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综合征疑难病例
- 格式:ppt
- 大小:13.66 MB
- 文档页数:81
3例老年谵妄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为探讨基层卫生院老年谵妄综合征患者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提高基层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拓宽视野,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我院收治3例老年患者并发谵妄综合征的原因、病理及治疗。
结果与结论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合理用药,加强护理是老年谵妄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关键词】老年谵妄综合征;病因;治疗原则我院自2002年以来,共收治3例老年患者并发谵妄综合征,均按《实用内科学》(第10版)的诊断要求[1],诊断为老年谵妄综合征,其中年龄最大79岁,最小69岁,平均74岁,在入院后6~72h内急骤起病。
本文就3例患者简要病案摘述并分析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病例1 患者,男,79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1年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
入院诊断为“前列腺增生,膀胱息肉”,入院后第二天行“前列腺,膀胱息肉摘除”术,术后当晚突然出现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胡言乱语,答非所问。
体检:BP 160/90mmHg,神志不清,定向障碍,口角无歪斜,颈软,心肺,术后伤口敷料干燥,引流管通畅,右侧肢体肌力减弱,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急查电解质、血常规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当时误诊为脑部小面积出血或腔隙梗塞,给予地西泮治疗,意识模糊加重,次日白天嗜睡,间断神志清醒,乏力,夜间又出现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如此反复,昼轻夜重。
后诊断为老年谵妄综合征,给予奋乃静5mg肌注,症状缓解,18天后,精神完全恢复,赴上级医院行头颅CT检查,无明显异常,治愈出院后随访1年,无精神障碍,1年半后死于脑溢血。
病例2 患者,男,74岁,因“腹痛腹泻3天”入院。
入院体检:T 39℃,P 118次/min,R 26次/min,BP 90/60mmHg,体质消瘦,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心率118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未及肝脾,脐周压痛,血常规示:白细胞19×109/L,中性粒细胞89%。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15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CCS)的发病率和临床特点等。
方法:选取我院150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70例,回顾性分析,观察和统计本组患者合并CCS发生率,病变位置、CCS具体表现等。
结果:本组患者中CCS发生率为30%,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CCS发生率为37.5%,缺血性脑血管病CCS发生率为21.4%,出血性脑血管病CCS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0.05);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CCS病变位置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50%、40%、6.7%,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 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3.3%,73.3%,33.3%,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P<0.05),而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CS患者(P<0.05)。
结论: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CCS发生率较高,且对心肌的损害较为严重,应及时提供治疗,从而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标签: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临床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是指一组起病急骤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它可以是脑血管突然血栓形成,脑栓塞致缺血性脑梗死,也可以是脑血管破裂产生脑出血,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昏迷及死亡[1]。
本文主要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心综合征(CCS)的发病率和临床特点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期间,共接收150例急性脑血管病老年患者,男性90例,女性60例,年龄在60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0±6.2)岁,所有患者均经MRI或CT确诊,且均符合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饶明俐主编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80例患者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病,70例患者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老年人X综合症3例报告[关键词]老年人;x综合症;心绞痛X综合症较少见,国内文献报告不多,老年人X综合症更少见。
我院从1996年~2005年共遇见了3例老年人X综合症,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临床资料l.1病例1,女性,69岁。
因心前区短阵性疼痛反复发作8年于1996年7月6日来诊。
自1988年开始每于劳累、情绪激动或生气时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发作,每次发作持续10~40min。
均于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曾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并进行相应治疗。
平素无烟酒嗜好,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心脏病史。
查体:脉转78次/min.血压135/80mmHg,一般状态良好,心肺正常。
静息心电图和x线胸片正常。
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心绞痛发作时呈典型心肌缺血改变,即在Ⅱ、Ⅲ、aVF及V1-V3导联ST段水平压低1.5~2.0mm,T波倒置。
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
血糖、血脂和心肌酶谱化验结果在正常范围。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确诊为X综合症。
确诊后回当地医院用硝酸甘油、硝苯地平和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经2年随访患者一般状态良好,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程度显著减轻。
1.2病例2,女性,72岁。
于2000年3月1日因反复出现心前区短阵性疼痛10年来我院就医。
从10年前开始每于身体劳累、精神紧张、饱餐、着凉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发作,每次发作持续5~30min,可自行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曾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无烟酒嗜好、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脏病史。
查体:脉搏92次/min,血压130/80mmHg,全身状态良好,心肺正常。
静息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血糖、血脂、血电解质、心肌酶谱和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绞痛发作时在I、aVL及V4-V6导联ST段压低1.5-2.0mm,伴T波低平或倒置。
运动负荷试验阳性。
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
60例早复极综合征患者病例分析摘要】目的重新认识早复极综合征。
方法选择60例早复极综合征,按照心电图表现分型:结果ST段上斜型抬高≥0.1mV且<0.2mV有48例;ST段水平型、下斜型或弓背向下型抬高≥0.2mV有12例。
其中无症状健康人42例、左心室肥大4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脑外伤2例、束支阻滞(包括左右束支)6例,急性冠脉综合症超急期5例。
结论ST段水平型、下斜型或弓背向下型抬高≥0.2mV伴原发病的早复极综合征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很高。
【关键词】早复极综合征恶性心脏事件心电图【中图分类号】R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2-0136-01早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 ERS)在过去数十年一直被认为是良性或正常生理性变异,无需特殊处理。
但近年心电生理学深入性研究打破了早期复极综合征仅出现在正常人群中的传统观念尤其是在一些有原发病的且ST段水平型、下斜型或弓背向下型抬高≥0.2mV患者中,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很高。
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初诊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患者60例。
男46例,女14例,年龄12-85岁(44±22)。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纳入标准:(1)有J波(心电图上J点抬高振幅大于0.1mV,J波持续时间大于20ms且与抬高的ST段融为一体,形态呈圆顶状或驼峰状的心电图波)。
(2)J波伴ST段抬高呈上斜型、水平型、下斜型或弓背向下型抬高并伴T波高耸,上升缓慢,下降陡直。
1.2 方法采用福田FX-7402心电图机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
按照心电图表现分型:(1)ST段上斜型抬高≥0.1mV且<0.2mV ;(2)ST段水平型、下斜型或弓背向下型抬高≥0.2mV。
再通过各种辅助检查及随访并通过X2检验,统计量用 ±S 表示,以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5例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目的:对45例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收治住院的45例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结果:45例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原发性病变以膜性肾病(28.9%)和微小病变(20.0%)为多见,继发性病变以糖尿病肾病(33.3%)为多见。
伴有肾功能损害者15例(33.3%),高血压13例(28.9%),血栓者2例(4.4%),贫血者5例(11.1%)。
通过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和抗凝治疗,患者完全缓解率为33.3%,部分缓解率为35.6%,总有效率为68.9%(31/45)。
结论:感染是导致肾病综合征经常复发的首要因素,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易发生感染和血栓,因此预防血栓、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
标签:肾病综合征;并发症;肾活检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疾病,它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由一组具有多因素和多病理改变的类似肾小球疾病的症候群组成,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老年人肾病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老年肾病综合征占肾病综合征总数的12%~35%,现将笔者所在医院近10年来所收治的45例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5例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60~84岁,平均(65.3±3.1)岁,病程1~5年。
1.2 诊断标准(1)年龄≥60岁;(2)尿蛋白>3.5 g/d;(3)白蛋白低于30 g/L;(4)水肿;(5)高脂血症。
其中前三项为诊断的必需条件,所有患者均行肾活检以确立病理分型。
1.3 肾活检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枕,选右肾下极为穿刺点,以穿刺点为中心,行局部浸润麻醉,以无菌B超穿刺探头为指引,穿刺针垂直从穿刺点刺入肾囊,令患者屏气,快速将穿刺针刺入肾脏内2~3 cm,拔出穿刺针,送检。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是老年患者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综合症之一。
本研究通过对一三甲综合医院急内科收集到的2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本病的治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缺的治疗并不能把所有患者的疾病进行控制,且本病的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最早发病年龄为37日龄。
本研究结果可以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治疗的预防提供参考。
标签: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分析;治疗;护理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是老年患者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综合症之一[1]。
几年来,由于我国居民的生活饮食习惯有逐渐朝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不良饮食习惯转变的趋势[2],导致中老年人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不良健康体质增多[3]。
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一系列改变导致中老年人患急性冠脉综合症的病例逐渐增多[4]。
本文分析了老年患者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病规律、临床体征、治疗方法、病程转归等病例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的我院急内科2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2例,年龄在55~80岁,平均年龄为67岁;女性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8例,年龄在50~80岁,平均年龄为65岁。
1.2方法1.2.1病例处理对心内科2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住院患者进行疾病情况调查,包括访问法和病例资料调查法,获取患者的基本病史情况;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常规检测,包括心电图检测、血压、血糖、肝肾功能、血液生化指标等,掌握好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对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
1.2.2 病例分析针对患者的病例诊断结果和治疗情况,进行病例综合分析。
病例分析包括发病原因、病程、发病规律、治愈效果等进行病例临床分析。
临床分析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阿尔茨海默病病历范文一、患者基本信息。
1. 姓名:李大爷。
2. 性别:男。
3. 年龄:72岁。
4. 职业:退休工人。
二、主诉。
家属代诉患者近两年来记忆力逐渐减退,开始是忘记刚放东西的地方,比如老花镜常常找不见,还总觉得是家人乱动了。
后来发展到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有几次都是邻居帮忙送回来的。
最近连家里人的名字也开始叫错,生活自理能力也有点下降,像是穿衣服有时候会把扣子扣错,吃饭也会弄得到处都是,这才引起家属重视,带患者前来就诊。
三、现病史。
1. 记忆障碍。
患者的记忆衰退就像被小偷偷走了一样,悄悄地、一点一点地没了。
从最初的短期记忆开始,像刚发生的事情转身就忘。
昨天家人刚告诉他晚上吃红烧肉,结果到了饭点,他一脸疑惑地问为啥做这个菜。
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以前的一些老记忆似乎也在慢慢模糊,年轻时候的一些工作上的事情,以前能绘声绘色地讲给孙子听,现在也说得颠三倒四的。
2. 认知功能减退。
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也变得怪怪的。
有一次在家门口的小超市,他突然就不知道怎么付款了,站在收银台前愣神,收银员问他好几遍,他都没反应过来。
而且看电视的时候,以前特别喜欢的戏曲节目,现在看起来也像是在看天书一样,完全不理解剧情了,还会问一些很幼稚的问题,就像小孩子似的。
3. 精神行为改变。
情绪变得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有时候莫名其妙地就很焦虑,在家里走来走去,嘴里还嘟囔着一些谁也听不懂的话。
偶尔又特别消沉,坐在椅子上半天不吭声,像个木雕似的。
而且变得特别固执,就拿吃药来说,医生开的药他觉得没效果,就坚决不肯吃,怎么劝都不行,就像个倔强的小孩,认为自己没病,是家人在瞎操心。
四、既往史。
1. 高血压病史10年,一直口服降压药(具体药物名称:硝苯地平缓释片),血压控制情况一般,偶尔会有波动。
2. 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其他重大疾病史。
3. 曾经做过阑尾炎手术,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儿了,术后恢复良好。
五、个人史。
1. 患者抽烟史长达40年,平均每天10 15支烟,就像烟囱一样,整天烟雾缭绕的。
规培医师汇报病史:患者,男,76岁,老年男性,因“进行性排尿困难6月,加重1月”入院。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双侧腰部无明显叩击痛,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地韧,中央沟消失,对称,无触痛,无结节感,无捻发感,无波动感;精囊未触及,直肠内未扪及其他肿块,肛管括约肌张力可良好,骨盆随意肌收缩有力。
我院B超:前列腺增生(5.9cm×4.6cm×3.9cm),膀胱结石(2.0cm×0.9cm)。
患者无肝硬化、严重心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血常规、电解质、血糖、心肌标志物无异常。
窦性心律;胸片:双侧肺纹理增多、增粗;心脏彩超:EF 59% ,主动脉窦部偏宽,主动脉瓣稍增厚伴反流(轻度),三尖瓣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轻度)患者拟在腰硬联合复合非插管全麻下,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患者麻醉分级II级,心功能纽约分级II级。
气道mallampati 分级II级。
手术过程:患者于腰硬联合下行TURP手术,术前患者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测压。
手术开始20分钟,患者述有头痛、恶心、呕吐、心前区疼痛、偶有抽搐等症状,检查患者体征BP 160/100mmHg P 105 bpm R20 bpm T 36.9℃,患者逐渐意识模糊,呈昏迷状态,立即嘱手术者降低冲洗液压力并告知其尽快完成手术,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强心、利尿、糖皮质激素、降压药物等积极治疗后,并立即查血气,患者整体电解质降低(Ph 7.23 Na 125mmol/L, K 2.6 mmol/L Cl 97mmol/L BE -12),给以换液体碳酸氢钠100ml输液,患者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手术继续,术后随访,患者无特殊。
副主任医师:同学们,对于这个老年病人做TURP手术,大家知道TURP 手术一般怎么做吗?对于麻醉医生,我们在术前访视应该关注那些方面的内容,以及我们在术中应该怎么管理,术后是否需要镇痛、随访等等?规培学院:对于TURP手术我来先介绍一下,它是指经尿道插入电切镜,在直视下切除前列腺突入尿道的部分。
中老年闭锁综合征2例报告及分析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闭锁综合征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防治率。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闭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但致残率较高。
结论闭锁综合征是一种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一种疾病,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将会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闭锁综合征临床分析闭锁综合征是脑桥基底部病变引起的四肢瘫痪,缄默不语而神志清楚的一种特殊状态,易误诊为昏迷,此综合征相对少见,现将我科2010-2011年所见两例患者情况汇报如下。
患者1,女,60岁,主因头晕4小时,神志不清、四肢活动障碍1小时于2010年5月18日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日坚持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但未良好监测血压,既往行头MRI检查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未系统治疗,无明显后遗症。
该患者晨起后出现眩晕伴有恶心、呕吐,未引起重视,休息后无好转,就诊于附近社区门诊,测血压230/140mmHg,考虑为高血压病,予相应降压治疗后上述症状无改善,予改善脑血液循环治疗过程中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无自主活动。
1小时后急来诊,做头颅CT示:右放射冠区脑梗死。
入院查体:BP190/100mmHg昏迷状态,不语,双眼上下视尚可,水平活动受限。
右鼻唇沟浅,不能伸舌,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2级,左侧肢体肌力0级。
双侧巴氏征(+),入院半小时将血压降至160/95mmHg,给予溶栓,静点尿激酶100万U,10余分输完。
病情有所好转,神志转清,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3 级,左侧肌力1~2级。
第2日予以静点奥扎格雷120mg,每日一次,金纳多30ml,每日一次及相应营养支持改善循环对症治疗。
第3日肢体活动障碍再次加重,右上肢肌力1 级,余肢体肌力0级。
第4日病人出现发热,胸片提示左侧肺炎。
静点头孢曲松钠及拍背吸痰。
速行头MRI检查示脑桥大片梗死。
住院第10日,由于PaO2持续下降,高热,痰无法咳出,予以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老年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02例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老年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临床发病特点及其相关的预防治疗措施。
方法:随机选取作者所在单位及其他医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02例老年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102例患者中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中主要是患者的肺、心以及肾功能出现衰竭,此外患者的胃肠、肝、外周循环以及凝血功能等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竭,经过治疗有42例患者死亡,所占比例为41.2%。
结论:对于老年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最先引起肺、心以及肾功能的衰竭,此后引起其它器官的衰竭,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应及时的寻找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
【关键词】老年大面积脑梗死;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93-02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指的是患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重要器官衰竭或者功能障碍,老年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进一步探讨老年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特点[1]。
本文主要就作者所在单位及其他医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02例老年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作者所在单位及其他医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102例老年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头颅CT或者MRI诊断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这些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的60岁,最大的83岁,平均年龄为(68.3±4.1)岁,其中前循坏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有83例,后循环梗死患者19例,在这些患者中72例患者患有高血压,53例患者患有高血脂,21例患者患有糖尿病,18例患者患有冠心病。
老年医学病例分析题(1)老年医学模拟诊疗题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病例一病情简介:患者梁**,男,76岁。
因“进行性记忆力减退5年,加重1月”入院。
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记忆力减退,最初为近事遗忘,症状进行性加重,出现反应迟钝,近1月出现少言寡语,不愿活动,但无肢体活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进食量明显减少,进食时有频繁呛咳,体重在最近3月内减轻2.5千克,睡眠有昼夜颠倒。
既往有高血压、前列腺增生、骨质疏松病史。
否认糖尿病、脑卒中病史。
患者母亲70多岁时有类似病情出现。
查体:T 36℃、P 75次/分、R 16次/分、Bp130/70mmHg,体重48千克,神志清楚,反应迟钝,表情淡漠,消瘦体型,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7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
腹软,无压痛,肝脾未扪及,双下肢无水肿。
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巴彬斯基征未引出,步态迟缓。
问题:一、本患者需要重点作哪些老年综合评估?二、根据老年综合评估需要考虑哪些可能存在的老年综合征?三、可以采取哪些适合的处理措施?参考答案:一、结合该患者的共病情况,重点在:1.医疗、躯体方面:跌倒风险、疼痛、营养、吞咽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估及药物筛查;2.认知心理方面:认知量表筛查(MMSE)、老年抑郁评估(GDS);3.社会支持系统的评估。
二、该患者存在的老年综合征:1.认知功能损害2.老年性忧郁3.睡眠障碍4.营养不良5.失能6.衰弱三、老年共病及老年综合征的处理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1.药物治疗:可选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认知损害,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老年性忧郁,改善睡眠药物只能短期使用,a-阻滞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必要时联用5a-还原酶抑制剂,活性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并改善平衡功能。
同时尽量避免多重用药。
2.营养支持: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可以采取管饲肠内营养,如患方接受适合予经皮胃造瘘进行管饲,如条件不允许可以鼻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