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最前沿治疗综述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40.21 KB
- 文档页数:20
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肺癌类型,通常会迅速扩散到其他器官,导致患者的预后非常差。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和放疗,但效果有限,且易产生药物耐药性。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介绍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1. EGFR抑制剂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重要的信号通路分子,在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针对EGFR的抑制剂成为了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
目前已经有多种针对EGFR的抑制剂被用于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疗效结果。
荷兰达替尼(Lorlatinib)是一种新型的EGFR和ALK双重抑制剂,已经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在一项临床试验中,荷兰达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有效率高达45%,且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这为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除了荷兰达替尼,目前还有其他多种针对EGFR的抑制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包括第三代EGFR抑制剂、EGFR TKI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等。
这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为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2. PD-L1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在多种癌症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成为了肿瘤治疗的一大突破。
针对PD-L1的抑制剂也逐渐成为了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热门研究领域。
PD-L1是一种免疫检查点蛋白,通过与PD-1受体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化,从而避免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
通过抑制PD-L1,可以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杀伤作用。
目前,多种PD-L1抑制剂已经在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一定的疗效。
百奥赛康(Atezolizumab)是一种PD-L1抑制剂,已经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在一项临床试验中,百奥赛康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提高,且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成为了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选择。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1],其中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15%~20%[2],尽管其对放化疗敏感,但预后较差[3]。
近10年来,对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仍采用以EP(依托泊苷+顺铂)和IP(伊利替康+顺铂)方案为主的化疗,治疗后患者中位生存期(mOS)仅为7~10个月。
二线治疗目前多采用单药拓泊替康,无病进展生存期(PFS)约为3个月,OS约为5.4个月。
总体而言,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手段相对匮乏,且化疗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使用。
而中药治疗因其具有益气扶正、增强机体免疫,减少放化疗毒副反应等作用[4],目前在多种晚期癌症患者中备受青睐,但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仍比较局限。
本研究通过Meta 分析的方式,对近10年来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整理,评价中医药联合化疗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方法1.1.1检索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09年1月~2020年1月。
以篇名、摘要、全文为检索项。
检索词包括:“小细胞肺癌”“肺癌”“肺部肿瘤”“中药”“中西医结合”“中草药”“中成药”“中医药”“丸”“汤”“液”“方”“剂” 以及“随机对照”。
1.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②研究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③干预措施:试验组给予中药,中成药或中药注射剂等联合化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排除标准:①检出的重复文献;②单臂研究;③机制研究、动物实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综述等。
1.1.3 文献提取标准将所得文献导入Endnote进行批量管理,删除重复文献。
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过程中若遇到分歧,则讨论决定由第3名研究者予以判断。
资料提取内容包括篇名、作者、发表年份、试验组及对照组干预措施、疗效指标、不良反应、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等。
1.1.4 统计学方法采用Cochrane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
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肺癌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恶性度高,生长迅速、早期转移、侵袭性高。
绝大多数患者于确诊时已伴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而失去手术治疗指征,化疗和放疗成为其主要治疗方法,SCLC对化疗极其敏感;大多数患者会在1年内复发,而需要接受二线化疗,远期生存率偏低,临床结局明显差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SCLC 传统化疗疗效已接近瓶颈,中药治疗及放射治疗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靶向治疗是SCLC 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对SCLC分期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小细胞肺癌;药物疗法;放射疗法;靶向治疗;中药治疗目前认为SCLC是一种典型的全身性疾病,未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2~4个月。
除极少数Ⅰ期患者外,外科手术均未显示出生存获益。
一线治疗多选择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拓扑替康(topotecan,TPT)是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敏感型SCLC二线化疗的标准方案。
化疗联合胸部放疗使得SCLC 患者的 3 年生存率增加了约5%,且能够使局限期患者胸腔内复发风险降低25%,预防性头部照射(PCI)的应用则进一步改善了其临床预后。
中药联合化疗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靶向治疗是未来SCLC 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1]。
1 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美国退伍军人肺癌协会制定的分期方法,将SCLC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局限期指肿瘤限于一侧胸腔内及其区域淋巴结;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肿瘤局限于一个可接受的放射野所能包括的范围。
广泛期指肿瘤超出上述范围,不能被一个射野所包括。
心包、双侧肺间质受累属广泛期[2]。
2 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法2.1化疗2.1.1局限期SCLC一线治疗在局限型SCLC的治疗中,以化疗为基础,重要性大于手术或放疗的局部治疗。
《癌症进展》2019年11月第17卷第22期ONCOLOGY PROGRESS,Nov2019,V ol.17,No.22*综述*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许静文,孟庆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六科,哈尔滨150000摘要摘要::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癌,肿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自然病程短,是肺癌患者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
确诊时小部分SCLC患者处于局限期,大部分SCLC患者处于广泛期,其中,广泛期SCLC患者的生存期更短。
SCLC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多因神经系统症状而就诊。
目前SCLC脑转移的治疗效果仍较差,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发展至晚期,预后较差。
SCLC对放化疗高度敏感,但很多患者一线治疗得到缓解后很快出现复发或转移,因此,传统的放化疗并未使肺癌患者真正生存获益。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SCLC患者脑转移的手段日益增多,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效果得到了较大改善,患者生存期有所延长。
关键词关键词::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疗;化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34734..2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A doi:10.11877/j.issn.1672-1535.2019.17.22.05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肿瘤的11.6%,也是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病例数约占肿瘤总死亡人数的18.4%[1]。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所有肺癌的15%,常伴有脑转移,15%的SCLC患者于确诊时即已发生脑转移,40%的SCLC患者于初次诊断后的1年内发生脑转移;脑转移是SCLC的重要特征,影响着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超过50%的SCLC 患者2年内发生脑转移[2]。
2022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避展(全文)摘要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真中小细胞肺癌(S CLC)约占所高肺癌的14%。
由于SCLC阜期不易发现易复发转移,治疗效果不佳,平均5年生存率不超过10%。
曾有研究显示化疗对34%~85%的SCLC有效,但疾病进展迅速,后续二线治疗效果很不理想。
随着美国食晶药昂监督管理局批准卡铠依托泊音联合抗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即制剂atezolizumab作为一统治疗,单药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ni volumab和pembrolizumab作为三线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逐渐进入SCLC的治疗中。
现对SCLC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因小细胞肺癌(s mall cell lung c ancer , S CLC)较少行手术切除,诊断性i3检样本通常较小E伴有坏死,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不易获得重复的样本,故SCLC通过组织样本进行分析的研究受到一定限制。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 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 ICI)的研究应用于SCLC患者,并在未来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更好的思路。
本文对于SCLC 患者使用ICI相关的临床数据及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综述。
1 免疫治疗概述免疫系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屏障,人体通过”免疫监视”辨别并清除癌变细胞,对抗肿瘤细胞侵袭和维持机体正常有序运行。
20世纪的酋届诺贝尔奖(1901年)授予免疫学领域中的免疫血清疗法,2018年授予免疫学领域中的肿瘤免疫治疗(11的应用)[1,2)。
1(1是一类免疫调节因子,可通过特异性结合T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免疫负性调节因子对T细胞活性产生影响,从而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治疗[3,4)。
2 ||伍床研究2.1 一线治疗在SCLC患者的一统治疗中,因真对化学疗法的敏感性可导致治疗期间大量肿瘤细胞死亡和新抗原程放[5]。
理论上,1(1与化疗联合可成为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
小细胞癌最佳治疗方案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早期转移倾向的恶性肿瘤。
由于其发展迅速且容易在早期就扩散到其他部位,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具有特殊的挑战性。
本文将介绍并讨论小细胞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
一、手术治疗对于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作用相对有限。
由于该癌症常在早期就已转移扩散,手术切除的机会较少。
然而,在临床上,对于早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当病变局限于肺部且没有明显转移时,手术治疗可能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二、化疗化疗是目前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
通常采用的方案是将顺铂与依托泊苷联合使用。
这一化疗方案已被广泛认可,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顺铂与依托泊苷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并减少转移的风险。
对于无手术切除可能性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
三、放疗放疗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放疗可以用来控制原发肿瘤的生长,减少症状和缓解疼痛。
对于局限期患者,放疗结合化疗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和缓解症状。
对于广泛期患者,放疗可以用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四、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也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已被证明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这些药物可以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能力。
免疫治疗相对较新,但正在不断发展,并在许多临床试验中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五、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的特定突变或异常基因表达来选择特定的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已发现在小细胞肺癌中存在着一些靶向可治疗的突变,如EGFR、ALK等。
对于存在这些突变的患者,靶向药物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小细胞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通常是综合治疗。
对于早期患者而言,手术切除可能会是有效的治疗选择。
对于晚期患者,化疗联合放疗可以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也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机会。
小细胞肺癌最前沿治疗综述一、小细胞肺癌总论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新发病肺癌总数的15%~20%。
美国监测、流行病、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过去的30年中,SCLC的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中国SCLC发病率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调查,但总体上没有明显下降趋势,并存在着治疗不规范、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相比基础和临床研究较少,缺少循证医学证据。
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SCLC的治疗也秉承分期治疗的原则,手术仅适用于早期患者,能实施手术的患者仅占全部患者的5%。
因此,化疗、放疗仍是SCLC治疗的主要策略。
近年来胸部放疗使局限期SCLC患者的3年生存率大约提高了5%,使胸部复发风险降低约25%,而预防性全脑照射(PCI)治疗也进一步改善了SCLC的临床预后。
在20世纪60年代前,SCLC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远期疗效欠佳。
此后两项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否定了手术治疗的地位,化放疗成为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
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包括外科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
目前的共识是,对确定为临床I期(T1-2N0)的SCLC患者可行外科切除术治疗,但术前需要进行纵膈分期。
目前,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方向主要围绕Ⅱ~Ⅲ期SCLC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能否获益,以及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孰优孰劣等。
胸部放疗既往局限期SCLC单独行化学治疗的胸部复发率高达75%~90%,上世纪90年代的两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化疗中加入胸部放疗能够延长局限期SCLC患者的生存期。
目前化疗联合胸部放疗已成为局限期SCLC的标准治疗。
目前认为,联合胸部放疗的化疗方案以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最具生存获益优势。
2002年有随机Ⅲ期临床试验直接对比了EP 与环磷酰胺联合表柔比星、长春新碱(CEV)方案的疗效,入组患者中有214例局限期SCLC患者,结果显示EP方案联合胸部放疗的生存获益优于CEV方案。
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与小细胞肺癌有关的预后因素。
方法:对64例经病理、细胞学诊断的 SCLC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局限期男性和胸部放射治疗组MST显著延长,而广泛期性别、肝转移、化疗周期、胸部放疗对其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脑转移、化疗周期、胸部放疗是影响小细胞肺癌的独立因素。
全组分析患者的性别、分期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脑转移、化疗周期、胸部放疗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论: SCLC的生存率与性别、分期有关,其中肝转移、化疗周期、胸部放疗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预后因素引言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占肺癌的20%左右,它的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早期播散广,对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非常敏感,治疗后可获得较高的缓解率,但容易发生继发耐药性,且容易反复发作。
综合放射治疗可明显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治疗,分析影响小细胞癌的预后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65例于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本医院接受放射、化学疗法为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了预后分析。
65名病人中,51名是男性,14名是女性,年龄范围在32-74岁,平均年龄55.9岁;其中有17名病人无抽烟史。
以上患者均接受化疗,其中接受平术治疗并化疗的患者2人,按受化疗并放疗但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9人。
1.2治疗方法(1)以化学放射疗法、全身化学疗法为主,辅以放射、外科、生物免疫等辅助疗法[[1]]。
(2)化疗方法:采取以铂类为基础的二联疗法,卡铂+依托泊苷联合治疗,卡铂 AUC=5或6,分3天给予,依泊苷100 mg/m2,3周为一个周期。
或者使用60-80 mg/m2的顺铂,分3天给予,以80-120 mg/m2的依托泊苷,3周一个疗程。
小细胞肺癌相关性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肺癌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正在逐年提高,并成为全世界范围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目前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疾病。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侵袭性、致命性,死亡率、恶性度极高的疾病,生存期短,一般主要以化疗及放疗为治疗手段,但预后不良。
通过对小细胞肺癌的病因、机制,以及相关性免疫治疗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免疫治疗的优势,为临床提供应用前景,进一步开辟了治疗新领域。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免疫治疗引言据统计,每年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其中肺癌居首位,肺癌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SCLC是一种低分化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0%~15%。
SCLC的主要特征包括肿瘤快速生长,早期转移性传播倾向和高基因组不稳定性,这些特征使SCLC成为最具侵袭性的肺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低于7%。
为患者确定新的治疗途径,是一个迫切的临床需求领域。
研究发现δ样配体3(DLL3)是存在于Notch信号通路的一种抑制性配体以及高度肿瘤选择性蛋白,Notch通路在小细胞肺癌中发挥着抑癌作用,并在SCLC等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表达。
本文主要介绍DLL3及其相关研究。
1放射疗法治疗肺癌的机理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指癌细胞并非有发生大规模扩散转移、癌细胞相对集中的一类肺癌疾病。
对于不宜采取手术切除的患者,采取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是利用放射线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质子数实现癌细胞靶向治疗。
射线能够对体内癌细胞进行杀灭或降低活性。
目前,放射治疗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主要方法。
2小细胞肺癌相关性免疫治疗2.1细胞毒性TT细胞相关抗原44(cytotoxicTnlymphocyte-associatedantigen44,,CTLA44))抑制剂CTLA4抑制剂主要在活化T细胞表面跨膜蛋白受体上表达,也是目前表现最佳的免疫检查点。
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摘要】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治疗挑战性很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已经批准和正在研究中的靶向药物,以及靶向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性。
结合这些内容,文章展望了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前景,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并总结了靶向药物在治疗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
这些内容将有助于了解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和挑战,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作用机制、批准药物、研究中药物、临床应用、效果、局限性、前景、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进展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通常在早期就已经扩散到全身其他部位,使得手术治疗常常难以实施。
传统的化疗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对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靶向药物治疗成为了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新策略。
靶向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内特定的信号传导通路或靶点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相比传统化疗具有更为精准和高效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有多种靶向药物被研发并应用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
这些靶向药物包括已经被批准上市的药物,以及正在研究中的新药。
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靶向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耐药性的产生和副作用的发生,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尽管如此,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发展仍然给患者带来了希望。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方面,为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相信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前景将会更加光明。
2. 正文2.1 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小细胞肺癌是一种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在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时效果有限。
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进展
张凤;姜曼;周娜;秦康;张晓春
【期刊名称】《精准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2(37)2
【摘要】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差的高度恶性肿瘤。
近年来,SCLC在精准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免疫治疗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SCLC,使患者得到了长期的获益。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相继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SCLC三线治疗。
在靶向治疗领域,安罗替尼在SCLC三线及以上治疗中效果显著,阿帕替尼、奥拉帕利的临床试验也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本文主要综述了SCLC在精准治疗方面的进展,以期为SCLC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总页数】5页(P184-188)
【作者】张凤;姜曼;周娜;秦康;张晓春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精准医学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进展——2007年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的解读
2.精准医学时代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进展
3.《非小细胞肺癌血液
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国专家共识》规范中国EGFR血液检测,推动肺癌精准治疗4.CTC及ctDNA在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中的进展5.CT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精准诊疗中的应用新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细胞肺癌最前沿治疗综述一、小细胞肺癌总论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新发病肺癌总数的15%~20%。
美国监测、流行病、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过去的30年中,SCLC的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中国SCLC发病率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调查,但总体上没有明显下降趋势,并存在着治疗不规范、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相比基础和临床研究较少,缺少循证医学证据。
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SCLC的治疗也秉承分期治疗的原则,手术仅适用于早期患者,能实施手术的患者仅占全部患者的5%。
因此,化疗、放疗仍是SCLC治疗的主要策略。
近年来胸部放疗使局限期SCLC 患者的3年生存率大约提高了5%,使胸部复发风险降低约25%,而预防性全脑照射(PCI)治疗也进一步改善了SCLC的临床预后。
在20世纪60年代前,SCLC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远期疗效欠佳。
此后两项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否定了手术治疗的地位,化放疗成为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
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包括外科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
目前的共识是,对确定为临床I期(TN)的SCLC患者可行外科切除术治疗,但术前需要进行纵膈01-2分期。
目前,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方向主要围绕Ⅱ~Ⅲ期SCLC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能否获益,以及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孰优孰劣等。
胸部放疗既往局限期SCLC单独行化学治疗的胸部复发率高达 175%~90%,上世纪90年代的两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化疗中加入胸部放疗能够延长局限期SCLC患者的生存期。
目前化疗联合胸部放疗已成为局限期SCLC的标准治疗。
目前认为,联合胸部放疗的化疗方案以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最具生存获益优势。
2002年有随机Ⅲ期临床试验直接对比了EP与环磷酰胺联合表柔比星、长春新碱(CEV)方案的疗效,入组患者中有214例局限期SCLC患者,结果显示EP方案联合胸部放疗的生存获益优于CEV方案。
随着化疗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已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采纳为广泛期SCLC的一线方案。
对于IP方案是否也能够与放疗联合用于局限期SCLC的治疗,有多项研究初步证实其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疗效。
日本西部胸部肿瘤协作组的一项Ⅱ期临床研究显示,EP方案联合同步胸部放疗序贯IP方案巩固化疗是局限期SCLC患者的可选治疗方案,但仍需Ⅲ期研究进一步证实。
2010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IP序贯IP联合放疗治疗局限期SCLC,与EP联合放疗相比有更好的中位生存期(MST)和2年生存率,且毒性可耐受。
虽然该研究仅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数较少,尚需头对头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来验证,但为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带来启示。
据统计,广泛期SCLC胸部复发率超过50%。
既往单中心临床试验显示,对于化疗后达到胸外病灶完全缓解及胸部病灶至少部分缓解的患者,给予胸部放疗可以延长生存期。
最近一项回顾性研究也显示, 2对广泛期SCLC化疗后缓解的患者给予巩固性胸部放疗安全性良好,与历史数据对照可降低胸部复发率。
预防性全脑照射目前证据显示,无论局限期还是广泛期SCLC患者均可从PCI中获益。
有关PCI剂量研究显示,高剂量和低剂量组无论在脑转移发生率、总生存(OS)及无病生存期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所以目前NCCN指南推荐PCI的剂量为25Gy、10次分割或30Gy、10~15次分割。
局限期患者由于生存时间较长,PCI潜在的慢性神经毒性和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关注。
回顾性研究显示PCI的长期毒性包括记忆力丧失、智力缺陷、痴呆、共济失调等,但关于其慢性毒性的研究多数缺乏基线评价,因为一些患者在治疗前就存在神经和认知缺陷,所以结果受到质疑。
另外,很多因素可以影响患者神经毒性的发生,如副肿瘤综合征、衰老、免疫功能障碍、放疗每次分割大于3Gy及化疗同时给予PCI等。
最近一项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在PCI治疗前后应用神经功能试验检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包括学习和记忆、执行功能、语言和视觉推理、注意力、处理速度、语言表达以及接受和运动协调)。
结果显示,PCI 前47%的患者有认知功能障碍。
单变量分析显示,PCI后后执行功能和语言功能有短暂的下降,但能逐渐改善。
多变量分析显示,PCIQ 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
对于广泛期SCLC患者,比较PCI前后综合症状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长期随访发现,PCI组较观察组的主要差异为乏力和脱发发生率增高,而身体功3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则无差异。
目前不推荐体能状态(PS)评分差(3~4分)或精神心理功能受损的患者接受PCI治疗。
评价PCI的长期神经毒性尚需统一标准,可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
目前局限期对于SCLC的初始治疗仍然推荐EP方案作为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可联合胸部放疗及PCI。
广泛期SCLC初始化疗方案的选择包括EP、依托泊苷联合卡铂(EC)、IP、伊立替康联合卡铂(IC),对治疗后缓解的患者给予PCI。
但是目前还没有标准的二线治疗方案,唯一被推荐的药物托泊替康可应用于一线治疗后3~6个月之间复发的患者。
三药化疗无论广泛期还是局限期SCLC,关于在基于铂类的标准两药联合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第三种药物治疗,虽然有个别临床试验显示缓解率高、有生存获益,但治疗相关性毒性及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所以目前的证据不支持在标准方案基础上增加新的化疗药物。
有试验显示,通过增加剂量或缩短给药间隔以增加疗效有生存获益,但相似的研究设计结果显示并无获益,且与治疗相关的患者死亡率较高。
因此,除了临床试验外,不推荐增加剂量强度。
维持治疗近年来NSCLC的维持治疗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多项荟萃分析也探讨了SCLC的维持治疗,但结果各异。
因荟萃分析所纳入的临床试验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各临床试验时间跨度大、应药物种类和方式各异,故尚需前瞻性研究验证。
在疾病广泛期,一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口服依托泊苷4等低剂量密集给药的化疗方法因而得以发展。
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了口服依托泊苷和标准多药联合静脉用药,但结果显示口服依托泊苷在生存期、疾病控制和生活质量上均无获益。
因此,口服单药依托泊苷不作为一线推荐方案。
一项Ⅲ期临床试验则评价了经治疗后缓解的广泛期SCLC患者(231例)口服依托泊苷维持治疗的疗效。
结果显示,口服依托泊苷维持治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PFS)期,并有延长OS期的趋势,且毒性较小,但尚需进行更大样本量或更大剂量药物的类似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口服依托泊苷在维持治疗中的作用。
新化疗药物正在研究中的SCLC新型化疗药物包括氨柔比星、沙柔比星(SABA,sabarubicin)、贝洛替康(belotecan)以及吡铂(picoplatin)等。
氨柔比星是合成的蒽环类抗生素,在日本已获批准用于治疗SCLC。
日本的临床试验显示,作为广泛期SCLC的一线治疗药物,氨柔比星和顺铂联合治疗,缓解率可以达到88%,中位生存期13.6个月。
SABA是第三代蒽环类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最近公布的Ⅰ期和Ⅱ期临床试验确定了SABA联合顺铂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和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的初步疗效,证实SABA联合顺铂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是有效且安全的,与标准治疗方案相当。
贝洛替康是新型喜树碱类似物,在Ⅱ期临床试验中已显示了较好的活性,比较贝洛替康联合顺铂与EP方案的Ⅲ期临床试验最近正在亚洲开展。
5吡铂是一种能够克服铂类耐药的铂类似物,一项比较吡铂联合最佳支持治疗(BSC)与BSC的Ⅲ期临床试验(SPEAR)在今年的ASCO 年会上公布了结果。
该研究选择了401例既往铂类化疗后6个月内进展的SCLC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组。
结果显示,吡铂组和BSC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1周(范围19~25周)和20周(范围16~24周,P=0.09)。
但既往治疗未缓解或在45天内复发的难治性患者生存期有改善。
吡铂组的PFS和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均优于BSC组研究者认为,吡铂组和BSC组生存期差异未达统计学差异可能和后续治疗不均衡有关,回顾性分析显示在未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中,吡铂组生存期有显著改善。
尽管新药的不断涌现使SCLC治疗的缓解率不断提高,但是对患者生存期的改善仍有限,目前新型化疗药物尚未改变SCLC的常规治疗策略,尚需进一步探索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药物,打破SCLC化学治疗的瓶颈,并进一步探索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化疗联合胸部放疗的最佳治疗模式。
与NSCLC研究相比,正在开展的SCLC的临床研究仍然较少,尤其是有关中国SCLC人群的临床研究尚须大力开展。
最近我们开展了一项动态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比较洛铂(lobaplatin)联合依托泊苷(EL)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洛铂是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与顺铂没有交叉耐药性,毒性与卡铂类似。
该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系统评估EL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的疗效是否非劣效于EP方案,安全性、耐6受性是否优于EP方案,同时探索ERCC1表达水平与铂类药物疗效之间的相关性、TopoⅡ表达水平与依托泊苷疗效之间的相关性。
我们期待更多关注中国人群的SCLC临床试验带来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从而改善SCLC的预后。
SCLC作为一种预后不良的恶性疾病,虽然近年来有获得突破性的研究进展,但探索中多学科治疗模式(包括对手术的重新评价、精准放疗的加入、新型化疗药物的研发等)为SCLC的治疗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并不断带来新的希望。
与NSCLC比较,正在开展的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仍然较少。
面对这一现状,毋庸置疑,我们仍需要不断努力探索SCLC治疗新策略,以控制这种恶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其不良预后。
二、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上世纪60年代之前,手术各类型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60年代《柳叶刀》(Lancet)杂志一项研究报告的术后低生存率彻底颠覆了手术在SCLC中的治疗地位。
随后,70年代一项关于手术和放疗对局限期SCLC作用的随机临床研究显示,手术组4年生存率为3%,放疗组为7%,两组差异显著,且只有放疗组观察到5年生存率(5%),因此该研究进一步主张对SCLC应放弃手术治疗,首选放疗作为标准治疗手段。
几乎同一时期,格林(Green)等的研究证实,化疗也可使SCLC患者获益,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2周,而对照组(安慰剂)仅为6周。
此后,联合放化疗使局限期生产流程(LD-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7间达到了23个月,5年生存率为12%~17%,从而奠定了联合放化疗在SCLC中的治疗地位,而手术基本被废弃。
自TNM分期系统引入SCLC治疗后,手术重新引起大家的关注。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希尔德(Shield)等回顾性分析了美国退伍军人外科肿瘤组的SCLC病例,认为手术可能适合TNM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