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 格式:ppt
- 大小:158.01 KB
- 文档页数:9
知识图谱括号知识精讲1.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2.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中小括号混合算,运算顺序要体现.小括号里要优先,中括号里紧接算.括号里面全算完,中括号外最后算.3.在以后的学习中,随着综合算式运算步骤的增多,还会用到大括号“{}”,又称花括号.大括号用在中括号外面.典型例题(1)计算,说一说运算的顺序.(2)在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运算顺序怎样?(3)在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运算顺序怎样?名师学堂(1)“”中既含乘、除法,又含加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正确解答,.(2)“()”叫小括号,它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即正确解答,加上小括号后,运算顺序发生改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3)“[]”叫中括号,它与小括号的作用相同,都是改变运算顺序.混合运算中,如果加了小括号仍需改变运算顺序,就用中括号,中括号一般在小括号的外面.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正确解答,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三点剖析重点: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三步算式. 难点:能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易错点:过早去掉中括号,导致运算顺序错误.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例题例题1、小方家的西厅用的木地板如下图。
(1)用了多少块木地板?(想一想可以怎样算) (2)每块地板25元,准备3000元够吗?例题2、在学校举办的读书比赛中,四(1)班的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奖人数见下表)。
为此,班主任老师准备用400元给他们购买图书作奖品。
请你帮班主任老师设计一种购买方案并说明理由。
例题3、口算。
120-90= 75+27= 32×5= 280÷4= 14×4= 48+52= 68÷4= 62-37=例题4、某市电影院推出两种买票方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能够使用正确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解答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苏教版本教材及举一反三的实际问题。
2.学生准备笔和纸。
教学内容与过程知识点1: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1. 概念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是指,在计算式中含有小括号,并且需要根据小括号内的运算结果计算整个式子的值。
例如:(3 + 2) × 4在这个式子中,小括号内的运算结果为 5,那么整个式子的值为 5 × 4 = 20。
2. 计算方法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时,需要遵循以下计算顺序:1.先计算小括号内的运算;2.再计算乘法和除法运算;3.最后计算加法和减法运算。
例如:(3 + 2) × 4 ÷ 2应先计算小括号内的运算,即 3 + 2 = 5,然后计算乘法和除法运算,即 5× 4 ÷ 2 = 10。
3. 练习题请计算以下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1.(5 + 3) × 2 ÷ 42.(4 × 6 + 2) ÷ 23.(6 ÷ 2 - 1) × 4知识点2:应用实例1. 概念应用实例是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 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将问题转化为一个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并按照上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例如:假设设计一张长方形桌面的面积为 12 平方米,宽度为 3 米,请问这张桌子底部的长度是多少?答案为:由于长方形面积为 12 平方米,因此长× 宽 = 12。
又因为宽度为3 米,因此长度可以表示为:长度 = 面积÷ 宽度= 12 ÷ 3 = 4(米)。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理解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进行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并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进行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中括号的作用和运算顺序。
2. 解决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混合运算知识,包括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
2. 提问学生:如果在一个算式中加入了中括号,应该如何进行运算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括号的作用:中括号可以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使得中括号内的运算先于其他运算进行。
2. 讲解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进行中括号内的运算,然后按照乘除、加减的顺序进行运算。
3. 举例说明:[(12 5)× 3] ÷ 4 = (17 × 3)÷ 4 = 51 ÷ 4 =12.75。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引导学生相互检查答案,并讨论解题过程中的疑惑。
四、巩固与应用(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判断是否需要使用中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括号的作用和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并思考如何运用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中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也初步接触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涉及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意义,掌握计算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意义,掌握计算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含有中括号的算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共同探究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4.应用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 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
2. 探究:让学生尝试解决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计算规律。
3. 讲解:讲解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强调运算顺序和计算规则。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5. 应用: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四则运算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讲解、练习、应用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所学知识。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探究”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关键时期,对于理解和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和总结计算规律。
详细补充和说明:1. 探究环节的设计在探究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1.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3.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0-60分钟)回顾上次课的预习思考内容:算24点(2、3、6、9)方法1:2×6=12;3+12=15;15+9=24方法2:9+6=15;15-3=12;12×2=24方法3:2+6=8;9÷3=3;3×8=24方法4:2+3=5;9-5=4;4×6=24小结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小结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问题1:你能将上面的方法1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吗?教学说明:建议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可以适当进行提醒。
如:先算2乘6的积,再算3加12的和,最后算15加9的和。
就是求“3加上2乘6的积,再加上9的和”。
3 +2×6 +9=3 +12 +9=15 +9=24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哪一步先算,可以用直线划出来。
问题2:你能将上面的方法2、方法3分别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吗?方法2:(9+6-3)×2=24方法3:(2+6)×(9÷3)=24归纳总结: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
练一练:1.将下列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9×3=27;6÷2=3;27-3=24注:综合算式中的乘、除法可以同时计算,然后求差。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190-90÷18-97 23×10-66÷33 217-44+66×11 84+800÷20×40教学说明: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尝试练习,教师只是起点拨、指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运算(练习)一、填空题。
1、8.25加上1.5的6倍再除以2.5,商是(),列综合算式为()。
2、计算12÷(12-0.2×6)时,先算(),再算(),最后算()。
3、从28里面减去5.6的4.5倍,所得的差乘最小的两位数,结果是()。
4、把671+29×4÷2的运算顺序改变为先求积,再求和,最后求商,则原式变为()。
二、判断题。
1、4.99×0.3÷4.99×0.3=1。
()2、3.8÷0.04-4.2×0.3可以同时计算乘法和除法。
()3、小刚买了3千克梨和3千克苹果共付16.5元,小强买了3千克梨和1千克苹果共付10.5元,每千克苹果6.5元。
()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5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2.5千米,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65千米,A、B两地间的距离是425千米。
()三、选择题。
1、计算(280-15×14)÷7,应先算()。
A、280-15B、15×14C、14÷7D、280-142、168.1÷(4.3×2-0.4)的结果是()。
A、24.3B、20.6C、20.5D、569.73、某拖拉机厂制造540台小拖拉机,前10天平均每天制造32台,余下的要5天完成,余下的平均每天应制造多少台,列式为()。
A、540-32×10÷5B、(540-32×10)÷5C、540-(32×10)÷5D、(540-32)×10÷54、870-(327+273)×5.5÷4,最后一步计算()。
A、加法B、减法C、乘法D、除法四、解决问题。
1、妈妈买3包奶粉和4袋洗衣粉,一共用去57.9元,已知洗衣粉每袋4.2元,奶粉每袋多少元?2、学校植树,四年级植树84棵,是三年级植树的2倍,五年级植树的棵数是三、四年级植树的总和的2倍。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2.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括号,能够熟练地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
2.使学生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1.在整数混合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作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作第二级运算。
并且有如下规定,在只含同一级运算的算式中,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进行第二级运算,后进行第一级运算;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先进行括号里面的运算,后进行括号外面的运算。
对于这些内容,通过前几册教材的教学,学生已有初步认识,这里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混合运算。
例1是两级运算,教学时,着重让学生说明,题中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例2是带有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着重说明小括号里面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
在教学例3时,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中括号,再使学生明确: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同时有中括号和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加深学生对一般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灵活的解题能力。
这单元所出现的应用题都是在以前学过的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里出现的三步应用题都比较容易,是在求两个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的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是相加、相减、相乘的两个数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先算出来。
应用题要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于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的方法,正确列出算式。
5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材第70页的内容及第71页练一练。
1.使学生初步掌握较典型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重点: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含有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教案例5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基础上安排的,对四则混合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首先让学生说说例5中的两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让学生探究并讨论:“例5中的两小题有何异同?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计算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最后通过同位交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大部分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理解比较好,觉得遗憾的是这节课时间安排得不够紧凑。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教学反思1、用对比促深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没有思考,学习就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和练习。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理解运算顺序在计算中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让学生观察、思考、理解、领悟。
即“这两道算式中的数、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而且都只加了一个括号,怎么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呢?“学生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要想正确、合理地计算这些混合运算,首先的看清题意,理清运算顺序,然后再去计算”的重要性,抓住核心对比,使得思考更加深入,思维更加有序。
2、用错误来诱导,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学生的科学态度需要培养,然而如何培养才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有意犯错,故意诱错的策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善于质疑、勇于坚持真理的学习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一、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在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有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学习经历,加减混合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只需要学生把第一次运算的结果记在心中,再完成第二次运算,写出结果;乘除混合是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学习过程与加减混合相似,直至四上,学生才正式学习用递等式完成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关键,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但对于含有中括号的算式,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学生对于算式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中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计算含有中括号的算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含有中括号的算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算式的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PPT、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含有中括号的算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如“小华买了一些笔记本,每本3元,他买了一些4元的笔,一共花了50元,问他买了多少本笔记本和多少支笔?”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发学生对含有中括号算式的兴趣。
第十单元测试卷(时间:60分钟分数:)一、直接写得数。
(9分)35×2=72÷9=201÷3=112÷4=48+200=25×40=65-56=125×8=53×0=二、填一填。
(14分)1.30×(402-312÷3)时,应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结果是()。
2.25×8÷25×8的结果是(),25×8÷(25×8)的结果是(),25×8-25×8的结果是()。
三、判断题。
(对的画“ ”,错的画“✕”)(8分)1.在算式40-20÷2×10中,要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2.358-(15+28×4)与(358-15+28)×4的结果相同。
()3.200+8×99与305-72÷9的运算顺序相同。
()4.超市购进可乐35箱,购进橙汁的箱数是可乐的4倍,求这两种饮料共运来多少箱,列式为35×(4+1)。
()四、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四年级选购的语文单元测试卷每本8元,数学单元测试卷每本6元,全班64人,一共用去()元。
A.896B.518C.3922.下面运算顺序相同的一组算式是()。
A.58-27+3638÷2×7B.72-56÷8(72-12)÷6C.40÷5×840-5×83.学校组织学生去春游,三年级有360人,四年级有420人,如果每30人安排一名老师带领,三年级比四年级少安排()名老师。
A.13B.26C.24.两个小组同时生产一批玩具,5天做完。
第一小组生产了100个,第二小组生产了150个,求第一小组平均每天比第二小组少生产多少个,正确的算式是()。
第七单元整数的四那么混合运f第一局部课内衔接具体内容重点知识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知识点梳理】1.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里,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要, 如果既有乘除法乂有加减法,要先算,后算2.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再算. 小括号里面,如果既有加减法,乂有乘除法,要先算,再算,3.“[]〞是,与小括号一样,它在算式中能改变运算的顺序.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时,要先算,再算o课前预热280+180 + 6X5 3604-18+15X12 360-=-(21-9 )+267380-1004-5X2 (90+360) + (20-5) 18X (42-3204-20)32-147+ (53-32) [200-(180-50)] 4-35 20 X [(86+142) + 38]例题精讲【例1】哥哥和弟弟各有一些钱,如果弟弟给哥哥10元,那么哥哥的钱是弟弟的6 倍;如果哥哥给弟弟10元,那么两人的钱一样多.哥哥和弟弟原来各有多少钱?【反应练习】1 .学校“红领巾剧团〞要购置5套女装,每套女装的上衣标价是20 元,裙子标价是40元,购置男装共花了1500元.购置男装的钱是女装的多少倍?2.张老师和王老师一起逛商场,张老师看中一件衣服,王老师看中一双鞋,但他们的钱都不够.如果张老师借钱给王老师买鞋,那么自己还剩下150元.如果王老师借钱给张老师买衣服,那么自己就剩下60元了,衣服的价格是鞋子的2 倍.两位老师一共带了多少元钱?【例2】东东和军军两人加工800个两件,东东每小时加工37个,军军每小时比东东少加工12个,如果由军军单独加工,每天工作8小时,需要多少天才能加工完?【反应练习】甲、乙两队合挖一条水渠,甲队从东往西挖,每天挖75米;乙队从西往东挖,每天比甲队少挖5米,两队合作8天挖好,这条水渠一共长多少米?【例3】欢欢和乐乐分别从相距10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欢欢每小时走6千米,乐乐每小时走4千米,如果欢欢带着一只狗和自己同时出发,狗每小时跑10千米,狗在两人之间往返跑,直到两人相遇,狗跑了多少千米?【反应练习】L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12小时后,距离终点还有60千米, 这时离乙地还有840千米,这辆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乌龟和兔子从同一地点出发,在一条长750米的环形跑道上赛跑.经过多少分【例4】在乘法算式AXB 中,如果乘数A 减少4,那么积减少48;如果乘数V 增加6,那么积增加196.原来的积是多少?【反应练习】在一个乘法算式中,如果一个乘数增加15,积增加225;如果另一个乘数增加7,积增加224.原来算式的积是().第二局部拓展提优专题一巧添括号【例1】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使算式成立.42+564-7-3X2=842+564-7-3X2=98【反应练习】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使算式成立.(1) 7X9+124-3-2=237X9+124-3-2=757X9+124-3=91(2) 96+484-16-2X4=196+484-16-2X4=100专题二巧添运算符号【例2】给下面各算式添上“一〞 “x 〞 “ + 〞或括号使等式成立.2 2 2 2=0 钟相遇?相遇时兔子比乌龟多跑多少千米? 我每分斜比鸟电3电40米02 2 2 2=12 2 2 2=2【反应练习】给下面各算式添上“ ++ 〞或括号使等式成立.4 4 4 4=64 4 4 4=74 4 4 4=84 4 4 4=9专题三运用逆向倒推法求正确结果【例3】小马虎在计算〔800-口〕+15+25时,看到15+25计算方便就先算了加法,然后再算括号里的减法,最后求商,计算结果是15.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多少?【反应练习】L在计算440-E1 + 55X4时,明明错误的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得到的结果是320,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2.在计算〔600-口〕+25+94时,没注意题中小括号,而是先用口里的数除以25,然后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得678,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是多少?专题四定义新运算【例4】对自然数.、b,规定.〃+ 〃x2+3.求702Z\6的值.【反应练习】1.规定.△b = ax〃-a+〃,试求出12Z\55.2.假设AXB= (A+3XB) X (A+B),求5X7 的值.(135+415)^5+16 350X4 + 25+25 72+ [960+(245-165)]课后稳固1.直接写出得数.200X30=42X4=13X7=350 + 10=230X2-20=3304-30=60 X 50=4604-20=270 + 90=5604-70+58=12004-20=5004-50=2804-70=34X2=360+40X8=2.递等式计算(135+75) + (75+25)220-1604-5X57564-[4 X (56-35)]二、填空1.李师傅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需要4分钟,现在要把它锯成10段,需要〔〕分钟.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的和是143,商是3,余数是20,那么被除数是〔〕,除数是〔〕.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8,甲、乙两数的和是720,甲数是〔〕,乙数是〔〕.4.小轩和小丽比赛背古诗,小轩会背26首,小丽会背的古诗比小轩的2倍少8首. 小丽和小轩一共会背〔〕首古诗,小轩比小丽少会背〔〕首古诗.5.某工厂一个车间18个工人一天共生产零件360个.照这样计算,再增加6个工人,一天可以生产〔〕个零件.6,李阿姨的成衣店准备10天里加工480件羊毛衫,织了6天,织了300件,从第7 天起平均每天织〔〕件羊毛衫才能正好按时织完.7.小强在计算口-50 + 5+48时,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得到的结果是52,那么整洁的结果应该是〔〕.8.甲、乙、丙人中有教师、工人和战士各一人.丙比战士年龄大,甲和工人不同岁,工人比乙年龄小,〔〕是教师,〔〕是战士.三、选择1.下面的算式中,最后一步计算除法的算式是〔〕.A.48+32+2X3B. 〔48+32〕 +2X3C. 〔48+32〕 + 〔2X3〕2. 〔75 + 5〕 + 〔2504-5〕去掉括号,得数〔〕.A.变大B.不变C.变小3. AB两地相距420千米,小明爸爸开车从A第到B地,3小时行了252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还要几小时?正确的算式是〔〕.A.3+4204- 〔252 + 3〕B.4204- 〔252 + 3〕C. 〔420-252〕 4- 〔2524-3〕4.自然数〔〕分别与它本身相加、相减、相除的结果之和是101.A.100B.50C.255.规定:A*B=AXB-A+B,例如:3*7=3X7-3+7=25.那么4* (2*8)=( ).A.14B.34C.106四、解决问题1. 〔1〕一个电脑安装小组26天安装了226台电脑,比原方案多安装了18台,原方案每天安装多少台?〔2〕一个电脑安装小组26天安装了390台电脑,比原方案每天多安装了3台,原方案每天安装多少台?2. 一本书有185页,小云3天看了52页.照这样计算,8天后还剩多少页?3.某市出租车的计费标准是:起步价〔3千米以内〕8元,燃油附加费2元,超过3千米后超出局部每千米3元.李爷爷共坐了6千米,应付多少元?4.在一个长方形花圃的四周每隔12栽一棵树,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树?36 5.萱萱和涵涵同时从A,B两地骑车相向而行,萱萱每小时行20千米,涵涵每小84时行18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的地方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