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车间危险源辨识
- 格式:docx
- 大小:18.55 KB
- 文档页数:3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模版一、危险源识别1. 机械设备危险源- 车间内的机械设备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旋转部件、运动部件、传动部件、切削部件、电动机、高温表面等。
- 对于机械设备的识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设备是否持续运转,是否存在损坏或松动的现象。
- 检查设备是否有安全防护装置,如安全护罩、紧急停机按钮等。
- 注意设备的使用环境,是否存在火源、易燃物质等可能造成爆炸的因素。
2. 电气设备危险源- 车间内的电气设备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电缆线路、电气设备本体、电源插头等。
- 对于电气设备的识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检查设备的接地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漏电或电击的风险。
- 注意设备周围的电源插座、电气开关等是否易触碰到水源。
- 做好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是否存在老化、腐蚀等现象。
3. 化学物品危险源- 车间内的化学品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易燃物质、腐蚀性物质、毒性物质、爆炸物等。
- 对于化学物品的识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物品的标识、包装等信息判断其危险性质。
- 做好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管理,防止泄漏、混合、接触等造成事故。
-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4. 火灾危险源- 车间内的火灾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明火、电器故障、热源等。
- 对于火灾危险源的识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车间内是否存在明火或可燃物品的堆放情况。
- 检查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注意是否存在过载、短路等故障。
- 注意车间内的热源,如高温表面、焊接操作等。
5. 高处坠落危险源- 车间内的高处坠落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高架平台、楼梯、悬挂吊篮等。
- 对于高处坠落危险源的识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检查高处工作平台、楼梯等的结构稳定性,是否设置防护栏杆等安全设施。
- 注意高处工作时的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情况,如安全带、安全防护帽等。
二、注意事项1. 设立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车间内各项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2024年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化工生产企业是危险源较为密集的地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否则就会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危险识别1.火灾危险化工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基体树脂是易燃物品,是化工生产企业主要的危险源。
2.设备运行危险预浸带生产机组和冷热压机组等机械设备运转温度高,某些设备有开放工作面(辊筒,模头等),违规操作极易对肢体造成伤害(高温烫伤、辊筒挤伤等)。
3.电危险(1)静电预浸带生产机组在连续运转中会产生强静电,严重时可能导致空气放电,造成电击或起火。
(2)导线电缆漏电绝缘层老化或破损失去绝缘作用,会使设备或其他接触导体带电,人体接触时触电受伤。
4.噪声危害生产车间中机械设备运行噪声大,一般在70~100dB(A),主要是切割机噪声,长期在噪声中工作对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不利。
5.其他环境隐患工作通道被占用、安全标志不清晰或丢失的不安全工作环境,也是造成化工生产企业安全事故不容忽视的因素。
安全措施1.防火(1)厂房建筑符合防火标准化工生产企业房建筑应符合防火标准,用科学的性能评估方法对厂房建筑进行消防安全特征分析,使厂房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必须满足消防安全最低要求。
(2)导线电缆符合防火要求应采用标准的耐火电缆和阻燃电缆,禁止超负荷用电,禁止私自、不安全接电、用电等。
(3)建立火灾报警、监控系统建立火灾报警、监控系统,当监控参数超标时,自动报警,并启动相应设施,降低火险等级。
2.防止设备运行危险(1)严格操作规程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印刷机及其他设备,确保设备的防护装置工作状态良好,运行不正常的设备应停产检修。
(2)严肃劳动纪律员工要提高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生产安全法规。
同时要建立健全劳动安全检查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3.防触电措施(1)防静电易产生静电的设备应加装静电消除配套设施,严格控制印刷车间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定期为车间、设备消除静电。
静电易发工段的操作工人要穿专门的防静电服装。
生产车间模板工程主要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措施
生产车间模板工程主要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措施
1、现浇板底板模拆除
1.1可能产生的后果:大面模板坠落伤人。
1.2控制措施:做好班前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人不能站在拆除模板的正下方。
1.3严禁交叉作业。
1.4严禁采取先拆除支撑,然后大面积撬落的方法拆除模板。
3、模板吊运作业
3.1可能产生的后果:吊物、吊钩撞击头部至伤,吊物、吊钩撞击人员和材料从高空坠落。
3.2控制措施:配合模板吊运作业的人员应戴好安全帽,扣好帽扣;塔吊吊运作业应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应持证上岗;执行塔吊吊运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应待塔吊吊钩下降到的被吊模板离作业面1m 内时,人员方可接近;施工层临边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3.3散短料用吊笼吊运。
4、木工机械操作
4.1可能产生的后果:机械伤人,触电事故。
4.2控制措施:木工机械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相对固定,掌握木工机械安全操作技能,熟悉木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木工用电机械应按规定采用"一机、一箱、一闸、一漏";所有机械安全防护装置齐全。
5、模板堆放
5.1肯能产生的后果: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5.2控制措施:不得在脚手上、通道口、临边等处堆放模板。
堆放高度≯2m。
危险源辨识一、基本概念1、危险源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1)、能量、有害物质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有害因素.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B、人员失误C、管理缺陷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一般危险源的辨识(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D、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E、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简介车间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对象、环境和条件。
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和管控是为了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特别是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及管控措施告知牌的制作。
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车间危险源可分为机械设备危险源、电气危险源、压力容器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物理因素危险源等。
要辨识车间危险源就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排查和分析。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车间危险源的风险辨识:1.识别危险源:通过排查车间中各类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有毒有害气体等,将其分类,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2.辨识危险源:对车间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全面地了解其潜在风险和影响,形成风险清单和风险评估报告。
3.量化风险等级:将车间危险源按照其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并进行编号和标识。
4.制订应对措施:对于高风险和中风险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并需要定期检查和修订,以保持其实时有效性。
管控措施告知牌的制作管控措施告知牌是指在车间内通过告示板、标牌、贴纸等形式,将安全信息渠道化、标准化地分发到车间内,以指导员工工作、规范车间作业。
告知牌应紧密结合车间危险源风险辨识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及应急预案,以下是制作注意事项:1. 内容和格式措施告知牌应包含以下内容:危险源名称、风险等级、影响范围、管控措施、应急处理方案以及负责人和联系方式等。
格式上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示警,易于操作和理解。
2. 确定位置和数量大型制造企业车间较为庞大,应当确定合理的位置和数量,合理分布,全面告知员工。
位置的选择应保证明显,便于识别。
3. 制定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针对制作的告知牌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
将告知牌纳入车间的安全管理考核内容,由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告知牌更新及时,并保证告知牌的有效性。
车间危险源的确认及防范措施和救援预案一、车间危险源的确认确认车间的危险源是保障车间生产安全的重要步骤,需要对车间内的潜在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危险源的确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和物料的危险性评估:对车间使用的原料和物料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具有火灾、爆炸、中毒、腐蚀等危险特性。
2.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评估:对车间的生产设备和设施进行安全性评估,包括设备是否存在故障、老化、损坏等情况,是否存在分析爆炸、压力超限、电气故障等隐患。
3.工艺流程和操作流程的风险评估:对车间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包括是否存在操作错误、工艺不合理、操作不当等问题,是否存在引发事故的隐患。
4.环境因素的评估:对车间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通风状况等因素是否达到安全标准。
二、车间危险源的防范措施确认车间危险源后,需要根据危险源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车间的生产安全。
1.安全设备的配置:根据危险源的特性,配置相应的安全设备,如防火设备、防爆设备、排风设备、紧急停车设备等,确保车间设施的安全运行。
2.现场标识和警示:对危险源和危险区域进行明确的标识和警示,设置明显的标志、标牌和警示灯,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3.安全培训和操作规程:对车间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养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减少操作错误引发事故的可能性。
4.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车间危险源进行检查和维护,保持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隐患。
三、车间危险源的救援预案1.人员撤离和聚集地点:明确车间人员的撤离路线和聚集地点,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有序撤离和集结。
2.紧急停车和切断电源:确定紧急情况下的停车和切断电源的方法和步骤,以防止事故扩大。
3.灭火和急救措施:配备灭火器材和急救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灭火和急救,减少损失。
4.报警和通讯:建立有效的报警和通讯系统,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出警示和求助。
生产车间危险源识别及注意事项生产车间是一个复杂的工作环境,经常涉及到各种危险源。
以下是对生产车间危险源的识别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一、机械设备和操作1. 车间中的机械设备应与其他工作区域相隔一定的距离,并且应该有足够的安全通道。
2. 设备应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操作人员应接受良好的培训,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4. 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和耳塞等。
二、化学品1. 车间中使用的化学品应标有明确的标识和说明。
2. 存储化学品应有专门的储存柜,并设有明确的标识和警示标识。
3. 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品,并遵循相应的防护措施。
4. 发生泄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如戴上防护手套、口罩等,以防止伤害和污染。
三、电气设备1. 所有电气设备应有合格的电气工程师进行安装和维护。
2. 安装在生产车间内的电气设备应远离水源和易燃物。
3. 电气设备的线缆和插头应保持完好,没有破损和裸露的部分。
4. 操作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且应时刻保持警惕,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四、起重设备和物料堆放1. 起重设备的使用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并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
2. 起重设备应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运行的安全可靠。
3. 起重设备操作区域应有明确的标识和安全提示。
4. 物料堆放应稳固,不得堆放超过规定高度和负荷。
五、噪音和振动1. 噪音和振动会对员工的健康造成持续的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
2. 如果噪音超过标准限值,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或耳罩。
3. 对于频繁受振动影响的员工,应定期进行体检和职业病筛查。
六、火灾和爆炸1. 务必保持生产车间的通道畅通,以确保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
2. 车间内应设置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灭火器,并定期维护和检查。
3. 使用易燃物品时应遵守相关的防火措施和操作规程。
七、危险气体1. 车间内有可能产生危险气体的工作区域应配备气体检测装置,并定期检查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