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高考物理总复习优编增分练:选择题考点排查练62016年全国Ⅱ卷选择题考点排查练
- 格式:doc
- 大小:156.00 KB
- 文档页数:5
2019高考物理全国通用版优编增分练
选择题考点排查练13
2018年(全国Ⅲ卷)选择题考点排查练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8·衡水金卷四省第三次大联考)氡气有天然放射性,其衰变产生的粒子可对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氡衰变方程为22286Rn→21884Po+X,衰变过程中同时产生γ射线,半衰期为3.8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衰变过程为β衰变
B.对一个特定的氡核,在3.8天内一定会衰变
C.γ射线是由处于高能级的21884Po核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D.衰变后,21884Po核与X粒子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22286Rn核的质量
答案 C
15.(2018·广东省汕头市第二次模拟)2018年2月12日,我国采取“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第五、六颗组网卫星,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由5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中高度轨道卫星组成.已知北斗M4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1 617 km,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地面重力加速度g=9.8 m/s2,则北斗M4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A.0.51 m/s2B.0.859 m/s2
C.1.25 m/s2D.0.137 m/s2
1。
2016年(全国Ⅲ卷)计算题考点排查练24.如图1所示,ABC 为固定在竖直面内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其半径为r =10 m ,N为固定在水平面内的半圆平面,其半径为R =10πm ,轨道ABC 与平面N 相切于C 点,DEF 是包围在半圆平面N 周围且垂直于N 的光滑半圆形挡板,质量为M =1 kg 的长方体滑块的上表面与平面N 在同一水平面内,且滑块与N 接触紧密但不连接,现让物体自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进入平面N 后立即受到挡板DEF 的约束并最终冲上滑块,已知物体质量m =1 kg ,物体与平面N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滑块与地面之间是光滑的,滑块的竖直高度为h =0.05 m ,长L =4 m ,(取g =10 m/s 2)求:图1(1)物体滑到C 时对圆轨道的压力是多大?(2)物体运动到F 处时的速度是多大?(3)当物体从滑块上滑落后到达地面时,物体与滑块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答案 (1)30 N (2)10 m/s (3)0.6 m解析 (1)对物体从A 处到C 处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 =12mv C 2在C 处,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C2r联立解得:F N =3mg =3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滑到C 处时,对圆轨道的压力是30 N.(2)对物体从C 处到F 处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μ1mg ×πR =12mv F 2-12mv C 2 解得:v F =10 m/s(3)物体在滑块上运动,对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 =ma 1解得:a 1=-4 m/s 2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 =Ma 2,解得:a 2=4 m/s 2设经时间t 物体刚要从滑块上滑落,此时物体的速度为v 1,滑块的速度为v 2.则有v F t +12a 1t 2-12a 2t 2=L 解得t =12s 或2 s(不合题意舍去) 则有v 1=v F +a 1t ,v 2=a 2t设物体从抛出到落地时间为t 1,则有h =12gt 12 Δs =v 1t 1-v 2t 1联立解得Δs =0.6 m.25.(2018·广西钦州市第三次质检)如图2甲所示,两根间距L =1.0 m 、电阻不计的足够长平行金属导轨ab 、cd 水平放置,一端与阻值R =2.0 Ω的电阻相连,质量m =0.2 kg 的导体棒ef 在恒定外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导体棒与两根导轨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均为F f =1.0 N ,导体棒电阻为r =1.0 Ω,整个装置处于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 ,导体棒运动过程中加速度a 与速度v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求:图2(1)拉力F 的大小;(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3)若ef 棒由开始运动6.9 m 时,速度达到3 m/s ,求此过程中电路产生的焦耳热. 答案 (1)2 N (2)1 T (3)6 J解析 (1)由题图可知,导体棒开始运动时加速度a 1=5 m/s 2,初速度v 0=0,导体棒中无电流.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 -F f =ma 1解得:F =2 N ;(2)当导体棒速度为v 时,导体棒上的电动势为E ,电路中的电流为I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BLv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E R +r, 导体棒所受安培力F 安=BIL ,由题图可知,当导体棒的加速度a =0时,导体棒开始以v =3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此时有:F -F f -F 安=0,解得:B =1 T ;(3)设ef 棒此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Q ,由功能关系知:(F -F f )s =Q +12mv 2, 代入数据解得Q =6 J.。
2016年(全国Ⅰ卷)计算题考点排查练24.(2018·陕西省榆林市第四次模拟)如图1所示,间距为d 的两竖直光滑金属导轨间接有一阻值为R 的电阻,在两导轨间水平边界MN 下方的区域内存在着与导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m 、长度为d 、电阻为r 的金属棒PQ 紧靠在导轨上.现使棒PQ 从MN 上方d2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结果棒PQ 进入磁场后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棒PQ 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其所受重力的14,导轨的电阻忽略不计,棒与导轨始终保持垂直且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图1(1)棒PQ 在磁场中运动的速度大小v ; (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 答案 (1)3gd2(2)3mg (R +r )2d 23gd解析 (1)棒PQ 进入磁场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 .由运动学公式得v 2=2a ·d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14mg =ma解得:v =3gd 2(2)棒PQ 在磁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Bdv 回路中通过的感应电流为I =ER +r对棒PQ ,由受力平衡条件得BId =mg -14mg解得:B =3mg (R +r )2d 23gd25.(2018·贵州省贵阳市5月适应性考试二)如图2所示,半径为R =0.5 m 、内壁光滑的圆轨道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圆轨道底端与地面相切,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以v 0=6 m/s 的速度从左侧入口向右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Q ,从圆轨道右侧出口滑出后,与静止在地面上P 点的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 碰撞(碰撞时间极短),P 点左侧地面光滑,右侧粗糙段和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均为L =0.1 m ,两物块碰后粘在一起做直线运动.已知两物块与各粗糙段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物块A 、B 的质量均为m =1 kg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图2(1)求物块A 到达Q 点时的速度大小v 和受到的弹力F N ; (2)若两物块最终停止在第k 个粗糙段上,求k 的数值; (3)求两物块滑至第n (n <k )个光滑段上的速度v n 与n 的关系式.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物块A 滑入圆轨道到达Q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 02=12mv 2+2mgR ① 物块A 做圆周运动:F N +mg =m v 2R②由①②联立得:v =4 m/sF N =22 N ,方向向下③(2)在与B 碰撞前,系统机械能守恒,A 和B 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0=(m A +m B )v 1④A 、B 碰后向右滑动,由动能定理得:-μ(m A +m B )gs =0-12(m A +m B )v 12 ⑤由④⑤联立得s =4.5 m , 所以k =s L=45;(3)设碰后A 、B 滑至第n 个光滑段上的速度为v n ,由动能定理得: -μ(m A +m B )gnL =12(m A +m B )v n 2-12(m A +m B )v 12⑥解得:v n =v 12-2μgnL =9-0.2n (n <45)。
2016年(全国Ⅱ卷)计算题考点排查练24.(2018·河南省周口市期末)如图1所示,正方形闭合单匝线圈abcd 边长l =0.2 m ,质量m 1=0.47 kg ,电阻R =0.1 Ω,线圈上方有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5 T 的匀强磁场.质量m 2=1.0 kg 的滑块通过定滑轮O 用绝缘细线与线圈ab 边的中点相连后,放置在倾角为θ=37°的固定斜面上的A 点.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5,绝缘细线OA 部分与斜面平行,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当线圈开始进入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求此速度v 的大小.图1答案 1 m/s解析 线圈开始进入磁场时,ab 边切割磁感线E =Blv感应电流I =E R =Blv R安培力F 安=BIl =B 2l 2v R ①对线圈abcd ,根据平衡条件有:F T =F 安+m 1g ②对滑块:m 2g sin θ=μm 2g cos θ+F T ③联立①②③,代入数据解得:v =1 m/s25.(2018·贵州省安顺市适应性监测三)如图2所示,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下端与水平地面在P 点相切,一个质量为2m 的物块B (可视为质点)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左端固定有轻弹簧,Q 点为弹簧处于原长时的左端点,P 、Q 间的距离为R ,PQ 段地面粗糙、动摩擦因数为μ=0.5,Q 点右侧水平地面光滑,现将质量为m 的物块A (可视为质点)从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2(1)物块A 沿圆弧轨道滑至P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2)弹簧被压缩的最大弹性势能(未超过弹性限度);(3)物块A 最终停止位置到Q 点的距离.答案 (1)3mg ,方向向下 (2)13mgR (3)19R 解析 (1)物块A 从静止沿圆弧轨道滑至P 点,设速度大小为v P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R =12mv P 2 在最低点轨道对物块的支持力大小为F N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P 2R, 联立解得:F N =3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对轨道P 点的压力大小为3mg ,方向向下.(2)设物块A 与弹簧接触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 0,由动能定理有mgR -μmgR =12mv 02-0,v 0=gR , 物块A 、物块B 具有共同速度v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m +2m )v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mv 02=12(m +2m )v 2+E pm , 联立解得E pm =13mgR ; (3)设物块A 与弹簧分离时,A 、B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有mv 0=-mv 1+2mv 2,12mv 02=12mv 12+12(2m )v 22, 联立解得:v 1=13gR , 设A 最终停在Q 点左侧x 处,由动能定理有:-μmgx =0-12mv 12, 解得x =19R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2016年(全国Ⅰ、Ⅱ、Ⅲ卷)选考33题考点排查练1.(1)(2018·四川省广安、眉山、内江和遂宁第三次模拟)下列关于温度及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B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即使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D .内能不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相同E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两个动能不同的分子相比,动能大的分子温度高 (2)(2018·衡水金卷调研卷五)如图1甲所示,一截面积为S 的汽缸竖直倒放,汽缸内有一质量为m 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内,气柱的长度为L ,活塞与汽缸壁无摩擦,气体处于平衡状态,现保持温度不变,把汽缸倾斜,使汽缸侧壁与竖直方向夹角θ=37°,重新达到平衡后,如图乙所示,设大气压强为p 0,汽缸导热良好,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为g .图1①求此时气柱的长度;②分析说明汽缸从竖直倒放到倾斜过程,理想气体吸热还是放热. 答案 (1)ACD (2)①5p 0S -5mg 5p 0S -4mgL ②放热解析 (1)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永不为零,故A 正确;物体的内能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质的量、物体的体积及物态有关,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可能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大,也可能与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相等,也可能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小,故B 错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即使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零摄氏度的冰化为零摄氏度的水,内能增加,故C 正确;内能与温度、体积、物质的量及物态有关,而分子平均动能只与温度有关,故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相同,故D 正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高平均动能大,但不一定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大,故E 错误.(2)①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汽缸竖直倒放时,根据平衡条件有p 0S =mg +p 1S ,得p 1=p 0-mg S汽缸倾斜后,根据平衡条件有p 0S =mg cos 37°+p 2S ,得p 2=p 0-mg S cos 37°=p 0-4mg5S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 1LS =p 2xS ,解得x =5p 0S -5mg5p 0S -4mg L②由①得出气体体积减小,大气压对气体做功,W >0,气体等温变化,ΔU =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 ,知Q <0,故气体放出热量. 2.(1)(2018·广东省汕头市第二次模拟)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经历ab 、bc 、ca 三个过程回到原状态,其V -T 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图2A .ab 过程中气体一定放热B .ab 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C .bc 过程中气体内能保持不变D .bc 过程中气体一定吸热E .ca 过程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气体分子的撞击力一定减小(2)如图3所示是生活上常用喷雾器的简化图.已知贮液瓶容积为3 L(不计贮液瓶中打气筒和细管的体积),喷液前,瓶内气体压强需达到2.5 atm ,方可将液体变成雾状喷出,打气筒每次能向贮液瓶内打入p 0=1.0 atm 的空气ΔV =50 mL.现打开进水阀门A 和喷雾头阀门B ,装入2 L 的清水后,关闭阀门A 和B.设周围大气压恒为p 0,打气过程中贮液瓶内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同且保持不变,不计细管中水产生的压强,求:图3①为确保喷雾器的正常使用,打气筒至少打气次数n ;②当瓶内气压达到2.5 atm 时停止打气,然后打开阀门B ,求喷雾器能喷出的水的体积的最大值.答案 (1)ADE (2)①30次 ②1.5 L解析 (1)由题图可知,ab 过程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气体内能不变,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可知,气体放出热量,故A 正确,B 错误;由题图知,bc 过程气体体积不变而温度升高,气体内能增大,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收热量,故C 错误,D 正确;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 c V c T c =p a V aT a,因V c <V a ,T c >T a ,故p c >p a ,根据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可知E 正确. (2)①贮液瓶装水后,瓶内封闭气体的体积V 1=V 总-V 液=1 L打气过程瓶内气体做等温变化,有p 0(V 1+V 外)=p 2V 1 V 外=n ΔV将p 0=1.0 atm 、p 2=2.5 atm 代入,解得打气的次数至少为n =30 次 ②阀门打开喷水过程,瓶内封闭气体做等温变化,有p 2V 1=p 3V 3最后瓶内气体的压强p 3=p 0代入数据解得最后瓶内气体的体积V 3=2.5 L因此喷雾器能喷出的水的体积的最大值V 水=V 3-V 1=1.5 L3.(1)(2018·四川省第二次“联测促改”)节日放飞的氢气球,升到高空后会破裂.氢气球在破裂之前的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气球内氢气的内能减小 B .气球内氢分子的速率都在减小 C .气球内的氢气对外做功D .气球内的氢分子的速率总是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E .气球内的氢分子的运动也叫布朗运动(2)(2018·江西省南昌市第二次模拟)如图4所示,一汽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活塞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缸壁的摩擦可忽略不计,活塞的横截面积S =100 cm 2.活塞与水平平台上的物块A 用水平轻杆连接,在平台上有另一物块B ,A 、B 的质量均为m =62.5 kg ,两物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8.两物块间距为d =10 cm.开始时活塞距缸底L 1=10 cm ,缸内气体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 0(p 0=1×105Pa),温度 t 1=27 ℃.现对汽缸内的气体缓慢加热.求:(g =10 m/s 2)图4①物块A 开始移动时,汽缸内的温度; ②物块B 开始移动时,汽缸内的温度. 答案 (1)ACD (2)①450 K ②1 200 K解析 (1)在气球上升过程中,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空气的密度减小,大气压强逐渐减小,球内氢气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会使得氢气球向外膨胀,气球的体积变大,气体对外做功,其内能减小,故A 、C 正确;氢气温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平均速率减小,速率总是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不一定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减小,故B 错误,D 正确;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故E 错误. (2)①物块A 开始移动前气体做等容变化,则有p 2=p 0+μmg S=1.5×105Pa由查理定律有:p 1T 1=p 2T 2解得T 2=450 K②物块A 开始移动后,气体做等压变化,到A 与B 刚接触时p 3=p 2=1.5×105 Pa ,V 3=(L 1+d )S由盖-吕萨克定律有V 2T 2=V 3T 3,解得T 3=900 K之后气体又做等容变化,设物块A 和B 一起开始移动时气体的温度为T 4p 4=p 0+2μmg S=2.0×105PaV 4=V 3由查理定律有p 3T 3=p 4T 4,解得T 4=1 200 K。
1
2019高考物理全国通用版优编增分练
选择题考点排查练3
2015年(全国Ⅰ卷)选择题考点排查练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8·陕西省榆林市第四次模拟)如图1所示,矩形虚线框MNPQ 内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 、b 、c 是三个质量和电荷量都相等的带电粒子,它们从PQ 边上的中点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磁场,图中画出了它们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粒子重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 .粒子a 带负电
B .粒子c 的动能最大
C .粒子b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
D .粒子b 在磁场中运动时的向心力最大 答案 D
15.(2018·陕西省渭南市第三次模拟)如图2所示,O 点处有一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等势面,另外两个质量及电荷量绝对值相等的带电粒子M 、N 以大小相同的速度射入点电荷的电场,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两个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2019高考物理全国通用版优编增分练
选择题考点排查练11
2018年(全国Ⅰ卷)选择题考点排查练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它的速度由v 1变为v 2,通过的位移为x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速度v =x t
B .这段时间内它的平均速度v =v 1+v 22
C .通过x 2时,它的瞬时速度为x t
D .通过x 2
时,它的瞬时速度为v 12+v 222 答案 C
15.(2018·江西省南昌市第二次模拟)如图1所示,物体(可视为质点)从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它滑到底端时速度大小为v 1;若它由斜面顶端沿竖直方向自由落下,末速度大小为v ,已知v 1是v 的k 倍,且k <1,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图1
A .(1-k )sin α
B .(1-k )cos α。
2015年(全国Ⅱ卷)选择题考点排查练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2018·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次质检)电动势为E ,内阻为r 的电源与可变电阻R 1、R 2、R 3以及一平行板电容器连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 闭合后,两平行金属板A 、B 间有一带电液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 .将R 1的滑片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带电液滴将向下运动B .将R 2的滑片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电容器两极板的电荷量将增加C .增大电容器两板间的距离,电容器两极板的电荷量将增加D .减小R 3的阻值,R 2两端的电压的变化量小于R 3两端的电压的变化量答案 D15.(2018·山东省青岛市二模)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一电流方向如图2所示的通电直导线,其右侧有闭合圆形线圈,某时刻线圈获得一个如图所示的初速度v 0,若通电导线足够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线圈中产生沿顺时针方向的恒定电流B .线圈中产生沿逆时针方向的恒定电流C .线圈最终会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 .线圈最终会停下来并保持静止答案 C16.(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如图3所示,帆板在海面上以速度v 朝正西方向运动,帆船以速度v 朝正北方向航行,以帆板为参照物( )图3A .帆船朝正东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B .帆船朝正西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vC .帆船朝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D .帆船朝北偏东45°方向航行,速度大小为2v答案 D解析 以帆板为参考系,即把帆板看作静止,则帆船相对于帆板有向东的速度v 及向北的速度v ;由矢量合成可知,二者的合速度v 合=2v ,方向北偏东45度,故D 正确.17.(2018·山东省日照市11月校际联合质检)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60 kW ,汽车的质量为2×103 kg ,在平直路面上行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若汽车从静止出发,以0.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则出发50 s 时,汽车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取g =10 m/s 2)( )A .25 kWB .50 kWC .60 kWD .75 kW 答案 C解析 汽车受到的阻力F f =0.1mg =2 000 N ,汽车以0.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F -F f =ma ,解得:F =3 000 N.若50 s 内车是匀加速,则v =at =25 m/s,50 s 末汽车功率P =Fv =75 000 W =75 kW ;但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是60 kW ,则50 s 内汽车不是匀加速,而是先匀加速后变加速,故出发50 s 时,汽车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60 kW ,故选C.18.(2018·山东省临沂市一模)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周围某点的磁感应强度B =k I r,即磁感应强度B 与导线中的电流I 成正比、与该点到导线的距离r 成反比.如图4,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过纸面上的M 、N 两点,且与纸面垂直,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电流.a 、O 、b 在M 、N 的连线上,O 为MN 的中点,c 、d 位于MN 的中垂线上,且a 、b 、c 、d 到O 点的距离均相等.关于以上几点处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O 点处的磁感应强度最大B .a 、b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c 、d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D .a 、b 、c 、d 四点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不同答案 B解析 根据安培定则,M 处导线在O 点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N 处导线在O 点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合成后磁感应强度等于零,故A 错误.M 处导线在a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在b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N 处导线在a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在b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上,根据场强的叠加知,a 、b 两点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 正确.M 处导线在c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cM 偏下,在d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dM 偏下,N 处导线在c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cN 偏上,在d 处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于dN 偏上,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c 处的磁场方向水平向右,d 处的磁场方向水平向左,且合场强大小相等,故C 错误.由以上分析,a 、b 、c 、d 四点处磁感应强度方向都不同.设MN 之间的距离为4r ,a 、b 、c 、d 四个点的位置若取某特殊值,如Ma =aO =Ob =bN =r ,则M 处导线在a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B aM =kI r ,N 处导线在a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B aN =kI3r , 所以a 点的合磁感应强度:B a =B aM -B aN =kI r -kI 3r =2kI 3rc 到M 的距离:r c =(2r )2+r 2=5r ,sin∠cMO =r 5r =55 M 处导线在c 点产生的磁感应强度:B cM =kI r c =kI 5r ,该磁场沿水平方向的分量:B cMx =B cM sin∠cMO =kI 5r ·55=kI 5r 同理,N 处导线在c 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水平分量的大小也是kI 5r,所以c 点的合磁感应强度为2kI 5r,故D 错误. 19.(2018·广西钦州市第三次质检)据有关资料介绍,受控核聚变装置中有极高的温度,因而带电粒子将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容器”可装,而是由磁场约束带电粒子运动,使之束缚在某个区域内.如图5所示,环状磁场的内半径为R 1,外半径为R 2,环状磁场的内、外边缘均有磁场,被束缚的带电粒子的比荷为k ,中空区域内带电粒子具有各个方向的速度,速度大小为v .中空区域中的带电粒子都不会穿出磁场的外边缘而被约束在半径为R 2的区域内,则环状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可能是( )图5A.2v k (R 2-R 1) B.2R 2v k (R 22-R 21) C.3v k (R 2-R 1) D.vk (R 2-R 1)答案 AC解析 由题意可知,粒子的比荷k 已经确定,由r =mv qB 可知r =v Bk,要使所有的粒子都不能穿出磁场,则与内圆相切的方向进入磁场的粒子在磁场运动的轨迹刚好与外圆相切,可知2r 最大为R 2-R 1,如图所示:从而推知r ≤R 2-R 12,即v Bk ≤R 2-R 12,则B ≥2v k (R 2-R 1),A 、C 正确. 20.(2018·广东省湛江市第二次模拟)如图6所示,a 、b 、c 为三个质量均为m 的物块,物块a 、b 通过水平轻绳相连后放在水平面上,物块c 放在b 上.现用水平拉力作用于a ,使三个物块一起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 .该水平拉力大于轻绳的弹力B .物块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C .当该水平拉力增大为原来的1.5倍时,物块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0.5μmgD.剪断轻绳后,在物块b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块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答案ACD解析三物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得,对a、b、c系统:F=3μmg,对b、c 系统:F T bc=2μmg,则F>F T bc,即水平拉力大于轻绳的弹力,故A正确;c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则c不受摩擦力,故B错误;当水平拉力增大为原来的1.5倍时,F′=1.5F =4.5μmg,对a、b、c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3μmg=3ma,对c:F f=ma,解得:F f=0.5μmg,故C正确;剪断轻绳后,b、c一起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b、c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μmg=2ma′,对c:F f′=ma′,解得F f′=μmg,故D正确.21.(2018·河南省开封市第三次模拟)为了进一步探究课本中的迷你小实验,某同学从圆珠笔中取出轻弹簧,将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弹簧竖直放置,另一端套上笔帽,用力把笔帽往下压后迅速放开.他观察到笔帽被弹起并离开弹簧向上运动一段距离.不计空气阻力,忽略笔帽与弹簧间的摩擦,在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 )A.笔帽一直做加速运动B.弹簧对笔帽做的功和对桌面做的功相等C.弹簧对笔帽的冲量大小和对桌面的冲量大小相等D.弹簧对笔帽的弹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笔帽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答案CD解析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开始时笔帽向上加速运动,弹簧压缩量减小,弹力减小,当弹力等于重力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此后弹力小于重力,合力向下,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笔帽做减速运动,故A错误;笔帽向上运动,受到的弹力方向向上,力与位移同向,故弹力对笔帽做正功,重力方向向下,与位移反向,对笔帽做负功,由于笔帽动能增加,所以弹簧对笔帽做的功大于笔帽克服重力做的功,时间相同,根据功率的定义,故D正确;弹簧对桌面虽然有弹力,但没有位移,所以不做功,故B错误;由于轻弹簧质量不计,所以弹簧对桌面的弹力等于对笔帽的弹力,作用时间相同,冲量大小相等,故C正确.。
2016年(全国Ⅱ卷)选择题考点排查练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2018·广东省梅州市5月二模)如图1所示,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 T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B运动,F T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F N,在运动过程中( )图1A.F T增大,F N减小B.F T减小,F N减小C.F T增大,F N增大D.F T减小,F N增大答案 A15.(2018·安徽省A10联盟最后一卷)如图2所示,匀强电场平行于等边三角形ABC所在的平面,M、N分别是BC和AC的中点.同一带负电的点电荷,由A移到B电场力做功1.2×10-8J,由A移到C电场力做功2.4×10-8 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M、N连线所在直线为等势线B.A点电势高于B点C.将该点电荷由A点移到M点,电场力做功1.8×10-8 JD.匀强电场的方向由A点指向C点答案 C16.(2018·衡水金卷四省第三次大联考)如图3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的固定圆弧槽的A点由静止释放后,经最低点B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 k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可能是( )图3答案 B解析动能E k与时间t的图象上的任意一点的斜率表示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即ΔE kΔt=WΔt=P,A点与C点处小球速度均为零,B点处小球速度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所以A、B、C三点处重力做功的功率为零,则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再减小至零,小球由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功率也是先增大再减小至零,故B正确,A、C、D错误.17.(2018·河北省石家庄市二模)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为光敏电阻(光照减弱时阻值增大),C为电容器,现减弱对光敏电阻R光照的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B.电容器C的电荷量增大C.电压表的示数变小D.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变大答案 B解析 减弱对光敏电阻R 光照的强度,R 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路端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示数增大,总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增大,根据C =Q U,C 不变,U 增大,可得Q 增大,电源内部消耗的电功率P =I 2r ,I 减小,内阻不变,所以P 减小,故B 正确.18.(2018·广东省梅州市5月二模)如图5所示,ABC 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 为倾斜直轨道,BC 为与AB 相切的圆形轨道,并且仅圆形轨道处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今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小球,其中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丙球不带电,现将三个小球在轨道AB 上分别从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都恰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则( )图5A .经过最高点时,三个小球的速度相等B .经过最高点时,甲球的速度最小C .乙球释放的位置最高D .甲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答案 D解析 在最高点时,甲球所受洛伦兹力向下,乙球所受洛伦兹力向上,而丙球不受洛伦兹力,三球在最高点所受合力不相等,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合=m v 2R,由于F 合不等、m 、R 相等,则三个小球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不相等,故A 错误;由于经过最高点时甲球所受合力最大,甲球在最高点的速度最大,故B 错误;甲球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最大,甲的机械能最大,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甲释放时的位置最高,故C 错误;洛伦兹力不做功,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D 正确. 19.如图6所示,水平地面粗糙,物块A 、B 在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都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物块A 、B 的速度v A 、v B 和加速度a A 、a B 大小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图6A .v A >vB ,a A =a B B .v A <v B ,a A <a BC .v A =v B ,a A =a BD .v A >v B ,a A >a B答案 BC解析 由题意知,A 、B 一起加速时,a A =a B ,则v A =v B ;发生相对运动时,一定是:v A <v B ,a A <a B ,所以B 、C 正确.20.(2018·广东省梅州市5月二模)如图7所示,在平面上有两条相互垂直且彼此绝缘的通电长直导线,以它们为坐标轴构成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四个相同的闭合圆形线圈在四个象限中完全对称放置,两条长直导线中电流大小与变化情况相同,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当两条导线中的电流都开始均匀增大时,四个线圈a 、b 、c 、d 中感应电流的情况是( )图7A .线圈a 中有感应电流B .线圈b 中有感应电流C .线圈c 中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D .线圈d 中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答案 AC解析 由右手螺旋定则可判定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a 、c 所在象限磁场不为零,a 中磁场垂直纸面向里,当电流增大时,线圈a 中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故A 正确;其中b 、d 线圈内的磁通量为零,当电流变化时不可能产生感应电流,故B 、D 错误;c 中磁场垂直纸面向外,当电流增大时,线圈c 中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故C 正确.21.(2018·安徽省安庆市二模)如图8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θ=30°的斜面,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的挡板上,上端连接一质量m =2 kg 的物块(视为质点),开始时物块静止在斜面上A 点,此时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恰好为零,现用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20 N 作用在物块上,使其沿斜面向上运动,当物块从A 点运动到B 点时,力F 做的功W =4 J ,己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 =100 N/m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5,取g =10 m/s 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图8A .物块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了4 J B .物块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1.2 JC .物块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55m/sD .物块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量为0.5 J答案 BC解析 当物块从A 点运动到B 点时,力F 做的功W =4 J ,则AB 的距离L =W F =420 m =0.2 m ,此时重力势能增加了ΔE p =mgL sin 30°=20×0.2×12 J =2 J ,选项A 错误;物块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ΔE =W f =μmgL cos 30°=35×20×0.2×32J =1.2 J ,A 点时所受摩擦力为零,则mg sin 30°=k Δx ,解得Δx =mg sin 30°k A 点时弹簧被压缩了0.1 m ,可知当物块到达B 点时,弹簧伸长0.1m ,那么在A 、B 两点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则从A 到B 由动能定理:W -W G -W f =12mv 2B ,解得v B =255m/s ,选项C 正确,D 错误.。
2016年(全国Ⅱ卷)选择题考点排查练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8·广东省梅州市5月二模)如图1所示,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 T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B运动,F T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F N,在运动过程中( )
图1
A.F T增大,F N减小
B.F T减小,F N减小
C.F T增大,F N增大
D.F T减小,F N增大
答案 A
15.(2018·安徽省A10联盟最后一卷)如图2所示,匀强电场平行于等边三角形ABC所在的平面,M、N分别是BC和AC的中点.同一带负电的点电荷,由A移到B电场力做功1.2×10-8J,由A移到C电场力做功2.4×10-8 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M、N连线所在直线为等势线
B.A点电势高于B点
C.将该点电荷由A点移到M点,电场力做功1.8×10-8 J
D.匀强电场的方向由A点指向C点
答案 C
16.(2018·衡水金卷四省第三次大联考)如图3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的固定圆弧槽的A点由静止释放后,经最低点B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 k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可能是( )
图3
答案 B
解析动能E k与时间t的图象上的任意一点的斜率表示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即ΔE k
Δt
=
W
Δt
=
P,A点与C点处小球速度均为零,B点处小球速度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所以A、B、C三点处重力做功的功率为零,则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再减小至零,小球由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功率也是先增大再减小至零,故B正确,A、C、D错误.
17.(2018·河北省石家庄市二模)在如图4所示的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为光敏电阻(光照减弱时阻值增大),C为电容器,现减弱对光敏电阻R光照的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B.电容器C的电荷量增大
C.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变大
答案 B
解析 减弱对光敏电阻R 光照的强度,R 增大,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路端电压增大,即电压表示数增大,总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增大,根据C =Q U
,
C 不变,U 增大,可得Q 增大,电源内部消耗的电功率P =I 2r ,I 减小,内阻不变,所以P 减
小,故B 正确.
18.(2018·广东省梅州市5月二模)如图5所示,ABC 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
AB 为倾斜直轨道,BC 为与AB 相切的圆形轨道,并且仅圆形轨道处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
垂直纸面向里.今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小球,其中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丙球不带电,现将三个小球在轨道AB 上分别从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都恰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则( )
图5
A .经过最高点时,三个小球的速度相等
B .经过最高点时,甲球的速度最小
C .乙球释放的位置最高
D .甲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答案 D
解析 在最高点时,甲球所受洛伦兹力向下,乙球所受洛伦兹力向上,而丙球不受洛伦兹力,
三球在最高点所受合力不相等,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合=m v 2
R
,由于F 合不等、m 、R 相等,则
三个小球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不相等,故A 错误;由于经过最高点时甲球所受合力最大,甲球在最高点的速度最大,故B 错误;甲球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最大,甲的机械能最大,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甲释放时的位置最高,故C 错误;洛伦兹力不做功,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D 正确. 19.如图6所示,水平地面粗糙,物块A 、B 在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都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物块A 、B 的速度v A 、v B 和加速度a A 、a B 大小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
图6
A .v A >v
B ,a A =a B B .v A <v B ,a A <a B
C .v A =v B ,a A =a B
D .v A >v B ,a A >a B
答案 BC
解析 由题意知,A 、B 一起加速时,a A =a B ,则v A =v B ;发生相对运动时,一定是:v A <v B ,
a A <a B ,所以B 、C 正确.
20.(2018·广东省梅州市5月二模)如图7所示,在平面上有两条相互垂直且彼此绝缘的通电长直导线,以它们为坐标轴构成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四个相同的闭合圆形线圈在四个象限中完全对称放置,两条长直导线中电流大小与变化情况相同,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当两条导线中的电流都开始均匀增大时,四个线圈a 、b 、c 、d 中感应电流的情况是( )
图7
A .线圈a 中有感应电流
B .线圈b 中有感应电流
C .线圈c 中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D .线圈d 中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答案 AC
解析 由右手螺旋定则可判定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a 、c 所在象限磁场不为零,a 中磁场垂直纸面向里,当电流增大时,线圈a 中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故A 正确;其中b 、d 线圈内的磁通量为零,当电流变化时不可能产生感应电流,故B 、D 错误;c 中磁场垂直纸面向外,当电流增大时,线圈c 中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故C 正确.
21.(2018·安徽省安庆市二模)如图8所示,水平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θ=30°的斜面,一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的挡板上,上端连接一质量m =2 kg 的物块(视为质点),开始时物块静止在斜面上A 点,此时物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力恰好为零,现用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20 N 作用在物块上,使其沿斜面向上运动,当物块从A 点运动到B 点时,力F 做的功W =4 J ,己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 =100 N/m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5
,取g =10 m/s 2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8
A .物块从A 点运动到
B 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了4 J B .物块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1.2 J
C .物块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5
5
m/s
D .物块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量为0.5 J
答案 BC
解析 当物块从A 点运动到B 点时,力F 做的功W =4 J ,则AB 的距离L =W F =
4
20
m =0.2 m ,此时重力势能增加了ΔE p =mgL sin 30°=20×0.2×1
2 J =2 J ,选项A 错误;物块从A 点运
动到B 点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ΔE =W f =μmgL cos 30°=
35×20×0.2×3
2
J =1.2 J ,选项B 正确;物块静止在A 点时所受摩擦力为零,则mg sin 30°=k Δx ,解得Δx =
mg sin 30°
k
=20×
12100 m =0.1 m ,即在A 点时弹簧被压缩了0.1 m ,可知当物块到达B 点时,弹簧伸长0.1
m ,那么在A 、B 两点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则从A 到B 由动能定理:W -W G -W f =12
mv 2
B ,解得
v B =
25
5
m/s ,选项C 正确,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