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化学能与热能(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4.32 KB
- 文档页数:7
一、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1)概念:在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的单位一般用kJ·mol −1表示。
燃烧热的限定词有恒压..(101 kPa .......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1 mol)......、完全燃烧、稳定的氧化物............等,其中的“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的氧化物:C→CO 2(g),H→H 2O(l),S→SO 2(g)等。
(2)表示的意义:例如C 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 −1,表示在101 kPa 时,1 mol C 完全燃烧放出393.5 kJ 的热量。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 mol 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C 8H 18(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O 2(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8CO 2(g)+9H 2O(l) ΔH =−5 518 kJ·mol −1,即C 8H 18的燃烧热为5 518 kJ·mol −1。
(4)燃烧热的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方法为Q 放=n (可燃物)×ΔH 式中:Q 放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n 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ΔH 为可燃物的燃烧热。
2.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液态H 2O 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注意几个限定词:①稀溶液;②产物是1 mol 液态H 2O ;③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OH −(aq)+H +(aq)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H 2O(l) ΔH =−57.3 kJ·mol −1。
3.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异同燃烧热为a−1或-1或ΔH−57.3 kJ·mol −1二、中和热的实验测定实验原理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l)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专题十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解析版)1【2019 上海等级考】18. 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断开非极性键和生成极性键的能量相同B. 反应Ⅱ比反应Ⅲ生成的OH键更牢固C. 12O2(g)+H2(g)→OH(g)+H(g)-Q(Q>0)D. H2O(g)→12O2(g)+H2(g)+Q(Q>0)【答案】 C【解析】从反应历程图像可以判断1/2mol O2(g)+1molH2(g)的能量低于1molOH(g)+H(g),因此1/2O2(g)+H2(g)→OH(g)+H(g)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C正确。
2.【2019 浙江4月选考】23.MgCO3和CaCO3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M=Ca、Mg):M2+(g)+CO32-(g)M2+(g)+O2−(g)+CO2(g)已知:离子电荷相同时,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ΔH1(MgCO3)>ΔH1(CaCO3)>0B. ΔH2(MgCO3)=ΔH2(CaCO3)>0C. ΔH1(CaCO3)-ΔH1(MgCO3)=ΔH3(CaO)-ΔH3(MgO)D. 对于MgCO3和CaCO3,ΔH1+ΔH2>ΔH3【答案】C【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得ΔH=ΔH1+ΔH2+ΔH3,又易知Ca2+半径大于Mg2+半径,所以CaCO3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CO3,CaO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O。
A. ΔH1表示断裂CO32-和M2+的离子键所吸收的能量,离子键强度越大,吸收的能量越大,因而ΔH1(MgCO3)>ΔH1(CaCO3)>0,A项正确;B. ΔH2表示断裂CO32-中共价键形成O2−和CO2吸收的能量,与M2+无关,因而ΔH2(MgCO3)=ΔH2(CaCO3)>0,B项正确;C.由上可知ΔH1(CaCO3)-ΔH1(MgCO3)<0,而ΔH3表示形成MO离子键所放出的能量,ΔH3为负值,CaO的离子键强度弱于MgO,因而ΔH3(CaO)>ΔH3(MgO),ΔH3(CaO)-ΔH3(MgO)>0,C项错误;D.由上分析可知ΔH1+ΔH2>0,ΔH3<0,故ΔH1+ΔH2>ΔH3,D项正确。
化学能与热能李仕才(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 .酒精可用作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释放能量的反应C .干冰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个变化是吸热反应D .同温同压下,H 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答案:B解析:A 项,放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A 错;C 项,干冰汽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反应,故C 错误;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 错。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 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g)ΔH =-1 367.0 kJ ·mol -1(燃烧热)B .NaOH(aq)+HCl(aq)===NaCl(aq)+H 2O(l)ΔH =+57.3 kJ ·mol -1(中和热)C .S(s)+O 2(g)===SO 2(g)ΔH =-296.8 kJ ·mol -1(反应热)D .2NO 2===O 2+2NO ΔH =+116.2 kJ ·mol -1(反应热)答案:C3.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ΔH >0表示放热反应,ΔH <0表示吸热反应B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C .1 mol H 2SO 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 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D .1 mol H 2与0.5 mol O 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 2的燃烧热答案:B解析:A 项,ΔH >0表示吸热反应,ΔH <0表示放热反应;C 项,“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1 mol H 2SO 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2 mol 水,同时还有BaSO 4沉淀生成,放出的热大于中和热;D 项,在25℃、101 kPa 时,1 mol H 2与0.5 mol O 2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才是H 2的燃烧热,题中没有说明生成的水的聚集状态。
专题五化学能与热能高考试题考点一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概念及计算热器将光能转化为热能,C错误;燃气灶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正确。
答案:D2.(2019年大纲全国理综,9,6分)反应A+B 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 X(ΔH>0),②X 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解析:该反应第①步ΔH>0,为吸热反应,则说明A+B总能量小于X,第②步ΔH<0,为放热反应,则说明X能量大于C。
则正确的图像应为D。
答案:D3.(2019年江苏化学,4,2分)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解析: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A错误;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ΔH相同,说明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B错误;无催化剂时,该反应的活化能为E1,有催化剂时,活化能E2小于E1,说明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2,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1,E2<E1,D错误。
答案:C4.(2019年上海化学,3,2分)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水的分解为一吸热反应,即产物能量应高于反应物能量。
另外,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答案:B5.(2019年江苏化学,10,2分)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图2表示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C.图3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D.图4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解析:图1表示的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图2中,0.100 0 mol·L-1 CH3COOH溶液的pH应大于1小于2,图中标注等于1,B项错误;图3中,80 ℃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解的m(KNO3)>a g,C项正确;图4中,t时反应未达平衡,则此时反应物转化率尚未达到最大,D项错误。
第6章第1讲化学能与热能李仕才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5.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6.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考点一焓变、热化学方程式1.反应热(焓变)(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ΔH。
单位:kJ·mol-1或kJ/mol。
(2)表示方法吸热反应:ΔH>0;放热反应:ΔH<0。
(3)产生原因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不相等,故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
(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⑥铝热反应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 和CO2的反应等。
2.反应热的本质3.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如:2H 2(g)+O 2(g)===2H 2O(l)ΔH =-571.6kJ·mol -1表示:2mol 氢气和1mol 氧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水时放出571.6kJ 的热量。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①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25℃、101kPa 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②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态(s)、液态(l)、水溶液(aq)、气态(g)。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而不表示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可以写成分数。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化学反应与能量李仕才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考点一焓变和反应热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1)实质: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
(2)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伴有能量变化;能量转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2)焓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热效应,符号:ΔH,单位:kJ/mol或kJ·mol-1。
(3)产生原因。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比较:4.活化能与焓变的关系图解(1)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ΔH=E1-E2为此反应的焓变。
(2)催化剂的作用:降低E1、E2,但不影响ΔH,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起点(反应物)和终点(生成物)能量的高低。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2.反应C(s)+CO2(g)===2CO(g) ΔH>0,则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低于产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 √)4.Na转化为Na+时,吸收的能量就是该过程的反应热。
( ×)5.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 ×)6.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
(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还表现为光能变化、电能变化、机械能变化,热量变化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任何化学反应都具有热效应。
3.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如物质的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能量的变化,不属于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如浓硫酸、NaOH 溶于水放出热量,NH 4NO 3溶于水吸收热量,但它们不是化学反应,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不属于反应热。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主题14 化学能与热能(4)(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主题14 化学能与热能(4)(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主题14 化学能与热能(4)(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主题14:化学能与热能李仕才考点三燃烧热和中和热1.燃烧热(1)定义: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①所放出的热量.其中碳、氢、硫元素的稳定氧化物分别为②.(2)意义:例如,C的燃烧热是393。
5 kJ·mol-1,表示在25 ℃、101 kPa 条件下1 mol C完全燃烧时放出393.5 kJ的热量。
(3)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燃烧热是以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其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 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C8H18(l)+O2(g)8CO2(g)+9H2O(l) ΔH=—5518 kJ·mol-1,即C8H18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1。
2.中和热(1)定义:稀的强酸、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③时放出的热量。
(2)表达: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④。
(3)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中和热是以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 mol H2O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例如,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⑤.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装置(2)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和50 mL 0.50 mol·L-1稀盐酸混合反应。
化学能与热能李仕才(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 .酒精可用作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释放能量的反应C .干冰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个变化是吸热反应D .同温同压下,H 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答案:B解析:A 项,放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A 错;C 项,干冰汽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反应,故C 错误;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故D 错。
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 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g)ΔH =-1 367.0 kJ ·mol -1(燃烧热)B .NaOH(aq)+HCl(aq)===NaCl(aq)+H 2O(l)ΔH =+57.3 kJ ·mol -1(中和热)C .S(s)+O 2(g)===SO 2(g)ΔH =-296.8 kJ ·mol -1(反应热)D .2NO 2===O 2+2NO ΔH =+116.2 kJ ·mol -1(反应热)答案:C3.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ΔH >0表示放热反应,ΔH <0表示吸热反应B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C .1 mol H 2SO 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BaSO 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D .1 mol H 2与0.5 mol O 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 2的燃烧热答案:B解析:A 项,ΔH >0表示吸热反应,ΔH <0表示放热反应;C 项,“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1 mol H 2SO 4与1 mol Ba(OH)2反应生成2 mol 水,同时还有BaSO 4沉淀生成,放出的热大于中和热;D 项,在25℃、101 kPa 时,1 mol H 2与0.5 mol O 2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才是H 2的燃烧热,题中没有说明生成的水的聚集状态。
4.已知:①Cu(s)+2H +(aq)===Cu 2+(aq)+H 2(g) ΔH 1②2H 2O 2(l)===2H 2O(l)+O 2(g) ΔH 2③2H 2(g)+O 2(g)===2H 2O(l) ΔH 3则反应Cu(s)+H 2O 2(l)+2H +(aq)===Cu 2+(aq)+2H 2O(l)的ΔH 是( )A .ΔH =ΔH 1+12ΔH 2+12ΔH 3B .ΔH =ΔH 1+12ΔH 2-12ΔH 3 C .ΔH =ΔH 1+2ΔH 2+2ΔH 3 D .ΔH =2ΔH 1+ΔH 2+ΔH 3答案:A解析:利用盖斯定律,即①+12②+12③可得所求的热化学反应,即ΔH =ΔH 1+12ΔH 2+12ΔH 3。
5.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图1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 .由图2知,S(g)+O 2(g)===SO 2(g) ΔH 1,S(s)+O 2(g)===SO 2(g) ΔH 2,则ΔH 1>ΔH 2C .由图3知,白磷比红磷稳定D .由图4知,CO(g)+H 2O(g)===CO 2(g)+H 2(g) ΔH >0答案:A解析: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所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A 正确;固态S 的能量低于气态S 的能量,所以气态S 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但放热越多,ΔH 越小,B 不正确;白磷的能量高于红磷的能量,所以红磷比白磷稳定,C 不正确;D 项反应应为放热反应,ΔH <0,D 不正确。
6.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①2H 2S(g)+3O 2(g)===2SO 2(g)+2H 2O(l) ΔH 1=-Q 1 kJ·mol -1,②2H 2S(g)+O 2(g)===2S(s)+2H 2O(l) ΔH 2=-Q 2 kJ·mol -1,③2H 2S(g)+O 2(g)===2S(s)+2H 2O(g) ΔH 3=-Q 3 kJ·mol -1。
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Q 1、Q 2、Q 3均大于0)( )A .Q 1>Q 2>Q 3B .Q 1>Q 3>Q 2C .Q 3>Q 2>Q 1D .Q 2>Q 1>Q 3 答案:A解析:由①-②2得:S(s)+O 2(g)===SO 2(g) ΔH =12(ΔH 1-ΔH 2)<0,所以12(-Q 1+Q 2)<0,即Q 1>Q 2。
由②-③2得:H 2O(g)===H 2O(l) ΔH =12(ΔH 2-ΔH 3)<0,所以12(-Q 2+Q 3)<0,即Q 2>Q 3。
故Q 1>Q 2>Q 3。
7.室温下,将1 mol 的CuSO 4·5H 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 1,将1 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5H 2O(s)CuSO 4(s)+5H 2O(l),热效应为ΔH 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ΔH 2>ΔH 3B .ΔH 1<ΔH 3C .ΔH 1+ΔH 3=ΔH 2D .ΔH 1+ΔH 2>ΔH 3答案:B解析:依题意CuSO 4·5H 2O(s)溶于水发生反应CuSO 4·5H 2O(s)===Cu 2+(aq)+SO 2-4(aq)+5H 2O(l) ΔH 1>0;CuSO 4溶于水发生反应CuSO 4(s)===Cu 2+(aq)+SO 2-4(aq) ΔH 2<0;根据盖斯定律有:CuSO 4·5H 2O(s)===CuSO 4(s)+5H 2O(l),ΔH 3=ΔH 1-ΔH 2>0,ΔH 2-ΔH 3=2ΔH 2-ΔH 1<0,A 项错误;ΔH 3-ΔH 1=-ΔH 2>0,B 项正确;ΔH 3=ΔH 1-ΔH 2,C 项错误;ΔH 1+ΔH 2-ΔH 3=2ΔH 2<0,D 项错误。
9.用CH 4催化还原NO x 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①CH 4(g)+4NO 2(g)===4NO(g)+CO 2(g)+2H 2O(g)ΔH =-574 kJ ·mol -1②CH 4(g)+4NO(g)===2N 2(g)+CO 2(g)+2H 2O(g)ΔH =-1 160 kJ ·mol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B .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发生反应①②,转移电子数相同C .由反应①可推知:CH 4(g)+4NO 2(g)===4NO(g)+CO 2(g)+2H 2O(l) ΔH =-a kJ ·mol -1,a <574D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 4还原NO 2至N 2,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答案:C解析: A 项正确,反应①②的ΔH 均小于0,均为放热反应;B 项正确,两个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均由-4升高到+4,等物质的量的CH 4分别参加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C 项错误,H 2O(g)―→H 2O(l)放热,由反应①推知当生成液态水时,会放出更多热量,ΔH 会更小,a >574;D 项,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可得CH 4(g)+2NO 2(g)===CO 2(g)+2H 2O(g)+N 2(g) ΔH =-867 kJ ·mol -1,标准状况下4.48 L CH 4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则放出的热量为0.2 mol ×867 kJ =173.4 kJ ,正确。
10.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1 CO(g)+12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1 C 8H 18(l)+252O 2(g)===8CO 2(g)+9H 2O(l) ΔH =-5 518 kJ·mol -1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1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H 2B .COC .C 8H 18D .CH 4答案:B解析:题中各ΔH 对应的可燃物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把它们的ΔH 分别换算成1 g 可燃物燃烧的热量⎝ ⎛⎭⎪⎫即ΔH M 即可比较。
11.已知:①H +(aq)+OH -(aq)===H 2O(l) ΔH 1=-57.3 kJ·mol -1,②H 2(g)+12O 2(g)===H 2O(g) ΔH 2=-241.8 kJ·mol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向含0.1 mol NaOH 的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0.1 mol·L -1乙二酸,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B .H 2SO 4(aq)+Ba(OH)2(aq)===BaSO 4(s)+2H 2O(l) ΔH =-114.6 kJ·mol -1C .氢气的标准燃烧热为241.8 kJ·mol -1D .若反应②中水为液态,则同样条件下的反应热:ΔH >ΔH 2答案:A解析:因乙二酸是弱酸,弱酸的电离平衡是一个吸热过程,故生成0.1 mol H 2O(l)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A 项正确;B 项中Ba 2+与SO 2-4反应生成BaSO 4沉淀时也会放出热量,B 项错误;与物质标准燃烧热对应生成的水应该是液态,C 项错误;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一个放热过程,故ΔH <ΔH 2,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5分.12.(12分) (1)已知2 mol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572 kJ 的热量,反应方程式是2H 2(g)+O 2(g)===2H 2O(l)。
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该反应的生成物能量总和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