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44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ξ3-1概述一、形状和位置公差在机器制造中的作用1. 形位误差概念: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零件表面、轴线、中心对称平面等的实际形状和位置相对于所要求的理想形状和位置,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差,此误差是这种误差叫做形状和位置误差,简称形位误差。
2.形位误差对零件的使用性能的影响机器的使用功能是由组成产品的零件的使用性能来保证的,而零件的使用性能,不但与零件的尺寸误差有关,而且受到零件的形位误差的影响。
因此,不仅要控制零件的尺寸误差、表面粗糙度,还控制零件的形位误差,保证零件制造的工艺性和经济性及使用性能。
(作用:在加工中,对零件的尺寸误差加以限制,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并考虑到制造的工艺性和经济性,规定出合理的形状和位置公差,用以限制形状和位置误差,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
)二、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形位公差标准主要由以下国标组成:GB/T 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方式》;GB/T 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 13319—91《形状和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GB 1958—80《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GB/T 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GB/T 4249—1996《公差原则》。
三、形位公差的符号及代号1.形位公差项目的符号标准规定形状和位置公差共有14个项目,其中形状公差4个,形状或位置公差(轮廓公差)2个,位置公差3种8个。
如表所示:①形状公差1)直线度(─):限制实际直线的形状误差(即直线度误差)。
2:限制实际平面的形状误差(即平面度误差3)圆度():限制实际圆的形状误差(即圆度误差)。
4)圆柱度():限制实际圆柱面的形状误差(即圆柱度误差)。
②形状或位置公差包括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③位置公差包括定向、定位、跳动三种。
(1)定位公差1)平行度():限制A对B的平行度误差。
2)垂直度():限制A对B的垂直度误差。
形状与位置公差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形状与位置公差的概念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形状与位置公差的概念。
1.3 教学内容:1.3.1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定义1.3.2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作用1.3.3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应用领域第二章:形状公差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形状公差的概念、类型及应用。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形展示,让学生通过图形理解形状公差的概念。
2.3 教学内容:2.3.1 形状公差的定义2.3.2 形状公差的类型2.3.3 形状公差的应用实例第三章:位置公差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位置公差的概念、类型及应用。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形展示,让学生通过图形理解位置公差的概念。
3.3 教学内容:3.3.1 位置公差的定义3.3.2 位置公差的类型3.3.3 位置公差的应用实例第四章:形状与位置公差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形状与位置公差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工程设计质量。
4.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形状与位置公差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4.3 教学内容:4.3.1 形状与位置公差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4.3.2 形状与位置公差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4.3.3 形状与位置公差在其他工程领域的应用第五章:形状与位置公差的测量与控制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形状与位置公差的测量与控制方法,提高工程质量。
5.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形状与位置公差的测量与控制方法。
5.3 教学内容:5.3.1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测量方法5.3.2 形状与位置公差控制的方法5.3.3 形状与位置公差测量与控制实例分析第六章:形状与位置公差对产品性能的影响6.1 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形状与位置公差对产品性能和功能的影响,从而在设计过程中能更好地权衡和控制这些公差。
形状与位置公差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形状与位置公差概述1.1 形状公差1.2 位置公差1.3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关系1.4 公差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章:形状公差的基本概念2.1 形状公差的定义2.2 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2.3 常见形状公差类型2.4 形状公差的测量方法第三章: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3.1 位置公差的定义3.2 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3.3 常见位置公差类型3.4 位置公差的测量方法第四章:形状与位置公差的应用实例4.1 轴的形状与位置公差4.2 孔的形状与位置公差4.3 平面形状与位置公差4.4 立体形状与位置公差第五章:形状与位置公差的计算与分析5.1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计算方法5.2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影响因素5.3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分析与优化5.4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控制方法第六章:形状与位置公差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6.1 机械设计中的公差要求6.2 形状与位置公差对机械性能的影响6.3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优化设计6.4 案例分析:形状与位置公差在轴承设计中的应用第七章:形状与位置公差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7.1 制造过程中公差的控制方法7.2 测量工具与设备的选择7.3 加工误差的分析与控制7.4 案例分析:形状与位置公差在车削加工中的应用第八章:形状与位置公差在装配过程中的作用8.1 装配过程中公差的影响8.2 装配误差的分析与控制8.3 装配工艺的优化8.4 案例分析:形状与位置公差在发动机装配中的应用第九章:形状与位置公差的检测技术9.1 形状与位置公差的检测方法9.2 测量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技巧9.3 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9.4 案例分析:形状与位置公差在三维扫描中的应用第十章:形状与位置公差的综合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综合案例一:形状与位置公差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10.2 综合案例二:形状与位置公差在精密仪器组装中的应用10.3 综合案例三:形状与位置公差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10.4 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完成一个形状与位置公差相关的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形状与位置公差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补充和说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工程图纸上的表示方法。
形状和位置公差3.2.1 基本概念形状和位置公差(Geometrical tolerancing)研究的对象是机械零件的几何要素(简称要素)。
几何要素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如图3-2所示零件的球面、圆锥面、端面、圆柱面、轴心线、球心、圆锥顶点、圆台面和圆锥面的表面轮廓线等。
可以按不同角度对几何要素分类:1. 按存在状态分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理想要素是指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
例如,零件图纸上的几何要素没有任何误差,都是理想要素。
实际要素是指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
测量时,由测得的要素来代替。
2. 按所处的地位分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被测要素是指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
被测要素是检测的对象。
零件加工完以后,需要对被测要素进行测量,以确定其加工误差是否在图样上给定的公差值之内,并确定其合格性。
在图3-1(a)圆柱面及其轴线均是被测要素。
中,对基准要素是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
理想的基准要素简称基准。
图3-1(a)的公共轴线是基准要素。
中,两3. 按功能关系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单一要素是指仅对要素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
单一要素的特点是其本身只有形状公差要求。
检测零件时,评定该要素是否合格与其他要素没有关系,同时,评定其他要素是否合格与该要素也没有关系。
在图3-1(a)中圆柱表面就是单一要素。
关联要素是对其他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
凡是具有位置公差要求,或者作为基准要素使用的要素都是关联要素。
检测零件时,评定该要素是否合格要以作为该要素位置公差要求的基准要素为参考,或者评定其他要素是否合格要用到该要素。
图3-1(a)中,轴线、两的公共轴线均是关联要素。
4. 按结构特征分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轮廓要素是指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面。
如图3-2中的球面、圆锥面、端平面、圆柱面、表面素线、圆锥顶点等。
中心要素是指轮廓要素的对称中心所表示的点、线、平面等。
如图3-2中的球心、轴线等均是中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