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城域网汇聚节点机房建设解读汇报
- 格式:doc
- 大小:168.96 KB
- 文档页数:8
1.对IP城域网建设重点、难点分析及处理办法1.1.勘察设计问题分析(1)各专业之间的配合不紧密导致设计真空地带的形成由于数据专业与电源、空调、消防、装修等专业并行设计,将对机房平面规划都有一定的冲突,风险包括:1)走线架高度与消防管道冲突;2)电源列柜开关、线缆线径需求确认;3)排气风管与灯管的位置;4)机架、ODF、机房保护地排的分工与互联;5)机房进门斜坡位置影响机架位置;我公司负责过多个同类型的数据机房设计,确保了包括机房装修、空调、动力、消防在内的全专业的紧密配合,将会消除设计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2)对新型设备的进入准备不足导致设计质量下降由于本次工程将通过集采采购相关设备,中标的新增设备是否能及时搜集汇总设备相关资料对勘察设计进度影响非常大。
此外,设备安装机房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安装工艺要求精确性,都可能极大影响设计质量。
我公司已针对当前集采入围厂家、设备产品建立了规范的资料库以及查勘设计知识库,方便查勘设计人员快捷、准确的定位相关资料;同时我们也与各厂家建立了定期产品资料培训、沟通交流机制,保证新产品的安装设计最新工艺要求。
(3)项目进度要求急,对设计质量和进度提出很高的要求由于项目需要在年内实施完成,设计周期要求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而旦数据专业设计需要和机电等专业经过充分沟通才能确定机房布置的最终方案,这将极大影响设计质量。
我司长期负责骨干网ChinaNet/CN2、地市城域网、ITV、IDC设计,对IP网络非常熟悉,如我司中标,将利用公示期时间与各专业主管和设计单位充分沟通,提前落实方案,将及时反馈不确定因素并加强与建设单位沟通,明确相关方案,将不确定性给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实施期间,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项目组可派驻驻场设计人员,配合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实施。
1.2.设计重点、难点分析(1)勘察环节详细调查机房、识别潜在风险勘察环节重点需对现有机房进行详细调查,虽然我司长期负责城域网设计,对现有机房和设备的情况非常熟悉,但由于本期工程涉及400G平台设备引入、100G平台升级、网络结构扁平化、低密板卡割接高密板卡以及设备新增,因此仍需要详细调研本期工程设备的槽位现状以及机房环境,并重点分析建设环节中导致人身、网络设备出现重大隐患的风险点,针对机房及项目具体情况,提出重要风险的处置预案或规避方式。
5G建设中C-RAN机房动环配套建设方案探讨发布时间:2021-07-13T06:20:07.253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6期作者:王东俊[导读] 不同于传统4G基站建设,5G采用C-RAN部署方式,需要将BBU集中布置。
(福建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省福州 350000)摘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我国工信部下发5G商用牌照后,运营商立即在国内大规模开展5G建设,而机房配套建设工程为5G建设的基础。
文章针对5G C-RAN部署方式下,分析BBU集中机房电力、后备电源、制冷系统和监控等配套的现状和不足,进一步提出C-RAN机房动环配套建设建议。
关键词:5G C-RNA;动环配套引言:在初期5G建设中,主要共址原4G基站,不同于传统4G基站建设,5G采用C-RAN部署方式,需要将BBU集中布置。
C-RAN部署的优点:C-RAN机房可以节省配套资源,一套电源系统可以供多个无线站点BBU使用,实现配套共享;RRU侧可以采用拉远,无需机房,大大减少机房数量,降低建房建设和租赁费用;对于新增无线站点,RRU安装在室外覆盖点,通过拉远方式就近接入C-RAN机房,加快建设周期,节省投资;C-RAN部署同时也减少基站维护成本,基站维护人员只需要重点维护C-RAN机房,无需过多关注RRU所在覆盖点。
而C-RAN部署的缺点也很明显:C-RAN机房安全性要求更高,BBU集中机房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影响多个无线覆盖点;C-RAN机房的传输设备配置要求提高,集中BBU带来更高的带宽和安全性需求;C-RAN机房电源级别、后备电源容量配置提高;密集组网后一段光缆将承载多个无线侧站点业务,光缆资源的安全性要求更高。
5G密集组网,基站设备功耗大幅增加,如何建设机房配套保障5G网络的快速部署成为各大运营商的迫切关心的话题。
因此做好C-RAN 机房配套建设已成为5G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C-RAN机房的选址要求1.1现有机房情况前期4G建设中,无线和传输机房基本1:1配置,接入层基站的建设只需要满足本站的设备需求,因此大量站点机房面积较小,只配置一套电源系统,剩余机位较少,且光缆资源较为单一,较多站点只具备上行一条光缆。
机房建设工作总结机房建设工作总结机房现在指电脑学习室,在IT业,机房普遍指的是电信、网通、移动、双线、电力以及政府或者企业等,WTT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机房建设工作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机房建设工作总结一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过了一个学期,回首过去的这一学期,一路走来,内心感概万千,回首走过,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成果,但也让我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练。
非常感谢领导及主管老师给我这个成长的平台,接纳我到信息技术中心顶岗实习,让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慢慢的提升了自己的素质及才能。
从工作中,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在此,我真诚地向中心领导和主管老师及老师同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在你们大家的协助下,我才能在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地完成工作任务,也因为我们大家的努力,促成了学院的信息化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在工作上,我参照《机房实训员工作守则》相关标准和领导主管要求,尽心尽力,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我的工作总结如下,欢迎领导老师指正和批评:一、思想上我能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道路,热爱社会,热爱社会教育事业,关心时事;爱岗敬业,对机房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尽心尽力地完成本分工作,并能够很好的团结同事,及时与领导老师和同事进行沟通协调,发挥团队精神。
还有准时参加每周二下午的中心例会,认真学习领导传达的上级精神,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
二、日常工作职责上用我自己的话说:“我每天都在重复着我昨天的故事”。
虽然是这样的日复一日的工作,但是,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从来没有改变过,我坚持每天做以下工作:1、按时到机房上班。
因为每天早上都得开机房供学生上课,所以我也是提前15分钟来到机房开门开电,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2、检查机房电脑。
每天我都会进行检查,做到心中有数,出问题的电脑,不好使的键盘、鼠标等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电脑进行实训,教学的正常进行。
即使十月中旬后机房换了新电脑,电脑出问题的几率也少了,但每早绕一圈对机房里的设备进行检查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Internet Technology互联网+技术55引言:为了提高OLT 的安全性,乡镇机房建设完成之后,OLT 需要从基站机房搬迁到乡镇汇聚机房,2021年之前由于乡镇综合业务区没有建成,OLT 搬迁时所有业务直接收敛到乡镇普通汇聚机房,导致乡镇汇聚机房光缆集中,占用过多的机房熔纤位置,并造成杆路、管道负担过重。
2021年开始至今,借助乡镇综合业务区建设模型,通过对现网业务进行摸排梳理,对需要搬迁OLT 业务的乡镇率先进行乡镇综合业务区建设。
乡镇OLT 搬迁同步考虑乡镇接入区优化整治以及接入区的光缆建设情况,乡镇综合业务区整治和OLT 的搬迁。
一、乡镇综合业务区现状概述乡镇综合业务接入区包括乡镇普通汇聚机房、基站光缆、分纤点、配线光缆等网络要素。
乡镇综合业务接入区应加强与机房、城域网等专业沟通协同,确定乡镇汇聚机房建设进度及规划,乡镇OTN 搬迁进度及规划等信息,合理制定乡镇汇聚机房搬迁优化节奏,同步纳入规划期内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
乡镇综合业务汇聚点有乡镇普通汇聚机房、传输汇聚节点、基站汇聚节点(临时机房),都是基本汇聚有源业务和无源业务(PON 业务),没有整治前的业务汇聚集中在基站节点较多。
普通汇聚机房在乡镇中间和乡镇边上两公里内的地方,网络结构取决于普通汇聚机房落地情况。
现有的基站汇聚节点各分公司视情况不同,有的是之前镇上的邮政、电信节点;有的是镇上的条件较好的自有站点;也有是镇上附近条件较好的高山站点(按照计划技术部要求,需要OLT 从高山站上搬迁下来)。
现有的乡镇综合业务区业务汇聚基本没有分无源和有源承载分开,镇上的业务收站点搬迁、故障等影响较多,需要剥离较多的无源网络承载的业务到综合业务区的光缆承载。
之前的业务光缆不分等级、不分类型收敛到乡镇普通机房和基站汇聚节点,网络造成收敛或者汇聚节点的光缆集中,造成杆路、管道的负担,乡镇的改造工作对网络的影响比较大。
1.1机房布局乡镇综合业务区接入特性主要是以链型为主,地形基本是以乡镇普通汇聚机房收敛点左右和上下方式收敛业务,最多是按四个方向收敛业务,最少是一个方向收敛业务。
新形势下河北移动全业务支撑策略研究卢建辉;张伟;张玉林【摘要】河北移动将综合业务区建设与全业务机房的选取统筹安排,建设综合业务区与全业务机房的联络光缆,将综合业务区光缆网成为承载重要集客数据专线和4G拉远站的载体,合理、有序、迅速实现“一张光缆网”的建设,鼎力支撑全业务及4G的发展。
%China Mobile Hebei Branch strategically links its comprehensive service Areas to full-Service computer rooms with optical cables. Right now, a network of optical cables, which is the carrier of dedicated lines for group clients and 4G remote base stations, is being built in a fast, reasonable and orderly manner, to full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a full-service system and 4G.【期刊名称】《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4页(P8-11)【关键词】全业务运营;综合业务区;一张光缆网;全业务机房;4G【作者】卢建辉;张伟;张玉林【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2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2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石家庄0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随着国内电信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内各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由单业务的竞争逐步向全业务竞争演变,相同的业务市场使得各运营商之间的实质性竞争加剧。
电信市场的竞争最终体现在对用户的竞争,而网络质量的好坏已成为用户选择的重要依据;扩大基础传输网络规模、塑造新的网络形象是市场发展对传输基础网络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汇聚节点机房建设指导意见(2017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东有限公司2017年3月目录1概述 (3)2总体原则 (3)3建设目标 (3)4机房定位及分类 (3)4.1骨干汇聚节点机房 (4)4.2普通汇聚节点机房 (4)5汇聚节点机房部署原则 (5)5.1汇聚节点机房布局要求 (5)5.1.1骨干汇聚节点机房 (5)5.1.2普通汇聚节点机房 (5)5.2机房建设方式 (5)5.3机房建设标准 (5)5.3.1骨干汇聚节点机房建设标准 (5)5.3.2普通汇聚节点机房建设标准 (6)5.4汇聚节点机房位置选取及环境要求 (7)5.5自建汇聚节点机房土建建设原则 (8)5.6购置或租用汇聚节点机房选取原则 (9)6汇聚节点机房配套建设要求 (9)6.1机房面积要求 (9)6.2机房平面布置及缆线布放 (10)6.3进出局管道 (10)6.4电源专业配套要求 (10)6.4.1市电引入 (10)6.4.2开关电源 (11)6.4.3蓄电池 (11)6.4.4油机接口 (11)6.4.5空调专业要求 (12)6.5防雷与接地要求 (12)6.5.1防雷要求 (12)6.5.2接地要求 (12)7汇聚节点机房其他建设要求 (12)7.1建筑设计要求 (12)7.2机房内装修要求 (13)7.3机房建筑设计防火要求 (13)7.4承重要求 (14)8说明 (14)9附件 (14)9.1机房面积测算 (14)9.2自建汇聚节点机房建筑模型 (16)9.3购置机房价格标准测 (18)9.4自建机房造价参考标准 (19)1概述随着C-RAN集中化部署的演进趋势、CDN内容源将逐步下放以及物联网的商业化运营,这些新需求对传送网汇聚层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相应的汇聚节点机房的建设形式、建设原则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网络结构,山东公司汇聚节点机房建设应立足长远,根据新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汇聚节点机房建设标准,以更好满足山东公司未来长远发展需求。
浅谈综合接入业务区建设思路摘要:随着5G大建设时代的到来,各运营商均提出建设综合接入业务区,期望以此对存量资源进行摸排优化,规范业务接入,提升现有机房、管道和光缆网的承载能力,以支撑5G业务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5G;综合接入业务区;存量资源优化引言:综合接入业务区建设需结合综合承载和共建共享的建设思路,立足于现状资源,统一规划建设。
运用信息网格化管理手段,深度挖潜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缩短建设周期,从而为5G网络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1 综合接入业务区规划建设以往工程建设通常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缺乏统一规划,导致资源利用率低。
在本地网工程建设中,应以5G建设为契机,深度挖潜存量资源,优化现有网络,统一进行规划建设,提升网络承载能力及安全性。
1.1综合业务局站通常在综合接入业务区内业务汇聚、中心区域设置综合业务局站,用以承载业务区内全部业务,同时可在业务集中区域或部分偏远区域设置多个接入点机房,将周边业务汇聚后上行至综合业务局站。
综合业务局站作为重要业务汇聚节点,其建设位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业务承载能力。
结合工作实践,在较多省份,由于前期未考虑5G建设需求,现有较多机房无法有效支撑5G发展需求。
故而在5G建设规划阶段,需对规划区域内现状综合业务局站进行摸排,应结合机房产权、使用面积、引电情况、管杆线资源、机房基础设施、已部署设备等多方面条件选取综合业务局站,避免陷入“某机房已包含多种汇聚传输设备,此机房就是综合业务局站”的传统思维。
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综合业务局站现有资源进行优化,如对老旧设备进行退网,以节省利旧光纤资源。
1.2ODN网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ODN网络应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建设,通过网格化精细管理,既能规范业务接入,也利于后期工程建设中对存量资源进行挖潜利旧。
在网格化初期,应结合ODN三级架构,自下而上划分调整网格。
配线网格:作为最小的网格化单元,网格内配线光交与配线网格一一对应,配线光交就近接入主干光交,统筹预测业务需求纤芯总量,新建光缆宜选择24芯或48芯。
第1篇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房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和数据处理的重要基础,其稳定性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机房网络管理员,深感责任重大。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
二、工作概述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主要负责机房网络设备的维护、故障排除、网络安全管理、数据备份等工作。
以下是具体工作总结:三、设备维护与故障排除1. 设备检查与保养:定期对机房网络设备进行检查,包括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同时,对设备进行清洁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 故障排除:针对网络设备故障,及时进行现场处理。
例如,服务器死机、网络中断、交换机端口故障等,均在第一时间内解决,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3. 设备升级与更换:根据业务需求,对部分老旧设备进行升级或更换,提高网络性能。
例如,将部分交换机升级为支持千兆以太网的设备,以满足高速数据传输需求。
四、网络安全管理1. 防火墙策略配置:根据业务需求,对防火墙策略进行配置,确保网络安全。
例如,限制外部访问、阻止恶意流量等。
2. 入侵检测与防御:部署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并阻止恶意攻击。
3. 病毒防护:为服务器和客户端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防止病毒感染。
五、数据备份与恢复1. 定期备份:对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例如,对数据库、文件等进行备份。
2. 备份策略优化:根据业务需求,优化备份策略,提高备份效率。
例如,采用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等策略。
3. 数据恢复:在数据丢失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数据,确保业务连续性。
六、工作亮点与不足亮点:1. 网络稳定:通过设备维护、故障排除等工作,确保网络稳定运行,未出现重大故障。
2. 网络安全: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手段,有效保障网络安全,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3. 数据安全:通过定期备份、数据恢复等措施,确保数据安全,未出现数据丢失情况。
不足:1. 应急响应速度:在部分故障处理过程中,应急响应速度仍有待提高。
第1篇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房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稳定运行和业务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司机房建设项目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本年度机房建设情况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和改进未来的工作。
二、工作回顾1. 项目规划与立项本年度,我司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对现有机房进行了全面评估,确定了机房建设项目。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机房建设项目方案,并成功通过了公司领导的审批。
2. 施工准备与实施(1)设备采购:严格按照项目需求,对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进行了招标采购,确保设备质量与性能。
(2)场地改造:对机房场地进行了改造,包括加固地面、防静电地板铺设、消防设施安装等,确保机房环境安全。
(3)设备安装与调试:按照施工方案,对设备进行了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3. 项目验收与投入使用(1)组织专家对机房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包括设备、场地、施工质量等方面。
(2)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确保机房满足业务需求。
(3)完成机房搬迁工作,顺利投入使用。
三、工作亮点1. 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机房建设质量。
2. 强化项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 注重团队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4.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项目成本。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部分设备采购周期较长,影响项目进度。
改进措施:加强与供应商沟通,优化采购流程,缩短采购周期。
2. 存在问题:部分施工质量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加强施工过程监督,严格验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3. 存在问题:机房运维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改进措施:组织运维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五、展望在新的一年里,我司将继续加强机房建设,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具体措施如下:1. 持续优化机房环境,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
2. 加强运维管理,确保机房安全稳定运行。
3. 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满足新增基站接入和全业务运营下各类业务接入的要求,应对现有汇聚节点收容能力不足的问题,各地均大力开展汇聚点的建设。
需综合考虑城域范围内传送网和数据网汇聚层及接入层网络架构的搭建,为全业务运营做好准备。
如何选择汇聚点机房、合理规划利用有限的机房空间成为汇聚点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汇聚点的定位和作用
汇聚点在网络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将本地业务节点连接到骨干节点,通过物理及逻辑网络将业务汇聚、疏导到相应的业务收容节点。
一般情况下,密集城区一个汇聚节点覆盖的区域面积宜为2~5Km2,一般城区宜为5~10Km2,城市郊区宜为10~20Km2。
汇聚点应汇聚一定数量的基站及综合业务接入点。
一个汇聚点终期汇聚的基站数量宜为30~50个(采用双汇聚点接入方式时,汇聚基站的数量宜为50~80个),开发区、城郊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少于20个。
同时,一个汇聚点收容的综合业务接入点的数量宜为10~20个。
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其潜在用户可就近由条件较好的基站或综合业务点收容,不宜单独设置汇聚点。
汇聚点的建设、选取可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对于需求较为迫切的区域,可先期建设、投入使用汇聚点,对于现有基站及客户接入业务数量较小,而未来需求较大的区域,可先规划、选择好汇聚点数量及位置,储备站房、管道等物理资源。
当汇聚点覆盖区域内收容的基站及综合业务接入点超过一定数量时,可根据规划进行区域拆分,逐步启用前期储备的汇聚点。
汇聚点机房的选取
汇聚点机房的选取应满足网络规划发展的需求,并结合地理位置、城市规划、投资效益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比较选定,需要极力保证机房的安全稳定性及业务的灵活快速接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汇聚点的位置可结合覆盖区域内移动通信管道与接入光缆分布、节点的设置难度、相邻区域汇聚点位置综合确定。
宜在道路边、小区临街等管道、光缆建设和接入条件较好的位置选取汇聚点。
●为便于汇聚点对区域内业务节点的汇聚,汇聚点不应设置在区域的边缘,也不必刻意选择在中心位置,应结合通信管道路由规划,在管道路由较丰富的地段选取。
●由于汇聚点也兼作周边客户业务的接入节点,应首先在潜在用户密度较大、接入需求旺盛、业务较为集中的位置选取符合条件的汇聚点。
●应尽量避免在铁路、河流、湖泊等大的障碍物附近设置汇聚点。
尽量避免由于外在因素导致的管道、光缆路由不顺、业务无法接入的情况。
●汇聚点应远离粉尘、油烟、有害气体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高压线、变电所等)。
电磁干扰强度在5MHz--1000MHz范围要求小于120dBuV。
安全距离执行相关规范标准。
站房不应与水泵房及水池毗邻,站房的正上方不应有卫生间、厨房等易积水建筑,以保证网络设备的安全。
防止盗窃、抢劫等人为事件、洪涝等自然灾害及易燃易爆物爆炸等人为事故对网络的影响。
●汇聚点站房应尽量设置于一层,以保证机房承重要求,以及管道、光缆进出方便。
●业务汇聚点应尽量设置于方便人员进出的位置(如靠近主干街道的门市房、移动营业厅或改建车库等方便协调进出的房屋建筑)。
●机房应方便市电引入,能够设置独立电表,避免因为用电情况与附近业主产生纠纷。
机房的防雷、接地等条件应符合通信机房的设置要求。
汇聚点机房工艺、装修标准
机房面积,购买的汇聚点站房应结构良好,以矩形为主,避免选择形状不规则的站房。
汇聚点站房可装机面积(需区分站房的建筑面积和可装机面积)原则上需保证60m2~100m2,站房净高原则上不低于3.2m,最低不得低于2.8m。
机房荷重,原则上要求当设备采用单面排列时,机房楼面荷载要求不小于600公斤/平方米;当设备采用背靠背排列时,机房楼面荷载要求不小于800公斤/平方米。
安装设备前应对租赁机房楼面承重进行测试。
机房净高,基于原有传统装机习惯,机房净高给出两种方案:一是2.8m~3.0m(设备采用高度2.2m机架);二是不低于3.4m(设备采用高度2.6m机架)。
机房照明,应设置一般照明和事故照明,照明光源应采用荧光灯或节能灯作为主要照明光源。
机房内灯具布置尽可能避开列架、走线架,灯具不得布置在电池组的正上方,灯具开关应设置在进门顺手处。
当市电停电时,应由事故照明灯承担机房照明,其照明电源宜采用自带蓄电池的电源,应能根据机房照度情况自动开启。
机房温度、湿度,有人值守:温度 18℃~28℃,相对湿度 20%~80%;无人值守:温度 10℃~35℃,相对湿度 10%~90%。
机房孔洞及走线架安装,机房进出光、电缆穿墙孔洞原则上应选择开凿于房屋长方向两端墙上,用于主走线架或主槽道的穿过,穿墙孔洞位置下沿距地面高度为2.4m(机架高度为2.2m时)。
穿墙孔洞尺寸建议为450mm/650mm宽×300mm 高。
楼板孔洞尺寸建议为(300mm~600mm)长×300mm宽。
汇聚点机房的电源标准
市电引入
①机房外电引接应向供电部门办理引接手续,独立电表、独立缴纳电费,节省机房运行电费成本;对无法直接办理供电引接手续的机房,电费单价等费用必须满足运维部门的相关指标要求,并经运维部门签字确认。
②市电引入界面,以业主配电设备开关为界面。
③应至少引入一路稳定可靠的三相380V市电作为正常工作电源。
④市电引入电缆在室外布放时,宜采用直埋方式。
如必须采用架空方式时,则必须采用相应的防雷措施。
室外埋式、架空挂吊式或沿墙敷设均选用钢带铠装电力电缆。
⑤电力电缆室内敷设时,若室内垂直敷设高度较大,宜选用钢带铠装电力电缆。
⑥电力电缆穿楼板洞明敷设无护罩时,必须穿钢管防护,钢管出地坪后高度一般为2米(具体按上海低压用户电缆装置规程实施)。
⑦交流电力电缆室内沿走线架敷设或沿墙敷设时,如果与直流电缆或信号电缆一起布放,则交流电力电缆应穿金属软管,并将金属软管可靠接地。
⑧电源及外电引入要求(如表1)。
电源设备配置
①交流配电屏按远期容量配置。
输入开关为250A/3P 2个(带市电油机互锁),输出开关为100A/3P 2个、63A/3P 4个、32A/3P 2个、25A/3P 6个、20A/1P 6个、10A/1P 6个。
机架尺寸暂定为800*600*1800。
②整流器满载容量按中远期考虑,近期容量按业务需求配置。
在土建装修后,应先安装一台满架容量为600A的整流器,配置2个50A模块,为基站环监设备配电。
在通信设备进入后,可按设备功耗配置整流器,整流器满架容量为600A,模块按设备功耗N+1配置。
③ UPS设备在机房土建装修后,暂不考虑,待有实际需求时按交流业务远期需求容量配置到位。
④蓄电池组在机房土建装修后,暂不考虑,待有实际需求时按后备时间2小时配置到位。
接地
①机房地网的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5欧姆。
②新建机房内设置接地汇集排(IGB)至少一块,规格均为TMY-100x10,从机房所在大楼就近引入2根95mm2电缆至室内接地排,室内接地排以辐射方式分别承接机房内各设备接地线。
另外再从地网引出95mm2电缆至室外接地排,此接地排宜安装在馈线孔下侧外墙上。
引入机房的天馈线金属外层,必须与机房内走线架等金属体绝缘,并接至室外接地排上。
③机房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排上分别引接。
机房内所有设备、走线架及导线的金属外壳均需良好接地。
空调
①机房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空调,以保证长期工作条件下的温、湿度条件符合要求。
②空调必须具备断电恢复自启动功能,每个机房应至少安装2台空调,一主一备。
空调外机必须牢固可靠、方便维修,空调内机根据合适位置安装,底部配置高度为0.2米镀锌角钢底座,应符合防震要求。
针对特殊情况,空调只能安装挂机或吸顶机的应另行处理。
③机房空调数量(如表2)。
汇聚点机房的平面布置标准
汇聚点站房内,汇聚层设备区域和客户接入设备区域应尽可能分离,并采用物理的方式隔开,以避免频繁的客户接入操作影响汇聚层网络的安全。
设备摆放原则如下:
应便于抗震加固。
设备机架列间宜采用面对面或面对背的单面排列方式,如在原有机房装机,应充分结合原机房设备布置方式。
新建机房根据设备情况,在负荷允许条件下可采用背靠背双面排列方式。
主设备应排列在同一列内或相对集中,DDF应单独成列或相对集中,整个机房的安排应根据走线路由最短,减少路由迂回和交叉为原则,可单独设置设备区和配线区。
根据各个节点机房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将传输节点机房分成骨干机房和汇聚机房两大类,汇聚机房根据其业务需求又分为重要汇聚机房和普通汇聚机房。
重要汇聚机房也指传统的传输网络汇聚点,而普通汇聚机房为全业务综合接入点。
各类型机房下面以一个普通汇聚机房(即综合业务接入机房)为例,一个机房的标准配置(如图1、图2)。
随着运营商的重组和业务牌照的发放,未来几年电信行业全业务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全业务的接入将对传输网络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本地传输资源压力也将随之增加。
传输网络的发展正逐步摆脱单纯作为无线网或某一业务网络的配套网络而被动建设的情况,将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进行规划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