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及穿透性溃疡的影像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40
主动脉急症的影像诊断1、22024年粤医云答案参考答案附后1.(多选题)主动脉包括哪些A.升主动脉B.主动脉弓C.降主动脉D.主动脉根部2.(多选题)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分型,包括哪些A.主动脉夹层(AD)B.壁间血肿(IMH)C.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AU)D.主动脉瘤3.(判断题)主动脉夹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中膜、外膜撕裂,血液流入,主动脉中膜与外膜分离,致使主动脉腔被分隔为真腔和假腔,是否正确A.正确B.错误4.(多选题)下列有关主动脉夹层的病因,正确的是A.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B.Marfan综合征C.内膜撕裂D.壁中血肿蔓延5.(单选题)下列有关主动脉夹层--DeBakey分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DeBakey I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撕裂至降主动脉B.DeBakey II型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累及范围局限于升主动脉C.DeBakey III型破口位于降主动脉上段,累及范围仅局限于降主动脉D.DeBakey III型破口位于降主动脉上段,可累及升主动脉6.(单选题)对于怀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首选那种影像学检查方法A.X线B.CTC.B超D.MRI7.(判断题)主动脉夹层CTA扫描方案为:动脉早期和晚期,分别为打药后25s、40s,最好采用心电门控方式进行螺旋扫描,请问是否正确A.正确B.错误8.(判断题)DSA是诊断的“金标准”,对于内膜片、内膜破口及主动脉双腔的显示优于CTA,DSA可作为AD的常规诊断检查手段,是作为Stanford B型AD行覆膜支架置入手术中的辅助检查,是否正确A.正确B.错误9.(单选题)对于X线胸片检查,出现那种征象时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A.心影呈主动脉型B.主动脉迂曲C.主动脉瘤样扩张D.主动脉明显增宽、迂曲,短期加重10.(多选题)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正确的是A.主动脉增宽B.真、假双腔改变,假腔大于真腔,血栓形成C.撕裂内膜片、破口D.主动脉分支受累11.(多选题)关于主动脉夹层的影像诊断报告需要描述的内容,正确的是A.夹层整体波及范围B.第一破口的定位及大小的测量C.假腔内有无附壁血栓及血栓造成的动脉狭窄情况D.假腔累及的主要动脉分支,是否存在器官缺血E.纵隔、心包及胸腔有无积血、积液12.(判断题)主动脉夹层的Stanford A型是指只要夹层累及升主动脉,而不管内膜破裂口位置或远处范围,约占33%,是否正确A.正确B.错误13.(判断题)主动脉夹层的Stanford B型是指夹层不累及升主动脉,而不管内膜破裂口位置或远处范围,约占66%,是否正确A.正确B.错误14.(多选题)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鉴别,正确的是A.密度:增强早期真腔密度高,假腔密度低;增强晚期则相反B.管腔大小:真腔小,假腔大C.假腔多有血栓形成D.假腔可呈螺旋形盘绕真腔,致真腔“飘带状”漂浮其中E.结合破裂口,再入口及主动脉分支起源15.(多选题)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正确的是A.支架通畅、无变形B.支架无内漏C.假腔血栓化D.主动脉管径缩小16.(多选题)主动脉壁内血肿的CT表现,正确的是A.主动脉壁内新月形、弧形高密度区,壁光滑,增强无强化B.内膜基本完整、无明显破裂C.主动脉壁厚度≥5mmD.增强薄层CT可以显示部分壁内血肿通过内膜微撕裂进行少量沟通17.(单选题)下列有关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鉴别诊断,不正确的是A.壁内血肿的内膜是光滑的,主动脉壁增厚发生在内膜下方B.与典型的主动脉夹层容易鉴别,当假腔内完全被血栓充填时,只有手术中才能区分C.主动脉瘤扩展引起的附壁血栓表现为主动脉扩张上方内膜不规则增厚,内膜钙化可区分D.主动脉壁内血肿不会被重吸收或进展为经典夹层18.(多选题)急性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并发症的显著预测因子,以下说法正确A.主动脉最大直径>45mmB.病变区域壁的厚度>10mmC.存在主动脉周围出血D.出现局灶性内膜破裂(FID),破口>3mm19.(多选题)穿透性主动脉溃疡的影像学表现,正确的是A.主动脉壁在性“充盈缺损”+深大的“龛影”B.主动脉壁局限性膨出C.对比剂渗入板块内并达血管边缘D.内壁血肿20.(判断题)PAU需与溃疡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鉴别,后者病变边缘不规则,位于内膜层,CT上对比剂不会进入到钙化内膜外方,请问是否正确A.正确B.错误21.(多选题)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AU)与假性动脉瘤的鉴别诊断,下列正确的是A.PAU表现为主动脉腔外“龛影”B.PAU常伴周围壁内血肿,无大量血栓包绕C.PAU不会进展为假性动脉瘤D.假性动脉瘤表现为破口小,瘤腔大,周围血栓包绕22.(多选题)关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各型之间的关系,下列不正确的是A.PAU向外撕裂可形成主动脉夹层B.PAU可转变或合并主动脉壁内血肿C.PAU可向外扩张、破裂为假性动脉瘤D.主动脉夹层可转变为主动脉壁内血肿参考答案:。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CTA表现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患者的增多,以及多排CT的临床广泛应用,经CTA检查出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也随着增多。
由于该病发病急,进展迅速,早期诊断能为患者争取时间控制疾病的发展。
近期我院遇到2例患者,临床症状及CTA表现典型,根据CTA表现,结合文献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492-02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2例,均为男性,年龄63-71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多年。
其中1例有长期心绞痛表现,未作正规治疗,后来病情突然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心慌气短,胸闷,住院后,经查CTA确诊。
另1例为食道癌患者,经过多次放疗,某一天突然感觉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到医院经CT检查确诊。
方法均采用西门子多排CT机,按正规程序步骤作心血管CTA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及重建。
2结果根据CTA表现,有学者根据溃疡的形态,分为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1)乳头状;(2)楔形;(3)手指状;(4)蘑菇状;(5)半圆形;(6)不规则形。
其直接征象以轴位像表现为佳,可见主动脉壁上广泛的粥样硬化和突出于主动脉腔外的龛影,且龛影基底部与主动脉腔相连,有的呈狭窄征表现,龛影形态各异。
CTA显示特征性弥漫性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即主动脉壁不规则增厚和钙化,并伴随溃疡样病变,即龛影。
有的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壁内血肿,血肿范围可局限也可弥漫,同时可见左、右冠状动脉血管壁多发性钙化斑块、软斑块及狭窄,呈串珠样表现。
间接征象(1)主动脉壁内血肿(IMH)范围可局限也可广泛,表现为主动脉壁新月形增厚或高密度区,有时血肿可巨大;(2)主动脉瘤样改变;(3)粥样硬化斑块,内膜钙化等[1]。
本组2例溃疡及血肿病变,部位均发生于降主动脉。
3讨论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AU)是stanson[2]于1934年首先提出的。
1984年stanson等首先将PAU定义为是在主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的溃疡,并将其作为一种临床和病理上独立病变。
【微课堂】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和主动脉壁间血肿的影像诊断一、主动脉穿通性溃疡PAU是指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穿透内膜或内弹力板,侵及中膜,脱落后呈溃疡样改变。
通常位于外膜下,常伴有周围血肿的形成。
1. 影像学表现(1)造影显示为与主动脉同期显影的深大'龛影',如左图。
(2)CT图像则表现为主动脉管腔的囊袋样突出,具有与主动脉管腔相同强度的对比剂强化,如右图。
(3)病灶周围多合并局限性壁间血肿。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PAU的内膜和中膜均已破裂,仅剩外膜围绕着管腔呈突起样'龛影',可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如下图。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PAU可位于升主动脉、降主动脉等多处。
左图显示,升主动脉处存在PAU(箭头所示),且患者同时伴有壁间血肿及胸腔积液。
右图显示,降主动脉起始部伴较大PAU。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2.鉴别诊断(1)主动脉夹层较大的囊袋状PAU轴位相常被误诊为AD。
鉴别诊断时,可观察破口及管腔状况。
PAU的内膜和中膜随已破裂,但无内膜破口、无游离内膜片、无真假两腔,病变局限,病灶与主动脉管腔强化程度一致。
AD有近、远端破口及内移游离的内膜片,主动脉呈双腔结构(一般真腔小,假腔大),管腔强化程度不一致,病变范围较为广泛。
有时PAU可进展为AD。
下图为同一例患者的CT(左)及三维重建图像(右)。
此患者较易误诊为AD,箭头所示处极易误认为内膜片,实为主动脉壁。
右图显示,主动脉壁内膜和中膜已破裂,外膜向外突出形成'龛影'。
左图CT 箭头所指实际是三维图像上的'龛影'。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2)假性动脉瘤PAU可进展为假性动脉瘤,部分较大的PAU与假性动脉瘤较难鉴别。
鉴别时,可观察是否仍存在主动脉壁外膜结构及血栓包绕。
PAU 内、中膜破裂,但外膜完整,无大量血栓包绕;而假性动脉瘤的内、中、外膜均已破裂,血液被血栓及周围组织包绕形成较大的瘤腔,破口较小,但无正常动脉壁结构,如下图。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伴壁内血肿病例报告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aortic ulcer,PAU)是1934年Stanson首先提出的。
1984年,Stanson等首次将PAU定义为是在主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的溃疡,并将其作为一种临床和病理上的独立病变。
PAU特征性病理改变是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溃疡,溃疡穿透内弹力层并可在动脉壁中层内形成血肿,血肿往往局限,或者是延伸数厘米,但不形成假腔。
临床上常与典型的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和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hematoma,IMH)均可表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所以PAU常需要与夹层及真性动脉瘤相鉴别。
笔者遇及1例现报告如下并对PAU作一简单综述: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男,68岁,胸背部撕裂样疼痛就诊当地县医院,急诊行增强CT显示为胸降主动脉壁间血肿表现,给予观察对症处理。
1天后急诊入我院。
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入院后检查:BP:140/74mmHg, HR:80次/min。
我院给予保守治疗,发病后12天复查增强CT显示胸降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并壁间血肿。
1.2 增强CT 如图:图1 重建后可见主动脉弓部不规则突出的溃疡样病变,形成“龛影”,且“龛影”口部与主动脉腔相连,呈“狭颈征图2 重建后可见主动脉弓部不规则突出的溃疡样病变,形成“龛影”,且“龛影”口部与主动脉腔相连,呈“狭颈征图3 增强后壁内血肿未见明显强化,与造影剂对比显示呈弧形低密度1.3 PAU的CT表现1.3.1 CT形态学分类(1)乳头状;(2)楔形;(3)手指状;(4)蘑菇状;(5)半圆形;(6)不规则形。
1.3.2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壁上广泛的粥样硬化和突出于主动脉腔的“龛影”,且“龛影”口部与主动脉腔相连,可呈“狭颈征。
CTA显示特征性弥漫性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即主动脉壁不规则增厚和钙化,并伴溃疡样病变,即“龛影”。
病史:患者,女,71岁,因"突发背部疼痛一天"入院。
高血压、心绞痛病史30余年。
如图1-2(依次为1-2动脉期图像)图1图2基础解剖影像:图3图4图5图6图3-6所示为正常中年人主动脉增强图像。
图3为主动脉弓水平,可见主动脉弓明显强化(黄色箭头),密度均匀,边界清晰。
图4为升主动脉水平,可见升主动脉(棕色箭头)和降主动脉(黄色箭头),升主动脉较降主动脉略宽,临近的肺动脉主干径线宽度不大于升主动脉,边界清晰,强化明显,密度均匀。
图5为腹主动脉分支肠系膜上动脉水平,肠系膜上动脉(白色箭头)发出于腹主动脉呈短线样,前方见弧形明显强化脾动脉。
图6为肾脏增强实质期腹主动脉分支肾动脉水平,可见左侧肾静脉和肾动脉强化血管并排走行,前方为肾静脉(白色箭头),后方平行为肾动脉,肾静脉略宽于肾动脉。
知识点: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心的管道,可在神经体液调解下收缩或舒张改变管腔大小,从而影响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
管壁较厚,分为3层,即外膜、中膜和内膜。
外膜是动脉的外层结构,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上分布有神经纤维末梢和营养血管。
中膜是动脉管壁中间一层,由大量环形排列的平滑肌纤维及弹性纤维组成(静脉含有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平滑肌纤维)。
内膜是动脉管壁内层结构,衬于结缔组织表面。
主动脉(白色箭头)是身体内最大的动脉,起于左心室,先右前方斜上行,达右侧第2胸肋关节高度后向左下弯曲形成主动脉弓,继续下行约第4胸椎高度移行为降主动脉,约第12胸椎椎体高度穿过膈形成腹主动脉,继续下行至第4腰椎椎体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主动脉通过整个动脉系统将所有含氧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
主动脉弓主要分支包括头臂干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等。
胸主动脉主要分支包括支气管分支动脉等。
腹主动脉主要分支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双侧肾动脉等。
影像诊断:如图1-2所示。
影像描述:主动脉弓与腹主动脉管壁厚度不均,可见低密度充盈缺损影,增强局部可见宽基底龛影向外突出,未突破外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