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鉴别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是什么?
文章导读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其实是两种物质,所以大家不能够混淆,主要是因为它们
的形态颜色都比较相似,所以很难去区分,而想要有效的鉴别可采取观察法或者加热的方
法,一般加热之后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就是碳酸氢钠。
方法一 \xa0观察法
二者固态下均为白色。
观察到外观呈粉末状的是碳酸钠,呈晶体状的是碳酸氢钠。
方法二 \xa0加热法
1.加热后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碳酸氢钠,反之则为碳酸钠。
2.加热前后称其质量,质量有所减少的是碳酸氢钠,反之则为碳酸钠。
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七种鉴别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是化学中的重要结构,又被称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外观和熔点很接近,因此很容易混淆,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
以下正是依据其熔点、溶解性、气味、pH 值、盐酸反应等特性,对两者进行鉴别的七种办法。
首先,熔点的测定。
一般而言,碳酸氢钠的熔点为885℃,碳酸钠的熔点为851℃,差距明显,可以通过相应测定仪器来实现。
其次,溶解性检验。
碳酸氢钠比碳酸钠更容易溶解,在相同温度、相同量的水中溶解时,有明显的差异,容易判断出来。
第三,气味比较。
在温度一样的状况下,碳酸氢钠化学性更弱,会发出易被辨识的“甜香气”,而碳酸钠更像“苦辣味”。
第四,pH值的测定。
碳酸氢钠溶液的pH值约为7,碳酸钠溶液的pH值约为11,可以用熟知的pH试纸或pH计测量出来。
第五,盐酸稀释滴定法。
此法以氢氧化钠的氢离子溶液与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混合,测量混合溶液的pH值,自pH值及折光率可以鉴别出来。
第六,铁锭法。
碳酸氢钠游离的氢离子能被铁锭还原,其变化很明显,可以很容易地辨别出来。
第七,装置分级法。
在装置分级法中,将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混合物放在30-50℃的水箱内,进行循环浓缩,用分级传感器判断,经浓缩有游离离子在溶液中,也可以使用程序控制,自动分离溶解物。
综上,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可以鉴别出七种办法,也可以通过观察它们的外观来进行区分,碳酸氢钠为白色晶体,碳酸钠为无色晶体或精白粉末。
了解了这些特点,就可以更容易地准确鉴别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区别。
微专题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及除杂一、常用鉴别方法方法原理结论加热法2NaHCO3=====△N N a2CO3+CO2↑+H2O,Na2CO3受热不分解加热有气体产生的是NaHCO3,无变化的是Na2CO3沉淀法(加BaCl2或CaCl2溶液)CO2-3+Ca2+===CaCO3↓、CO2-3+Ba2+===BaCO3↓,HCO-3与Ca2+、Ba2+不反应有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无变化的是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生成气体剧烈的是NaHCO3,相对不剧烈的是Na2CO3盐酸逐滴加入时的现象CO2-3+H+===HCO-3,HCO-3+H+===CO2↑+H2O逐滴加入盐酸立即产生气体的是NaHCO3;开始不产生气体,滴加一定体积后才产生气体的是Na2CO3二、常用的除杂方法1.除杂原则(1)不影响主要物质;(2)不引入新杂质;(3)除杂剂易除去。
2.除杂方法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除杂方法或试剂Na2CO3固体(NaHCO3)加热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足量CO2气体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NaOH溶液1.(2019·济宁高一检测)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选项操作判断A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者为Na2CO3B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较剧烈者为Na2CO3C分别加入CaCl2溶液产生沉淀者为Na2CO3D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立即产生气泡者为Na2CO3答案C解析有关反应为Na2CO3+Ca(OH)2===CaCO3↓+2NaOH,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两者均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A错误;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时,NaHCO3溶液反应更剧烈,B错误;Na2CO3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NaHCO3与CaCl2不反应,C正确;逐滴加入盐酸时,NaHCO3溶液立即产生气泡,Na2CO3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气泡产生,D错误。
细说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鉴别《实验教学与仪器》(长沙)2007年6期34页上,有“用CaCl2溶液区分NaHCO3和Na2CO3溶液”为题的一篇文章。
我的基本观点认为,用CaCl2溶液作为NaHCO3和Na2CO3的区分试剂的方法欠妥。
1.Na2CO3和NaHCO3的一般鉴别方法(1)如果两种试样都是固体——用加热法量多(如有数克或更多)能受热分解,放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是NaHCO3,不能受热分解的是Na2CO3.量少,甚至是微量(如米粒、绿豆、芝麻量大小)按图l所示装置,微微加热样品4s~5s,稍稍用力挤压乳胶头,让滴管尖端悬上一滴饱和石灰水,几秒钟之后,又让石灰水滴回吸到滴管内,可形成一段白色浑浊的液柱的是NaHCO3,没有这种现象发生的是Na2CO3.(2)如果两种试样都是溶液试样浓度较大:两个试管各取1mL~2m1.样液,分别加入l~2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粉红色的是NaHCO3,色泽呈深红色的是Na2CO3。
试样浓度较小:两个试管各取1mL~2mL样液,各加入1~2滴酚酞试液,溶液都呈不易分辨的浅红色。
当把两种溶液都加热煮沸,色泽由浅(红)变深(红)的是NaHCO3,没有色泽变化的是Na2CO3. 2NaHCO3=Na2CO3 + H2O+CO2↑2.细说NaHCO3与Na2CO3的鉴别大家知道,比较NaHCO3和Na2CO3的性质,有两个最显著的差别:一是NaHCO3有对热的不稳定性,受热极易分解(在空气中会缓慢分解,65℃以上迅速分解),而Na2CO3则有极高的热稳定性;二是NaHCO3水解仅显极弱的碱性(0.1mol/L NaHCO3溶液的pH=8.31),刚好在酚酞的变色范围(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8.1~10.0),仅显极浅的粉红色,而Na2CO3水解则显较强的碱性(0.1mol/LNa2CO3,溶液的pH=11.63),遇酚酞显鲜艳的红色。
显然,NaHCO3与Na2CO3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就成为这两种物质鉴别(区分)的最为可靠的理论支持和方法依据。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共性1、都能与盐酸(或硫酸与硝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跟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3、水溶液均呈碱性;4、焰色反应呈黄色;5、都能与铝盐或铁盐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差异1、热稳定性:碳酸钠加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2、水溶解性: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3、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碳酸钠能跟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不反应;4、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碳酸氢钠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氢钠不反应;5、与氯化钙的反应:碳酸钠跟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易生成碳酸盐沉淀,而碳酸氢钠跟盐类稀溶液不易生成沉淀6、与苯酚的反应:碳酸钠能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不与苯酚反应;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分方法一、固体状态法1:据热稳定性不同。
分别加热少量样品,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样品为碳酸氢钠。
该方法使用的仪器装置比较复杂,需要用到加热装置法2:据与酸反应的速率不同。
分别取相同质量的固体,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中,反应较快的是碳酸氢钠。
这种方法观察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溶液状态法3:据与酸反应的过程不同。
取同浓度同体积的溶液,分别滴加盐酸,开始无气体一段时间后有气体的是碳酸钠;开始即有气体的是碳酸氢钠。
当溶液浓度比较低的时候,出现气泡不明显;法4:据沉淀反应不同。
分别取稀溶液,滴加BaCl2(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原试剂为碳酸钠。
法5:据溶液的碱性不同。
测其等浓度稀溶液的pH,pH值较大较大的原试剂为碳酸钠。
需要配置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法6:根据碳酸氢钠的两性。
分别取溶液,并滴加偏铝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为碳酸氢钠。
三、错误方法法1:利用澄清石灰水。
因为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澄清石灰水无法鉴别两种溶液。
高中化学常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掌握一定的花谢常识是有好处的,相信大家听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不会陌生,那你们知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应该如何鉴别吗?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中化学常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希望对同学们的化学学习有帮助。
高中化学常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如下(1)定性检验法:①.取少量固体盛于固体制氧装置中,加热,将导管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固体是碳酸氢钠,否则是碳酸钠。
②.取少量固体溶解,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是碳酸钠溶液,否则是碳酸氢钠溶液。
(2)定量检验法:①.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生成气体快的是碳酸氢钠,慢的是碳酸钠。
②.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量的水,固体溶解量的多的碳酸钠,少的是碳酸氢钠。
7.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1)物理性质:亚铁盐溶液呈浅绿色,铁盐溶液呈黄色。
(2)化学性质:①亚铁盐的氧化反应(体现还原性)ⅰ、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2FeCl2+Cl2=2FeCl3;2Fe2++Cl2=2Fe+3++2Cl-说明:氯化铁溶液中氯化亚铁杂质的除去方法,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杂质转化的同时不引入新杂质。
ⅱ、氯化亚铁溶液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通入氧气转化为氯化铁溶液4FeCl2+4HCl+O2=4FeCl3+2H2O;4Fe2++4H++O2=4Fe3++2H2O 说明:氯化铁溶液中氯化亚铁杂质的除去方法,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杂质转化的同时不引入新杂质。
ⅲ、氯化亚铁溶液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加入双氧水转化为氯化铁溶液2FeCl2+2HCl+H2O2=2FeCl3+2H2O;2Fe2++2H++H2O2=2Fe3++2H2O说明:。
高中化学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比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共性1、都能与盐酸(或硫酸与硝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跟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都生成白色沉淀;3、水溶液均呈碱性;4、焰色反应呈黄色;5、都能与铝盐或铁盐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差异1、热稳定性:碳酸钠加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2、水溶解性: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3、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碳酸钠能跟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不反应;4、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碳酸氢钠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氢钠不反应;5、与氯化钙的反应:碳酸钠跟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易生成碳酸盐沉淀,而碳酸氢钠跟盐类稀溶液不易生成沉淀6、与苯酚的反应:碳酸钠能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不与苯酚反应;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分方法一、固体状态法1:据热稳定性不同。
分别加热少量样品,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样品为碳酸氢钠。
该方法使用的仪器装置比较复杂,需要用到加热装置法2:据与酸反应的速率不同。
分别取相同质量的固体,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中,反应较快的是碳酸氢钠。
这种方法观察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溶液状态法3:据与酸反应的过程不同。
取同浓度同体积的溶液,分别滴加盐酸,开始无气体一段时间后有气体的是碳酸钠;开始即有气体的是碳酸氢钠。
当溶液浓度比较低的时候,出现气泡不明显;法4:据沉淀反应不同。
分别取稀溶液,滴加BaCl2(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原试剂为碳酸钠。
法5:据溶液的碱性不同。
测其等浓度稀溶液的pH,pH值较大较大的原试剂为碳酸钠。
需要配置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溶液;法6:根据碳酸氢钠的两性。
分别取溶液,并滴加偏铝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为碳酸氢钠。
三、错误方法法1:利用澄清石灰水。
因为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因此澄清石灰水无法鉴别两种溶液。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四种方法方法一:化学反应法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利用它们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特性来
区分。
将待鉴别的物质与稀盐酸(如盐酸)一起加入试管中,若产生气体且有明显的气泡冒出,则说明是碳酸钠;若无气体产生或只产生微弱的气泡,则是碳酸氢钠。
这是因为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氢钠只会产生微弱的气泡。
方法二:热稳定性鉴别法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但分解温度不同,可以利用这一特性
进行鉴别。
将样品分别放在两个干净的试管中,加热试管直至样品分解。
若试管中产生了白色残留物,那么是碳酸钠;若无残留物生成,只有气泡冒出,则是碳酸氢钠。
碳酸钠在分解时会产生白色氧化铁残渣,而碳酸氢钠则不会。
方法三:电导率测定法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中溶解后会生成碳酸根离子,但碳酸钠溶液中的离子浓
度较高。
因此,可以利用电导率测定来区分两者。
将待测样品溶解在水中,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的电导率。
若电导率较高,则说明是碳酸钠;若电导率较低,则是碳酸氢钠。
方法四:溶解度测定法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可以通过测定溶解度来区分两者。
将样品分别与一定体积的水进行摇匀溶解,观察溶液是否完全澄清。
若溶液完全澄清,说明是碳酸氢钠;若出现残留物或浑浊的溶液,则是碳酸钠。
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较低,溶液中可能会有悬浮的碳酸钠晶体。
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高,溶液会呈现透明状态。
高中化学常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高中化学常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如下(1)定性检验法:①.挑少量液态兴于液态制氧装置中,冷却,将导管伸进装有回应石灰水的试管中,石灰水变小混浊,表明液态就是碳酸氢钠,否则就是碳酸钠。
②.取少量固体溶解,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是碳酸钠溶液,否则是碳酸氢钠溶液。
(2)定量检验法:①.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生成气体快的是碳酸氢钠,慢的是碳酸钠。
②.分别向等量的白色粉末中加等体积适度的水,液态熔化量的多的碳酸钠,太少的就是碳酸氢钠。
7.了解fe3+的氧化性,认识fe3+和fe2+之间的相互转化(1)物理性质:亚铁盐溶液呈圆形浅绿色,铁盐溶液呈圆形黄色。
(2)化学性质:①亚铁盐的水解反应(彰显还原性)ⅰ、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2fecl2+cl2=2fecl3;2fe2++cl2=2fe+3++2cl-表明:氯化铁溶液中氯化亚铁杂质的除去方法,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杂质转变的同时不导入崭新杂质。
ⅱ、氯化亚铁溶液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通入氧气转化为氯化铁溶液4fecl2+4hcl+o2=4fecl3+2h2o;4fe2++4h++o2=4fe3++2h2o说明:氯化铁溶液中氯化亚铁杂质的除去方法,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杂质转化的同时不引入新杂质。
ⅲ、氯化亚铁溶液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重新加入双氧水转变为氯化铁溶液2fecl2+2hcl+h2o2=2fecl3+2h2o;2fe2++2h++h2o2=2fe3++2h2o说明:氯化铁溶液中氯化亚铁杂质的除去方法,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杂质转化的同时不引入新杂质。
ⅳ、硝酸亚铁溶液在叶唇柱硝酸的水解下沦为硝酸铁溶液3fe(no3)2+4hno3(稀)=3fe(no3)3+no↑+2h2o;3fe2++4h++no=3fe3++no↑+2h2o表明: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fe2+和no在大量h+存有时无法大量并存。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探究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应用》的教学中发现,可以设计以下实验方案鉴别Na2CO3和NaHCO3:方案①: 取等质量的两种固体,加水, 明显放热的是Na2CO3;方案②: 取等质量的两种固体,加水, 溶解度大的是Na2CO3;方案③:配成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测试其溶液的pH,pH 大的是Na2CO3;方案④:配成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滴加酚酞,红色明显深的是Na2CO3;方案⑤: 取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有气体产生的是NaHCO3;方案⑥: 取固体分别加入盐酸,反应剧烈的是NaHCO3;方案⑦:取固体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滴加盐酸,刚开始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后产生气泡的是Na2CO3;方案⑧: 取固体分别配成溶液,滴加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方案⑨: 取固体分别配成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CO3;方案⑩: 取固体分别配成饱和溶液,通入CO2,有白色固体析出的是Na2CO3;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这些方案看上去均可以区别。
但笔者课后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准确进行了一些实验,现将结果汇报如下:(室温:20℃ :水温20.5℃)【实验一】取1.0gNa2CO3固体,加5mL 水,立即振荡,Na2CO3全部溶解,水温升至27℃;取2.0g Na2CO3固体,加5mL 水,Na2CO3全部溶解,水温升至3 3 ℃;取1.0g NaHCO3固体,加5mL 水,立即振荡,静置,剩余固体覆盖试管底部,水温降至18℃;取2.0gNaHCO3固体,加5mL 水,立即振荡,静置,剩余大量固体,水温降至1 8 ℃;建议实验:分别取2.0gNa2CO3固体,加5mL 水,立即振荡,静置,固体全部溶解的是Na2CO3;剩余大量固体的是NaHCO3;固体溶解时能感到明显升温的是Na2CO3,无明显现象的是NaHCO3;【实验二】取Na2CO3、NaHCO3固体配成饱和溶液,分别测试两者溶液的pH,碳酸钠饱和溶液的pH 约为12,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pH 约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