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铵盐及氨的制取教案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2
《氨和铵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氨和铵盐教学目标:1. 理解氨和铵盐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学会氨和铵盐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氨的性质: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与水和酸的反应。
2. 铵盐的性质:铵盐的溶解性、热稳定性等特性。
3. 氨和铵盐的制备方法:氨的合成方法、铵盐的制备方法。
4. 氨和铵盐的应用:氨和铵盐在农业、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介绍氨和铵盐的应用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氨和铵盐的概念、性质以及制备方法,结合图示和实例进行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氨和铵盐的制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实验分析和结果讨论。
4. 学生探究:根据学生实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氨和铵盐的性质和反应机理,并展开学生探究活动,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氨和铵盐的应用。
5. 学生展示: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展示,分享他们对氨和铵盐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经验交流和讨论。
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顾学习过程和收获,并帮助学生理清重点、难点和易错点。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相关知识,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 总结反思: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1. 教学资源:学生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等。
2.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分析学生实验数据和结论的正确性,进行书面测试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提供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在实验操作中,要重视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安全操作。
氨、铵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掌握铵盐的性质和铵离子的鉴别方法。
(3)理解氨和铵的异同。
2.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氨气的实验制法学习,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氨、铵盐性质的综合运用,提高推理能力。
(3)通过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论的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解释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铵离子的鉴定。
[教学过程] 见课件[氨、铵盐(二)ppt文件][巩固练习] 1.四支试管分别充满O2、NO2、Cl2、NH3四种气体,把它们分别倒立于盛有下列各种液体的水槽中,发生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其中充满Cl2的试管是()。
答案:C。
2.白色固体A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把A装入试管中充分加热,A全部消失,同时产生白烟和紫色蒸汽。
将加热生成的烟气通过浓热的NaOH溶液,紫色消失,但有无色气体。
将这无色气体通过硫酸溶液,无色气体明显减少,再将剩余的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点燃,产物生成水。
由此上事实推知:A的化学式应该是______________;A受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答案:NH4I;2NH4I=2NH3+I2+H2。
3.用一种白色固体A和一种黄色固体B做如下实验:①A 与等物质的量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强碱都能完全作用,依次生成有毒气体C和极易溶于水的气体D。
②B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E。
E与C反应又生成B。
③将D通入滴有石蕊的水中,溶液呈蓝色,再通入E,过量时溶液由蓝变红。
④将E与空气混合通入装有催化剂的灼热的玻璃管,气体出口处有白雾生成。
则(填化学式)A是_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E是________。
答案:A是NH4HS,B是S,C是H2S,D是NH3,E是SO2。
4.从某物质A的水溶液出发有下面所示的一系列变化:(1)写出A~F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氨铵盐·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技术: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能力培育:经过氨的性质的实验教课,进一步培育和提升学生剖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科学思想:经过氨的化学性质的教课,浸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看法。
科学方法:经过对氨的性质研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模型、假说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氨溶解性、复原性的实验剖析,体验科学模型和科学假说的研究方法。
教课过程设计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引入】简单复习氮气的性质,回想旧知识,明确本经过承前启后,引出氨和铵盐的新课题。
节学习目标。
稳固学生情绪。
【板书】第三节氨铵盐指引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剖析氨的分一、氨子构造。
1.氨的分子构造【发问】请用电子式表示氨分子的构造。
【展现 1】氨分子构造的比率模察看分子模型,侧重型。
剖析分子构造特色。
思虑、回答下列问题。
【发问】依据氨的分子构造,你经过指引察看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能推测出氨分子是极性分子吗【板书】拥有一对孤对电子,呈三角锥形,极性分子。
【展现 2】一瓶氨气。
【发问】在往常状况下,氨有哪些物理性质【板书】 2.氨的物理性质察看并概括氨气颜色、状态、气味,再依照氨的分子量定性的推测其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比空气小。
经过察看氨气,学生独立概括氨的物理性质。
【设问】氨简单不简单液化呢【录像 1】实验 -1 氨易液化察看重点:见学生讲堂实验记录【发问】描绘察看到的现象并剖析推测出什么结论【板书】易液化察看实验现象,填写讲堂实验记录,剖析得出氨浸透物质性质易液化的结论。
与用途的关系。
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叙述】氨易液化,液化的同时放出指引学生提大批的热。
液态氨汽化时要汲取大批的热,出氨易溶于水的假所以常用作致冷剂,举例说明液氨的用途。
依据氨分子与水分说,并利用喷泉实验如:国都体育馆的制冷设施。
子的构造特色,剖析得出来证明假说。
经过对氨的溶解性大的假说,并氨的溶解性的研究,【发问】依据氨分子和水分子的构造依据已有氯化氢易溶于水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特色,剖析氨易不易溶解于水呢的经验,设计用喷泉实验究的方法。
高二化学教案氨,铵盐(精选3篇)教案一课题: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了解氨和铵盐的性质;2.了解氨和铵盐的用途;3.掌握氨和铵盐的实验室制备方法;4.能够分辨和测试氨和铵盐。
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分辨和测试氨和铵盐。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忆起氨和铵盐的形成过程,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氨的性质和用途(15分钟)1.通过PPT介绍氨的常见性质,如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等;2.列举氨的常见用途,如制冰、制肥料等;3.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氨在制备化学药品中的用途等。
三、学习铵盐的性质和用途(15分钟)1.通过PPT介绍铵盐的性质,如易溶于水、能融化于高温等;2.列举铵盐的常见用途,如生产肥料、制备火药等;3.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如铵盐在制备肥料中的用途等。
四、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30分钟)1.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氨和铵盐的制备方法;2.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分辨和测试氨和铵盐。
五、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强调学生们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小实验或实际应用案例,展示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
教案二课题:氨和铵盐的实验室制备教学目标:1.了解氨和铵盐的实验室制备方法;2.掌握氨和铵盐的实验室制备步骤;3.能够根据实验条件,合理选择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氨的实验室制备方法(15分钟)1.通过PPT介绍氨的几种实验室制备方法,如氨的金属还原法等;2.逐步讲解每种实验方法的步骤,并进行实验演示;3.让学生尝试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襄阳三中高一年级化学备课组 编辑:樊春潮 审稿:段娟第二课时:铵盐的性质、氨的实验室制法预习案 (利用20min 认真阅读课本完成本案。
)【预习目标】1、掌握铵盐的性质、用途;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教材助读】阅读书本P98-99完成下列内容: 一、铵盐(1)组成、物理性质:由 和酸根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 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受热分解:②与碱反应:二、氨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2、实验室制法:Ⅰ、⑴装置图(如右图):⑵反应原理:⑶装置类型: 气体 (与KClO 3或KMnO 4制O 2相同) ⑷收集: 。
⑸干燥: ⑹检验: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若试纸变 ,说明氨已收集满了;②将蘸有 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收集满了。
⑺尾气处理①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团吸收多余的氨气。
②用水或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注意防倒吸,如图) 【思考与交流】1、铵盐与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该性质可用于氨气的制取和铵根离子的检验)2、NH 4+的检验:取少量样品,与 混合于试管中, 。
将湿润的 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试纸变 ,说明样品中含有NH 4+;也可以将蘸有 的玻璃棒靠近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NH 4+。
3、实验室能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反应制备氨气?为什么?______________氯化氨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为什么? 。
4、能否浓硫酸干燥NH 3? 5、实验室制氨气能否使用NH 4HCO 3、NH 4NO 3 NH 4Cl ?为什么?6、实验室制氨气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固体,能否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7、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加热NH 4Cl 固体时的实验现象,是否是升华?【预习练习】1.只用一种试剂,将NH 4Cl 、(NH 4)2SO 4、NaCl 、Na 2SO 4四瓶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 A. NaOH 溶液 B. AgNO 3溶液 C. BaCl 2溶液 D. Ba(OH)2浓溶液2.将NH 4HCO 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 NH 3B. O 2C. H 2OD. CO 23.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2023年高二化学教案氨、铵盐(第二课时)(精选3篇)教案一:氨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氨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2.能够解释氨的制备过程和性质。
教学重点:1.氨的制备方法。
2.氨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氨的制备过程。
2.氨的性质的解释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解(30分钟)1.氨的制备方法:介绍氨的制备方法,包括卡斯特纳法和哈柏法,并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2.氨的化学性质:介绍氨的碱性和易溶于水的性质,并通过实验进行演示。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现象观察:将氨气通过酸性的溴水中,观察产生的现象,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2.实验操作操作:实验演示卡斯特纳法和哈柏法制备氨气的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关键步骤。
四、总结(10分钟)总结氨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梳理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二:铵盐的制备和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铵盐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2.能够解释铵盐的制备过程和性质。
教学重点:1.铵盐的制备方法。
2.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铵盐的制备过程。
2.铵盐的性质的解释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解(30分钟)1.铵盐的制备方法:介绍铵盐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酸碱反应制备和硝酸铵的制备,并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2.铵盐的化学性质:介绍铵盐的易溶性和燃烧性质,并通过实验进行演示。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实验现象观察:将铵盐加热后观察产生的发白烟雾,并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2.实验操作操作:实验演示通过酸碱反应制备铵盐的过程,并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关键步骤。
四、总结(10分钟)总结铵盐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梳理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节氨铵盐一、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掌握氨的实验室制法,理解铵盐的性质,掌握铵离子的检验。
2、能力培养:通过氨的制取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教材首先介绍了氨分子结构,再介绍氨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又介绍了氨与水、氯化氢、氧气的反应。
在介绍氨溶于水的过程时,复习了可逆反应,介绍铵盐的性质及铵离子的检验时,先实验得出结论,再归纳出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产生胺气这一共同性质。
采用讨论和实验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学习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以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教法:讨论、实验、归纳、总结重点难点:氨的性质,铵离子的检验三、课时安排共两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四、教学过程:[引入]简单复习氮气的性质,由N2与H2反应引出氨气。
追问氨在自然界中,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产生的味道是什么气味?引出新课。
[投影板书] 第二节氨铵盐[讲述]首先学习物理性质,通过观察集气瓶中的氨气,你能知道氨气有那些物理性质?注意闻气味的方法要正确。
[生观察并总结]一、氨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常用作致冷剂,比空气轻。
[提问]氨气的溶解性怎样呢?[演示]NH3喷泉实验。
(强调整套装置必须干燥并气密性好)[投影问题]1、水为什么从低向高流?2、烧瓶溶液为什么会变红色?3、烧瓶内的溶液是什么?[分析总结]氨的溶解性1:700[思考]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应该具有什么性质?[总结]一种气体要极易溶于一种液体。
[提问]HCl Cl2CO2,在水中能否形成喷泉实验?要形成喷泉实验,滴管及烧杯中的液体应该换成什么液体?[过渡]研究氨化学性质之前,请回忆氨的分子结构。
[投影]2、NH3的分子结构:[提问]学生书写NH3的结构式和电子式。
[讨论]NH3的形状和分子极性(解释易溶于水)。
[过渡]从喷泉实验中可见,氨气溶于水后溶液会呈碱性,那么氨气和水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呢?[讲述并板书]3、化学性质:(1) 与水反应:NH3+ H2O NH3·H2O NH4++ OH-或:NH3+ H2O NH4++ OH-[讲述]氨溶于水大部分结合为NH3·H2O,而NH3·H2O小部分电离,因而氨水呈弱碱性。
第2课时氨和铵盐教学目标1.结合实验,了解氨与水、酸或氧气的反应。
2.知道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基础,知道铵盐是重要的氮肥。
3.通过对铵盐性质的学习,了解氨的实验室制法,知道铵盐的检验方法,培养学以致用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氨的性质;铵盐的性质;氨气的实验室制取难点:铵盐的性质;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管道工人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如果管道某处漏气,会产生白色烟雾,原理是什么?二、新课讲授1、氨的物理性质【师】【提问】液氨作制冷剂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氨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
因此液氨常作制冷剂。
【师】氨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氨的化学性质。
【师】演示实验5—6【提问】有哪些实验现象?【学生】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瓶内液体呈红色。
【师】实验结论: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俗称氨水)呈碱性。
NH3+H2O NH3·H2O NH+4+ OH-【提问】氨气溶于水后,溶液中的微粒有哪些呢?【学生】NH3·H2O、NH3、H2O、OH-、H+、NH+4。
【师】氨水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情景探析】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喷泉实验,验证氨气等气体的溶解性。
如下图。
图1图2图3【提问】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圆底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怎样操作可以形成喷泉?该实验的原理是怎样的?【学生】打开弹簧夹,挤压胶头滴管。
NH3溶于少量水中,使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内的水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
【提问】如果只提供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学生】打开弹簧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
【提问】增大下方压强,也能形成喷泉。
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合适的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
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试举一例。
【学生】在图3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NH4HCO3与稀盐酸。
高二化学教案氨铵盐(精选3篇)教案一:氨的性质及制备方法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氨的性质,掌握氨的常见制备方法。
2. 理解氨的应用和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1. 氨的性质与制备方法。
2. 氨的应用与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1. 氨的环境问题的讨论和解决。
2. 氨的制备方法的选择与比较。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发学生对氨的兴趣,如家庭烹饪中加热氨水可以去掉鱼腥味等。
Step 2:概念解析(15分钟)1. 氨的概念和性质:解释氨是一种无色有臭味的气体,具有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等特点。
2. 氨的制备方法:介绍常见的氨的制备方法,如铵盐的水解法、碳酸铵的热分解法等。
Step 3:实验展示(2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如何通过铵盐的水解法制备氨。
Step 4:应用与环境问题(10分钟)讨论氨的应用范围以及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Step 5:总结(5分钟)梳理氨的重点内容,对本节课进行小结。
教学延伸:老师可以布置一个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和研究氨的应用和环境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教案二:氨的性质及检验方法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氨的特性和性质。
2. 利用常用实验方法检测氨的存在和检验方法的原理。
教学重点:1. 氨的特性和性质。
2. 实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难点:1. 掌握氨的检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
2. 实验结果的判断和分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问题导入,如当污水处理厂出现氨排放超标时会造成什么问题?Step 2:概念解析(10分钟)讲解氨的特性和性质,如氨具有刺激性气味、强碱性等。
Step 3:实验演示(15分钟)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常用的氨的检验方法,如红石蕊试剂法、水合铜试剂法等。
Step 4: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检验样品中氨的含量。
Step 5:结果分析(10分钟)对实验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判断样品中氨的含量是否超标。
第二节铵盐及氨的制取
一、铵盐及铵根离子的结构
1、铵盐的概念:()离子与()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
2、结构:(1)NH4+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空间构型为()
(2)铵盐中存在的化学键是()键和()键
二、铵盐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铵盐都是(),都能()
2、化学性质:
(!)铵盐受热易()
原理:①NH4Cl
②NH3 + HCl
③NH4HCO3
现象:
解释:
小结:
•铵盐受热都能(),但不是所有的铵盐都生成氨,如2NH4NO3=2N2+O2+4H2O
•思考:怎样贮存氮肥?
•答:
•思考:氮肥施肥怎样保证肥效?
•答:
(2)铵盐与碱反应
原理:①(NH4)2SO4 + NaOH =
②NH4NO3+ NaOH =
现象:①
②
解释:
结论:
讨论: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铵盐?
检验方法:
1、
2、
三、氨气的制备
(一)、工业制法(了解)
(二)、实验室制法
药品:
原理:
制取装置:
收集:
干燥:
验满: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思考:收集氨气的试管口放置棉花的作用是什么?
答:
疑难突破:
1、实验室一般用氯化铵与消石灰制取氨气,铵盐一般不用碳酸铵或硝酸铵,碱也不选
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为什么?
2、收集氨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实验室快速制取氨的方法:
++OH-平衡,加热及增
1、因为氨水中存在着NH3+H2O NH3·H2O NH
大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左移动,从而逸出氨气。
固体氢氧化钠或氧化钙遇水均可放出大量热。
方法1、加热浓氨水,原理为(方程式)
方法2、浓氨水与固体氢氧化钠或生石灰原理为(方程式)
四、练习
1、下列装置能实现实验目的的是()
2、某种常见的白色晶体A,与盐酸反应产生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将B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若在A的水溶液中加氢氧化钡溶液,则析出白色沉淀C和无色气体D;D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加热固体A,可生成水、B和D,而且B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根据以上事实,可以判断出A是,B 是,C是。
加热固体A生成水、B 和D的化学方程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