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与股骨颈骨不连的治疗
- 格式:pptx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44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主要以髋关节疼痛、负重行走障碍及关节活动障碍等为临床表现,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对患者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已成为当今社会日益突出的一大健康问题[1]。
因此,对其采取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目前在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中,有髓芯减压、骨移植、截骨术等多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各不相同[2]。
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2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均采取了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2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56~71岁,平均年龄(64±8)岁。
1.2方法:所有患者均予以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治疗,具体手术步骤如下:麻醉满意后,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单,采用改良的W atson 切口暴露股直肌、股中间肌,显露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选择其中较粗分支,以便与腓血管进行吻合,随后将坏死股骨头清除干净,取大小转子间松质骨并植入到股骨头内,切取适宜长度带血管蒂的腓骨段,应注意尽量保留血管长度,修剪腓骨段,后与腓动、静脉一同插入股骨头颈中心,血管蒂方向应朝向前方,以便更好的吻合,并避免受压,使用克氏针对移植腓骨段进行固定于显微镜下对动脉和静脉行无张力吻合,避免血管蒂受压,止血完成后依次关闭手术切口。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卧床2~3周,予以肝素和右旋糖酐抗凝治疗3~5d 。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随访半年,观察恢复效果,并采用Harris 评分对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分数越高,代表髋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Harris 评分以x ±s 表示对比,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所有患者恢复情况:2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其中25例股骨头成活,功能恢复良好,1例股骨头坏死,行股骨头置换术。
骨不连疾病治疗手术治疗与闭合治疗手段指南骨不连治疗起来难度较大,不论是手术还是保守,都不能保证100% 痊愈,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骨不连的手术与闭合治疗共 12 种方法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仍是骨不连最主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内固定、外固定、骨移植以及各方法的联合应用。
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骨不连的类型以及病人的全身及局部状况。
80% 的病人骨折愈合良好,无明显的肢体不等长及功能受限情况,可以早期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的金标准。
但手术治疗创伤大,可能破坏软组织及骨的血供,引起术后并发症,特别是供骨区的疼痛、畸形等。
术前计划:骨不连治疗起来难度较大,术前一定要进行详细的伤情评估。
制订治疗方案应该要考虑如下问题:①软组织情况: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骨不连周围软组织的状况,如果骨不连处为贴骨瘢痕,骨组织缺少周围软组织的滋养供血,植骨后骨愈合能力差。
且手术容易发生内固定的外露和切口闭合问题,术前需考虑行肌皮瓣转移改善局部软组织状况。
②骨不连的类型骨不连为肥大型、血管丰富,考虑以合理内固定为主,萎缩型骨不连,除要有合理内固定外,强调大量植骨。
③畸形,短缩及缺损情况:骨不连时往往合并有成角、旋转、侧移位、短缩畸形或者节段性骨缺损。
制定治疗计划应当考虑这些畸形纠正方法,一般说成角、旋转、侧方移位畸形,经内固定后多能矫正,肢体短缩和严重畸形的矫正可采用截骨和外固定牵引的方式。
④邻近关节活动受限:骨不连常合并邻近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术前应最大限度改善邻近关节活动,以减少术后内固定剪力。
如果术中内固定坚强,可一期行邻近关节的松解术,也能获得满意效果。
2、选择合理的固定材料:手术治疗的固定一般都主张加压固定。
加压固定可以增加骨折端的静态摩擦力,增加纵向挤压力,能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减少骨折端的裂隙,消除骨折端的应力,有利于毛细血管的生长和爬行,促进愈合。
压应力还可以通过骨折端的电压效应,使骨折端负电位增加,加速骨折愈合进程。
临床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治疗方法及要点总结骨折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损伤之一,经过适当治疗,大部分骨折可以成功愈合。
有时候出现术后骨折骨不连的情况,其中长骨骨不连的发生率达5%-10%,这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骨折在3个月左右就能愈合,超过3个月为延迟愈合,超过6个月的骨折骨不连即为骨不连,而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对骨不连时间的期限定义为9个月。
骨不连的主要症状包括压痛,骨折断端间的微动。
放射学表现上主要包括骨折线清晰可见无连续骨痂,骨折端硬化,骨髓腔封闭,肥大骨痂形成,或骨折端萎缩吸收等。
图1:股骨髁上骨折骨不连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1.患者因素: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遵循医嘱的程度等因素可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
老年患者、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以及肥胖、酗酒、吸烟、营养不良、代谢疾病、恶病质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愈合困难。
图2:肱骨肥厚型骨不连2.骨折类型:某些骨折类型,特别是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或复杂骨折,由于伴随着更大的损伤和感染风险,更容易发生术后骨不连。
开放性骨折患者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来自周围软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缓慢,血肿机化时间延长,软骨内成骨过程随之延缓,可明显增加骨不连的发生。
图3:40岁男性,摩托车事故致胫骨开放性骨折,X线检查提显示骨折未愈合3.治疗手段:手术干预可能造成创伤,手术操作不当或手术后感染也会导致骨折术后愈合困难。
如骨折固定不稳定,如钢板范围不够,固定位置不当等;固定后骨折断端之间仍有间隙存在,如粉碎性骨折或存在骨缺损的病人等;骨质量差,导致内固定物拔出力差等。
图4:内固定治疗后尺骨萎缩型骨不连4.血液供应:骨折处的血液供应可能受到损伤,血液流动不畅会妨碍愈合。
胫骨中下1/3的骨折由于这部分骨折端位于皮下,胫骨血供较其他有肌肉包裹的骨折差,因此更容易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
图5:36岁男性患者,19年前被卡车压伤,X线片提示,胫骨骨不连,髓内钉疲劳折断治疗方法骨不连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骨折愈合,当但不是唯一的目的,如果病人关节粘连、软组织挛缩、骨折对位对线不良未纠正,即使骨不连处获得骨性愈合,也无任何实际意义,该肢体同样是无功能的。
中西医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在骨创伤中,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临床骨科的疑难病。
据相关报道显示,600万骨折患者中,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是骨不连的约10%。
同时,在外伤、感染等发生率持续提高的背景下,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的风险也在随之提高,故预防骨不连、缩短骨折愈合周期就成为了骨科的重点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围绕中西医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西医;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近些年来,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骨不连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骨不连的治疗中,中医是我国特色疗法,具备不可比拟的优势,而通过与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如生物李旭、分子生物学等,则能进一步促进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效果的提高。
一、中医治疗1.单味中药在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的治疗中,土鳖虫的作用可加快骨折部位血管的形成,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有利于骨生成细胞的增加,提高破骨细胞活性,为骨折的早期愈合提供了保障。
有研究指出,在促进骨折愈合中,壮骨素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主要为蚕蛹及蚕砂的提取物。
也有研究证实,人参、五味子、丹参、白术等中药在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中也发挥着明显的功效,能够机化血肿,促进应激反应的改变,从而达到减轻病理性损伤过程的目的。
2.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有研究指出,在行骨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中,基于骨不连类型及分期的前提下,自拟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方剂,组方中的中药材包含了熟地、枸杞、丹参、淫羊藿、红花等中药材,能够进一步提高固定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断端生活活性的改善,从而加快骨细胞再生。
有实践研究显示,在骨不连术后早期,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或是中成药三七片、云南白药等治疗,可起到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中期阶段可应用合营止痛汤、伤科接骨片、益肾补骨液等治疗,作用主要体现于活血祛瘀、接骨续筋等方面;后期可应用六味地黄丸、生血补髓汤加减等治疗,功效主要体现于补益肝肾、舒筋通络等,效果显著,愈合良好。
医学骨科论文骨科医学论文范文下载:植骨术在股骨骨不连中的临床应用关键词:骨折不愈合股骨骨折植骨术自然科学发展以来,移植术已经成为修复组织缺损、重建功能的重要手段。
应用骨移植术治疗骨缺损、骨不连已有百余年历史。
在上世纪70年代Mc-Kee首先进行了吻合血管的肋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
MC Cullough(1973)进行了吻合血管的肋骨移植的动物实验,证明移植骨成活良好,骨细胞保持存活。
这一研究成果为外科骨移植的应用提供了客观依据,使骨移植由“爬行替代”转化为一般骨折愈合过程,从而将骨移植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骨移植来修复组织缺损以及进行缺失功能的重建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
进入21世纪,骨移植外科已总结出许多具有高度共识、带有规律性的普遍原则,对临床实际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4]。
现仅就骨科领域植骨术在股骨骨不连中的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展望作一概述。
1植骨术在股骨骨不连治疗中的现状股骨干骨折是创伤科的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中仍以钢板、髓内针内固定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但是由于内固定材料强度过低或内固定不确切、血液循环破坏、术后患肢功能锻炼方法不当等原因,出现骨折端分离、钢板髓内针弯曲断裂等并发症,最终导致股骨骨不连。
国内外学者研究证明,治疗骨不连必须广泛切除硬化端,清除骨折端周围的粘连组织,创造有较好血液循环的骨床辅以坚实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后给予骨移植。
其作用是填塞骨缺损,保持患肢长度,刺激骨细胞增殖,产生一个生物接骨板的效应,并能减轻钢板或髓内针所承受的应力,最终促进骨不连愈合[5-7]。
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植骨术一直是治疗骨不连的传统方法。
早在矫形外科“冶金时代”之前有关植骨的原则、方法、适应症就已充分确立,随着Albee和Kushner、Henderaon等人将成骨概念引入植骨的原理中,使骨移植治疗骨不连成为一种实用的手术。
并指出植骨术在治疗骨不连中的作用为移植的骨块(片)起到的是“架桥”作用,诱导新生的骨组织通过骨折线促进骨不连的愈合,移植骨还可以起到提供钙质、刺激宿主骨的成骨机能的应用。
逆行吻合胫后动、静脉远端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胫骨缺损1例王铁翔;邢国利;徐英杰
【期刊名称】《沈阳部队医药》
【年(卷),期】1999(000)003
【摘要】1 病例报告患者男,41岁。
因机器轧伤右小腿致胫腓骨严重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在当地医院清创缝合,去除部分碎骨块,术后胫前皮肤坏死而转我院。
入院后行清创,比目鱼肌肌瓣转移修复创面,胫骨外固定架外固定.创口愈合后局部有异常活动,X 线片示右胫骨中下段骨缺损长约10 cm。
彩超探查右胫前动脉完好。
右胫后动脉于腘窝下方未探及,远端可于内踝上10 cm 探及。
经充分术前准备,在硬膜外麻醉
【总页数】1页(P226-226)
【作者】王铁翔;邢国利;徐英杰
【作者单位】[1]第206医院;[2]第206医院 134000;[3]1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7.3
【相关文献】
1.游离背阔肌瓣治疗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跟骨外露伴胫后动静脉缺损 [J], 陈德;曾祥炳;徐富明
2.游离背阔肌瓣治疗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跟骨外露伴胫后动静脉缺损 [J], 陈德;曾祥炳;徐富明;
3.吻合血管的游离背阔肌皮瓣加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治疗小腿软组织、胫骨缺损
一例 [J],
4.吻合胫前或胫后远端血管逆行血供的胸脐皮瓣修复小腿创面 [J], 徐永清;李主一;李其训;方东海;郭远发;李军;张云光;李建生
5.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修复桡骨远端骨缺损重建腕关节8例报告 [J], 杜伍岭;李端峰;吕豪;华永新;刘培亭;王源瑞;孟祥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