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摄入量超标影响儿童智力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铝制品对人体有害吗铝制品对人体有害吗铝制品对人体的健康是有一定危害的。
如果用铝制品蒸饭,米饭中铝的含量可增加两倍,人体摄入过多的铝会影响钙和磷的代谢。
造成骨骼的正常生理功能失调,出现骨脱钙、骨软化、骨萎缩等,老年人还容易发生骨折、老年性痴呆症的。
铝还可以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
使用铝制品时尽量不要擦掉表层的棕色锈,避免用铝制品装酸性和碱性较强的食物,如果汁、西红柿和酒类的。
不要将食品长期存放在铝器中,更不能用铝制品煎煮中药,以免药物失效,或产生毒性更大的化合物。
1、消化道损害:人不慎误食铝或含铝食品,使得口腔、食管、胃等部位黏膜受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糜烂、溃疡等,严重者可能导致出血、黏膜坏死等;2、呼吸道损害:人吸入铝时会刺激呼吸道,引发局部炎症,诱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长时间吸入铝粉的人群,还可能出现铝尘肺,表现为咳嗽、气短、胸闷等症状;3、皮肤损害:人体皮肤接触铝时,可对皮肤产生刺激,造成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出现明显烧灼感、疱疹等;4、脑部损伤:长期接触铝时铝可能通过血脑屏障,脑部铝含量升高而损伤中枢神经,脑组织损伤而出现共济失调、肌力减退、口吃等症状,对于老人可能会诱发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对于婴幼儿、青少年则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出现智力障碍、持物无力、站立困难等;5、其他危害:铝若进入机体血液循环,容易引发贫血,出现全身无力、面色苍白等。
累及生殖系统时,可使得男性精子质量下降、女性卵巢功能异常,严重者可能影响生育。
因此,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使用铝制餐具,不宜食用含铝食物,防止出现铝中毒的情况。
铝制品使用时应注意什么1、不要用铝制品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如果汁、酒、酱油、醋等等。
2、忌在铝制品中搅拌鸡蛋。
当蛋清碰到铝以后会变成灰白色,搅拌鸡蛋最好选择瓷制品。
3、忌用铝制品长期存放面粉,面粉中的淀粉发酵后会产生有机酸,对铝有腐蚀作用,过久存放会与空气中的水分产生碳酸气,铝表层的保护膜氧化铝会在有机酸、水和碳酸气的侵蚀下被破坏掉而生锈。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食品中铝含量超标问题尤为突出。
铝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长期摄入铝含量超标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铝含量超标的法律后果,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铝含量超标对人体的危害1. 脑功能损害:长期摄入铝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大脑细胞受损,引起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
2. 肾脏损害:铝在人体内积累过多,可损害肾脏功能,引起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3. 骨骼系统损害:铝可干扰人体钙、磷代谢,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等症状。
4. 免疫功能下降:铝含量超标可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人易患感冒、肺炎等疾病。
5. 增加患癌症风险:研究表明,长期摄入铝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三、铝含量超标的法律后果1. 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生产、经营者生产、销售铝含量超标的食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 责令召回:监管部门可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召回铝含量超标的食品,防止危害消费者健康。
3. 罚款:监管部门可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处以罚款,罚款金额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
4. 责任追究:食品生产、经营者因生产、销售铝含量超标的食品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5. 刑事责任:在严重情况下,食品生产、经营者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四、应对措施1. 加强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铝含量超标违法行为。
2.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关注食品中铝含量,选择合格的食品。
3. 加强食品添加剂管理: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严格控制铝含量标准。
4. 完善法律法规: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明确铝含量超标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5. 加强科普宣传:加强对食品中铝含量危害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铝含量超标问题的认识。
孩子应远离的七种含铝食物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规定,从2014年7月1日开始,馒头、发糕等面制品(除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也就是俗称的“明矾”。
笔者走访市场发现,虽然街头的小吃店、馒头摊声称未使用相关添加剂,但由于明矾在市场上可以随意购买,如果监管不到位,明矾在使用中仍会出现真空地带。
一、铝超标的危害铝在人体内沉积,一般很难排出,这样会影响铁、镁、锌、硒等矿物质元素的吸收。
另外如果长期超量摄入铝,会增加人体肝脏、肾脏的负担。
据研究显示,铝元素能损害人的脑细胞,导致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会提前出现脑萎缩、痴呆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介绍,调查显示,对于我国的高食物量消费者、爱吃面食的北方地区居民和膨化食品食用量较大的14岁以下儿童等三类人群,目前通过摄入含铝添加剂食品已导致铝摄入量超过临界值,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需予以重点关注。
二、孩子需远离的含铝食物1.海蜇。
凉拌海蜇是一道非常常见的夏日凉菜,但是海蜇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加入明矾,一般被称为“三矾二水”工艺,比率合适的明矾也能较好地保证产品的口味,但太多的明矾会造成铝残留过高,有些不良商家会将没有完全处理的二矾海蜇产品作为成品销售。
2.油条。
油条是我国的传统食物,炸油条时放入明矾是为了让油条膨胀的更好,吃起来松脆,但也导致含铝过多,对健康不利,因而不建议儿童食用。
虽然如今很多商贩宣称没有添加明矾,但只要是膨胀得比较大的油条,多半都含有明矾。
3.麻花。
麻花跟油条类似,也用添加明矾做发泡剂,让麻花更加膨胀,吃起来更松脆。
当然也有不含明矾的麻花,但鉴于麻花属油炸食品,反复沸腾的油会产生苯并芘,苯并芘为致癌物质,因而不建议儿童食用。
4.粉条、粉丝等。
粉条、粉丝、粉皮、凉粉、凉皮等淀粉类食品在制作时常会加入明矾,主要作用是使成品在烹煮时有韧性,不易被煮烂,也就是常说的筋道,口感好。
国家监督抽查细则关于食品中铝的检测答复
铝元素不是人类致癌物,只要食品中铝残留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或全人群每周每公斤体重经口摄入的铝不超过2mg,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为铝元素不是人类致癌物,报道中描述“致癌物铝”,可能会误导公众。
研究表明,铝在一定剂量下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过量摄入铝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并与软骨病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相关。
尽管有部分研究提示过量摄入铝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和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等认为铝摄入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铝虽然具有毒性,但并不是只要摄入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这不仅取决于食品中铝的含量,还与食用这些含铝食品的数量以及食用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儿童常吃油炸食品影响智力吗
夏天孩子在家的时间多了,爸爸妈妈们就会想着在家给孩子做一些好吃美味的东西,像油炸的鸡腿啊,虾啊什么的,本以为这些在家里做总会比较健康一些,但那么儿童常吃油炸食品影响智力吗?
食物在油炸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有害物质不仅有致癌的风险,还会慢慢损伤大脑神经细胞,损害智力。
不少儿童早餐时经常食用油条、油饼。
但由于其中加入了疏松剂—明矾而使铝含量都严重超标。
过量摄入铝会对人体有害,铝是两性元素,就是说铝与酸与碱都能起反应。
反应后形成的化合物,容易被肠道吸收,并可进入大脑,影响儿童智力发育,而且可能导致老年性痴呆症。
另外,做油条时的面团经过明矾处理后,碱性很高,使维生素B1都损失掉。
以下食物也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甜食。
吃糖及含糖食物不仅会增大腰围,而且损伤大脑功能。
长期吃糖会危害神经健康,干扰记忆力。
吃糖过多还会干扰学习能力。
酒精。
长期饮酒不仅伤肝,而且会导致“脑雾”(大脑难以形成清晰思维和记忆的现象)。
不过停止饮酒或者限制每周饮酒1~2次,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过咸食物。
研究表明,大量摄入食盐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而且会影响大脑认知和思维能力,影响智力。
加工蛋白质。
肉食是蛋白质的优质来源,但是过度加工的热狗、香肠等食物反而会损害神经系统。
龙源期刊网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少吃含铝食品等11则作者:来源:《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2014年第07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少吃含铝食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近日举办“控铝”开放日活动。
开放日中,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马宁表示,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制定的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为2毫克每公斤体重。
对于我国的高食物量消费者、爱吃面食的北方地区居民和膨化食品食用量较大的14岁以下儿童,这三类人群通过摄入含铝添加剂食品已导致铝摄入量超过临界值,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需予以重点关注。
研究显示,铝可导致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据介绍,食物中的铝主要来源于含铝食品添加剂,包括作为膨松剂用于面制品,作为固化剂用于海蜇加工,作为抗结剂用于面粉中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铝含量较高的食品可能包括海蜇、油条、油饼、粉条、麻花、馒头等使用含铝添加剂制作或加工的食品。
在购买食品时,消费者也可通过阅读外包装的标签,了解食品中是否添加了含铝添加剂。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不要海外代购抗癌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消费提示:抗癌药均为处方药,禁止通过互联网销售。
消费者不要盲目购买使用,以免上当受骗,威胁生命健康。
近期部分商家在互联网上宣称通过海外代购向国内低价销售印度版“易瑞沙”等抗癌药。
经查,这类药品未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均为假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示消费者,抗癌药均为处方药,根据规定,互联网禁止销售处方药。
如需在互联网上购买非处方药,应选择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具有网上销售非处方药资质的208家药品零售企业,详情名单可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数据查询”栏目查询。
消费者如发现销售类似产品的行为,应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中国营养学会:。
日常生活我们应该如何规避铝超标最新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全人群中有32.5%的人膳食铝的摄入量超标;其中4-6岁的儿童超标比例最高,达42.6%。
究竟铝超标有何危害?我们应该如何规避铝超标?铝超标有何危害?铝不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人体摄入后仅有10%-15%能排泄到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蓄积,与多种蛋白质、酶等人体重要成分结合,影响体内多种生化反应,长期摄入会损伤大脑,导致痴呆,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尤其对身体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和孕妇产生危害。
体内过量的铝,会影响儿童的骨骼和智力发育。
对于成年人,长年蓄积的铝则可导致老年痴呆,并可引起骨质疏松,以及心、肝、肾和免疫系统的损害。
老年人由于排泄功能较差,更易使铝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伤害。
过量的铝是从哪里来的在所监测的各类食物中,面粉对所有人铝摄入量的贡献最大达到44%;中国7-14岁儿童膳食铝摄入的主要来源是膨化食品。
对此,朝阳医院职业病防治中心主任医师郝凤桐指出,明矾化学名为“十二水硫酸铝钾”,含有铝成分。
在加工面粉类食品时常用到含有明矾的膨发剂,所以这是造成铝超标的因素,儿童最主要的铝摄入量来自于膨化食品,也是因为膨化食品中添加了大量明矾。
铝元素作为一种添加剂在食品中添加,具有改善风味的作用。
日常食品中铝元素的来源,要么来自食品添加剂,要么是从包装材料里溶出,而在一些添加明矾的食品里也会产生铝。
人体摄人铝的途径,一是食品添加剂,如膨化食品、粉丝、油条和添加化学发面剂的馒头,以及加过强筋剂的面粉等。
另一途径就是通过家用厨具,如铝锅、铝壶、铝饭盒等,特别是用铝容器长时间存放酸万碱戴咸食品更易使铝溶出。
另外,用铝合金制成的易拉罐,在其内壁保护性涂层不完整时,也易使铝溶人到饮料中。
如何防止摄人和吸收过多的铝一是要减少食用含铝高的发酵剂制作的食物;二是要减少自来水中的含铝量,在用铝壶烧开水时,水沸腾即可,不要烧开后煮的时间过长,以免铝的含量增加;三是减少和避免铝污染源,除保护环境外,不要用铝制的水管,以避免铝污染;四是减少从药物中摄人铝,少用或不用含铝的制酸剂,一方面可预防病人吸收大量的铝,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大量的含铝粪便污染环境和农作物。
你的饮食中,铝成灾了吗?导语:四成食品铝含量超过国家标准2到9倍,人群中30%多的个体每周铝的(安全)摄入量超过FAO/WHO制订的每周耐受量的参考值(PTWI),这过量的铝,到底是哪里来的?媒体载,近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公布专项监测结果,结果显示:四成食品铝含量超过国家标准2到9倍,人群中30%多的个体每周铝的(安全)摄入量超过FAO/WHO制订的每周耐受量的参考值(PTWI),其中4-6岁的儿童最高,为参考值的2.6倍。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新问题了,从十几年前开始,就有一些专家呼吁铝过量可能对现代人造成危害,但对此事引起重视的人寥寥无几。
人们更容易对那些耸人听闻的消息甚至是谣言引起关注,而这种扎扎实实的健康风险却只有学者进行研究和调查。
如今,在确凿的数据面前,“铝摄入超标”问题终于有希望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了。
人们不禁要问:这过量的铝,到底是哪里来的?铝存在于自然环境当中,但天然食物中一般铝含量很低。
人体食物中所摄入的铝,主要来自含铝食品添加剂,也就是钾明矾(硫酸铝钾)和铵明矾(硫酸铝铵)。
听到一种化学词汇,大部分人都会有惊恐之感。
但仔细回想一下中学化学课程就会记得,明矾乃是老百姓常用的化学品。
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明矾的用处很大,而古人根本不知道它有什么害处,所以对它没有警惕,只有感情。
比如说,过去没有自来水,很多地方的人都要用明矾来净水,因为它水解生成氢氧化铝之后,能够和带负电的水中悬浮物胶粒结合,令其失去电性斥力而凝聚沉降下来,让浑浊的水变得澄清透明。
也是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明矾放在食品里,还能改善食品的感官品质。
按现代食品添加剂的词汇,添加了明矾之后的很多复合添加剂都可以叫做“食品品质改良剂”。
可以这么说,明矾是一种很多国家都许可使用的,“全能型”的食品品质改良剂配料。
比如说,按传统工艺,炸油条、炸油饼炸虾片之类的油炸食品,都要加入明矾,配合一些小苏打。
这是因为,明矾可以和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让面食品在受热之后体积变得膨大。
容大浅谈-铝危害,你知道多少?一日三餐,处处“伴铝”,早上买两根油条、一个馒头,中午吃碗面条,下午茶有两根麻花、一个小面包,晚餐凉菜是海蜇。
这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日三餐,可能存在着巨大的铝摄入过多的风险专家对11类食品共计6654个样品的监测结果表明:淀粉、面条、馒头、粉条、油饼、面包、海蜇、麻花、炸糕、膨化食品与其他面制品(包括饼干、糕点、月饼、面制小吃等)都使用了含铝的食品添加剂。
在这6654份常见含铝添加剂的食品的铝残留量检测中,有40%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100mg/kg),其中:油条的超标率高达72%,馒头为28%。
根据铝的每人每周安全摄入量2mg/kg体重来计算,中国人群中有32.5%的人膳食铝的摄入量超标;其中以4-6岁的儿童超标比例最高,达到42.6%。
面粉对所有人铝摄入量的贡献最大,占44%,馒头占24%;油条占10%,面条占7%。
中国7-14岁儿童膳食铝摄入的主要来源是膨化食品。
2014年7月1日,三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禁止使用,这三种添加剂是: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
硫酸铝钾(明矾)也将不能在馒头、发糕等非油炸面制品中使用;膨化食品则要绝对“禁铝”。
按照联合国发布的每周每公斤体重2mg的安全摄入量,如果一个体重为45公斤的人每周吃10个这样的“超标馒头”(每个按2两计算),他的铝摄入量就已经超标。
馒头油条之外,常见的面制品如油饼、麻花、炸糕都有铝超标。
海蜇则在超标率和超标量上都位于第一,最严重的超标了346倍。
加工过程使用了明矾,决定了它是铝含量最高的食品。
儿童受“铝害”影响最大,其中,4至6岁儿童过健康指导值的比例最高,达42.6%,儿童主要来源是膨化食品。
“禁铝令”难禁小作坊目前,大的正规的和有资质的企业,在全面执行新标准,而超标最严重的食品都出现在街头摊点和小作坊,他们没有被监督或没法监督,他们已然在使用。
市场上无铝膨松剂价格是6元/kg,而市售明矾价格是1元/kg,处于成本考虑,小企业或小作坊也会使用含铝造成膨松剂。
铝摄入量超标影响儿童智力
作者:李艳鸣
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2年第12期
铝不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有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污染物。
如果摄入过量的铝,就会干扰人的思维、意识与记忆功能,使视觉与运动协调失灵,记忆减退,甚至痴呆。
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如果长期大剂量食用铝含量超标的食品,甚至会对智力发育等产生影响。
数据显示,我国四成儿童铝摄入量超标,铝摄入超标会引发智力发育障碍,而膨化食品是其主要来源。
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说,铝含量较高的食品,主要就是面粉及其制品。
儿童最主要的铝摄入量来自于膨化食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每人每星期铝的安全摄入量是每公斤体重2毫克,而监测发现全国人群中有30%多的个体超过了2毫克,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4~6岁的儿童。
对儿童来讲,他们最主要的铝摄入量来自于膨化食品。
据了解,儿童的铝摄入主要来自于膨化食品,而含铝添加剂在我国的食品加工当中应用比较广泛,约有十几种。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面粉、油条、馒头、海蜇、膨化食品等都是使用铝添加剂的食品。
结果显示,面粉对全人群膳食铝摄入的“贡献率”最高(44%),其次为馒头(24%)、油条(10%)和面条(7%)。
一种食品要变得蓬松,有四个方法:一种是经过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食品质地多孔,比如馒头、面包;另一种是用蛋白打发,产生泡沫,经过高温固定下来,蛋糕就是这一类;第三种是化学膨发,就是用酸性盐和碱性盐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让产品酥松,比如饼干、油条;第四种是高压膨化,把产品进行高温高压处理,然后突然减压,产品内部气体膨胀,产生疏松多孔的结构,比如爆米花。
在各种膨发剂里,含有明矾的产品通常“价廉物美”,膨发效果好、气孔细腻,价格也相对较低,在市场上应用较多。
明矾的用量越高,膨发效果就越好。
然而,明矾中含有铝元素,加入明矾就会带来铝的残留问题。
市场上也有无铝膨松剂,但因为成本较高,往往被企业所冷落。
摄入铝过量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
过量摄入铝元素会对人体产生以下危害:导致老年性痴呆;可能引起骨质疏松;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导致非缺铁性贫血症。
低浓度的铝也可产生蓄积,对神经系统、骨骼、肝、肾、心和免疫系统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铝超标对儿童的影响更大,起初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好、腹胀、睡眠质量不好,长期铝摄入量过多会影响孩子骨骼的生长,还会引起婴幼儿的神经发育受损,导致智力发育障碍。
铝不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有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污染物。
如果摄入过量的铝,就会干扰人的思维、意识与记忆功能,使视觉与运动协调失灵,记忆减退,甚至痴呆。
而面对铝超标的膨化食品,儿童要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伤害,如果长期大剂量食用铝含量超标的食品,甚至会对智力发育等产生影响。
另外,铝本身是一种慢性毒性物质,只有积累到一定数量,一定时间后才能出现症状,并不像铅中毒那样,后者能很明显地显现。
过量的铝会置换出沉积在骨质中的钙,抑制骨生成,发生骨软化症,不利于儿童骨骼生长。
王女士的女儿今年三岁,不爱吃饭但特别爱吃零食,家里到处是零食,膨化食品还是她的最爱。
看了网上的新闻,王女士开始担心。
“我女儿吃了那么多零食,万一铝过量了可怎么办?”
对于已经长期食用膨化食品的儿童,医学专家表示,父母不必过度担心,因为身体有自己的排毒和更新功能。
只要注意以后控制少吃或者不再吃铝超标的食品,尽量自己制作馒头或糕点,并且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杂粮,有助于毒物质的释放。
或者补充硒微量元素,也可以有助排出铝元素。
当然最重要的是营养均衡,提高新陈代谢能力。
少吃易拉罐食品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摄入过量铝呢?
铝元素作为一种添加剂在食品中添加,具有改善风味的作用。
日常食品中铝元素的来源,要么来自食品添加剂,要么是从包装材料里溶出。
因此,要避免摄入过量的铝,必须从这两方面下手。
除了膨化食品之外,在包装材料方面,铝锅、铝饭盒、铝壶等在装盛食品时,有可能使铝溶出。
因为铝有双性,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因此最好不要用铝制品盛酸性、碱性的食品,也不要将食品长期存放在铝盒或铝锅里。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铝合金制成的易拉罐。
一般来说,安全的易拉罐跟饮料等食品接触的内壁会涂有一层保护性涂料,但在加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比如有些地方保护性涂料没涂上,或涂得过薄,致使罐内壁铝合金与饮料接触,这会导致饮料中铝含量逐渐增多。
为安全起见,易拉罐饮料不宜常饮、多饮,易拉罐食品要尽量少吃,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儿童和排泄功能较差的老人,更是少食为妙。
目前不少医院可以检测铜、铁、镁、锌等微量元素,但是还未开通测铝的通道,很多家长对铝的了解不多。
医生提醒,小孩子在饮食上往往没有自制能力,做家长的应该多了解知识,督促孩子少吃可能含铝的食物。
如果家中存有铝化学用品,一定要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如不慎喝下带有铝的化学用品,应该及时送医进行洗胃,即使是皮肤触碰到了,也应该马上清洗干净,以免发生铝的急性中毒。
(编辑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