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腔静脉综合症
- 格式:doc
- 大小:156.00 KB
- 文档页数:3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名词解释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uperiorVenaCavaSyndrome,SVCS)是一种由上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上腔静脉肿瘤或非肿瘤性梗阻及血流重建所致。
SVCS通常在颈部和胸部发病,可引起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紊乱,同时影响呼吸和肌肉活动。
SVCS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并可导致死亡。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机制是上腔静脉的阻塞。
一般是由肿瘤或非肿瘤性梗阻,血管狭窄或动脉瘤引起。
上腔静脉阻塞可导致静脉内血液堆积,导致上腔静脉的血管壁压力升高,抵抗血流,从而引起静脉血流重建,并导致血行动力学改变。
这些改变可导致上腔静脉压力过高,血液渗透和胸腔、颈部和肝脏的压力升高,从而引起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SVCS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三类:支气管扩张,肺部积液和其他体征。
其中,支气管扩张是最常见的表现,可见于80%以上的患者。
肺部积液可分为病变性和非病变性,可以见到胸片上出现气袋效应和支气管积液,其他体征包括颈部肿块、淋巴结及肝脏肿大。
SVCS目前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和非外科治疗,其中外科治疗分为创伤性治疗、血管内治疗和血管外治疗。
创伤性治疗包括上腔静脉结扎术、外科切除术、血管内抗血栓治疗等。
临床上多使用药物、放射线和/或外科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一种或多种治疗方法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SVCS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SPECT)和血管造影(angiography)。
CT检查可以检测血管及其周围肿瘤,并可以检测周围组织及肿瘤坏死情况,以及血行动力学改变。
超声检查用于评估肿瘤在脉管壁中的位置,检查上腔静脉内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向,以及评估肿瘤转移情况。
放射性核素检查可以检测肿瘤以及血行动力学障碍,而血管造影技术可以诊断上腔静脉的钝化和周围血管的血流变化。
总之,SVCS是一种由上腔静脉阻塞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肺部积液和其他体征,它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并可导致死亡。
上腔静脉综合征常见原因上腔静脉综合征是指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SVC)因某种原因被压迫、阻塞或狭窄,导致血液循环受到影响的一种疾病。
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良性肿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肺癌,特别是位于右侧的肺癌。
由于肺癌可侵犯肺门淋巴结,从而导致肺门部位肿瘤压迫上腔静脉。
此外,其他恶性肿瘤如淋巴瘤、食管癌、甲状腺癌等也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
2. 恶性肿瘤:一些罕见的恶性肿瘤如血管内皮肉瘤和转移瘤也可以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
这些肿瘤往往能够在上腔静脉内迅速生长,造成血液的回流受阻。
3. 异位甲状腺:一些异常发育的甲状腺组织可位于纵隔内,当这些组织出现异常增生时,可压迫上腔静脉,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发生。
4. 感染性疾病: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纵隔炎、吸入性肺炎等也可引发上腔静脉综合征。
感染导致的纵隔组织炎症反应使得纵隔内组织肿胀,从而压迫上腔静脉。
5. 血栓形成:上腔静脉内的血栓形成也是一种原因。
血栓形成可能是由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迁移至上腔静脉,或者是由于上腔静脉内某些原因(如导管或置管)导致内膜损伤,从而形成血栓。
6. 其他原因:少见的原因还包括结缔组织疾病(如大血管炎)、放射治疗后的纤维化、主动脉夹层等。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发生与病因多样,临床上常见的肺癌和恶性肿瘤是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
对于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考虑。
总之,上腔静脉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常见原因包括肺癌、恶性肿瘤、甲状腺异常、感染性疾病和血栓形成等。
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关键。
上腔静脉综合征名词解释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疾病,通常由于上腔静脉受到压迫或阻塞而引起。
上腔静脉是一条重要的血管,它负责将从头部、颈部和上肢返回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心脏。
当上腔静脉受到压迫或阻塞时,会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起上肢肿胀、面部水肿、头痛、眩晕等症状。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肿瘤、纤维性增生、血栓形成等。
肺癌、淋巴瘤、甲状腺肿瘤、血管瘤等肿瘤常常会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
纤维性增生是指胸膜或纵隔内的组织因为某种原因而增生,进而压迫上腔静脉。
血栓形成则是指血液凝固在上腔静脉内,形成血栓,导致上腔静脉狭窄或阻塞。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包括上肢肿胀、面部水肿、头痛、眩晕、颈部和肩部疼痛、呼吸困难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上腔静脉综合征会导致颈部和上肢静脉怒张、面部静脉曲张等症状,甚至导致窒息。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
此外,医生还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了解病情的发展和影响。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疗治疗等。
药物治疗通常用于缓解症状和减轻疼痛。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治疗肿瘤、纤维性增生等病因导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放疗治疗通常用于治疗肿瘤导致的上腔静脉综合征,可以减轻症状和缓解疼痛。
总之,上腔静脉综合征是一种少见但危险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
和治疗。
患者应该及时就医,并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
同时,患者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减少压力等,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上腔静脉综合症A急重症名称:上腔静脉综合症(superior vein cave syndrome SVCS)B发病机制:流经上腔静脉的血流受阻而致的一组综合症C临床表现:SVCS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起病的急缓,梗阻部位,阻塞程度及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
由于上半身静脉回流受阻,致静脉压升高,出现一系列特殊症状和体征。
1)面部、颈部、躯干上部和两上肢水肿。
2)颈静脉充盈,胸部和上腹部浅表侧支静脉曲张、皮肤发绀。
3)喉部、气管与支气管水肿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声嘶和喘鸣,平卧或弯腰时上述症状加剧。
4)咽部水肿,致发生吞咽困难。
5)眶周水肿,结合膜充血,可伴有眼球突出。
6)脑水肿与颅内高压,引起头痛、眩晕、惊厥及视觉与意识障。
7)周围静脉压升高,两上肢静脉压高于下肢,肘前静脉压常升至30--50cmH2O。
上述症状的出现多少与轻重,视上腔静脉阻塞程度、发展速度以及侧支循环情况而定。
E急救措施:SCVS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肿瘤内科急症,应尽快取得组织学诊断,然后给予快速放疗:凡遇并发脑水肿、心排出量减少或呼吸道水肿时,便应采取急救措施,多数SCVS患者容许放疗。
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放射量取决于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及病期。
SCVS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缓解症状,而且要尽可能治疗原发肿瘤,肺小细胞癌、NHL及生殖细胞瘤几乎占有SCVS恶性病因的50%,这些肿瘤即使引起SCVS也是可以缓解的。
对于广泛转移而又需立即见效者,可能化疗比放疗更可取。
一般来说,对SCVS及NHL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症,首先应给予足量的化疗,以控制全身播散,然后对局部病灶行放射治疗,以减少复发。
目前认为SCVS选择联合化疗和放疗应用,是标准的治疗模式。
SCVS的内科对症治疗也有一定价值。
患者应限制钠盐及液体的摄入。
利尿剂对缓解颈、面部以及上肢水肿有效,吸氧对缓解呼吸困难也有一定帮助。
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肿瘤周围水肿及放射治疗所致的炎症反应,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呼吸困难。
病因分类
1上腔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包括上腔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结核性上腔静脉炎及导管插入引起的血栓形成等
2上腔静脉外因素胸腔手术后纵隔局部血肿或升主动脉瘤等压迫上腔静脉
3心包填塞大量心包积液或胸腔手术后心包出血心肌梗死后假性室壁瘤压迫右心房引起上腔静脉回流不畅
4纵隔炎症慢性纵隔炎或慢性纵隔淋巴结炎纵隔脓肿特发性纵隔纤维化等
5胸腔肿瘤支气管肺癌最常见其他有上纵隔的肿瘤胸腺癌胸内甲状腺肿畸胎瘤食管癌恶性淋巴瘤纵隔原发性恶性肿瘤有胚芽细胞瘤转移性纵隔恶性肿瘤如转移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性肿瘤
本综合征病因病因很多但以支气管肺癌最常见其次为慢性纤维性纵隔炎
机理
一解剖基础
上腔静脉汇集头颈胸和上肢的静脉血注入右心房由于上纵隔的上腔静脉壁薄
静脉血压低其前又邻近固定的骨性胸廊两侧为胸膜及双肺故易被占位性病变压迫而阻塞可产生特征性的局部性症状与体征常是严重纵隔疾患的早期表现1升主动脉位于上腔静脉2气管及右支气管紧靠上腔静脉的后方位于此部位呼吸道前侧的恶性病变易于压迫上腔静脉3纵隔淋巴结与上腔静脉的关系很密切上纵隔有两条重要的淋巴结链即右前纵隔淋巴结链及右气管淋巴结链右胸腔的大部分结构左胸腔部分结构纵隔心包及胸腺的淋巴引入右前纵隔及右气管淋巴结侧链以上部位的肿瘤及炎性疾患常波及这些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或浸润上腔静脉可导致该静脉的部分或完全阻塞二侧支循环
上腔静脉阻塞时形成的侧支循环有以下四条途径:1乳房内静脉路径;2椎静脉路径;3奇静脉路径;4胸外侧静脉路径侧支循环的建立与上腔静脉阻塞的部位有关如奇静脉入口上方阴塞见奇静脉右最上肋间静脉椎静脉丛及上纵隔静脉明显怒张浅表侧支循环的血流方向正常奇静脉入口处阻塞使引流入奇静的血液包括乳房内列脉与椎静脉以及半奇静脉的血液包括乳房内静脉与椎静脉以及半奇静脉与副奇静脉的血液由腰静脉流入下腔静脉胸腹壁腹壁上静脉腹壁浅静脉等显著扩张血流方向倒转临床上最为重要
(一)支气管肺癌
上腔静脉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有胸腔恶性肿瘤其中又以支气管肺癌为主要病因本病诊断要点:○140岁以上病人突然发生刺激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突变质;○2痰中带血或有明显胞痛;○3顽固性发热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者;○4晚期可出现肿瘤压迫症状(如发生气促哮喘同侧眼球内陷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额部无汗声嘶吞咽困难)和转移症状(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腋下淋巴结肿大还可出现远处脏器转移)当肺癌位于上叶尤其是是右上肺叶直接浸润上纵隔时或已转移至纵隔淋巴结都可压迫上腔静脉引起本综合征据报告约占肺癌病例的15%肺癌患者一旦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后生存期仅在10周内;○5痰检查癌细胞是早期诊断方法之一阳性率可达70%-80%;○6胸水检查多呈血性可查出癌细胞;○7X线检查肺门出现单侧阴影增大或同一肺段肺叶炎症反复出现;工肺部有孤立圆形或结节性浸润灶抗生素治疗后反而增大如发现合并有气管旁纵隔淋巴结无肿大则更支持支气管肺癌的诊断;○8CT或磁共振检查对X线不能确诊的病例有重要价值;○9当病因诊断有困难时尚可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考虑剖胞探查(二)恶性淋纠瘤
本病累及纵隔时肿大淋巴结压迫上腔静脉即可引起本症多见于儿童青壮年及中年
以男性居多诊断要点:○1淋巴结肿大常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依次为颈部腋下腹股沟部肿大常不对称质坚有弹性无疼痛深部淋巴结大如纵隔腹膜后腹腔内可引起局部浸润症状;2可有发热畏寒乏力盗汗热型不规则持续或周期性;3可有淋巴结状致密的圆形包块此可作为本病特征但也可仅见纵隔孤立性肿块;5确诊主要根据病变淋巴结活检病理检查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三)纵隔肿瘤
诊断要点:
①胸痛胸闷为常见症状畸胎瘤侵及肺可引起咳嗽咯痰咯血或咯毛发胸腺瘤有时伴重症肌无力;
②恶性纵隔肿瘤可引起上腔静脉梗阻血性心包霍纳征或血性胸水;
③胸部X线片常根据肿瘤部位和形态来判断肿瘤类型前上纵隔分叶状肿瘤胸腺瘤为多见位于前纵隔靠近心底部规则或不规则肿瘤以畸胎瘤多见;
④前纵隔肿瘤可用针吸活检帮助诊断但一定要排除主动脉瘤的可能性必要时可做心血管计波造影及主动脉造影
(四)慢性纤维性纵隔炎
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为常见;
②有损伤肺部感染史也可为特发性;
③病理改变为纤维组织增生与原痕收缩伴有局灶性白细胞浸润或钙化有时还合并奇静脉淋巴结结核或淋巴结肿大由此而产生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④胸部X线检查显示右上纵隔上腔静脉影增宽有时并可见奇静脉淋巴结肿大;
⑤心电图多无改变本病应注意排除可能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的其他病因特别如纵隔的恶性和良性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结核性淋巴结炎以及升主动脉瘤等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才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做纵隔镜进一步确诊
(五)升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主要为梅毒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好发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
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者多见于老年人梅毒性则多见于男性有冶游史特别是梅毒晚期;
②症状:可因动脉瘤压迫而产生持续性胸骨后或颈背部疼痛后期为剧痛伴有波动感压迫气管时出现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任追食管而致咽下困难压迫左喉返神经有声音嘶哑
梅毒性主动脉瘤可累及冠状动脉开口而产生心绞痛
③除了压迫上腔静脉所产生的典型上腔静脉阻塞征群外还可压迫右侧支气管和右肺动脉产生肺不张和局部收缩期杂音动脉瘤尚可破人上腔静脉产生急性上腔静脉阻塞穿破人心包和胸腔引起心包和胸腔积血;
④体征可发现在胸骨右缘第23肋间听到响亮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哪有震颤可闻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
⑤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升主动脉有边缘清楚触状或囊状块影并有膨胀性搏动梅毒性抓瘤在动脉瘤边缘部位可见到弧形钙化影则征;
⑥阳性的血清 USR梅毒反应支持梅毒诊断;⑦主动脉造影及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诊断
(六)上腔静脉血栓福
有安装心脏起搏导管中心静脉压监测和静脉高营养导管或漂浮导管的病史结合栩的上腔静脉阻塞体征即可确定诊断二维游心动图检查可以协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