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试题库(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0.64 KB
- 文档页数:21
1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一、 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 多维性 / 连续性 / 健康描述的功能性 / 的特征。
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 / 行为和生活方式 /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 病因 / 宿主 / 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 传播者 / 信息 / 传播途径 / 受传播者 / 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 个人 / 家庭 / 社区 / 国家 / 国际 五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 (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 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 √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 ×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 ×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 √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 √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部章节)
2
3
4
5 问题(22-24)
22.铅由于抑制了血红素合成酶,从而影响了正常血红蛋白的合成,可引起( E) E.影响血红蛋白携带氧的能力
23.三硝基甲苯能与血红蛋白发生作用,最终产生Sulf Hb,则导致(C)
24.苯影响造血系统的正常代谢 ,可引起( A )A.使氧分压过低
三、名词解释
1.occupational hazard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2.生产性毒物 指在一定条件下,摄入较小剂量时可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3.化学性窒息性气体 指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的气体。
4.Silicosis 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游离性二氧化硅较高的粉尘而引起得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5.PTS 噪生对内耳的损伤不断蓄积,产生机械性损伤和代谢性损伤,而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称永久性的听阈位移。
四、简答题
1.试述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1)职业卫生法规与卫生监督:职业病防治法与各种卫生标准的制定,卫生监督包括经常性卫生监督和预防性卫生监督。
(2)工程技术措施:用低毒或无毒物质替代高度物,有害物的生产在密闭条件下进行,采取机械化、自动化、远距离操作以消除或减少有害因素的危害。
(3)个人防护与卫生保健措施:呼吸防护器、面具、防护服、手套、眼镜等有目的的选择,加强健康教育,使劳动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狼嚎卫生习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4)健康监护与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包括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
2.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有哪些?(1)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与非细菌性。(3)过敏性疾病,生物气溶胶为主要原因。(4)癌症。
(5)畸胎。(6)其它急慢性疾病。
. ...
..
. .. .c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
.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一、 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 、 、 的特征。
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 、 、 。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 、 、 。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 、 、 、 、 。
5.预防工作可分为 、 、 、 、 五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 (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
3.secondary prevention
4.整体健康
5.健康促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 )9.无病就是健康。
(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 .
1 四、医学基础知识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C )
1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 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1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一、 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
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 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
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一、 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
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 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
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一、 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 、 、 的特征。
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 、 、 。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 、 、 。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 、 、 、 、 。
5.预防工作可分为 、 、 、 、 五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 (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
3.secondary prevention
4.整体健康
5.健康促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 )9.无病就是健康。
(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
.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一、 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
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 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
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C )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一、 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 、 、 的特征。
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 、 、 。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 、 、 。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 、 、 、 、 。
5.预防工作可分为 、 、 、 、 五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 (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
3.secondary prevention
4.整体健康
5.健康促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 )9.无病就是健康。
(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
优选素材
.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常考题目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根底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群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含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爱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爱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爱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爱护个体也能爱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宜采取第—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C )
预防医学试题库(含答案)
1、关于抗体检测的基本原理,错误的陈述是
A、既可以用已知抗原检测抗体,也可以用已知抗体检测抗原
B、可以使用未知抗原测定抗体
C、单分子的抗原与抗体反应用肉眼无法分辨,必须借助于显示系统
D、抗体测定可以使用许多种不同的方法,本质上这些方法只有显示系统的差异
E、抗原与抗体之间特异性的结合反应,是免疫学检测的基础
答案:B
2、进行肠道菌生化鉴定,除了IMViC试验,还要进行的试验是
A、糖发酵试验
B、VP试验
C、甲基红试验
D、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E、吲哚试验
答案:A
3、噬菌体为
A、砖块状
B、球状
C、蝌蚪状
D、杆状
E、弹头状
答案:C
4、与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有关的因素有
A、水体的有机物污染状况
B、水体浑浊度
C、水pH值
D、空气氧分压
E、水中微生物数量
答案:D
5、测定氨氮、硝酸盐氮、耗氧量的水样保存时需加入
A、浓盐酸
B、过氯酸
C、浓硫酸
D、抗坏血酸 E、浓硝酸
答案:C
6、流感病毒在病毒分类上属于
A、黄病毒科的病毒
B、副黏病毒科的病毒
C、弹状病毒科的病毒
D、正黏病毒科的病毒
E、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病毒
答案:D
7、GBZ/T160-2007是职业接触限值配套的标准检测方法,其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标准体系表的编排,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排列是
A、按照汉语拼音
B、按照汉语笔画
C、按元素周期表顺序
D、按英文名称字头
E、按化合物分类
答案:C
8、现有85%和5%的甲醇溶液,欲配制75%的甲醇溶液800ml,需要85%和5%的甲醇溶液的体积各为
A、600ml和200ml
B、100ml和700ml
C、200ml和600ml
D、400ml和400ml
E、700ml和100ml
答案:E
9、比色分析时,下述操作中正确的是
A、手捏比色皿的毛面
B、比色皿外壁有水珠
C、待测溶液注到比色皿的2/3高度处
D、用普通白报纸擦比色皿外壁的水
E、手捏比色皿的光面
答案:A
10、★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的内容不包括
A、实验室所在地的环境气候条件
B、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监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 C、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改造环境
D、相关检测技术人员的操作技能
E、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性能
答案:A
11、★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建立所依据的原理是
A、核酸碱基之间二硫键结合力
B、核酸碱基之间静电引力
C、核酸双链之间氢键结合力
D、核酸碱基之间氢键结合力
E、互补序列单链核苷酸相遇时退火形成双链
答案:E
12、★ONPG试验主要用于
A、迟缓发酵木糖菌株的快速鉴定
B、迟缓发酵蔗糖菌株的快速鉴定
C、迟缓发酵乳糖菌株的快速鉴定
D、快速发酵木糖菌株的鉴定
E、快速发酵乳糖菌株的鉴定
答案:C
13、国标法规定测定味精中的氨基酸成分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
A、酸滴定法
B、旋光计法
C、氧化还原法
D、酸度计法
E、中和法
答案:B
14、编码HIV复制所需酶类的基因是
A、HIV的RNA中含有的env基因
B、HIV的RNA中含有的pol基因
C、HIV的RNA中含有的gag基因
D、HIV的RNA中含有的nef基因
E、HIV的RNA中含有的tat基因
答案:B
15、蛋白质在生物化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为
A、15 B、20
C、3
D、10
E、8
答案:B
16、如欲了解河流水质情况,采样点必须设在
A、上、中、下游各设采样点
B、受人类活动影响不显著的区域
C、中游设采样点
D、上游设采样点
E、下游设采样点
答案:A
17、常用于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法的载气是
A、氩气
B、氮气
C、氢气
D、氧气
E、空气
答案:B
18、生物基因组分子量
A、巨大
B、微小
C、2个kb以上
D、2个bp以下
E、以上都是
答案:A
19、下列化合物按沸点由高到低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正己烷>正丁烷>丙烷>乙烷>甲烷
B、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正己烷
C、正丁烷>正己烷>甲烷>丙烷>乙烷
D、甲烷>乙烷>正己烷>丙烷>正丁烷
E、正丁烷>正己烷>丙烷>乙烷>甲烷
答案:A
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以下多个方面,但不包括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环境污染
C、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D、重大自然灾害
E、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
答案:D
21、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为
A、副伤寒杆菌
B、支原体
C、普氏立克次体
D、双曲钩端螺旋体
E、伤寒杆菌
答案:C
22、在病人死后,用于分离病毒的尸体标本的采集时限是
A、12小时内
B、8小时内
C、3天内
D、24小时内
E、6小时内
答案:E
23、进行滴定操作时,正确的方法是
A、眼睛注视被滴定溶液颜色的变化
B、眼睛注视滴定管是否漏液
C、眼睛看着滴定管中液面下降的位置
D、眼睛与滴定管中液面保持水平
E、眼睛注视滴定管流速
答案:A
24、某乡镇卫生院大夫,在采集到可疑流脑病人细菌培养用标本后,因缺少培养条件,需送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病原培养,所遵循的如下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中错误的是
A、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B、根据病原菌在体内的分布和排出部位取材
C、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污染
D、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E、标本需冷藏运送 答案:E
25、白喉杆菌可引起
A、内毒素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毒血症
答案:E
26、不属于检验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的是
A、甲基红试验
B、VP试验
C、糖发酵试验
D、靛基质生化试验
E、外斐Weil-Felix试验
答案:E
27、有机磷农药的中毒机制是
A、激活神经递质
B、激活胆碱酯酶
C、抑制蛋白酶
D、溶血
E、抑制胆碱酯酶
答案:E
28、使维生素B12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是
A、强碱
B、光照
C、中性溶液
D、酸性溶液
E、强酸
答案:C
29、灵敏度由低到高的抗体检测方法依次是
A、沉淀反应,凝集反应,酶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
B、酶免疫测定,沉淀反应,凝集反应,放射免疫测定
C、沉淀反应,酶免疫测定,凝集反应,放射免疫测定
D、沉淀反应,凝集反应,放射免疫测定,酶免疫测定
E、凝集反应,沉淀反应,酶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 答案:A
30、现行的实验室艾滋病检测技术的指导性文件是
A、《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版》
B、《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93-2008
C、《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
D、《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
E、《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
答案:A
31、检验误差按照误差的性质和和产生原因可分为
A、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
B、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C、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D、偶然误差和操作误差
E、仪器误差和操作误差
答案:C
32、痘病毒为
A、杆状
B、砖块状
C、弹头状
D、蝌蚪状
E、球状
答案:B
33、有关炭疽芽孢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
B、具有芽孢、荚膜,并能产生外毒素
C、所含两个质粒是其致病所必需的
D、是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粗大杆菌,有鞭毛
E、在血平板上分离,其菌落周围不出现溶血环
答案:D
34、关于禽流感病毒错误的描述是
A、属正黏病毒科
B、是乙型流感病毒
C、已发现15种HA亚型和9种NA亚型
D、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等哺乳动物 E、分节段的单股RNA病毒
答案:B
35、★多重PCR电泳产生的一条对照条带或多数不规则的条带判断结果为
A、阴性结果
B、阳性结果
C、无效结果
D、有效结果
E、以上都是
答案:A
36、[☆]下列试剂可加入保存标本冻存液中的是
A、胰酶和二甲亚砜
B、二甲亚砜和甘油
C、SDS和甘油
D、Versen溶液和甘油
E、EDTA和二甲亚砜
答案:B
37、[☆]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的分离主要采集
A、喉漱液
B、血液
C、精液
D、大便
E、小便
答案:E
38、★煮沸法从表达内切核酸酶A的大肠杆菌菌株中小量制备质粒时不应省掉的步骤是
A、溶菌酶处理
B、EDTA处理
C、酚-氯仿抽提
D、RNA酶消化
E、蛋白酶K处理
答案:C
39、★用户一般认为水的味道好时,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的浓度低于
A、1200mg/L
B、1000mg/L
C、80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