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最后一课》(2、3)
- 格式:ppt
- 大小:663.50 KB
- 文档页数:23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课文原文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里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可是一点儿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导语】《最后⼀课》讲述的是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强⾏割让的⼀所乡村⼩学在上着告别⾃⼰母语的最后⼀堂课,通过⼀个孩⼦的眼光来展现整个沦陷区的屈辱和对⾃⼰故⼟的深切的思念。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6课《最后⼀课》课⽂原⽂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很怕韩麦尔先⽣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个字也说不上来。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后边草地上,普鲁⼠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分词⽤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急忙向学校跑去。
我⾛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切坏消息都是从那⾥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思量:“⼜出了什么事啦?” 铁匠华希特带着他的徒弟也挤在那⾥看布告,他看见我在⼴场上跑过,就向我喊:“⽤不着那么快呀,孩⼦,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不接下⽓地赶到韩麦尔先⽣的⼩院⼦⾥。
平常⽇⼦,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家怕吵捂着⽿朵⼤声背书啦……还有⽼师拿着⼤铁戒尺在桌⼦上紧敲着,“静⼀点,静⼀点……” 我本来打算趁那⼀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天,⼀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的早晨⼀样。
我从开着的窗⼦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的铁戒尺。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家的⾯⾛进静悄悄的教室。
你们可以想像,我那时脸多么红,⼼多么慌! 可是⼀点⼉也没有什么。
韩麦尔先⽣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弗郎⼠,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 我⼀纵⾝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稍微平静了⼀点⼉,我才注意到,我们的⽼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丝帽。
这套⾐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才穿戴。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反复诵读,理解相关语句的深刻含义。
二、学习重难点3.反复诵读,理解作品所反映的重大主题。
4.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自学交流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反复朗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3、下面几句话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请说说你的理解。
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⑵.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
⑶.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4.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四、展示点评五、当堂检测阅读老舍《为汉语忧心》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为汉语忧心①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②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
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③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④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
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隧道。
⑤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三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感受,真实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最后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七年级《最后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教学重点: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教法、学法第一,文献法。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
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参见课后注释①)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
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重要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从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长篇小说《小东西》,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二、课文背景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本文就是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文体知识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塑造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分类(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6):描述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
第二部分(7—23):写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等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24—29):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五、问题归纳1.课文开头写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本题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
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什么事啦’?”句中的“又”字有什么作用?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
预示着将要发生一件大事,自然地引出下文。
3.“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句中的“偏”一词的作用是什么?“偏”表示事实跟所希望的恰恰相反。
与平时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今天的课堂气氛不同寻常,为读者留下悬念。
《最后一课》课文赏析《最后一课》课文赏析1、细节描写的真实美: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就拿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个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
答案,就留给读者去思索、补充。
又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不待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作品中前后出现的两次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来似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每一个细节都蕴含新意,发人深思。
2、烘托和重复的手法巧妙运用:作者为了突出主题和人物性格,独具匠心地运用烘托和重复的手法。
为了烘托国主义的主题,作者着意用烘托手法描绘了最后一课的庄严、悲壮的气氛。
通过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和到学校以后的见闻,层层深入地描写了一系列不平常的景像。
这些不平常的情况,就为爱国主义的主题,烘托了庄严、悲愤的气氛,突出了主题。
同时为刻画小弗郎士的性格作了巧妙的铺陈。
作者还多次重复最后一课,每次出现这句话,用意不同,而意义却一次比一次深刻。
这句话,像珍珠一样贯穿全篇连成一线,光芒四射,从而加深了主题,同时,对突出人物性格也有重要的作用。
3、环境描写和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环境描写和第一人称写法在本文中起了重要作用。
如路上士兵的操练,镇公所布告牌前的许多人,教室的异常安静,上课使人难受的气氛。
这些环境描写有两点作用:交待了故事的背景;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一人称有利于表现小弗郎士的人物性格:贪玩、害怕、难过、懊悔、专心直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在幼小的里萌芽。
人物形象刻画得异常可爱、真实。
第一人称的写法,有利于对小弗朗士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
4、白描手法: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是用白描的手法勾划出来的,虽然没有全面铺开描写,但却栩栩如生,十分感人。
《最后一课》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1.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
我的心稍微()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这套衣帽,他________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________穿戴。
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
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郝叟________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1)选文加线词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fèn hǎo sǒu xīhénɡB. fēn hǎo sǒu qīhénɡC. fèn hǎo suǒxīhènɡD. fēn hǎo sǒu xīhénɡ解题思路:加点的词以易于误读的词为主。
如氛(fēn)、横(hénɡ),生活方言中易误读(fèn)(hén);郝(hǎo)是不常见的词,只是姓氏,属于生僻字。
答案:D(2)文中括号内依次填,正确的是()。
A. 平静宁静B. 平静肃静C. 宁静安静D. 平静安静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词语的准确适用。
平静:(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宁静:(环境、心情)安静。
肃静:严肃寂静。
安静: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答案:B(3)在选文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是()。
A. 只、才、但是、而且B. 只要、就、因为、所以C. 只、才、而且、还D. 只要、就、虽然、却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的适用和辨析。
只: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也有“只有”的意思,“只有”后常用“才”和“方”呼应。
只要:表示必要条件,后常用“就”或“便”呼应。
《最后一课》续写作文(优秀3篇)《最后一课》续写作文篇一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奇怪的是,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人离开座位,后排的邮递员、镇长,这些人也和我们一样,静静地坐着。
教室里只有韩麦尔先生“咚咚”的踱步声。
我从余光里看到,郝叟老头扶扶他的大眼镜,用树枝般干枯的双手去抚摸那本初级课本上那美丽的圆体字。
难道就要这样,与我们可爱的母语永远地告别了吗?想到这儿,我的眼眶湿湿的。
这时,韩麦尔先生又说了一句:“放学了,——你们走吧!”这话的声音很小,但所有人都听出来了,这话里带着命令。
他说这话似乎用尽了全部的力气,他的脸更加苍白了。
他瘫在椅子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们,他的眼神里,有对我们的不舍。
镇长带头站了起来,最后地看了看这间教室,看了看这所小小的学校,看了看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一切都那么熟悉!之后,他昂首阔步地走了出去。
接下来,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出去了,我却久久凝望着韩麦尔先生和自己上课的教室。
回想起这一天来发生的事情——那么突然,那么可怕!一切只是一场梦该多好!“小弗郎士!”等我回过神来,韩麦尔先生早已站在我的面前,“不用伤心了,小弗郎士。
这些侵略只是让我们的祖国受点儿皮肉的苦,可他们却俘虏不了我们爱国的心!”他的眼神中有了光彩。
他轻轻拍拍我的肩膀,把我推出了教室。
我最后望望这所学校,这位严厉而温和的爱国教师。
我几乎是跑着回家的。
普鲁士士兵的号角在我的耳边响起。
我看到,他们的眼中、脸上、嘴角,全是胜利的喜悦。
但这一切,只是徒劳,因为——他们俘虏不了我们爱国的心!虽然明天就只能学德语了,但我们的母语——法语却永远不能让我们忘怀!眼前,仿佛又出现了韩麦尔先生的院子和他略显苍白的脸。
《最后一课》续写篇二放学了。
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少了以往的笑声,都只是沉默着,沉默着……“韩麦尔先生,我……”小弗篮士走到韩麦尔先生面前,望着脸色惨白的他,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支支吾吾,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韩麦尔先生抬着头,终于——一滴泪悄然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