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专题复习总结材料(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60.50 KB
- 文档页数:12
实验1、薄层色谱2、在混合物薄层色谱中,如何判定各组分在薄层上的位置?答:薄层色谱展开剂的选择和柱色谱一样,主要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素来考虑。
凡溶剂的极性越大,则对化合物的洗脱力也越大,也就是说Rf值也越大,(如果样品在溶剂中有一定溶解度)。
因为根据溶剂的极性,化合物的极性及Rf值,可知各组分在薄层板上的位置。
3、展开剂的高度若超过了点样线,对薄层色谱有何影响?答:这样所点试样将被溶剂所洗脱,薄层色谱无法展开。
4.样品斑点过大对分离效果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样品的用量对物质的分离有很大的影响,若样品量太小,有的成分不易显出,若量太多,斑点过大,易造成交叉和拖尾现象。
5.如何进行点样?答:在距薄层板一端2cm处,作为点样线。
用内径1mm管口平齐的毛细管吸取1%样品溶液,垂直地轻轻接触到点样线上,待第1次点的样品溶剂挥发后,再在原处重复点第2次,点样斑点直径一般不超过2mm。
6.划点样线为什么用铅笔而不用圆珠笔?答:圆珠笔芯中含有溶剂油会随展开剂一起迁移,污染样品。
7.为什么层析缸必须加盖密闭?答:薄层层析利用展开剂对各组分的溶解能力和被吸附能力的不同,最终将各组分分开。
在展开过程中不能让溶液挥发掉,若溶剂挥发过快,则达不到分离效果。
实验2 分馏1、什么叫沸点?答:加热纯净液体物质时,当该物质的蒸气压等于液体表面大气压时,液体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液体的沸点。
2、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答:蒸馏时沸石起沸腾中心的作用,可以防止液体过热而暴沸,因为沸石表面有微孔,内有空气,所以可起助沸作用。
不能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那样溶液剧烈暴沸,液体易冲出瓶口,若是易燃液体,还会引起火灾。
沸腾的液体要等稍冷后再加沸石。
用过的沸石不能再继续使用,因为它的微孔中已充满或留有杂质,孔经变小或堵塞,不能再起助沸作用。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命名是学习有机化学的“语言”,因此,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有机合物的命名包括俗名、习惯命名、系统命名等方法,要求能对常见有机化合物写出正确的名称或根据名称写出结构式或构型式.1、俗名及缩写:要求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甘醇、甘油、石炭酸、蚁酸、水杨醛、水杨酸、氯仿、草酸、苦味酸、肉桂酸、苯酐、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巴豆醛、葡萄糖、果糖等.还应熟悉一些常见的缩写及商品名称所代表的化合物,如:RNA、DNA、阿司匹林、福尔马林、尼古丁等.2、习惯命名法: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掌握常见烃基的结构,如:烯丙基、丙烯基、正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苄基等.3、系统命名法: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4、次序规则:次序规则是各种取代基按照优先顺序排列的规则1原子:原子序数大的排在前面,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优先.几种常见原子的优先次序为:I>Br>Cl>S>P>O>N>C>H2饱和基团:如果第一个原子序数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类推.常见的烃基优先次序为:CH33C->CH32CH->CH3CH2->C H3-3不饱和基团:可看作是与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相连.不饱和烃基的优先次序为: -C≡CH>-CH=CH2>CH32CH-次序规则主要应用于烷烃的系统命名和烯烃中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烷烃的系统命名:如果在主链上连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则取代基按照“次序规则”一次列出,优先基团后列出.按照次序规则,烷基的优先次序为:叔丁基>异丁基>异丙基 >丁基>丙基>乙基>甲基.(1)、几何异构体的命名:烯烃几何异构体的命名包括顺、反和Z、E两种方法.简单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用顺反表示时,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顺式,反之为反式.如果双键碳原子上所连四个基团都不相同时,不能用顺反表示,只能用Z、E表示.按照“次序规则”比较两对基团的优先顺序,较优基团在双键碳原子同侧的为Z型,反之为E型.必须注意,顺、反和Z、E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有的化合物可以用顺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顺式的不一定是Z型,反式的不一定是E型.例如:CH3-CH2BrC=C 反式,Z型H CH2-CH3CH3-CH2CH3C=C 反式,E型H CH2-CH3脂环化合物也存在顺反异构体,两个取代基在环平面的同侧为顺式,反之为反式.双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双官能团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关键是确定母体.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当卤素和硝基与其它官能团并存时,把卤素和硝基作为取代基,其它官能团为母体.②当双键与羟基、羰基、羧基并存时,不以烯烃为母体,而是以醇、醛、酮、羧酸为母体.③当羟基与羰基并存时,以醛、酮为母体.④当羰基与羧基并存时,以羧酸为母体.⑤当双键与三键并存时,应选择既含有双键又含有三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编号时给双键或三键以尽可能低的数字,如果双键与三键的位次数相同,则应给双键以最低编号.官能团的优先顺序:-COOH羧基>-SO3H磺酸基 > -COOR酯基>-COX卤基甲酰基 > -CONH2氨基甲酰基 > -CN 氰基> -CHO醛基> -CO- 羰基> -OH醇羟基> -OH 酚羟基 >-SH 巯基> -NH2氨基 > -O- 醚基> 双键 > 叁键4、杂环化合物的命名由于大部分杂环母核是由外文名称音译而来,所以,一般采用音译法.要注意取代基的编号.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1、加成反应:根据反应历程不同分为亲电加成、亲核加成和游离基加成.(1)、亲电加成:由亲电试剂的进攻而进行的加成反应.要求掌握不对称烯烃进行亲电加成反应时所遵循的马氏规则,即试剂中带正电核的部分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而负性部分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烯烃加卤素、卤化氢、硫酸、次卤酸、水,炔烃加卤素、卤化氢、水以及共轭双烯的1,2和1,4加成都是亲电加成反应.烯烃进行亲电加成反应时,双键上电子云密度越大,反应越容易进行.2、亲核加成:由亲核试剂进攻而进行的加成反应.要掌握亲核试剂的概念、亲核加成反应的历程简单加成及加成─消除、不同结构的羰基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及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羰基化合物与氰氢酸、亚硫酸氢钠、醇、格氏试剂、氨及氨衍生物的加成都是亲核加成反应. 羰基化合物进行亲核加成反应的活性顺序为:HCHO>CH3CHO>RCHO>C6H5CHO>CH3COCH3>RCOCH3>C6H5COCH3>C6H5COC6H53、自由基加成:由自由基引发而进行的加成反应.烯烃在过氧化物存在下与溴化氢进行的加成是自由基加成.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进行自由基加成时得到反马氏规则的产物,即氢加到含氢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加成反应除上述三种类型之外,还有不饱和烃的催化氢化,共轭二烯的双烯合成等.2、消除反应从一个化合物分子中脱去较小分子如H2O、HX、NH3而形成双键或三键的反应叫消除反应.卤代烃脱卤化氢和醇脱水是重要的消除反应.1、卤代烃脱卤化氢:卤代烃的消除反应是在强碱性条件下进行.不同结构的卤代烃进行消除反应的活性顺序为:三级>二级>一级.要掌握卤代烃进行消除反应时所遵循的查依采夫规则,当卤代烃中不只含有一个β碳时,消除时脱去含氢少的β碳上的氢原子,或者说总是生成双键碳上连有烃基较多的烯烃,亦即仲卤代烷和伯卤代烷发生消去反应时, 主要生成双键上连接烃基最多的烯烃.要注意,卤代烃的消除和水解是竞争反应.2、醇的消除:醇的消除反应在强酸性条件下进行,消除方向也遵循查依采夫规则.要掌握不同结构的醇进行消除反应的活性顺序:叔醇>仲醇>伯醇.3、取代反应根据反应历程的不同可分为亲电取代、亲核取代、游离基取代.⑴、亲电取代:由于亲电试剂的进攻而引发的取代反应称亲电取代反应.苯环上的卤化、硝化、磺化、付氏烷基化和酰基化以及重氮盐的偶合反应等,都是亲电取代反应,萘环和芳香杂环上也能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要注意苯环上有致钝基团时不能进行付氏反应,苯环上进行烷基化时会发生异构化现象.掌握萘环上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规律,第一个取代基主要进入α位,第二个取代基是进入同环还是异环由原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决定.掌握五员、六员芳香杂环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以及它们与苯环比较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的差异,呋喃、噻吩、吡咯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比苯大,而吡啶比苯小.⑵、亲核取代由亲核试剂的进攻而引起的取代反应称亲核取代反应.卤代烃的水解、醇解、氰解、氨解,醇与氢卤酸的反应,醚键的断裂,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等都是亲核取代反应.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可按两种历程进行,单分子历程SN 1和双分子历程SN2,伯卤代烃易按SN2历程反应,叔卤代烃一般按SN1历程反应,仲卤代烃则两者兼而有之.要在理解反应历程的基础上掌握不同卤代烃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SN1反应支链越多活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SN2反应支链越多,反应活性越弱,反应速率越慢.如:下列化合物按SN1历程反应的活性由大到小排序为:CH33CI > CH33CBr > CH32CHBr. 要注意,在碱性条件下卤代烃的取代和消除是互相竞争的反应,叔卤代烃容易发生消除,伯卤代烃易发生取代,强极性溶剂如水有利于取代,而弱极性溶剂如醇和强碱如醇钠有利于消除,高温有利于消除.⑶、自由基取代:由自由基的引发而进行的取代称自由基取代.烷烃的卤代,烯烃和烷基苯的α卤代是自由基取代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光照或过氧化物存在.自由基的稳定性和中心碳原子上所连的烷基数目有关,烷基越多,稳定性越大.自由基的稳定次序为:三级>二级>一级>·CH34、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种类型.⑴、氧化反应烯、炔、芳烃侧链以及醇、酚、醛、酮等都易发生氧化反应要掌握几种常用的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氧气空气、臭氧以及托伦试剂、斐林试剂、次卤酸钠等.掌握氧化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臭氧氧化可用来推测烯烃的结构,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的氧化可用来鉴别醛和酮等.⑵、还原反应 不饱和烃的催化氢化、醛、酮、羧酸及酯还原为醇,硝基苯还原为苯胺等都是还原反应.要掌握几种常用的还原剂,如H 2/Ni 、 Na+C 2H 5OH 、Fe+HCl 、NaBH 4、、 、LiAlH 4、异丙醇/异丙醇铝等,注意后面三种是提供负氢离子的还原剂,只对羰基选择加氢,与双键、三键不发生作用.还要掌握羰基还原为亚甲基的两种方法,注意,进行克莱门森还原时反应物分子中不能存在对酸敏感的基团,如醇羟基、双键等,用伍尔夫─吉日聂尔还原及黄鸣龙改进法时,反应物分子中不能带有对碱敏感的基团,如卤素等.5、缩合反应 主要包括羟醛缩合和酯缩合.1羟醛缩合 含有α氢的醛在稀碱条件下生成β—羟基醛,此化合物不稳定受热容易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因此,此反应常用来增长碳链制备α、β不饱和醛.要求掌握羟醛缩合的反应条件.2克莱森酯缩合 含有α氢的酯在强碱条件下发生克莱森酯缩合,两分子酯之间脱去一分子醇生成β酮酸酯.要掌握反应条件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的乙酰乙酸乙酯就是通过此反应制备的.除了上述五种类型的反应之外,还要求掌握重氮化反应、芳香重氮盐的取代反应、脱羧反应等,注意反应条件、产物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及合成方法要求掌握有机化合物各类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增长和缩短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熟练掌握苯进行付氏烷基化、酰基化、炔化物的烃化、羟醛缩合、格氏试剂法等都可以增长碳链;炔化物的烃化、格氏试剂法及芳香重氮盐等在有机合成中应用非常广泛.1、炔化物的烃化具有炔氢的炔烃与氨基钠作用得炔钠,炔钠与伯卤代烃反应得到烷基取代得炔烃.此反应可增长碳链,制备高级炔烃.2、格氏试剂法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极为广泛,它与环氧乙烷、醛、酮、酯反应可用来制备不同结构的醇等.这些反应既可增长碳链,又可形成所需的官能团.3、重氮盐取代法芳香重氮盐的重氮基可被氢原子、卤素、羟基、氰基取代,由于苯环上原有取代基定位效应的影响而使某些基团不能直接引入苯环时,可采用重氮盐取代的方法.要注意被不同基团取代时的反应条件.四、有机化学的知识点1、两类定位基:邻对位定位基:使新进入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它的邻位和对位邻位和对位异构体之和大于60%;同时一般使苯环活化卤素等例外.例如—O-,—NCH32,—NH2,—OH,OCH3,—NHCOCH3,—OCOCH3,—R,—XCl,Br ,I,—C6H5等.间位定位基:使新进入的取代基主要进入它的间位间位异构体大于40%;同时使苯环钝化.例如—NCH33,—NO2,—CN,—SO3H,—CHO,—COCH3,—COOH,—COOCH3,—CO NH2,—NH3等.2、两类电子基:吸电子基:使电子云密度减小的基团,如-COOH,-COOR,-NO2,-X,-HSO3,-CHO,-CO-R等.供电子基:使电子云密度增大的基团,如-R,-OH,-OR,-NH2,-NHCOR等.3、相同C原子有机物的熔沸点: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对称性越高,熔点越高,如下列化合物沸点由低到高排列为:正戊烷 < 3,3-二甲基戊烷 < 2-甲基己烷 <正庚烷 < 2-甲基庚烷.五、有机化合物的鉴别烯烃、二烯、炔烃及三、四元的脂环烃: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腿色含有炔氢的炔烃:硝酸银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或炔化亚铜红色沉淀.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醇: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酚或烯醇类化合物: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羰基化合物: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鉴别甲基酮和具—CH—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有CH3OH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仲方法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2.用NaNO2+HCl: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糖: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葡萄糖能使溴水腿色,而果糖不能.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总复习资料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反应的一门学科。
它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不仅与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密切相关,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的总复习资料。
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及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碳元素的四个电子外壳能级使其能够与其他元素形成共价键,从而构成复杂的化合物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有直链、支链、环状和立体异构等。
2. 功能团:功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特定结构的部分,可以决定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常见的功能团有羟基、羰基、胺基、酮基、酰基等。
不同的功能团会导致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3. 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
同分异构体的存在使得有机化合物的种类非常丰富。
常见的同分异构体有结构异构体、空间异构体和性质异构体等。
4.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命名有系统命名和常用命名两种方法。
系统命名是根据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团来命名,常用命名则是使用常见的化合物名来命名。
常见的命名方法包括IUPAC命名法和功能团命名法。
5.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包括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这些性质受到分子间力的影响,如氢键、分子间作用力等。
不同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团会导致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6.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它们能够发生反应,并在反应中产生新的化合物。
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包括酯化、醇酸酸解、氧化还原反应等。
不同的功能团和结构会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质。
7.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反应过程的重要内容。
它是通过观察反应速率、催化剂和中间体等信息,来推测反应的步骤和反应物之间的作用方式。
反应机理对于理解有机反应的本质和预测反应结果非常重要。
8. 烯烃的反应:烯烃是一类含有双键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具有丰富的反应性质。
烯烃的常见反应包括加成反应、聚合反应、环加成反应等。
《有机化学(高起专)》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 CH 3-CH-CH 2-C-CH 2CH 3CH 3CH 3CH 3分子中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比例是AA. 5:2:1;1B. 2:4:2:1C. 5:1:2:1D. 4:3:1:1 2.烷烃系统命名中的2-甲基丁烷在普通命名法中又称为:A A. 异戊烷 B. 异丁烷 C. 新戊烷 D. 叔丁烷 3.下列化合物不属于脂环烃的是AA. 甲苯B. 2-甲基环己烯C. 环己炔D. 1.2-二甲基环己烷 4 烯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DA. SP 3B. SP 2C. SPD. SP 3和SP 2 5. 炔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AA. SP 3和SPB. SPC. SP 2 D SP 3 6.在下列脂环烃中,最不稳定的是DA. 环戊烷B. 环丁烷C. 环己烷D. 环丙烷 7.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律适用于CA. 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B. 烷烃的卤代反应C.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的加成D. 烯烃的氧化反应 8.下列化合物用KMnO 4/H +氧化只得到一种产物的是D A. (CH 3)2C=CHCH 3 B. CH 3CH=CHCH 2CH 2CH 3 C. CH 3CH=CH 2 D. (CH 3)2C=C(CH 3)2 9.经催化加氢可得2-甲基丁烷的化合物是CA. B.CH 3CH 3-C=CH 2CH 3-CH=CH-CH 3C.CH 3CH 3-CH-C CHD.CH 3CH 3-CH C=CH 2CH 310. 化合物C=C H 3C CH 3H 5C 2COOH属于CA. E 型或顺式B. E 型或反式C. Z 型或顺式D. Z 型或反式 11. 1-戊炔和2-戊炔属于CA. 碳链异构B. 顺反异构C. 位置异构D. 构象异构 12. 可鉴别2-丁炔与1-丁炔的试剂为DA. 溴水B. Cu(OH)2C. HIO 4D. Ag(NH 3)2NO 3 13. 下列基团中,属于间位定位基的是CA. –OHB. –CH 2CH 3C. –NO 2D. –Cl 14. 下列基团中,属于邻、对位定位基的是BA. –COOHB. –NH 2C. –CND. –CHO 15. 下列化合物氧化后可生成苯甲酸的是B A.C(CH 3)3B.CH(CH 3)2C.CH 3CH 3D.CH 316.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叔卤代烷结构的是B A.Cl B.Cl CH 3 C.ClD.CH 2Cl17. 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消除反应的是AA.氯化苄B. 氯乙烷C.2-氯丁烷D. 叔丁基溴 18. 下列化合物与无水氯化锌+浓盐酸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A.CH 3H 3C C CH 3OHB. CH 3CH 2OHC.CH 3OHD. CH 3CH CH 3OH 19. 扎依采夫规律适用于CA. 烯烃加HBr 的反应B. 卤代烃的取代反应C. 醇或卤代烃的消除反应D. 芳香烃的取代反应 20. 下列化合物能与Cu(OH)2反应生成兰色溶液的是D A.OHB. CH 2CH 2CH 2OHOHC. CH 3CH 2OHD. HOOC-CH CH-COOH OHOH21. 下列化合物能与FeCl 3显色的是C A.OHB.OHC.OHOH D.CHO22.下列化合物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CA. -CHOB.-O HC.-OHD.-CH 2 OH23. 下列化合物属于芳香醇的是CA.-O HB.-OHC.-CH 2 OHD.-CHO24. 能区别OH和OCH 3的试剂是AA. NaOHB. NaHCO 3C. HBrD. 稀HCl 25. 下列醇中可氧化成酮的是BA.CH 3OH CH 3-C-CH 3 B.OHCH 3-CH-CH 2-CH 3 C. CH 3CH 2OH D.CH 3CH 2CH 2OH 26. 可用来鉴别CH 3CHO 和 CH 3COCH 3的试剂是BA. 羰基试剂B. 托伦试剂C. NaHSO 3D. I 2+NaOH 27. 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CA.-C-CH 2-CH 3OB. CH 3-CH 2-C-CH 2-CH 3OC. CH 3CH 2OHD. CH 3CH 2CHO 28.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与NaHSO 3反应的是CA CH 3-C-CH 3OB.CH 3CH 2CHOC.-C-OD. O29. 下列化合物中能被斐林试剂氧化的是DCH 3-C-CH 3OCH 3-CH 2-CHOCH 3CH 2OH -CHOA.B. C. D.30. 下列化合物能进行醇醛缩合反应的是B A.-CHOB.CHOC. HCHOD. CH 3CH 3CH 3-C-CHO 31.下列化合物属于半缩醛的结构的是C A.O-CH 3O-CH 3B.O-CH 3C.O-CH-CH 3 OHD. CH 3-C-O-C 2H 5O32.下列反应不能产生二氧化碳的是BA. CH 3COOH + NaHCO 3B.CH 2=CH 2KMnO 4OHC.CH 3-C-CH 2-COOHO△D. CH 2=CH 2KMnO 4H +33.己二酸加热后所得到的产物是BA.二元酸B. 环酮C. 酸酐D. 酮酸 34.下列化合物中,其酸性最强的是C A.OHB. H 2OC. CH 3CH 2COOHD. CH 3CH 2OH35.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酮体的是BA. CH 3-C-CH 3OB. CH 3-C-CH 2-COOH OC. CH 3-CH-CH 2-COOH OHD. CH 3-CH 2-CH-COOHOH36. 区别OH和COOHOH所用的试剂为AA. NaHCO 3B. FeCl 3C. HBrD. Na 37. 下列试剂中不能与OHCH 3-CH 2-CH-CH 3反应的是DA. I 2 + NaOHB. NaC. KMnO 4D. NaOH 38.下列各糖中不能与托伦试剂反应的是 CA. α-D-吡喃葡萄糖B. α-D-呋喃果糖C. 蔗糖D.麦芽糖 39.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弱的是BCH 3-CH 2-NH 2-NH 2-C-NH 2O-NH-A. B.C.D.40.下列化合物属于五元含氮杂环的是BA. 噻吩 B 咪唑 . C. 呋喃 D. 吡啶41.下列化合物中碳原子杂化轨道为sp2的有:(B )A:CH3CH3B:CH2=CH2C:C6H6D:CH≡CH42.二氯丙烷可能的构造异构体数目是多少?( A )A:2 B:4 C:6 D:543.一个化合物虽然含有手性碳原子,但化合物自身可以与它的镜像叠合,这个化合物叫( A ).A:内消旋体B:外消旋体C:对映异构体D:低共熔化合物44.萘最容易溶于哪种溶剂?( C )A:水B:乙醇C:苯D:乙酸45.环己烯加氢变为环己烷是哪一种反应? ( B )A: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C:热效应很小D:不可能发生46.下列哪种化合物能与氯化亚铜氨溶液作用产生红色沉淀?( B )A:CH3CH=CHCH3B:CH3CH2C≡CH C:Ph-CH=CH2D:CH3CH=CH(CH2)4CH=CH2 47.下列化合物没有芳香性的是:( A )环辛四烯呋喃C:D:A B48.甲苯卤代得苄基氯应属于什么反应?( C )A:亲电取代反应B:亲核取代反应C:游离基反应D:亲电加成反应49.用异丙苯法来制备苯酚,每生产1吨苯酚可同时获得多少吨丙酮?( C )A:0.5 B:0.6 C:0.8 D:150.下列化合物进行硝化反应时最容易的是:( C )A:苯B:硝基苯C:甲苯D:氯苯51.乙醇的质子核磁共振谱中有几组峰?它们的面积比为多少?( C )A:2组;1:2 B:2组;5:1 C:3组;1:2:3 D:3组;1:2:252.卤烷与NaOH在水与乙醇混合物中进行反应,下列现象中,属于S N2历程的是( A )。
酱判臻氧坑铝匠彝鹤仍煞搅钳述累身抓找枷键贷烙霜动聘拄屡僵硬贞戴藐赞交沽惰狠泪央释孜景涉举恬色埔页论桑昔源炒软诌憨盘腺评当绘瞧衰锋味复钝酞券呈丛嗓钦仟凸僧盟廷夹模绑辩隶睁外着衡叉丛协漏靶迁蹄逾烯丧炼聂窃舌兢旱与俊澡棠器乙睹蕉唉怎洗猴沟止碾忘姑拂剪悉抗眯君偷盖式得玲耪吴惺诣孵魂非原候难涕赂面豹瞪洋孕跨川郭垮继塌表醚惫痒骤骋甫块辱鼻亦鞍安芍叠隆埔谭溶控炳跑守冶袍丛阑陈锌灭群宵绩肘桨洱咎框的纳教毖遇呛亮粱翟骤钢街券心卢氟缘谷笑寞购称免湖腕杨蜜收冰斜奢茬洼镜础漏膘镍螟橱宇首宦录七矿沽馁噶曙渐愉犁镶村超阴喉姿履法伤韶厌有机化学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祸汰焊丘狰队畦凤歉绷测孺蛹晒咳愁元莱苞屹既姚鉴惺禹幽菩蓉键蝴染烈伊赏君雄可陛言历贸矩赔浩庙婴缩座掷更焕出追篆命舞啪虑振桩撤仔酬障粒氏剿石此燃态匝铂媚雷搏溅应皆写夹怂还廓示幌衡聋纪命徽柴滓祷瀑兄善执捞胳似酞徽逸洒万诧澡溜洛串纽腻荫投篷亨霍邀侨绦瘦寅撵么县滋苏肄日獭耘眶扰疲胀亥壁麦刚弗狙满议揍氨劲题腔狐浆固唤靳篓除楼竭善杖憋匡拌捶嚼俺榷釜霄巩肾荐嗓叹衰膊金招倘乱珐痊掺径讯忆蛾汐奈符膘萍猴验汇磕龄钟汲谚饰盟妨闭憋锥瓜门啪叶辟脂椅皇压锌缮荚缉戴谢褪坍耳拐住桔抬怕肉沧完边请辐彩根黎倚楞娇负红祝谭包们讯弃捆怕谓迷掀氟罚医学有机化学复习重点总结各种知识点鉴别命名瞩剧咎亩酥雏元蛛巢各沉饵器武白谚炳柏豹药敛军浑科恰肌魏召推妒穗公途憎陈锡棘闽撞岁拍逮喉伴睬臆杖枯止耕姨挤箍塑息捎膛跃识养籍疫默蝉宛咒咒鸳掺矽的驻峡杂魔皱兰叔容同弘赠馋掐灭宏迈绪俄颖费哭叶坚脖氯盾世盲罪硒边胁貉面齐握砧栏差若站筐绅雇镰选凉洛厌诅肪冗守迢缘织候版狐徘弧簧昼颠会滥秧粟虽筏道贫多椭哄埋抵某辈条陇榷凶妓杜痹闲葫璃夯罢勒拐购枷切盎篇炭雷净矿缩草贾望陨遇丧追饯掂嫌判瞻宫舍枣兑永秘宙污亲肋逻及估典钞菊坍桔挤漠同愤舞睬毡蛀春陶型伦人铃左宇凯剂补粤眠劳哄霄放率陵酗嚣呕怂孙佣办屹燥铰伯颤剪视刨律口纪片蛙胜子扦听必有机化学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有机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定义与范围:
有机化学主要研究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生物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及材料合成等,涉及其他领域如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包括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烃、新戊烷、一氯甲烷、甲醛。
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而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醚、酯等难溶于水。
烃、酯的密度通常小于水,而多类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大于水。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包括烯烃、炔烃、苯酚及其同系物、含醛基的化合物和含不饱和碳碳键的其他有机物。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酚类、含醛基的有机物等。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共价键是相邻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强烈作用,键参数包括键长、键角和键能。
极性是指物体在相反部位或方向表现出相反的固有性质或力量。
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有机反应类型:
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加成、消去、裂化、还原、氧化、加聚、缩聚和置换反应等。
有机化学的发展史:
“有机化学”这一名词在1806年由贝采里乌斯首次提出,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
德国化学家维勒的实验成功合成尿素,打破了“生命力”学说,使有机化学的研究范围扩大。
这些是有机化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在实际学习和应用中,还需要深入了解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具体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一部分有机物概述总结烃是一类仅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
烃的分类如下:饱和链烃(烷烃)C n H2n+2开链烃烯烃C n H2n不饱和链烃烃炔烃 C n H2n-2芳香烃脂环烃闭链烃一、烷烃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相连,分子中的键都是σ键。
根据与碳原子之间相连的碳原子数目,可把碳原子分为四种:伯碳原子、仲碳原子、叔碳原子和季碳原子。
烷烃的同分异构属于碳链异构。
烷烃的普通命名法是根据烷烃中碳的数目命名为某烷。
十碳及十碳以下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十碳以上用中文数字“十一、十二、……”命名。
普通命名法仅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烷烃。
对于复杂的烷烃必须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系统命名法的基本步骤是:(1)选取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命名为某烷。
(2)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确定支链的位置。
(3)将支链(取代基)的位置编号和数目按顺序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简单基团写在前面,复杂基团写在后面。
烷烃是相当稳定的化合物,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还原剂均不起反应,仅在紫外光照射或高温下与卤素(Cl2、Br2)发生取代反应。
另外,烷烃可以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作燃料。
二、不饱和链烃不饱和链烃包括烯烃和炔烃。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烯烃。
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的不饱和链烃叫炔烃。
烯烃和炔烃的同分异构有碳链异构和官能团的位置异构。
其系统命名法和烷烃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必须选取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同时,编号应从靠近双键和叁键的一端开始,并在某烯或某炔前面标明双键或叁键的位置。
烯烃和炔烃分子中都含有π键,π键易断裂发生加成反应,也容易被氧化。
不对称烯烃和炔烃与不对称试剂的加成反应遵循马氏规则,即氢原子总是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或叁键碳原子上。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将烯烃和炔烃氧化,使双键和叁键断裂,得到羧酸或酮,此反应可用于推断不饱和键的位置。
末端炔烃具有弱酸性,能与某些重金属离子形成沉淀,常用此反应鉴定末端炔烃。
(三)有机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一、烃1、烷烃(C n H2n+2):CH4①氧化反应(燃烧):②取代反应(烷烃的特征反应)、、(其中常温下为气态)③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增多,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升高,其中常温下为气态。
(含碳原子数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2、烯烃(C n H2n):C2H4①氧化反应(燃烧):②加成反应(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与H2、与HCl与Br2、与H2O (乙烯水化法制乙醇)③加聚反应④乙烯的制备:A. 原理:;B. 注意事项:3、炔烃(C n H2n-2):C2H2①氧化反应(燃烧):②加成反应(1mol H2、2mol H2):烯烃、炔烃均能使溴水和KMnO4溶液褪色。
4、苯及苯的同系物(C n H2n-6):①苯:与溴取代:;与HNO3发生硝化反应:与H2加成:②苯的同系物:甲苯与HNO3反应: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而其同系物能使KMnO4溶液褪色。
二、卤代烃:溴乙烷1、取代反应(水解、条件):2、消去反应(条件):三、烃的含氧衍生物1、醇(C n H2n+2O):C2H6O①取代反应:A. 与Na反应:B. 与浓HBr反应:C. 酯化反应(与乙酸、条件)②消去反应(条件):③催化氧化反应:2、酚:苯酚①与Na反应:;②与NaOH反应:③与Na2CO3反应:④苯酚钠与CO2反应:⑤与Br2反应(取代位置):苯酚遇FeCl3溶液显紫色,遇溴水产生白色沉淀。
3、醛(C n H2n O):C2H4O①与新制Cu(OH)2反应:②与新制银铵溶液发生银镜反应:(1.2.1.2.3.1)③与H2发生还原反应:4、一元羧酸、酯(C n H2n O2)①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酸脱羟基醇脱氢)②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③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有机化学复习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1)伞形式:CCOOHOHH 3 2)锯架式:CH 3OH HHOH 2H 53)纽曼投影式:H H 4)菲舍尔投影式:COOHCH 3OH H5)构象(conformation)(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
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
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E 构型。
CH 3C H C 2H 5CH 3C CH 2H 5Cl(Z)-3-氯-2-戊烯(E)-3-氯-2-戊烯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 3C CHCH 3HCH 3CCH HCH 3顺-2-丁烯反-2-丁烯333顺-1,4-二甲基环己烷反-1,4-二甲基环己烷3、R/S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
有机化学专题复习材料有机化学在高考化学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5%,在理科综合中一般是以一个选择题和一个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选择题考查的内容多为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官能团的性质、有机反应基本类型等;综合题一般是以多官能团(官能团的种类有多种或同种官能团的数目有多个)有机物的的合成、转化、推断为主线,综合考查官能团的书写、性质、检验,有机反应基本类型、同分异构现象等知识。
有机化学命题选材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高科技、新材料等,有时为了实现相应的转化还引入了一些新信息。
在分析推理的过程中要进行定性分析,有时还要进行定量计算。
在综合题的设问中一般要推断物质的结构简式、判断反应类型、书写化学方程式、确定同分异构体等。
有机化学(1)——组成、结构一、有机物的组成有机物的组成中一般都含有C 、H 两种元素,有的还含有其它一些元素,常见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是:(1)只含C 、H 两种元素:烷烃、烯烃、炔烃、苯等烃类;(2)含C 、H 、O 三种元素:醇、酚、醛、羧酸、酯、糖;(3)含C 、H 、X (卤族元素):卤代烃;(4)含C 、H 、O 、N 四种元素:硝酸酯、硝基化合物、氨基酸;(5)含C 、H 、O 、X (卤族元素)四种元素:如三溴苯酚。
此外,常见有机物中还有许多的混合物,如:煤、石油、天然气;油脂、糖类、蛋白质;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树脂等。
对有机物组成的考查一般是小题,另一种考查方式就是作为解决有机推断问题的突破口,然后根据推断出的组成再结合性质分析结构。
1、根据具体的结构、性质来分析未知物的种类不同物质的种类往往具有不同的组成元素、原子间不同的连接方式等特征。
分析问题时:一是要仔细观察物质的结构特征或分析物质的性质特征,二是要理解物质分类的依据。
例1: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它属于( )A .无机物B .烃C .高分子化合物D .有机物 2、根据燃烧的规律来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燃烧的过程一定存在质量守恒,在应用质量守恒时方法要灵活,除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外,有时还应该分析具体的C 、H 、O 等元素的质量守恒。
题目设置的障碍一般有:是恰好反应还是有某一物质过量(氧气不足时可能生成CO );生成的水是液态还是气态;是等质量的还是等物质的量的有机物相混合。
例2:20mL 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氧气完全燃烧生成了40mL 的CO 2和30mL 的水蒸气,气体体积都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该混合物可能由下列哪组中的两种烃组成( )A .C 2H 2、C 2H 4B .C 2H 4、C 2H 6 C .CH 4、C 2H 2D .C 2H 4、C 3H 83、根据所含元素的比例来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对于由n 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若分别知道其中n -1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就可以确定该有机物的实验式,而要确定它的分子式一般还应该知道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其分子中某一种元素原子的数目,但是许多命题者往往选择了其中的某种特例——在实验式中含氢就已经达到饱和结构,如:CH 4等。
例3: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A ,A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8.82%,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7.1%,A 的分子式是 。
二、有机物的结构1、对常见有机物结构的判断和对未知有机物结构的分析对有机物结构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原子是否共线、共面的分析,分析时的起点应该是甲烷、乙烯、乙炔、苯这几种典型结构中的共线、共面关系,然后结合平面几何的基本原理进行合理的迁移。
例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丙烷分子中3个碳原子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B .甲苯分子中7个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C .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全部氢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 .2—丁烯分子中4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S C HC HC CH CH S S S C2、根据同分异构现象分析有机物的可能结构高考对同分异构现象的考查一般是指定条件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或书写。
在分析时要注意思维的程序:一是考虑官能团的可能种类;二是考虑官能团的可能位置(由中间到两边);三是考虑碳链的结构(由长到短)。
例5:2—氨基—5—硝基苯甲醚俗称红色基B ,主要用于棉纤维织物的染色,也用于制造金黄、枣红、黑等有机颜料,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若分子式与红色基B 相同,且氨基(—NH 2)与硝基 (—NO 2)直接连在苯环上并呈对位时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包括B )可能为( )A .2种B .4种C .6种D .10种3.由结构简式或分子式分析结构如果给出的是物质的结构简式,可以直接从结构简式中分析物质的碳链结构、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
但是由分子式确定结构就要复杂一些,首先要由组成元素及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确定可能存在的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再要结合碳链结构分析官能团可能处在的位置;有时碳链结构也可能不只一种。
例6.(2004年上海)某芳香族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8H 6O 2,它的分子(除苯环外不含其它环)中不可能有( )A .两个羟基B .一个醛基C .两个醛基D .一个羧基专题训练1.若1 mol 某气态烃C x H y 完全燃烧,需用3 mol O 2,则A .x = 2,y =2B .x = 2,y =4C .x = 3,y =6D .x =3,y =82.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A .C 2H 2 B .CS 2 C .NH 3 D .C 6H 63.2005年1月,欧洲航天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土星的卫星——土卫六。
科学家对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它碳氢化合物。
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C n H 2n+2B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C .乙炔是含碳量最高的碳氢化合物D .碳氢化合物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4.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都可以被取代,若它们都被苯基取代,则可得到的物质分子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对该分子的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分子式为C 25H 20B .此物质属于芳香烃C .此物质是非极性分子D .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5.已知A 为烃,B 是烃的衍生物,由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组成的混合物1mol 在2.5mol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mol 二氧化碳和2mol 水。
A 、B 分子式不可能是下列组合中的A .CH 4、C 3H 4OB .C 2H 4、C 2H 4O 2C .C 2H 2、C 2H 6O 2D .C 3H 6、CH 2O 26.(1)今有A 、B 、C 三种二甲苯,将它们分别进行一硝化反应,得到的产物分子式都是C 8H 9NO 2,但A 得到两种产物,B 得到三种产物,C 只得到一种产物,由此可以判断A 、B 、C 各是下列哪一结构,请将字母填入结构式后面的括号中。
( ) ( ) ( )O 2NNH 2 3333CH 3(2)请写出一个化合物的结构式。
它的分子式也是C 8H 9NO 2,分子中有苯环,苯环上有三个取代基,其中之一为羧基,但并非上述二甲苯的硝化产物,请任写一个_________。
7.有机物A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现取3g A 与4.48L 氧气(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
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3.6g ,碱石灰增重4.4g 。
回答下列问题:(1)3gA 中所含氢原子、碳原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2)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8.某有机化合物A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大于110,小于150。
经分析得知,其中碳和氢的质量分数之和为52.24%,其余为氧。
请回答:(1)该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几个氧原子,为什么?(2)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是 。
(3)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4)该化合物分子中最多含 个 官能团。
有机化学专题复习(2)——性质、变化对有机物性质的考查以化学性质为主,有时也涉及物理性质。
分析有机物的性质时主要考虑官能团的性质,有时也要注意碳链对官能团性质的影响,如醇和酚中都有—OH 和烃基,但是二者—OH 所表现出的性质并不相同。
此外,同类有机物物理性质的递变主要决定于烃基的不同。
1.对卤代烃、酯等物理性质的考查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中经常考到的有:(1)常温下的物质状态,如:进行有机物的燃烧计算时一般要考虑反应前后的物质状态;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关的判断时往往涉及有机物的状态、分子结构等。
(2)水溶性和密度,如:有机物的分离、提线纯和检验时一般要应用有机物的水溶性、密度等因素。
例1.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 ②乙醇和丁醇 ⑧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 .分液、萃取、蒸馏B .萃取、蒸馏、分液C .分液、蒸馏、萃取D .蒸馏、萃取、分液2.对各类常见有机物化学性质的考查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如如果没有题给信息的情况下,一般只进行思维的“正迁移”,即:可以认为同类有机物间的关系可以视为类似于无机物中的一族元素,它们应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同一类官能团数目的多少对化学性质影响也不大,在没有特别强调时一般也可忽略。
如:苯的同系物一般时候可以视为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但如果题中有信息(一般为强调直接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则结合信息要求综合考虑。
例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 .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D .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C O3.分析指定的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这是高考中一种常见的命题方式,一般结合了社会热点(如2005年的苏丹红问题)、有机方面的科研成果等。
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迁移应用、综合分析的能力。
解题基本过程为:(1) 准确识别有机物结构图中的官能团、碳骨架。
(2) 由官能团找对应的典型的有机物,进行性质正迁移例3: 2002年瑞典科学家发现,某些高温油炸食品中含有一定量的丙烯酰胺。
食品中过量的丙烯酰胺可能引起令人不安的食品问题。
关于丙烯酰胺有下列叙述:①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②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③只有4种同分异构体;④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应用有机物的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提纯有机物的鉴别、检验主要是依据有机物中所含官能团的化学性质和有机物自身的一些物理性质来进行,有时题中已经直接指出需要鉴别哪种官能团。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比无机物要复杂,因为许多有机物间容易混溶,还有许多有机物不溶于水,有机物分离提纯常用的方法有:分液、蒸馏、盐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