展的微创技术,其手术安全性与常规手术相当。
对医护人员的配合要求较高,对参与手术护士必须熟悉心脏的解剖和腔镜瓣膜置换的手术流程以及术中所需专用腔镜器械,所有缝线及主刀医生习惯等。
但其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及术中密切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爱华,陈建英.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和护理[J].当代护士,2012,1:90-91.
[2]程云阁,王跃军,张泉,等.完全胸腔镜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674例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7,11:45.
[3]杜正隆,凌毅,钟齐庆.全胸腔镜下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研究[J].微创医学,2010,10(2):56-57.
[4]仲憬,仲思明,葛荣忠.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配合[J].当代护士,2011,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