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专题研究1 近代化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288.00 KB
- 文档页数:6
2023年广西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练习题一、选择题1.(2022·广西梧州·统考中考真题)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
”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A.弘扬了民主科学B.结束了君主专制C.实现了自强求富D.促进了思想启蒙2.(2022·广西贺州·统考中考真题)1872年,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使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
这说明了洋务运动()A.兴起于甲午战争以后B.目的是推动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C.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D.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3.(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他在一次集会上发表了激昂的演说:“吾四万万之人,吾万千之士大夫,将何依何归何去何从乎?故今日当如大败之余,人自为成。
救亡之法无他,只有发愤而己。
”这说明康有为主张()A.自强求富B.维新变法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4.(2022·广西·统考中考真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为此,他们掀起了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5.(2022·广西贵港·统考中考真题)《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这一规定()A.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D.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6.(2021·广西百色·统考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
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时代特征】近代化早期探索:19世纪60到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在经济方面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政治制度方面向西方学习,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
1.民族危机加剧: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进入20世纪,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
【核心考点】1.19世纪60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2.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3.地主阶级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4.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和筹建新式海军。
5.洋务派为自强创办的军事工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为求富创办的民用工业有: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6.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地位)。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积极作用)7.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影响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9.《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10.戊戌变法的序幕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谭嗣同。
11.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中考历史复习近代化的探索一、一、知识导航:1. 1.学习目标(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 2. 学习指导: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同学们要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等内容。
深入理解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意义、为什么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二、二、热点点击例1: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引进了一些先进生产技术解析:首先,审清题目。
题目考察的是洋务运动的作用,而题型是逆向选择题,即选择不正确的选项,在不能直接找出正确答案的情况下,采用排除法无疑是最佳途径。
然后,结合已学知识,对选项进行判别:A项表述是明显错误的。
如果。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一、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就是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实行的斗争,也就是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1、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如在历次反侵略战争。
2、中国人民反抗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斗争。
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抗争①鸦片战争:林则徐禁烟及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③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
⑥日本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抗日;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日。
(佟麟阁、赵登禹等)⑦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⑧反抗北洋军阀的统治:五四运动等⑨反抗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斗争。
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即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一、阶段特征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进程阶段:(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
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动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
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化的探索专项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5题)1.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同盟会纲领中能体现民权思想的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2.下列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戊戌变法性质的是()A.裁撤冗官B.创建海军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开办新式学堂3.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
这说明新文化运动()A.促进了思想解放B.推动了科技进步C.引发了政治革命D.传播了西方文化4.“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材料说明戊戌变法A.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B.刺激中国走向革命道路C.改变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D.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5.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陈独秀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时时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这里“启蒙的水”指的是A.自强求富B.君主立宪C.民主科学D.民主共和6.康有为在总结洋务运动时说:“今天下非不稍变旧法也,洋差、商局、学堂之设,开矿公司之事,电线、机器、轮船、铁舰之用,不睹其利,反以弊奸。
夫泰西行之而富强,中国行之而奸蠹,何哉?上体太尊而下情不达故也。
”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制定的政策是A.创办军事工业B.创办民用工业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7.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江。
内呼,令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梁启超意在A.分析中日学习西方的根本区别B.反对中国购买外国先进武器C.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舆论条件D.指出近代日本崛起的原因8.近年来,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民主进程。
2019-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专题研究1 近代化探索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逐渐“觉悟”经历的发展阶段。
与材料中“伦理的觉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材料二在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有近代学者指出:“当默深先生(魏源)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1)材料一中的“师长一说”指的是魏源的什么主张?该主张提出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
此万物莫不然(这样),而于生物之类为尤著。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
”
(2)概括材料二中严复宣传的主要观点。
严复的思想对当时中国政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3)据材料三中,指出在拥护“德先生”“赛先生”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4)综上所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你的建议。
3. 近代以来实现近代化是中国人追求的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人物在政治制度方面探索的事件是什么?其结果和影响如何?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学说”是什么?“新的学说”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有何关系?
材料三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
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为使国人“脱蒙昧”而发起的运动的名称。
这场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中先进的中国人探索近代化过程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谈谈你的认识。
4. 工业发展改变社会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材料一中李鸿章所说的“办了一辈子的事”指的是什么运动?请列举出在这场运动中所创办的近代企业名称?(列举两个即可)
材料二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荣氏企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企业之一。
在创办初期,适逢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经过艰苦奋斗,创立庞大的家族企业。
九一八事变后,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刚刚渡过难关,又发生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使他们经营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2)材料二中“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期?并依据材料指出“他们经营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工业的发展使近代社会生活在哪些领域发生了
巨大变化?
答案
1. (1)学术—政治—伦理(或技术—制度—思想);新文化运动。
(2)三民主义(或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辛亥革命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
2.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3)陈独秀《敬告青年》;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
(任答两点即可)
(4)解放思想;积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
(言之成理即可)
3. (1)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我国近代化发展。
(2)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中国人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近代化探索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4. (1)洋务运动;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列举两个即可)
(2)民国初期(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3)交通工具、文化生活(或大众传媒)、社会习俗。
24368 5F30 弰627578 6BBA 殺39827 9B93 鮓 29280 7260 牠 25346 6302 挂h28025 6D79 浹22944 59A0 妠37317 91C5 釅32767 7FFF 翿32321 7E41 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