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经济-1-概论-060208
- 格式:ppt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136
1. 简述我过油气储运的发展概况油气储运业是从16世纪初美国大量敷设金属管道用来输送石油、石油产品以及天然气开始的。
随着金属焊接工艺的极大改善,进一步刺激了以管道输送为标志的油气储运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战地用油的剧增,导致了成品油长输管道的迅猛发展。
战后各国为了恢复经济,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步伐,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各国对油气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
不仅缺乏油气资源的国家急需从产油国进口原油或天然气来发展本国的经济,而且原来产油的国家因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供不应求也需从它国进口。
于是,为了适应全球油气资源供求新格局的需要,油气储运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
伴随油气管道建设的飞速发展,世界油气储存的能力和规模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自从50年代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西欧部分国家经济受到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中东产油国石油禁运政策的影响后,欧洲经合组织就建议各成员国将其石油储备量提高到两个月的消费量,并逐渐增加到使用90天的储备量。
到1989年,中国在四川、重庆地区已形成了一个总长度达1400多千米的环形干线输气管网。
中国其他地区已建成的输气管道主要有:华北至北京输气管线(两条)、大港至天津输气管线、中沧线(濮阳至沧州)、中开线(濮阳至开封)、天沧线(天津至沧州)、陕京线(靖边至北京)、靖西线(靖边至西安)、靖银线(靖边至银川)、轮库线(轮南至库尔勒)、吐乌线(吐鲁番至乌鲁木齐)等。
此外,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还建成了两条长距离海底输气管道。
一条是南海崖13-l气田至香港输气管线,另一条是东海平湖凝析气田至上海的湿天然气管线。
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建设正面临着历史上最好的机遇,酝酿多年的“西气东输”工程已经建成。
这项工程的核心部分是建设一条从新疆塔里木到上海、总长度达4000多千米的大型干线输气管道。
众所周知,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各国目前发展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形式。
由于全球油气资源分布的极端不均衡,需求量因地区差异较大,使得油气资源从产地到用户之间需要一个庞大的储运系统来连接,一旦这个储运系统的运输受阻,不仅对油气消费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给产油国的经济造成损失。
《石油工业概论》在线考试(开卷)题目《石油工业概论》在线考试(开卷)试题注意事项:1、正考学员及重修学员均通过在线考试模块完成该课程考核;2、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1、油气藏工程油气藏工程是一门认识油气藏,运用现代综合性科学技术开发油气藏的学科。
不仅是方法学,而且是指导油田开发决策的学科。
是石油天然气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综合运用地球物理、油气藏地质、油气层物理、渗流理论和采油采气工程等方面的成果及它们提供的信息资料,对油气藏开发方案进行设计和评价,在油藏描述建立地质模型和油藏工程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有效的驱油机制及驱动方式,预测未来动态,提出改善开发效果的方法和技术,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2、油气储运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是连接油气生产、加工、分配、销售诸环节的纽带,是能源保障系统的重要一环。
它主要包括油气田集输、长距离输送管道、储存与装卸及城市输配系统等。
3、HSE管理HSE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是由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
领导和承诺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
承诺是HSE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动力,自上而下的承诺和企业HSE文化的培育是体系成功实施的基础。
4、国际能源机构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是石油消费国政府间的经济联合组织。
其宗旨是协调成员的能源政策,发展石油供应方面的自给能力,共同采取节约石油需求的措施,加强长期合作以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提供石油市场情报,拟订石油消费计划,石油发生短缺时按计划分享石油,以及促进它与石油生产国和其他石油消费国的关系等。
二、简答题(共50分,每题10分)1、1986年的石油危机产生的原因。
目录摘要 (1)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论 (4)1.1项目概况 (4)1.2编制依据 (4)1.3编制原则 (4)1.4遵循国家及行业现行的主要标准、规范 (4)1.5设计内容 (5)2 集输工程 (6)2.1设计基础 (6)2.1.1井区概况 (6)2.1.2井位分布 (6)2.1.3生产参数 (7)2.1.4流体物性 (8)2.2集输流程 (9)2.3布站方案 (9)2.3.1集输系统布站方案比选 (9)2.3.2集油工艺 (10)2.3.3集输管网布局方案比选 (10)2.3.4管道设计 (11)2.3.5压降及温降 (12)2.3.6管道校核 (13)2.4小结 (16)3 计量设计 (17)3.1计量工艺 (17)3.2 计量负荷 (17)4 联合站设计 (19)4.1原油处理 (19)4.1.1处理方案选择 (19)4.1.2主要设备选型 (20)4.2原油外输 (23)4.3天然气处理区 (25)4.3.1 天然气脱水 (25)4.3.2天然气凝液回收 (26)4.4污水处理 (27)4.4.1 污水处理工艺 (27)4.4.2 除油罐计算 (27)4.5小结 (29)5 注水系统 (30)5.1注水水质 (30)5.2注水管网 (30)6 站场布置与防腐保温 (32)6.1站场布置 (32)6.1.1站场址选择 (32)6.2防腐和保温 (33)6.2.1概述 (33)6.2.2防腐选用 (33)6.2.3线路保温层选用 (33)6.3小结 (33)7 配套工程 (34)7.1供电工程 (34)7.1.1用电负荷分级 (34)7.1.2电网情况 (34)7.1.3供电电压等级 (34)7.2通信工程 (34)7.2.1设计原则 (34)7.2.2设计内容 (34)7.3自动控制系统 (34)7.3.1主要检测及自控内容 (34)7.3.2管道泄漏检测 (35)7.4小结 (35)8 经济评价 (36)8.1集输管线投资 (36)8.2站场投资 (36)8.3预计收益 (37)8.4经济评价 (37)9.HSE风险管理 (39)9.1环境保护 (39)9.1.1污染控制 (39)9.1.2环境影响分析 (39)9.2劳动安全卫生 (39)9.2.1职业危害分析 (39)9.2.2 职业危害防护 (40)10 总结 (41)参考文献 (42)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第八章 油气储运工程油气储运就是油和气的储存与运输,主要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理、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等环节。
油气储运系统石油工业内部是连接产、运、销各个环节的纽带,在石油工业外部是能源保障系统的重要一环。
油气储运系统的可靠与否不仅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制约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油气储运系统对保障国家的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石油储运工程一、 矿场油气集输矿场油气集输是指把各分散油井所生产的石油及其产品集中起来,经过必要的初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合格原油和天然气,分别送往长距离输油管线的首站(或矿场原油库)或输气管线首站外输的全部工艺过程。
(一)油气集输系统在油田,从井口到原油和天然气外输之间所有的油气生产过程均属油气集输范畴。
油气集输生产过程内容及相应关系见图8-1。
它以集输管网及各种生产设施构成的庞大系统覆盖着整个油田。
由于各油田、各油层所产石油的物性、产量不同,井口的参数(温度、压力等)不一,地貌气候的差异,不同生产阶段油井产物的变化等等,要求油气集输系统要根据这些客观条件,利用其有利因素,使地面管网规划、设备选择及生产流程设计与之相适应达到优化的目的。
这就使得各油田的集输系统之间存在诸多差异。
1. 油气集输工作的主要内容(1)油气计量 包括单井产物油、气、水的计量以及油气在处理过程中、外输至用户前的计量。
因单井产量值是监测油藏开发的依据,所以需要对各油井进行单独计量。
各井的油气经分离和分别计量后又汇集在一起用一条管路混输至处理站,或用两条管路(单井产量大时)分别输往处理站。
以往在各油气田上均为单井分别计量油气而专设油气分离装置,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相计量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已有一些油气田采用多相流量计无需分离而计量出各井产出的油、气、水产量,省掉了计量分离装置,大大简化了集输流程,节约了地面建设投资。
油气储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一,概述油气储运工程是连接油气生产、加工、分配、销售诸环节的纽带,它主要包括油气田集输、长距离输送管道、储存与装卸及城市输配系统等。
为保障能源供应、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开发西部、保护环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规划了“西气东输”工程、跨国油气管道工程以及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等大型油气储运设施的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油气能源紧缺的状况已经日益加剧。
2009年,我国进口石油的总量已经超过石油消耗总量的50%,为了保证油气能源能够满足长期供应和安全储备的需要。
我国已经进入了好内外陆地和海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石油炼化,油气管道和油气储备库建设发展高潮期,使油气储运技术面临着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和实现自主创新的发展新课题,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针对技术难度较大,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又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机箱油气储运技术进行讨论。
2.1海洋油气储运技术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估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3%和30%。
随着陆地是有资源量的日益减少,海洋石油取代陆地石油成为人类油气资源主要来源的时代已经为期不远。
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在海洋油气储运技术经历了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吸收消化和掌握创新的发展过程。
在海底管道等油气储运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能力方面,中国该样式有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中国石油自2004年获得南海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矿权之后,也开始想海洋石油开发领域进军。
,但至今,在海洋油气储运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能力方面尚未达到成熟完善的技术水平。
除了已经发现的浅滩海油田之外,在未来若干年,中国石油深水区域有所发现,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石油特色的海洋石油储运工程实施能力。
我国的渤海,东海和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海洋石油工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但与美国,法国,挪威等海洋石油强国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