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四东北旅游区(4)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6
东北旅游区试题一.单选题1.扎龙自然保护区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是观赏()。
[单选题] *A.丹顶鹤(正确答案)B.白枕鹤C.白鹤D.东北虎2.我国的最北点是()。
[单选题] *A.漠河B.漠河北极村(正确答案)C.伊春D.黑河3.长白山游览区位于()边境。
[单选题] *A.吉黑B.吉辽C.吉蒙D.中朝(正确答案)4.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陵墓是()。
[单选题] *A.东陵B.福陵C.永陵D.昭陵(正确答案)5.下列不属于我国现存三大宫廷遗址的是()。
[单选题] *A.北京故宫B.沈阳故宫C.北宋皇宫(正确答案)D.伪满皇宫6.我国地理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是()。
[单选题] *A.新疆B.黑龙江(正确答案)C.内蒙古D.甘肃7.()是清王朝的祖陵。
[单选题] *A.福陵B.昭陵C.永陵(正确答案)D东陵8.塞北小江南指的是()。
[单选题] *A.吉林市B.长春市C.牡丹江市(正确答案)D.伊春市9.黑龙江省的对外开放口岸有()个。
[单选题] *A.23B.24C.25(正确答案)D.2610.吉林雾凇冰雪节观看的“三灯一火”的火指的是()。
[单选题] *A.烟花B.焰火(正确答案)C.篝火D.火把11.吉林雾凇冰雪节每年()月在吉林市举行。
[单选题] *A.11B.12C.1(正确答案)D.212.东北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是()。
[单选题] *A.黑龙江B.辽宁(正确答案)C.吉林D.河北13.抗美援朝的“凯旋门”指的是()。
[单选题] *A.旅顺口B.大连C.锦州D.鸭绿江大桥(正确答案)14.我国少数民族达斡尔族的语言中,齐齐哈尔的意思是()。
[单选题] *A.鹤城B.美丽之地C.边境之地(正确答案)D.冰城15.素有“北国江城”之称的是()。
[单选题] *A.哈尔滨B.长春C.吉林(正确答案)D.大连16.辽宁省的锦州古称()。
[单选题] *A.盛京B.徒河(正确答案)C.沈州D.奉天17.辽宁省的气候属于()。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1、前言《中国旅游地理》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范教材,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并参照旅游行业相关标准编写。
作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旅游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提升旅游服务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培养把知识应用于实际能力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普及人们旅游活动常识的义务。
基于此,我们对以往《中国旅游地理》教材不断吸取精华,总结、完善,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新动态,结合旅游职业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特点,对教材进行编写。
在整体内容选取和编排上,突出实用性、时效性、新颖性。
1.1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岗位基础平台核心课程,此门课程所学内容是众多专业课如旅游资源与开发、旅行社实务、旅游文化、导游业务等的基础知识,地位十分重要,课程内容及教学体现了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我国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旅游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地理环境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深刻理解旅游兴国战略,树立为中国旅游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1.2设计思路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中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作项目课程体系。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区域旅游设计”的职业能力,特别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形象设计、旅游生态保护设计等进行课程项目开发,实施项目化教学。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议课时数:180制订人:审定人: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
用于指导《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中国旅游地理》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国内主要旅游地的分区知识;能简介国内主要旅游地概况及当地主要旅游资源特色;掌握国内著名旅游资源、旅游线路介绍技能,能够为游客推荐跨地区的旅游线路产品。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的教育目标1.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文化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满足对接岗位需求的旅游工作人员预备员。
2.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教、学于一体的项目训练,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素质:(1)知识目标①了解旅游活动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②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③了解旅游的客源与客流的形成;④掌握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重要意义;⑤熟悉全国各旅游资源的分布与特征;⑥掌握旅游资源的分区;⑦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与旅游精品线路;⑧掌握各区重要旅游景点的解说和旅游精品线路的安排。
(2)能力目标①能进行基本的景观鉴赏和景点解说;②能进行基本的旅游线路规划;③能进行基本的旅游行程制定。
(3)素质目标①通过课程的分组模拟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②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五、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六、教学基本条件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按照50人的标准班级计算,本课程模块教学1名教师为宜,教师具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背景,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具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室,能播放展示幻灯片、图片、视频、音乐等。
简述东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特征
东北旅游区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区域之一,以下是其主要的旅游地理特征:
1. 丰富的自然景观:东北地区拥有壮丽的山脉、广袤的森林、湖泊和河流等自然景观。
长白山、大兴安岭、松花江等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大自然的壮丽美景。
2. 冬季冰雪旅游资源:东北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这为冰雪旅游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长春的净月潭滑雪场等地成为了冬季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游客可以尽情享受滑雪、滑冰等冬季运动的乐趣。
3. 历史文化遗产: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沈阳的故宫、长春的伪满皇宫博物院等地展示了东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4. 民俗文化特色: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独特而丰富多彩。
二人转、秧歌、剪纸等民俗艺术形式体现了东北人民的豪放与热情。
游客可以通过参与民俗活动、品尝地方美食等方式深入了解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
5. 地理位置优越:东北地区地处中国东北部,与俄罗斯、朝鲜等国家接壤。
这使得东北地区成为了连接国内外的重要交通枢纽,便于游客进行跨国旅游和交流。
综上所述,东北旅游区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冬季冰雪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特色和地理位置优势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