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综合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677.50 KB
- 文档页数:7
用心 爱心 专心 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西北地区又可以贺兰山为界划分为东西两部分。有关以西地区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表结构具有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的特征
B.由于降水较少,形成了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C.发育的河流数量较多,但流程长,水量少
D.植被以草原为主,且稀疏点缀着一些高大的乔木
思路解析:我国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分为东部和西部,本题考查贺兰山西部的自然特征。就地形而言,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就降水量而言,一般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降水量更是不足50毫米,分别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除少数旱生灌木,水分之少已不能满足作物和牧草生长,从而自然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其河流多发源于高山的冰雪融水,数量虽多,但流程短,水量也少。
答案:A
2.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中,人类活动不合理是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比重最大的是
(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水资源利用不当
D.过度农垦
思路解析:人类活动的不合理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其中过度樵采最为严重,占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32.7%,其次依次是过度放牧(30.1%)、过度农垦(25.9%)、水资源利用不当(9.6%)和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0.7%)。
答案:A
3.我国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主要是 ( )
A.水田地区和旱作地区
B.旱农地区和草原地区
C.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
D.旱农地区和高原牧区
思路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是荒漠化严重且环境脆弱的地区。水田地区不存在荒漠化问题,河谷灌溉农田地区荒漠化有逆转,青藏高原牧区不是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地区。
答案:B
4.关于呼伦贝尔草原的荒漠及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荒漠多为原生性荒漠,小部分为次生性荒漠
B.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荒漠化圈
C.土地荒漠化呈点状及线状分布
D.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当
思路解析: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区,其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放牧而形成的斑点状荒漠化圈。
答案:B
5.有关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热带雨林蒸发、蒸腾的水分数量有限,对全球水循环、水平衡影响不大
C.亚马孙热带雨林每年释放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
用心 爱心 专心 D.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是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思路解析: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通过光合作用,每年释放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23%,对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雨林又是全球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答案:B
6.下列地区不属于热带雨林集中分布地区的是 ( )
A.东南亚地区
B.非洲刚果河流域
C.南美洲亚马孙河流
D.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
思路解析: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而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虽也有热带雨林植被,但由于面积狭小,不能称之为集中分布区。
答案:D
7.对于亚马孙热带雨林,我们既要保护又要开发,正确的说法是 ( )
A.面对当前雨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而考虑到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要扩大森林的开发,因此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这对矛盾不可调和
B.在雨林开发中应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C.在雨林的开发中应采用皆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达到既开发又造林的目的
D.对雨林的保护主要责任由当地来解决,其他国家没有权利和义务来承担责任
思路解析:就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而言,亚马孙热带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有。因此对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也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们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亚马孙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确实很难达到统一,但是如果在森林资源开发中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是可以的。但皆伐是不利于更新的,应采用选择性采伐与更新相结合,使二者达到和谐与统一。
答案:B
8.有关世界森林资源的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森林面积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B.现存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温带地区
C.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
D.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林
思路解析:现存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答案:C
9.热带雨林除被称为“绿色腰带”外,还被称为“绿色水库”,其主要原因是 ( )
A.增加湿度 B.涵养水源 C.保持水土 D.调节气候
思路解析:热带雨林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被称为“绿色水库”。
答案:B
10.关于亚马孙雨林被毁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过度的迁移农业
B.商业性伐木
C.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过于旺盛
D.开辟大型农牧场 用心 爱心 专心 思路解析: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在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等。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是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所在。
答案:C
11.下列不属于森林全球环境效应的是 ( )
A.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它的一吸一呼,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B.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C.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D.森林具有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的功效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森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而森林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的功效是在区域范围内的环境作用,而非全球功效。
答案:D
12.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毁灭可能带来的后果有 ( )
A.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
B.生物多样性锐增
C.厄尔尼诺现象频发
D.亚马孙河径流量变化不大
思路解析: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之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亚马孙雨林的面积毁灭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沿海低地被淹;雨林又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毁灭势必引起生物多样性锐减;而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引起的,与森林联系不大;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亚马孙雨林的大面积毁灭势必使亚马孙河水源的补给变得不稳定。
答案:A
二、综合题
13.读图2-10,回答下列问题。
图2-10 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
(1)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可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区。判断A、B、C、D中属于半干旱区的是 。它与半湿润区的界线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2)图中A处天然植被是
,C处天然植被是 ,D处天然植被是 。该区植被的分布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这种地域分异的原因是 。
(3)合理开发利用C处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C处这一类的土地资源主要
用心 爱心 专心 分布在我国的 。
思路解析: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及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划分四类干湿地区,200毫米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400毫米是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800毫米是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1)四个地区中属于半干旱区的是应在200~400毫米的点,为C点。它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自然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A处为我国的大兴安岭北端,属于我国的寒温带针叶林地区,所以其天然植被为森林。而C处位于大兴安岭以西,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为半干旱地区,所以为草原。D处随着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因而成为荒漠植被,该区的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的是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很明显是以水分为基础发展变化的。
(3)草原地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而造成的草原的退化,甚至出现荒漠化,因而,要合理开发就应该退耕还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建设“草、水、林、机(机井)”配套的人工草场等措施。而这一类地区则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我国的青藏高原牧区。
答案:(1)C 400
(2)森林 草原 荒漠 从沿海到内陆 距离海洋的位置差异,越往西距海洋越远,降水越少
(3)退耕还草,草场建设 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14.图2-11所示的是一个为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图2-11
(1)假设暴雨发生时该河盆的森林早已被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
(2)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是 ;原因是 。
(3)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含沙量曲线特点是 ;原因是 。
思路解析:森林对河流水文的影响主要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水循环中延缓地表径流汇集到河流、湖泊中的速度,调节水循环的时间分配。如果没有森林,或森林早已被砍伐的话,则该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降低,降水量大时,河流流量也会在较短时间内急剧增多,不降雨时,河流流量会急剧减少;河流流速大,地面失去植被保护,则水土保持的能力降低,必然会有大量的泥沙汇入河流。
答案:(1)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