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联时期的东正教

苏联时期的东正教

苏联时期的东正教
苏联时期的东正教

苏联时代的东正教

东正教又称正教、希腊正教、东方正教,是基督教中的一个派别,主要是指依循由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所流传下来的基督教传统的教会,它是与天主教、基督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正教”的希腊语意思是正统。与天主教和新教相比,东正教更具原教旨主义倾向和保守性。三大教派都信仰基督,但从圣经中吸取的“真理”却各有侧重。东正教标榜正教信仰是源自基督和使徒纯一不变的正道,指责西方天主教讲求“商业救赎”,指责新教避讳内心的痛苦与折磨,只追求外在生活的明朗与欢乐。总之,东正教不能容忍的是蕴涵于天主教与新教之中,导致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滋生的那些因素。

东正教于公元988年。即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当政时期传入俄罗斯,至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在过去200多年里,俄罗斯经历了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19世纪宗教改革、民主主义运动和20 世纪的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到解体等沧桑巨变。

而在苏联时代的东正教,其实也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是苏维埃政权与东正教会时期。在列宁的领导下,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于1917年取得了胜利。革命胜利之后,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宗教的法令和政策,比较重要的法令和政策有:(1)“土地法令”,削弱了东正教在经济上的实力。(2)“俄罗斯各族人民权利宣言”,该宣言废除了一切民族与宗教的一切特权和限制。(3)“关于教会同国家分离和学校同教会分离”,东正教会不再是国家教会了,国家不干预教会事务,教会也不干预国家事务。这些措施引起了教会及其神职人员的强烈不满和仇恨。他们借口保卫宗教和教会,激励煽动教徒反对苏维埃政权。东正教在这个时期里与其他教会联合;召开全俄东正教大会决定恢复牧首制;勾结外国干涉者;组织反革命队伍。1922年苏联遇到灾荒,吉洪牧首因鼓动神职人员抵抗政府没收教会财产用以解决人民饥饿问题的决定而被捕入狱,而最后愿意在政治上忠于苏维埃政权。尽管如此,反苏维埃政权的思想情绪,在东正教神职人员中间仍然时有出现。

二是卫国战争与东正教会时期。1941-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俄罗斯东正教会对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表示支持。从战争开始,教会领导人就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上,号召全体教徒去跟德国法西斯侵略者作斗争,动员各级神职人员和广大教徒为国家捐募钱财,用以购买飞机、大炮、坦克和军需品。政府用教会捐来的钱财组建了一个坦克纵队。由于他们的爱国行动,最高统帅斯大林和外交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接见教会领导人并表彰了他们的爱国行动。虽然在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占领区仍有少数神职人员充当了奸细,他们出卖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配合敌人反对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但在这个时期里,1943年成立的俄罗斯东正教会事务委员会的,它直属于苏联部长会议,其目的在于管理好教会组织,团结广大教徒群众。同年,政府同意举行了全苏东正教地方主教会议的,大会选举出已空缺多年的牧首,谢盖尔都主教被选为莫斯科和全俄东正教牧首。同时,苏联政府也允许教会开办神学院校,解决神职人员后继乏人问题,并允许出版宗教刊物,供教徒使用。这些问题的解决使都表明了教会与国家关系趋于正常化。教会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三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与东正教会时期。卫国战争结束后,东正教一直与苏联政府保持着比较协调的关系。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他在宗教问题上实行了一条机会主义路线,忽左忽右,摇摆不定。在赫鲁晓夫执政期

间,总的来说,俄罗斯东正教会在苏联社会上无地位可言。赫鲁晓夫继任者勃列日涅夫当政后,继任了前者的错误路线,但在宗教政策上有所调整和放松。此时的当局对对一些具有合法地位的教会组织所采取的扶植、保护、控制和利用的具体措施:在政治上予以保护,在经济上给予扶植,在国内活动方面进行控制,在国际活动方面加以利用。勃氏当局对一些没有合法地位的教会组织所采取的限制、打击和取缔的具体措施为:制定新的法规和条例,限制和打击违法的宗教活动,利用公安部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对一些非法教派进行打击和取缔。当局的这一措施并没有成功,反而使更多的教派转入地下活动,致使政教关系更加紧张。

四是戈尔巴乔夫与东正教时期。戈尔巴乔夫掌权后,与苏联前几任首脑不同,在宗教问题上,他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要对苏联过去实行的宗教政策重新审查和评价,认为过去苏联共产党实行的宗教政策错了,必须纠正。1990年10月,苏联正式颁布了由戈尔巴乔夫签署的新的“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法”。这部法规内容与以往的法规相比有很大变化,如赋予教会以法人地位,取消对宗教团体的种种限制,允许宗教团体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规定教牧人员和教徒与其他公民享有平等权利;取消对未成年人受宗教教育的限制;允许军人参加宗教活动等等。这部法规的实施是自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苏联政府在宗教领域政策的重大变化,使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质的变化。

东正教在传入俄罗斯后的一千年中,经历了俄罗斯历史中的五个大阶段:基辅罗斯时期,莫斯科公国时期,帝国时期和苏维埃时期。其中苏维埃时期的历史最为短暂,仅仅74年。但这74年的历史却与此前的历史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尤其对于东正教来说,是它传入俄罗斯后所经历的最为艰难。最为特殊的时期。希望通过对上述四个阶段的研究,能使我们比较辨证与全面的看待苏联与宗教的关系,并对如何看待无产阶级国家政权与宗教和教会的关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东正教》作者:[俄罗斯]布尔加科夫出版时间:2001-8-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俄国东正教会改革》作者:戴桂菊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1-1

《东正教史》作者:乐峰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6

俄罗斯东正教的特点

俄罗斯东正教的特点  乐峰 东正教从拜占廷帝国传入俄罗斯后,迄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适应俄罗斯的国情,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这些新特点表现为俄东正教与多神教的混合;俄东正教重视对圣徒、干尸和圣像的崇拜;俄东正教的排他性和不宽容;俄东正教的依附性;俄东正教的传教术等。  关键词:俄罗斯 东正教 多神教 传教术  作者乐峰,192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一、俄罗斯东正教与多神教的混合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出于政治的需要,将拜占廷的东方正教引入基辅罗斯,他首先受洗入教,而后命令所有基辅罗斯人入教。由于“罗斯受洗”不是出于人民的自觉自愿,多数基辅居民对“受洗”存有疑虑或恐惧。因此,接受东正教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原来居民信仰的多神教经过改头换面后保存了下来,由此,便出现了“双重信仰”,说明罗斯人在其基督教化以后几百年间宗教意识的状况①。  东正教传入罗斯后,罗斯人民对它慢慢适应习惯了,新的圣像、十字架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后在民族的传统中确立了下来,成为大多数人的东正教信仰。但是,当时在人们的观念中,不仅在老百姓,就连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的头脑中,仍然没有放弃对多神教神祇的崇拜。在人们的意识和生活中,新旧两种宗教密切的互相交织在一起,旧的多神教成为新的东正教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教会历史家伽利可夫斯基认为:罗斯人虽然已经受洗,但仍然崇拜和祭祀风神、太阳神、雷神、火神、畜神以及山妖、夜叉和吸血鬼……②东正教认为神圣的善恶神(天使、圣徒、魔鬼等)就是多神教的神灵们(山神、太阳神、山妖、林妖等);在东正教徒看来,上帝的三位一体等于三个神住在一起;东正教把多神教的神的名字换成东正教的神的名字,如:泊伦(雷神)变为伊里亚(传教士),维列斯(畜神)变为弗拉西(圣徒)。  东正教与多神教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既相信善恶两种本原,又认为恶神具有巨大的力量。一些恶神在多神教中所扮演的角色,同魔鬼在东正教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没有什 ① 参见И.А.克雷维列夫:《宗教史》,第1卷,莫斯科思想出版社1957年俄文版,第344页。  ② 参见伽利可夫斯基:《古代罗斯基督教同异教残余的斗争》,第1卷,哈尔科夫1916年俄文版,第126页。  103

俄罗斯重要的节日

俄罗斯节假日 1月1日:新年(New Year's Day) 1月7日:俄国东正教圣诞节(Russian Orthodox Christmas) 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an's Day) 4月或5月:俄国东正教复活节(Russian Orthodox Easter) 5月1日:劳动节(Labor Day) 5月9日:胜利节(Victory Day) 6月12日:独立纪念日( Independence Day) 11月4日:人民团结日代替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感谢独联体专家的提醒 12月12日:宪法节( Constitution Day) ================================ 俄罗斯节日——中俄文对照 1月1日:Новогодний праздник ( Новый год ) 新年 1月7日:Рождество Христово 主降生日( 东正教节日) 2月14日:День Святого Валентина ( День влюблённых ) 圣瓦连京节( 情人节) 2月23日:День защитников Отечества祖国保卫者日还叫卫国战士日( 俄罗斯又称男人节) 3月8日: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женский день 三八妇女节( 国际性节日) 5月1日:Праздник Весны и Труда 五一劳动节( 国际性节日) 5月9日:День Победы 胜利日( 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 6月6日:День рождения А.С.Пушкина普希金诞辰日 6月12日:День принятия декларации 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 суверенитет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 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日 6月22日:День памяти защитников Отечества 卫国战士纪念日

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影响

简述东正教对俄罗斯的影响 东正教是俄罗斯的国教,与天主教、基督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目前也是第二大教派。“正教”在希腊语中是正统的意思,因此东正教也称为正教会或正统教会。十世纪以前俄罗斯的主要宗教是本土的多神教,直到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才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俄罗斯的基督教化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也就是在长期的与本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思想意识,改变了俄罗斯,培育了俄罗斯人的宗教性。1997年的《信仰自由和宗教组织法》更是强调了“东正教在俄罗斯历史上、俄罗斯精神和文化形成于发张中的特殊作用”,由此也可以看出东正教对俄罗斯的文化、艺术、生活甚至是政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东正教是俄罗斯人精神文化之源。俄罗斯文字的形成是由东正教会的传入为前提产生的。东正教的传播要求很多神职人员,因此他们支持开办大量的学校,虽然主要目的是培养为完成圣礼的神甫,但客观上这些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俄罗斯著名作家普希金、托尔斯泰、果戈理等,都把很深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感写到他们的作品中。 俄罗斯绘画的起源与基础来自于东正教拜占庭风格的俄罗斯古典绘画艺术,随着东正教的传入,俄罗斯掌握了拜占庭的艺术风格和画技。在俄罗斯东正教的文化中,绘画成为人类与神沟通的媒介,这就给宗教绘画赋予了崇高的境界。东正教不但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石建筑艺术的发展。俄罗斯的建筑艺术在10-11世纪达

到了很高的水平,宗教成为俄罗斯建筑艺术发展的动力因素。还有音乐剧《圣母俄罗斯》就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示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生活的影响。 在接受东正教后,俄罗斯人了解了“罪孽”的概念,禁止了祭祀、贩卖奴隶、限制奴役,使得他们成为最具品格的民族,在现实生活中东正教所宣传的爱与宽恕的思想处处可见。 俄罗斯独立以来东正教不断拓展势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在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中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普金就是一名虔诚的东正教教徒,他执政后很重视宗教的作用,因为在历史上东正教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有效工具和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1年俄罗斯权威机构社会结果显示俄罗斯人55%信奉宗教,其中就有91%信奉东正教。由此可以看出东正教已经融入到俄罗斯人的精神里,东正教不仅创造了俄罗斯,而且也在精神上哺育了俄罗斯人。

俄罗斯风俗节日

1、公立新年;1月1日 2、俄罗斯建军节公历2月22日是俄军的建军节。2月23日,原为前苏联的红军节。1991年,苏联解体,这一节日改为俄军建军节,并将日期改在2月22日。过去,每逢这一节日,国家都要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现在,俄罗斯不再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但是,国家和政府主要领导人在节日时,都要到红场向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举行仪式,晚上燃放焰火。一些政党、社会团体仍然自发地组织,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庆祝活动。这一天,国家定为公休日。 3、妇女节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这是一个全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民主、解放而斗争的庆祝日。这一天,女职工通常能享受一天的假期。在家里,丈夫通常要把作饭等家务劳动全包下来,让妻子休息。 4、劳动节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按规定,这一天放假。同时组织各种庆祝和游艺活动,或者举行群众性游行。以往,这类活动有政府组织,游行队伍中包括各企业、机关的代表。现在,除政府组织的庆祝活动外,各种不同政见的组织者、劳工团体往往在这一天也自发地组织各种庆祝活动,阐述各自的政见,扩大本组织的影响。各种俱乐部都要举行内容丰富、色彩缤纷的娱乐活动,节日情绪很高。 5、胜利节胜利节定在5月9日。这是原苏联时期,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的纪念节日。俄罗斯独立之后保留了这个节日,并改称为胜利节。每年这一天,莫斯科都要举行隆重的集会和阅兵式庆祝胜利。国家领导人前往红场的无名烈士墓前敬献花圈,进行哀悼。夜晚,莫斯科和各英雄城市鸣放礼炮,纪念死难者。同时,燃放焰火,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 6、诗歌节6月6日是俄罗斯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的诞生日。这天,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这里,参加诗歌节纪念仪式和赛诗会。全国各地也都举行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7、国庆节俄罗斯国庆节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通过并发表了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脱离苏联,主权独立。这一天便被俄罗斯定为国庆节。目前,俄罗斯人在这一天并没有举行什么特别的庆祝活动。政府也没有组织什么正式的庆祝仪式。但是,6月12 日被定为公休日。16、送冬节(谢肉节)新年后第二个最热闹的节日是送冬节。送冬节是四季节日之一,节期约在2月末、3月初,为时一周。送冬节的前身是古斯拉夫人的春耕节。人们认为冬去春来是春神雅利洛战胜严寒和黑夜的结果,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都要举行隆重的送冬迎春仪式。人们用烤成金黄色圆形小薄饼祭祀太阳,晚上则燃起篝火,烧掉用稻草扎成的寒冬女王像。人们以此欢庆经过漫长的严冬,明亮的太阳又开始为大地送来温暖。节日期间吃黑麦烤制的犁形、耙形大面包。第一天播种时,人们带着面包、盐和鸡蛋下地,当牛马犁出三条垄沟时,人们吃掉一部分面包和盐,其余的喂牛马。又把鸡蛋埋入土中,表示祭祀大地,祈求保佑。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无力取消这一异教的民间节日,只好把春耕节改称谢肉节,节期安排在春季大斋前一周。教会把这一周称为无肉周或干酪周,因为在这一周里人们仍然可以吃荤食或乳制品,这一周过后,进入大斋期,人们将不得吃肉食和乳制品,故称谢肉节,意为大斋之前向肉食告别。谢肉节持续7天,每天各有其名,庆祝方式不尽相同。星期一为迎春节。家家户户煎制圆薄饼,作为节日的必备食品,吃时佐以鱼子、酸牛奶等。星期二为始欢节。人们邀请亲朋好友家的未婚姑娘和小伙子们一起娱乐,为他们牵线搭桥,提供挑选意中人的机会。星期三为宴请日。岳母宴请女婿。星期四为狂欢日。庆祝活动达到高潮。人们在大街上举行各种狂欢活动,开怀吃喝,尽情欢乐。星期五为新姑爷上门日。新女婿宴请岳母及其家人吃薄饼。星期六为欢送日。人们载歌载舞把象征寒冬女神的草人用雪橇送往村外烧毁,在这一天新媳妇要拜访丈夫的姐妹。星期日为宽恕日。人们走亲访友,拜访邻里,请求他人原谅自己的过错。60年代末,苏联政府将这个节日改为送冬节,又叫俄罗斯之冬

俄罗斯有什么节日

俄罗斯有什么节日 /ueditor/201708/03/dd2d60af4f85beaddf9fbf6cd14a8847 .jpg" title="191576.jpg" alt="191576.jpg" width="345" height="213" /> 俄罗斯有哪些节日 1.俄罗斯节日中俄对照,1月1日:Новогоднийпраздник( Новыйгод) 新年 1月7日:РождествоХристово主降生日( 东正教节日) 2月14日:ДеньСвятогоВалентина( Деньвлюблённых) 圣瓦连京节( 情人节) 2月23日:ДеньзащитниковОтечества卫国战士日( 俄罗斯又称男人节) 3月8日: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женскийдень三八妇女节( 国际性节日) 5月1日:ПраздникВесныиТруда五一劳动节( 国际性节日) 5月9日:ДеньПобеды胜利日( 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 6月6日:ДеньрожденияА.С.Пушкина普希金诞辰日 6月12日:Деньпринятиядекларацииогосударстве

нномсуверенитете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 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日 6月22日:ДеньпамятизащитниковОтечества卫国战士纪念日 7月1日:ПраздникПетра( деревенскийпраздник) 彼得节( 农村节日) 8月1日:ПраздникИльи伊里亚节 9月1日:Деньзнаний知识节 11月7日:ДеньпамятиоВеликойОктябрьскойреволюции1917 годавРоссии1917年十月革命纪念日12月12日:ДеньКонституции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俄罗斯联邦宪法日 2 俄罗斯节日简介 和外国人交流一定的了解他们人情风俗,这在一定情况下对你有很大的帮助,下面介绍下俄罗斯的一些重大节日ba ~~ 在当今俄罗斯,人们乐于庆祝所有的节日——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世俗的还是宗教的、家庭的还是职业的。 新年是一年中第一个也是最隆重的节日。为了迎接新年人们往往要装饰一棵新年枞树,准备一桌丰盛的美食,给孩子们筹办各种新年演出。俄罗斯的“严寒爷爷”和他的外国同行圣诞老人不同,他不是一个人去造访孩子们,而总是带着自己的孙女雪姑娘——一个梳着白色齐腰长辫、穿着漂亮小皮袄的可爱小姑娘。

各国重要的节日整理

1月6日俄罗斯东正教平安夜 按照儒略历法,东正教徒于1月6日迎来圣诞节平安夜,教堂届时会举行弥撒。以东正教为主流信仰的国家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马其顿、格鲁吉亚、黑山。 1月7日俄罗斯东正教圣诞节 从1月1日元旦开始休假,假期一直延续到1月7日的圣诞节,期间的假日称为搭桥(Bridge Holiday)。 1月14日日本成人礼 从2000年开始,1月的第二个星期一为日本的成人礼,在这一年进入20岁的年轻人会在这天由市政府主持特别的成人礼仪式,并被颁发证书,以示他们从当日开始作为成年人,需负担起社会责任与义务。这是日本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源于中国古代的“冠礼”。 1月21日美国马丁路德金纪念日 这是美国联邦法定假日,纪念马丁?路德?金牧师的生日。马丁?路德?金为黑人谋求平等,发动了美国的民权运动。 1月26日澳大利亚国庆日 1788年1月26日,英国船长亚瑟?菲利普带着一队囚犯在新南威尔士登陆,成了首批抵达澳大利亚的欧洲人。在随后的80年间,总共有15.9万英国犯人被流放澳大利亚,所以这个国家也被戏称为“囚犯创造的国家”。如今,这一天已经成为了澳大利亚最隆重的年度节日之一,各大城市都会举行各种大型的庆祝活动。 2月4日斯里兰卡国庆日 斯里兰卡历史悠久,公元前463年建立僧伽罗王国,1505年起先后遭受葡萄牙、荷兰,英国殖民统治。一战末期,斯里兰卡人民从英国人手中争取到了“内部自治”权。二战后,又迫使英国于1947年同意将斯里兰卡作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域的议案。1948年2月4日,斯里兰卡正式宣告独立。 2月6日新西兰国庆日 (Treaty of Waitangi),又称怀唐伊日,毛利人和英国政府于1840年2月6日签订《怀唐伊条约》 该条约使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 2月11日日本建国纪念日 相传日本初代天皇神武天皇是在2月11日这天即位,于是视这天为日本国的开始,将这天定为日本建国日。 2月18日美国总统日 总统日(英文:Presidents' Day)联邦节日,美国的10个法定节日之一,定在每年二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与阵亡将士纪念日,感恩节等享有同等地位;每年的这一天美国人都会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来重温历史、缅怀人们心中备受尊敬的伟大总统,学校和家长也会在这一天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了解和熟悉美国的历史。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无论是最初的多神教还是后来持续久远的东正教,都在俄罗斯的广袤土地上找到了繁殖的土壤。它们的传播带给俄罗斯的不仅仅是宗教的信仰,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并以其强势的姿态给社会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建筑艺术在俄罗斯的繁荣和发展亦是见证了这个铁一样的历史演变进程,并以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昭示出这种演变的真实风貌。本文正是基于宗教因素介入和指引的思想上,将俄罗斯建筑的辉煌与伟大作一个关联的呈现。重点论述在20世纪之前的俄罗斯建筑发展史及其所受的宗教影响。 关键词:俄罗斯建筑宗教东正教 引言 关于俄罗斯东正教和俄罗斯建筑的书目不胜枚举。其中乐峰先生的《东正教史》是前者比较典型和突出的代表作;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教授的译作《俄罗斯建筑史》,应当是关于后者的文献中比较权威的著作之一。北京大学教授任光宣所著的《俄罗斯艺术史》对俄罗斯的建筑也有专门的论述。而将宗教文化与建筑相联系并将这种联系进行研究的著作尚未发现。本文的初衷在于:俄罗斯的宗教文化传统和建筑艺术传统都是非常优秀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而这两种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是如此显著和强烈,每一个欣赏俄罗斯文化艺术的人都不应忽视,而是应当更加真切地用身心去体验它。我们在看问题的时候强调联系,同样的理论可应用于俄罗斯的宗教与建筑。本文的重点是介绍建筑艺术的发展,而宗教的动力因素被看作建

筑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为宗教服务的祭祀建筑——教堂,本身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俄罗斯的建筑艺术是伟大的,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古朴风格,同时在不断的宗教文化势力的影响下,具有了为宗教服务的浓厚性质。本文在简要讲述俄罗斯的建筑历史发展的同时,着重论述建筑中的主流建筑——宗教建筑,即“教堂”的主要艺术取向,历史特征和发展趋势,力图体现建筑艺术所受宗教的影响之深刻。其中从东正教作为中世纪俄罗斯国教的地位来看,它的影响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应当着重讲述。当然,在例举的同时,不免涉及建筑方面的专业术语。本文举其大概特色,尽量避免枯燥罗列,做到有主有次。对建筑主体的描写可能是不全面的,但却会不遗余力地突出中心。 建筑是艺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将世界文化划分为21个文明单位,其中俄罗斯文化被称为“俄罗斯东正教”,这非常突出地表现了宗教特别是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艺术领域的强烈影响。 特别是在中世纪,宗教文化对建筑起过重大的作用。建筑通常是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和自然土壤之中的,但是宗教文化的力量将相距数千公里,政治体制并不相同的国家和地区纳入到一个建筑文化圈中。而这时的主要文明国家和地区被几个宗教势力所囊括:一个是欧洲的基督教世界,一个是北非、中亚、西亚、印度和西班牙的伊斯兰教世界,一个是印度次大陆和东南亚的印度教-婆罗门教世界。其中,基督教世界又可分为东正教和天主教,后来又有新教的世界。宏观的说,

俄罗斯留学必知的东正教节假日介绍.doc

俄罗斯留学必知的东正教节假日介绍 东正教在沙俄时代是国教,十月革命后教会的活动受到了限制。苏联解体后,东正教重新活跃起来。东正教的节日繁多,其中复活节最为重要。和看看俄罗斯留学必知的东正教节假日介绍。 一、复活节 东正教最大的节日是复活节。复活节是东正教最古老、最突出的节日,是“节日中的节日”。它为纪念耶稣复活而设,在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举行,一般在三月底四月初。这个节日来源于《圣经》中关于耶稣从死里复活的记载。 复活节前夕(星期六晚上),在耶稣像前点起油灯,供上圆柱形的鸡蛋面包及染成各种颜色的鸡蛋。晚上教徒手持蜡烛和彩蛋到教堂门口排队。夜间12点正,圣门敞开,内有教士喊:“耶稣复活了!”人们都跟着喊:“耶稣复活了!”并且互相拥抱、接吻、交换彩蛋。然后教士把少量的面饼和葡萄酒分给教徒吃,把面饼称为耶稣的“圣体”,葡萄酒称为“圣血”,谓之领“圣餐”。据说,吃了“圣餐”的人会得到幸福。 二、十二大节日 1.主降生节 主降生节又称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东正教的圣诞节日期与天主教的不同。天主教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东正教因历法不同,节期也不同,东正教把圣诞节定在公历1月7日。长期以来,不论是否是教徒,俄罗斯人都隆重庆祝这一节日并把12月24日至1月19日之间的这段日子定为圣诞节期。俄罗斯人认为圣诞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圣诞节期间,人们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占卜,吃圣诞鹅,装饰圣诞树。由于这一节期正好在元旦前后,所以往往和迎新年的各项庆祝、娱乐活动交织在一起。 2.主领洗节

主领洗节又称显现节或主显节,是纪念耶稣在约旦河里接受先知约翰洗礼的节日。东正教把主领洗节定在公历1月19日。这一天,俄罗斯人除去教堂祈祷外,还要到江河里破冰取“圣水”,健康的人还要跳进冰窟窿里洗一洗。按风俗习惯,18日晚上,人们要进行占卜。特别是女孩子可在此时占卜自己的终身大事。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3.主进堂节 主进堂节又称圣母行洁净礼日。东正教把主进堂节定在公历2月14日或15日。此节是纪念圣母玛丽亚在生育耶稣满了洁净期后,带婴儿耶稣进圣殿,为自己行洁净礼,将婴儿耶稣献给上帝。 4.圣母领报节 东正教把圣母领报节定在公历4月6日。此节是为纪念圣母玛丽亚领受天使向她传报上帝的旨意,告知她将由“圣灵”感孕而生耶稣。 5.主进圣城节 主进圣城节又称棕枝主日,东正教把主进圣城节定在复活节的星期日。此节是为纪念耶稣“受难”前不久,骑驴最后一次进耶路撒冷城。当时群众手执棕枝踊跃欢迎耶稣。为表示纪念,此日教堂多以棕枝为装饰,有时教徒也持棕枝绕堂一周。 6.主升天节 主升天节又称耶稣升天节。东正教把主升天节定在复活节(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后第四十日,即公历5月14日和6月17日之间。此节为纪念耶稣“升天”的节日。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于“复活”后第四十日升天。 7.圣三主日(复活节后第五十日后的星期日) 8.主显圣容节(公历8月18日) 9.圣母安息节(公历8月27日) 10.皇母圣诞节(公历9月20日)

俄罗斯节日

俄罗斯节日 俄罗斯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新年和四季节日(送冬节、桦树节、丰收节和迎冬节)。除此以外,由于东正教长期作为俄罗斯的国教,影响深远,不少宗教节日已经成为俄罗斯人传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新年(元旦):俄罗斯的新年曾经定在每年初春时分的3月1日,届时举行隆重的祭祀太阳的仪式。15世纪末又受拜占庭的影响把节期改到9月1日。直到1699年,彼得大帝才依照西欧各国的传统习惯,把每年的1月1日定为新年。1669年除夕午夜,彼得大帝在红场上点燃了第一枚礼花,并命令莫斯科居民用松、柏、枞等常青树装房屋,以示吉祥。于是后来枞树成为圣诞节和新年的主要标志。由于节期相近,东正教把新年和圣诞节连在一起庆祝。新年的庆祝活动中少不了严寒老人(圣诞老人)和雪姑娘,他们向人们赠送礼物,祝贺新年。1930年,苏联政府将新年正式定为全国性节日。新年时,各个公共场所都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在城市的大广场上耸立着高大、漂亮的新年枞树,家家户户的客厅里也摆着挂着各种小礼物的枞树,塔形的枞树象征生命常青。在新旧交替的午夜12点钟,克里姆林宫巴斯克塔上的大自鸣钟传出洪亮的钟声,收音机和电视将钟声传遍全国。举国欢庆,人们打开香槟,互相祝贺新年。 公历1月14日是俄历元旦,俄罗斯人照例又要庆祝一番,尤其在农村。 送冬节(谢肉节):新年后第二个最热闹的节日是送冬节。送冬节是四季节日之一,节期约在2月末、3月初,为时一周。送冬节的前身是古斯拉夫人的春耕节。人们认为冬去春来是春神雅利洛战胜严寒和黑夜的结果,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都要举行隆重的送冬迎春仪式。人们用烤成金黄色圆形小薄饼祭祀太阳,晚上则燃起篝火,烧掉用稻草扎成的寒冬女王像。人们以此欢庆经过漫长的严冬,明亮的太阳又开始为大地送来温暖。节日期间吃黑麦烤制的犁形、耙形大面包。第一天播种时,人们带着面包、盐和鸡蛋下地,当牛马犁出三条垄沟时,人们吃掉一部分面包和盐,其余的喂牛马。又把鸡蛋埋入土中,表示祭祀大地,祈求保佑。 东正教传入俄罗斯后,无力取消这一异教的民间节日,只好把春耕节改称谢肉节,节期安排在春季大斋前一周。教会把这一周称为无肉周或干酪周,因为在这一周里人们仍然可以吃荤食或乳制品,这一周过后,进入大斋期,人们将不得

国别俄罗斯与东正教文化复习参考

俄罗斯与东正教文化复习要点 1. 俄罗斯历史 俄罗斯位于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北部,国土面积1700万平方公里,陆地所接壤的国家有十余个。俄罗斯的主体民族是斯拉夫人,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南斯拉夫和西斯拉夫三支,其中东斯拉夫人人数最多。东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被称为“罗斯”。 公元9世纪时,以基辅为中心的“基辅罗斯”国家建立,统治者自称“大公”。基辅罗斯国受到南面的文明大国拜占庭的影响。东正教是基辅罗斯接受拜占庭文化的最重要的一个结果。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为迎娶拜占庭公主,决定改宗教信仰,把东正教定为国教。而在“罗斯受洗”之前,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是多神教,东正教定为国教以后,迅速扩展为全民的宗教信仰,渗透到俄罗斯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文字到建筑,从宗教信仰到社会生活,无一不在东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之下。俄文字母直接采用拜占庭僧侣创制的基立尔字母,起先有43个字母,后来逐渐演变为今天的由32个基立尔字母构成的俄文。建筑艺术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样式,俗称“洋葱头”建筑。还有音乐和绘画,等等,都体现着东正教的教义和思想。 到13世纪,基辅被蒙古大军攻克,基辅罗斯国灭亡。基辅罗斯的东斯拉夫民族也就逐渐分化,最终演化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 13世纪时,莫斯科公国的版图开始急剧扩展。伊凡三世在位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俄罗斯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时,被主持仪式的总主教宣布为“沙皇”,“沙”源于拉丁语词,意为“大皇帝”。此后的历代俄罗斯皇帝都被称为“沙皇”。 1613年,俄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建立。1712年,彼得一世迁都圣彼得堡,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要内容有:削弱大贵族;收回军权,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改进军事设备;开办各类军事学校;建立和扩大海军;简化斯拉夫字母,创办报纸,建立科学院,推行学校教育;还有就是提倡西欧的服饰礼仪和生活方式。1725年根据彼得一世的赦令,俄罗斯科学院成立。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罗斯迅速强大起来,因此他也被人们尊称为“彼得大帝”。 1755年根据皇帝的旨意,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创立了莫斯科大学,女皇的宠臣亲任学监。莫斯科大学不仅招收贵族子弟,同时也招收贫民子弟,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大学。创办人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同时还是一位诗人。他提出物质与运动守恒的理论,并进行实验。 1825年12月,参加过卫国战争和巴黎远征的部分青年军官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秘密组织革命团体“南方协会”和“北方协会”,并在1825年12月乘新沙皇即位之际,分别在乌克兰和圣彼得堡举行起义,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它成了俄罗斯人民民族意识空前觉醒的标志。 1917年3月,圣彼得堡爆发了工人武装起义,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至此,统治了俄国300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宣告终结。史称这次起义为“二月革命”。俄历1917年10月24日(公历11月6日),圣彼得堡工人和士兵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并于次日深夜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同日晚,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由此建立。 经过将近70年的风风雨雨,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跟其他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一样,各自成为了独立国家。

简要概述东正教对于俄罗斯文化的重要意义

简要概述东正教对于俄罗斯文化的意义 俄罗斯民族文化是和东正教联系在一起的。从公元988年俄罗斯受洗开始,东正教就开始影响这个民族,这种影响首先表现为对俄罗斯物质文化的影响,中世纪俄罗斯主要的文化成就是绘画和建筑,而这些绘画和建筑主要体现的就是宗教文明;到了近代,教会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在俄罗斯民族的精神中,它已经生根发芽,影响了整个民族就精神状态,塑造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 俄罗斯受洗在俄罗斯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它标志了俄罗斯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转变,代表着一种先进文化的的东正教开始进入俄罗斯文化,使得俄罗斯各民族的信仰统一,从而促进了东斯拉夫各部落的团结,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民族性”和:国家性“的意识开始萌芽。这大大促进了俄罗斯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东正教的进入也让俄罗斯这个国家加入了基督教世界,也就是加入了西方世界,使俄罗斯国家与西方整个基督教国家,建立了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联系。在如今的俄罗斯,东正教也在政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东正教对俄罗斯人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俄罗斯人接受东正教之后,在各个地方广泛地建立教堂,因为教堂是东正教徒礼拜的场所,围绕着教堂,形成了一些小的城市。于是,本来是一个农业国家,现在逐渐走向了城市化的道路。所以说,城市文化正是由于东正教的引入才在俄罗斯开始。 东正教对俄罗斯艺术文化的影响。在蒙古入侵之前东正教的最重要代表的拜占庭文化是罗斯文化的最重要来源,拜占庭文化的引入丰富了罗斯民族的文化生活,让十分封闭,并且尚未脱离原始公社的俄罗斯在文化认知上实现了一个飞跃。此外,俄罗斯人的文字,就是由于东正教会的传入,才开始产生的。教会的斯拉夫语成为基辅的书面语言,同时也是官方语言,东正教的引入更使大量希腊词汇流入基辅。基里尔字符成为俄罗斯文字的基础,这一变化为日后俄文的正式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再者,俄罗斯的建筑艺术在10—11世纪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宗教成为罗斯建筑艺术发展的动力因素。10世纪末,东正教的传入不但促进了石建筑艺术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随着东正教的传入,罗斯的画师们掌握了拜占庭的艺术风格和几百年来锤炼的画技。 在教育方面,东正教也对也对俄罗斯产生一定的影响。东正教的传播要求大幅度提高神职人员的数量,因此支持开办大量的学校,虽然主要目的是培养为完成圣礼和“教区管辖下教徒的科学教育”所必需的神甫,但客观上这些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东正教是俄罗斯人精神文化之源。基督教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最初被统治者自上而下强加给人民,但是在长期的与本民族自己的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思想意识,改变了俄罗斯文化的精神面貌,培育了俄罗斯人的宗教性,巩固了俄罗斯人超越个体自身存在的精神性。正如别尔嘉耶夫指出,俄罗斯人民按其类型和精神结构是宗教性的,甚至就是脱离了东正教,俄罗斯人也会继续寻找上帝和真理。因此俄罗斯的无神论,虚无主义,唯物主义都带有宗教色彩。 综上所述,在俄罗斯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正教在创造俄罗斯文化,哺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深深地融入了俄国人民的生活,成为流淌在他们血液里不可分割的精神物质。

俄罗斯妇女节

俄罗斯妇女节 篇一:俄罗斯重要的节日 俄罗斯节假日 1月1日:新年(newYear'sday) 1月7日:俄国东正教圣诞节(Russianorthodoxchristmas) 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woman'sday) 4月或5月:俄国东正教复活节(RussianorthodoxEaster) 5月1日:劳动节(Laborday) 5月9日:胜利节(Victoryday) 6月12日:独立纪念日(independenceday) 11月4日:人民团结日代替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感谢独联体专家的提醒12月12日:宪法节(constitutionday) ================================ 俄罗斯节日——中俄文对照 1月1日:Новогоднийпраздник(Новыйгод)新年 1月7日:РождествоХристово主降生日(东正教节日) 2月14日:ДеньСвятогоВалентина(Деньвлюблённых)圣瓦连京节(情人节)

2月23日:ДеньзащитниковОтечества祖国保卫者日还叫卫国战士日(俄罗斯又称男人节) 3月8日: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женскийдень三八妇女节(国际性节日) 5月1日:ПраздникВесныиТруда五一劳动节(国际性节日) 5月9日:ДеньПобеды胜利日(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 6月6日:ДеньрожденияА.С.Пушкина普希金诞辰日 6月12日:Деньпринятиядекларациио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мсуверенитете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日 6月22日:ДеньпамятизащитниковОтечества卫国战士纪念日 7月1日:ПраздникПетра(деревенскийпраздник)彼得节(农村节日) 8月1日:ПраздникИльи伊里亚节 9月1日:Деньзнаний知识节 11月7日:ДеньпамятиоВеликойОктябрьскойреволюции1917годавРоссии1917年十月革命纪念日 12月12日:ДеньКонституцииРоссийско

苏联时期的东正教

苏联时代的东正教 东正教又称正教、希腊正教、东方正教,是基督教中的一个派别,主要是指依循由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所流传下来的基督教传统的教会,它是与天主教、基督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正教”的希腊语意思是正统。与天主教和新教相比,东正教更具原教旨主义倾向和保守性。三大教派都信仰基督,但从圣经中吸取的“真理”却各有侧重。东正教标榜正教信仰是源自基督和使徒纯一不变的正道,指责西方天主教讲求“商业救赎”,指责新教避讳内心的痛苦与折磨,只追求外在生活的明朗与欢乐。总之,东正教不能容忍的是蕴涵于天主教与新教之中,导致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滋生的那些因素。 东正教于公元988年。即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当政时期传入俄罗斯,至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在过去200多年里,俄罗斯经历了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19世纪宗教改革、民主主义运动和20 世纪的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到解体等沧桑巨变。 而在苏联时代的东正教,其实也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是苏维埃政权与东正教会时期。在列宁的领导下,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于1917年取得了胜利。革命胜利之后,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宗教的法令和政策,比较重要的法令和政策有:(1)“土地法令”,削弱了东正教在经济上的实力。(2)“俄罗斯各族人民权利宣言”,该宣言废除了一切民族与宗教的一切特权和限制。(3)“关于教会同国家分离和学校同教会分离”,东正教会不再是国家教会了,国家不干预教会事务,教会也不干预国家事务。这些措施引起了教会及其神职人员的强烈不满和仇恨。他们借口保卫宗教和教会,激励煽动教徒反对苏维埃政权。东正教在这个时期里与其他教会联合;召开全俄东正教大会决定恢复牧首制;勾结外国干涉者;组织反革命队伍。1922年苏联遇到灾荒,吉洪牧首因鼓动神职人员抵抗政府没收教会财产用以解决人民饥饿问题的决定而被捕入狱,而最后愿意在政治上忠于苏维埃政权。尽管如此,反苏维埃政权的思想情绪,在东正教神职人员中间仍然时有出现。 二是卫国战争与东正教会时期。1941-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俄罗斯东正教会对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表示支持。从战争开始,教会领导人就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上,号召全体教徒去跟德国法西斯侵略者作斗争,动员各级神职人员和广大教徒为国家捐募钱财,用以购买飞机、大炮、坦克和军需品。政府用教会捐来的钱财组建了一个坦克纵队。由于他们的爱国行动,最高统帅斯大林和外交人民委员会主席莫洛托夫接见教会领导人并表彰了他们的爱国行动。虽然在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占领区仍有少数神职人员充当了奸细,他们出卖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配合敌人反对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但在这个时期里,1943年成立的俄罗斯东正教会事务委员会的,它直属于苏联部长会议,其目的在于管理好教会组织,团结广大教徒群众。同年,政府同意举行了全苏东正教地方主教会议的,大会选举出已空缺多年的牧首,谢盖尔都主教被选为莫斯科和全俄东正教牧首。同时,苏联政府也允许教会开办神学院校,解决神职人员后继乏人问题,并允许出版宗教刊物,供教徒使用。这些问题的解决使都表明了教会与国家关系趋于正常化。教会的地位大大提高了。 三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与东正教会时期。卫国战争结束后,东正教一直与苏联政府保持着比较协调的关系。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他在宗教问题上实行了一条机会主义路线,忽左忽右,摇摆不定。在赫鲁晓夫执政期

俄罗斯文化特色——基于俄罗斯文化宗教性

俄罗斯文化特色 ——基于俄罗斯文化宗教性俄罗斯文化承自古罗斯国,用一句话来形容俄罗斯文化特征便是“起步晚、进步快、特征明、水平高”。对俄罗斯文化特点的阐述最突出的便是是俄罗斯文化的宗教性在各方面的综合体现,本文将从文化宗教性的表现,本文从其受难意识出发阐述。 “俄罗斯文化的神性意象是以受难意识为基础的。”在俄罗斯眼中,基督是受难的象征,只有经受苦难,从精神与肉体上获得超脱与自我满足。俄罗斯人的道德意识很不同于西方人,这种意识更富有基督教色彩,俄罗斯对待过失和罪行是另一种态度,这就是同情那些堕落的受屈辱的人。“这种受难意识基于宗教信仰之下,在受难之后方可实现自我救赎”,宗教文化在作品占据了主导的绝对的地位。这种受难意识,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好的诠释:如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罪与罚》中,拉斯科尼科夫伏在地上亲吻她的脚说“我不是向你下跪,而是想让人类的一切苦难下跪”这种受难意识用索尼娅的话说是“用苦难实现自我救赎”在其他人的眼里“人有时强烈的爱上苦难,爱到吓人的程度”。而当拉斯科尼科夫在杀死了对他如跳蚤虱子般无用的女房东与他的妹妹后,他也真是靠着这种宗教信仰,让索尼娅为其朗诵《新约全书》以寻求内心的安宁。这种受难意识的出现与耶稣受难为感召有罪的人实现自身的圣洁,赦免除掉我们的罪的宗教意识有着天然的联系。 当然这种受难意识与传统认知的英雄主义相糅杂,形成的便是一种殉道者为信仰而死的无畏姿态,在各种社会活动中有了十分明显地体现。十六世纪初,俄罗斯一名东正教的长老曾提出过世界是三个罗马的历史,前两个罗马已灭亡,莫斯科作为“第三罗马”将永世长存。很显然,他们这种东正教的历史传统中,所要做的不是拯救自身,而是拯救世界。这种基于宗教的,主观意识上的论断更促成的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膨胀,他们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不承认自己落后于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洪流中选择固守传统的态度,在彼得大帝一世选择出国向西方学习的时候射击军官兵进行了叛乱,被彼得大帝一世处以绞刑,车裂等残酷刑法之时,而受刑者却无所畏惧,表现出的是愤怒,而以一种殉道者的姿态高举蜡烛,唱着赞美诗从容赴死,为心中所信仰的东正教历史传统:俄罗斯是世界上最伟大

东正教对俄罗斯民俗风情的影响

分类号密级 U D C 编号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东正教对俄罗斯民俗风情的影响 院(系)外语学院俄语系 专业俄罗斯语言文学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年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ПРОСВЕЩЕНИЯ КНР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Центрального Китая Факультета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и литературы Влияние православия на русские народные обычаи Дипломная работа Чжу Таотао На соискание учёной степени бакалавра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Научный руководитель: Доцент Цзин Юйцин Утверждено назаседании специал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УчёногоСовета 8-огомая 2006 г. Председатель Совета: Профессор Лю Юнхун Ухань 2006

俄罗斯节日及习俗

学号0126114241 本科学年论文 所在系俄语系 专业名称俄罗斯语言文学 年级2012级 学生姓名马月 指导教师王蕾 2014年8月25日

俄罗斯的节日及习俗 摘要:俄罗斯的节日和纪念日五花八门而又真实可感。最流行的是全民节日。其次是宗教节日。每个民族都在漫长岁月中积淀下厚重的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风俗习惯。了解一些俄罗斯人的风俗习惯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且对在俄罗斯的学习生活会有稗益。本文通过对俄罗斯节日的详细介绍,使读者朋友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俄罗斯的节日习俗。 关键词:俄罗斯,节日,习俗,庆祝 Russia festivals and customs Author:Yue Ma Tutor: Lei Wang Abstrack :Russia's sense of reality and diversity of festivals and anniversaries. Most popular national holiday. Followed by religious festivals such as: the winter festival, Easter. Every nation under the accumulation of long years of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e, unique customs. Know something about Russia's customs and traditions could not only enrich one's own knowledge and in Russia's life proves. Keywords:Russia, festivals, customs, celebrations

俄罗斯节日

俄罗斯节日 1.谢肉节 谢肉节在每年东正教(基督教的分支)复活节前的第8周 谢肉节是斯拉夫民族古老的传统农业节日,是俄罗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亦称“送冬节”、“狂欢节”或“太阳节”。在中古世纪,人们在乍暖还寒之时,要举行祭祀仪式,用煎烤得色泽金黄的圆形小薄饼(太阳、幸福和富足的象征)祭祀太阳,祈盼春天早日到来,祈祷风调雨顺、人畜两旺,故有“送冬节”之称。在俄罗斯,“谢肉节”的节期为七天,名称不一:第一天——迎春日;第二天——始欢日;第三天——美食日;第四天——狂欢日;第五天——岳母晚会日;第六天——小姑子聚会日;第七天——送别日. 谢肉节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传统就是烹饪并食用名为blini的烤薄饼。舞蹈,歌唱,滑雪,滑冰,拳击等体育活动也是谢肉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此外,谢肉节的一大特色是在这一周之中,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2.建军节 俄军建军节在2月22日。国家和政府主要领导人在节日时,都要到红场向无名烈士碑敬献花圈,举行仪式,晚上燃放焰火。一些政党、社会团体仍然自发地组织,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庆祝活动。这一天,国家定为公休日。 3.妇女节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这是一个全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民主、解放而斗争的庆祝日。这一天,女职工通常能享受一天的假期。在家里,丈夫通常要把作饭等家务劳动全包下来,让妻子休息。俄罗斯的男人非常知情识趣,赠送给女士们的礼物或是艳彩的鲜花,或是芬芳的香水,或是珍贵的珠宝。在这个节日里,俄罗斯女人甚至可以做“甩手掌柜”,把家务活推给男人去做。俄罗斯非常重视三八妇女节。俄罗斯人对三八妇女节的重视程度和过节时的隆重程度甚至超越了情人节与圣诞节。三八妇女节可以是情人节,也可以是母亲节,更可以是儿童节。因此,在三八妇女节里,男女老少都能对号入座,都不会坐冷板凳。同时,俄罗斯人也把三八妇女节理解成“开春节”,寓意是春天的开始。 4.劳动节 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按规定,这一天放假。同时组织各种庆祝和游艺活动,或者举行群众性游行。以往,这类活动有政府组织,游行队伍中包括各企业、机关的代表。除政府组织的庆祝活动外,各种不同政见的组织者、劳工团体往往在这一天也自发地组织各种庆祝活动,阐述各自的政见,扩大本组织的影响。各种俱乐部都要举行内容丰富、色彩缤纷的娱乐活动,节日情绪很高。 5.胜利节 胜利节定在5月9日。这是原苏联时期,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的纪念节日。俄罗斯独立之后保留了这个节日,并改称为胜利节。每年这一天,莫斯科都要举行隆重的集会和阅兵式庆祝胜利。国家领导人前往红场的无名烈士墓前敬献花圈,进行哀悼。夜晚,莫斯科和各英雄城市鸣放礼炮,纪念死难者。同时,燃放焰火,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的胜利。节日活动,每逢胜利日来临,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纪念那个历史性时刻。许多人在胸前和手臂佩戴一条黄黑条纹相间、被视为勇敢和胜利象征的“乔治丝带”,还有人把丝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