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影像学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63
腹主动脉瘤的影像诊断及进展周晓雯;郭立【摘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腹主动脉瘤在临床中的诊断率不断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得此类患者的病死率大大地降低.该文通过总结分析相关研究,对超声、CT、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腹主动脉瘤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其各自的利弊及其发展概况,旨在找到更佳的影像学方式对腹主动脉瘤进行全面系统的诊断,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血流动力学信息,以期为临床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好的依据.【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17【总页数】3页(P3204-3206)【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影像学诊断;进展【作者】周晓雯;郭立【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昆明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昆明6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某一段的异常扩张或局限性膨胀,最终使得管壁无法承受血流的冲击而破裂的一种高危性疾病[1]。
肾下型占总数的90%[2]。
目前在我国,腹主动脉瘤的发生率亦不断上升,中老年人多见,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8.8%[3]。
很多患者在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生动脉瘤破裂,一旦破裂出血,病死率可达80%以上[4]。
因此,及时对动脉瘤做出正确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腹主动脉瘤的形成原因不明,进展机制十分复杂,包括遗传学、血流动力学、生物化学及环境学诸多因素的影响,血流动力学因素被认为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将现阶段诊断腹主动脉瘤的影像学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 超声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既往超声诊断血管性疾病主要依赖于血管造影,自从彩色多普勒技术问世以来,其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已成为诊断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检查腹主动脉瘤,不仅能够确定灰阶超声所见的血管解剖和形态学特征,而且还能观察局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血流增速及血流性质等,为临床提供多方面的资料。
主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主动脉瘤是指动脉壁在某处发生了扩张,形成一个囊状的血管瘤。
这个瘤的出现会导致血管壁的脆弱和破裂,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大量出血、内脏损伤等。
因此,在现代医学中,主动脉瘤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影像学技术,则是主动脉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见的影像学技术包括超声、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主动脉瘤最大直径,还可以判断瘤体位置、形态、进展速度等,以及进行手术前后的跟踪观察。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规检查方式,通过超声波的原理将主动脉瘤的内部结构、大小、形态等情况反映到显示器上。
这种检查方式具有非侵入性、无辐射、操作简便、费用较低等优点,受到医生、患者的广泛认可。
磁共振成像(MRI)则是一种无痛苦、无创伤、无辐射的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主动脉瘤的三维立体感觉,能够显示血管壁的薄弱点、血流情况等细节,对于对瘤体位置、形态的描述更为精准。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同样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是基于X 线的形成原理,通过多个角度的图像叠加,呈现出主动脉瘤的三维立体图像。
CT检查速度快,准确率高,能够检测出较小的主动脉瘤。
以上三种影像学技术各有优缺点,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和病情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
而在现代医学中,多种影像学技术往往会结合起来使用,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总的来说,主动脉瘤作为一种危险性较高的疾病,对于诊断和治疗都需要注意。
影像学技术作为非常重要的手段,能够提供主动脉瘤的相关信息,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让患者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提高治疗的效果。
升主动脉瘤样扩张(Ascending Aortic Aneurysm)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常常需要通过CT检查来进行诊断。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会对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CT诊断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一疾病。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升主动脉是人体主动脉的一部分,是连接左心室和主动脉的部分,负责将氧合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
当升主动脉发生局部血管壁膨出,形成瘤样扩张时,即为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可能会导致动脉瘤破裂甚至危及生命。
而对于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诊断,CT检查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
通过CT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升主动脉的形态、直径以及可能存在的血管壁异常等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在CT图像的诊断中,根据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不同情况,可以有不同的诊断标准。
一般来说,根据瘤样扩张的直径、血管壁的异常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方面来判断是否存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等综合因素进行综合诊断。
在CT图像中,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典型表现包括:升主动脉的局部瘤样扩张,瘤样扩张的直径增大,血管壁的异常变化,如钙化、厚度增加等,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
通过对这些表现的观察和判断,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结回顾:通过本篇文章的全面阐述,我们对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CT 诊断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CT图像中,应注意观察病灶的形态、直径、血管壁的异常情况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方面,结合临床症状和患者的病史进行综合诊断。
对于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诊断,我们也应该重视早期发现和诊断的重要性,以便及时进行治疗,降低患者的风险。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临床实践中,CT检查作为一种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对于升主动脉瘤样扩张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致观察图像,医生可以发现患者的病变情况,并及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腹主动脉瘤诊疗规范一、适用对象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
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3cm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二、诊断依据1.有症状的腹主动脉瘤:疼痛、多位于中腹部或腰背部,多为钝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一般不随体位改变而改变,疼痛突然加剧常提示腹主动脉瘤即将破裂。
腹主动脉瘤破裂后血液常局限于后覆膜,血压下降不会太快,可出现双侧腹壁瘀斑(Grey Turner 征),若瘤体破入腹腔,会伴有腹肌紧张,由于大量失血而发生低血压,瘤体破裂入十二指肠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2.无症状的腹主动脉瘤:大多数腹主动脉瘤无症状,体检发现或无意中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
3.查体:一般直径>4cm的腹主动脉瘤可通过细致的查体发现,肥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查体的敏感性。
4.影像学检查: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费用低廉、无辐射,广泛用于腹主动脉瘤的筛选、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敏感性达90%以上。
但对操作者依赖性强,对于位置较深的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因肠道气体干扰,其诊断准确率会有所下降。
4.2 腹部X线:表现为腹部巨大的软组织影。
4.3 CT血管造影(CTA):创伤小、费用低,可准确测量腹主动脉瘤各项数据,是术前检查和术后随访的金标准。
4.4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肾脏和心脏功能影响小。
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MRA是首选的诊断手段,但成像与CT相比尚有差距。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保守治疗:严密监测,如果瘤体直径<4cm,建议2~3年复查多普勒超声检查,直径>4-5cm,建议每年至少一次多普勒超声或CTA检查,直径>5cm或监测期间瘤体增长速度过快,需要尽早手术。
2.药物治疗:严格戒烟,注意控制血压及心率。
口服倍他乐克等,急症高血压或口服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可静脉予降压药。
3.开放手术:创伤大,目前应用较少,术前评估十分重要,尤其是术前心脏评估(心脏超声、心电图),必要时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前还应完善肺功能及肝肾功能检查。
医学影像诊断学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1.课程性质:《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正常、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疾病的影像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是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医学影像诊断能力。
2.课程地位:医学影像诊断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中机体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的一门临床科学。
医学影像诊断学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阐明其大体形态学的影像变化,从而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诊断与治疗依据。
因此,医学影像诊断学与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医学物理学、组织学、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外科学等多门学科均有密切的联系,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是联系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二)课程基本理念1.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本课程教学应以新医学模式、21世纪科技发展和社会健康需求对高等医学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要求为依据,以全面体现和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坚持“以学员为本”,实现教员主导与学员主体的有机统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本课程形象化教学特点,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本课程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用直观形象教学,使学员建立正确的影像学思维方法。
在实施教学中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精选、整合教学内容,注意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理论,根据前沿发展技术进行内容修订。
二是充分发挥医学影像形象化教学特色,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观察影像资料,从基本病理改变到疾病诊断,逐步提高学员影像诊断能力。
三是增加学员报告书写机会,即时改正反馈,让学员达到学以致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1.框架设计:《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前期临床器官系统教学影像基础内容上对于影像专业学员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员影像诊断能力的一门课程,课程有理论课、见习课、专题研讨和自学等形式。
理论课按照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骨关节、中枢、头颈、乳腺内容共八个板块70学时进行讲授,另为培养学员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能力,从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拿出4个课时安排学员自修。
主动脉分解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病症,其中主动脉的内层有眼泪,大型血管从心脏中分化出来。
这种泪水可以让血液进入主动脉壁的层层,导致层层分离(解剖)。
斯坦福分类系统将主动脉分解分为两种主要类型:A型和B型。
A型分解涉及上升主动脉,而B型分解涉及下降主动脉。
成像在主动脉分解的诊断和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
非连续(平面)和对比增强成像技术都通常用于评估疑似主动脉分解的患者。
在平面成像方面,出现拓宽的介质和、或异常的主动脉轮廓可能会引起对主动脉分解的怀疑。
然而,平面成像的敏感性有限,往往需要用对比增强的成像进行进一步评价。
对比增强 CT血管造影术是主动脉分解诊断和分类所选择的成像方式。
它允许对主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详细的可视化,并能准确识别解剖的存在和范围。
在对比增强的CT成像上的关键发现包括存在一个动脉侧翼,它代表着主动脉壁撕裂的现场,以及存在一个假的路门,这是解剖后形成的主动脉壁内的一个通道。
除CT血管造影外,核磁共振和转录回声心电图是其他的成像模式,可
用于评价主动脉分解。
然而,由于CT血管造影术的普及性和高诊断精度,它仍然是主要的成像工具。
主动脉分解是一种严重的病情,需要迅速,准确地诊断。
成像,特别是对比增强的CT血管造影术,在主动脉分解的诊断和分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及早确认和适当管理对改善病人的结果至关重要。
髂总主动脉瘤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髂总主动脉瘤是一种在骨盆区深部的主动脉病变,通常是动脉壁的扩张和局部破裂所致。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髂总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般来说,髂总主动脉瘤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诊断。
下面就介绍一下关于髂总主动脉瘤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是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
患有髂总主动脉瘤的患者常常会有下腹部或鼠蹊部的疼痛感,这种疼痛感通常是钝痛或烧灼感,并且会向下肢放射。
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感觉异常、肢体无力、脉搏减弱或消失等症状。
在触诊时,医生可能还会发现患者的腹部或鼠蹊部有搏动性包块,这是髂总主动脉瘤的另一个特征。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髂总主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
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和经济的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动脉的形态和血流情况,对于初步诊断和检测动脉瘤有很大帮助。
CT和MRI则能提供更为精确的影像信息,能够确定动脉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髂总主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实验室检查中,医生可以通过测定患者的血液标志物水平来判断动脉瘤的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
常用的血液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D二聚体等,这些标志物在髂总主动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髂总主动脉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三个方面。
通过这些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出髂总主动脉瘤,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定期体检,尤其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及时检查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大家能对髂总主动脉瘤的诊断有更清楚的了解,并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防范意识。
第二篇示例:髂总主动脉瘤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髂总主动脉瘤的诊断标准是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这种疾病的重要依据,本文将对髂总主动脉瘤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文章编号:1005-2208(2012)12-0997-05破裂腹主动脉瘤诊断及救治原则蒋米尔,刘晓兵【摘要】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是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血管外科领域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无法明显改善rAAA的预后。
虽然腔内修复术的发展使rAAA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显著下降,但目前开放性手术仍是急诊救治rAAA的必备手段。
将开放式和血管腔内修复术有机结合,着重倡导标准化的多学科联合治疗途径,以克服各种技术挑战,包括:术前CT快速诊断、麻醉方式的选择、主动脉阻断气囊的使用、分叉型与单臂型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定夺、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转换为开放手术修复的时机。
目前,开放手术和血管腔内修复术在处理rAAA时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破裂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腔内修复术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inciple of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JIANG Mi-er,LIU Xiao-bing.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Shanghai Ninth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200011,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JIANG Mi-er,E-mail:jiang⁃me2005@Abstract 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is one of the major leading causes of sudden death in the world. Despite many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vascular surgery,the improvement in prognosis of rAAA has been very modest. Although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rAAA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markedly when compared to the open surgical approach,open rAAA repair remains the most common therapy for the devastating vascular emergency. It will focus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for rAAA in either open or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developing a standardize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deal with the technical challenges,including the availability of preoperative CT,the choice of anesthesia,use of aortic occlusion balloons,need for bifurcated vs.aorto-uniiliac stentgraft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nd endovascular treatment conversion to open surgical repair.The open and endovascular repairs play equally important roles in management of rAAA. Keywords ruptured abdominal aorta aneurysm;open repair;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尽管近年来在围手术期处理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择期腔内修复术(EVAR)或开放手术治疗(OR)均已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但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抢救疗效依然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