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李瀚荪)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47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一、课程简介《电路分析》是信息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体系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等特点,学习电路理论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各专业知识的目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使学生掌能够在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诸方面得到提高,为后续课程打下牢固的电路分析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这些课程对于电路分析中所涉及的知识有辅助的作用。
后续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学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理论等,这些课程的学生将在本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展开。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以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为基础,以研究对象可以划分为三大电路:直流电阻电路、一阶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第一大电路:直流电阻电路在学习各电路元件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基础上,对直流电阻电路中的各种电路用不同的电路基本分析方法进行电路参数的确定,会运用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及诺顿定理对电路参数进行简化计算和参数确定,理解这些方法在实际工程中运用。
第二大电路:一阶动态电路在学习电感和电容元件的基础上,对一阶动态电路的概念有清楚理解和认识。
会运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中的电路参数,对各要素的求取方法的选择有深刻的认识。
第三大电路:正弦稳态电路在复习正弦量和复数知识的基础上,理解相量法的概念,通过对交流电路的学习,会应用相量法和相量法对交流电路的参数进行分析。
电路分析基础(II)(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 II)教学大纲归属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编号01401518开课学期3总学时数80学分 4.5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自动化首选教材李瀚逊.电路分析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主要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主要后续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等。
一、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具备必要的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程,着重讨论集总参数、线性、非时变电路,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 掌握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功率,能量,基尔霍夫定律。
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
等效的概念,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互换,电路的等效化简与计算。
节点分析法。
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理解时变和非时变的概念。
Δ—Y互换。
树的概念,树支和连支。
支路法,网孔分析法,回路分析法。
互易定理。
3.了解简单非线性电路的分析.4.掌握电容元件、电感元件及其伏安关系,电容、电感的贮能,初始状态的确定。
一阶电路方程的建立,时间常数,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暂态和稳态的概念,阶跃函数,单位阶跃响应。
5.理解二阶电路方程的建立,固有频率。
RLC电路中的过阻尼、欠阻尼和临界阻尼情况,6.了解LC电路的自由振荡。
7.掌握正弦信号的周期、频率、角频率、瞬时值、振幅(最大值)、有效值、相位和相位差,正弦信号的三角函数、波形图,相量和相量图表示法。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和导纳,正弦稳态电路的计算。
第1章1.1 复习笔记一、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1.基础元件图形实际电路是由电阻器、电容器、线圈、电源等部件和晶体管等器件相互连接组成的,各种部、器件可以用图形符号表示,如表1-1所示。
表1-1 部分电气图用图形符号2.集总电路(1)定义集总电路是指由集总参数元件组成的电路。
(2)应用条件当电路的尺寸远小于最高频率所对应的波长时,可以当做集总电路来处理。
二、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1.电流(1)定义电流是指每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表达式电流的表达式为(3)分类①恒定电流恒定电流是指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简称直流。
②交变电流交变电流是指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简称交流。
2.电压(1)定义电路中a、b两点间的电压是指单位正电荷由a点转移到b点时所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2)表达式电压的表达式为(3)分类①恒定电压恒定电压是指大小和极性都不随时间而变动的电压,也叫直流电压。
②时变电压时变电压是指大小和极性都随时间变化的电压,也叫交流电压。
(4)关联参考方向:关联参考方向是指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参考方向一致,如图1-1所示。
图1-1 关联的参考方向3.功率(1)定义功率是指能量流动的速率。
(2)表达式功率的表达式为p(t)=u(t)i(t)(3)功率的正负功率的正负表示能力的吸收与产生,电压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①当功率为正,电路吸收能量,p值即为吸收能量的速率;②当功率为负,电路提供能量,p值为产生能量的速率。
三、基尔霍夫定律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1)定律内容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表述为: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进)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2)表达式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数学表示式为(3)理论基础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理论基础是电荷守恒法。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1)定律内容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表述为: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着该回路的所有支路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
电路分析典型习题与解答目录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章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典型例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网孔分析与节点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章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典型例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章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注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典型例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分解方法与单口网络....................................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章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部分课后习题详解说明:本部分对李瀚荪编写的《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教材每一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经过多次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第1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1-2电路变量电流、电压及功率1-1接在图1-1所示电路中电流表A的读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中所示。
试确定t =1s、2s及3s时的电流i。
图1-1解:因图中以箭头所示电流i的参考方向是从电流表负端到正端,所以t=1s,i=-1At=2s,i=0At=3s,i=1A1-2设在图1-2所示元件中,正电荷以5C/s的速率由a流向b。
(1)如电流的参考方向假定为由a至b,求电流。
(2)如电流的参考方向假定为由b至a,求电流。
(3)如流动的电荷为负电荷,(1)、(2)答案有何改变?图1-2解:(1)根据电流的定义,5C/s=5A,实际流动方向为a→b,若参考方向假定为a→b,两者吻合,该电流应记为i=5A(2)若参考方向假定为b→a,而电流实际流向为a→b,两者不吻合,该电流应记为i=-5A(3)以上均系指正电荷而言,若流动的是负电荷,则(1)、(2)的答案均须改变符号。
1-3各元件的情况如图1-3所示。
(1)若元件A吸收功率10W,求(2)若元件B吸收功率10W,求(3)若元件C吸收功率-10W,求(4)试求元件D吸收的功率;(5)若元件E提供的功率为10W,求(6)若元件F提供的功率为-10W,求(7)若元件G提供的功率为10mW,求(8)试求元件H提供的功率。
图1-3解:元件A、C、E、G的u和i为关联参考方向,在取关联参考方向前提下,可以使用P=ui,功率为正表示这段电路吸收功率,功率为负表示该段电路提供功率。
而元件B、D、F、H的u和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应注意在使用的公式中加负号,即使用P=-ui。
(该元件吸收功率为-20μw,即提供功率20μw);(该元件提供功率为4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