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装置及接触网悬挂调整措施(正式)
- 格式:docx
- 大小:30.05 KB
- 文档页数:2
电力施工定位装置及悬挂调整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一、引言电力施工中,定位装置和悬挂调整是关键的环节,直接涉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为了确保电力施工的顺利进行,减少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安全操作规程,以规范定位装置和悬挂调整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悬挂调整安全操作规程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 仔细阅读设备操作手册,了解设备的结构和性能特点;1.2 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1.3 检查悬挂装置是否可靠,如有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1.4 准备必要的安全器材和防护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等;1.5 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醒他们注意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2. 悬挂装置的安装:2.1 在施工现场选择平坦稳固的地面,确保悬挂装置的稳定性;2.2 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正确安装悬挂装置,确保其稳固可靠;2.3 安装过程中,严禁站在悬挂装置下方,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2.4 安装完成后,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悬挂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悬挂装置的调整:3.1 在悬挂装置正常使用时,严禁对其进行调整,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3.2 如需对悬挂装置进行调整,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批准;3.3 调整过程中,应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严禁站在悬挂装置下方;3.4 调整完成后,重新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悬挂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安全注意事项:4.1 在进行悬挂装置的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防护用具;4.2 严禁站在悬挂装置下方,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4.3 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清醒,严禁饮酒或服用药物;4.4 如发现悬挂装置存在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4.5 定期对悬挂装置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电力施工定位装置安全操作规程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 仔细阅读定位装置的操作手册,了解其结构和性能特点;1.2 检查定位装置是否完好,如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1.3 准备必要的安全器材和防护用具,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1.4 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醒他们注意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定位装置组成:定位管斜吊线、定位管支撑、定位器防风拉线、定位环、定位支座、定位管、定位器、限位定位器、弓形定位器、软定位器、弹性支座、定位线夹、套管双耳、定位管卡子、锚支定位卡子、管帽等。
作用:保证接触线在任何情况下均应在机车受电弓工作范围内,并将接触线的负荷通过支持装置传递给支柱。
技术标准1、定位装置的结构及安装状态应保证接触线工作面平行于轨面,定位点处接触线的弹性符合规定。
当电力机车受电弓通过和温度变化时,接触线能上下、左右自由移动。
2、定位器坡度。
标准值:160km/h 及以下区段为1/10~1/5。
160km/h 以上区段为设计值。
安全值:160km/h 及以下区段为1/10~1/5;160km/h~200km/h 区段1/10~1/5。
200km/h 以上区段为设计值。
限界值:160km/h 及以下区段为1/10~1/3;160km/h 以上区段与安全运行值相同。
3、定位器偏移。
标准值:在平均温度时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沿接触线纵向偏移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相一致。
安全值:标准值±10%。
限界值:极限温度时其偏移值不得大于定位器管长度的1/3。
4、软定位器的定位拉线调整端在定位器侧,固定端在腕臂侧。
5、定位管及定位肩架。
反定位管、定位肩架及组合定位器的定位管的状态符合设计规定。
反定位器主管两侧拉线的长度张力应相等,定位管卡子距定位环应保持100~150mm 的距离。
各管口封堵良好,定位拉线受力适当且不应有严重锈蚀。
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能分别自由转动,不得卡滞;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50mm。
6、定位环应沿线路方向垂直安装。
定位管上定位环(定位支座)的安装位置距定位管根部不小于40mm。
定位装置各部件之间应连接可靠,定位钩与定位环(定位支座)的铰接状态良好。
7、弹性支座绝缘子连接器与水平线的夹角为:-7.5°~-25°;腕臂中心线与棒式绝缘子中心线的夹角不得超过30°,连接处的弹性销钉铆接牢靠;平衡阻尼器压簧的长度应保持在20~26mm 之间。
技能认证接触网专业考试(习题卷26)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3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作业车出库前,司机与( )按要求确认平台旋转方向,操作平台控制板相应旋钮。
A)工作领导人B)监护人C)接触网作业组负责人D)施工负责人2.[单选题]接触网的结构高度为1100mm,当出现静空高度较低等困难条件时可适当缩小结构高度但跨中最短吊弦长度不得小于( )。
A)100mmB)150mmC)200mmD)250mm3.[单选题]停电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具、材料、零部件等)与35KV和27.5kv带电设备的距离不得小于()m。
A)0.7B)3C)1.5D)14.[单选题]隔离开关大修的周期为:_______A)大约8年B)大约10年C)大约20年D)大约30年5.[单选题]普速铁路营业线设备安全限界指: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支柱外侧()、非电气化铁路信号机立柱外侧()为营业线设备安全限界。
A)1;1B)2;2C)1;2D)2;16.[单选题]在机务段、车辆段、专用线行车室登记的,施工(维修)负责人应确认已做好一切施工维修准备,于开始前()由驻站联络员在《行车设备施工登记簿》内完成登记,机务段、车辆段、专用线行车室值班员签认。
A)20分钟B)30分钟C)40分钟D)60分钟7.[单选题]柔性接触网属于我国 ( ) 的接触悬挂形式。
A)现代B)传统C)未来D)都不是8.[单选题]接触网开通送电前应用( )V兆欧表进行绝缘测试。
A)1500B)1800C)2000D)25009.[单选题]进行施工作业时,接触网作业紧固重要配件时不使用扭力扳手属于( )类问题。
A)AB)BC)CD)D10.[单选题]钢筋混凝土柱埋深的允许施工偏差为(从轨面算):( )。
A)±200mmB)±100mmC)±300mmD)±250mm11.[单选题]钢柱基础螺栓间距误差不得超过( )mm。
电力施工定位装置及悬挂调整安全操作规程1. 引言电力施工是一项高风险作业,为了保障人员安全,需要配备定位装置及进行悬挂调整。
本操作规程针对电力施工中所使用的定位装置及悬挂调整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相关作业。
2. 定位装置的选择与检查2.1 定位装置的选择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定位装置,包括安全带、安全绳索、吊篮等。
确保装置的质量和性能符合相关要求。
2.2 定位装置的检查使用前需对定位装置进行检查,包括检查安全带的材料、制造日期、防护装置等是否完好无损;检查绳索的强度是否达标,尤其是注意检查绳索的磨损状况;对吊篮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检查吊篮的结构、吊具的安装是否牢固可靠。
3. 安全操作规范3.1 确定作业区域在进行定位和悬挂调整操作前,需要确定作业区域,并进行合理的划分和标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3.2 团队配合定位装置和悬挂调整作业一般需要由多人组成作业团队进行,各成员之间应密切配合,明确分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3.3 安全带的佩戴及绑扣检查操作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应正确佩戴安全带,并进行绑扣检查,确保安全带的牢固性。
3.4 安全绳索的悬挂调整在进行安全绳索的悬挂调整时,操作人员应将绳索正确穿过各项装置,确保绳索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3.5 吊篮的安全使用在使用吊篮进行高空作业时,需确保吊篮的结构和吊具的安装牢固可靠。
在吊篮内作业时,应正确佩戴安全带,并将安全带牢固地固定在吊篮上。
3.6 定位装置的固定定位装置在使用时,应固定在安全可靠的位置,避免出现松动或脱落的情况。
操作人员需定期进行检查,及时调整和更换。
4. 紧急事故应急措施4.1 安全逃生在发生紧急事故时,操作人员需按照预定的逃生路线,利用安全绳索等装置进行逃生,确保个人安全。
4.2 断电切断在紧急情况下,需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电流对人员的危害。
操作人员需熟悉电源切断装置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4.3 紧急救援当发生意外事故时,需要及时进行救援,确保伤员的安全。
单位内部认证接触网专业考试(试卷编号1141)1.[单选题]拆除接地线时,应_______。
A)先拆导电端,后拆接地端B)先拆接地端,后拆导电端C)两者同时拆答案:A解析:2.[单选题]门型支架钢柱,横、顺线路方向均应中心直立,允许偏差不大于支柱高度0.5%,有拉线的支柱不允许向受力方向倾斜,向拉线方倾斜不大于( )mm。
A)30B)50C)40D)60答案:B解析:门型支架钢柱,横、顺线路方向均应中心直立,允许偏差不大于支柱高度0.5%,有拉线的支柱不允许向受力方向倾斜,向拉线方倾斜不大于50mm。
3.[单选题]停电检修时,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或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应悬挂如下哪种标示牌_______。
A)在此工作B)止步,高压危险C)禁止合闸,有人工作D)禁止靠近答案:C解析:4.[单选题]采用混凝土防护墩防护时,厚度不小于()m并采用混凝土灌注基础,基础满足稳固要求。
A)0.2B)0.3C)0.4D)0.5答案:C解析:5.[单选题]接触网调整宜从( )进行。
A)一端向另一端D)一端向中锚答案:C解析:接触网悬挂调整时一般从中心锚结开始向两端下锚方向进行调整。
6.[单选题]需要两个及以上供电臂同时停电作业的电分相等接触网设备检修,每半年应保证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的封锁停电天窗。
A)45分钟B)60分钟C)90分钟D)120分钟答案:B解析:7.[单选题]承力索位置限界值:()。
A)标准值±50mmB)标准值±100mmC)标准值±150mmD)标准值±200mm答案:D解析:8.[单选题]刚性接触网锚段关节形式的电分段处静态空气绝缘距离不小于( )mm。
A)100B)120C)150D)180答案:C解析:锚段关节处带电设备与接地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 150mm。
9.[单选题]设备寿命周期规定,地面磁感应器为()年。
A)5-10B)10-12C)5-8D)8-12答案:C解析:10.[单选题]用兆欧表摇测设备绝缘时,应以( )的转速均匀摇动手柄。
定位装置及接触网悬挂调整措施
1. 定位装置的作用
定位装置是列车运行过程中保持正常行车和防止高铁脱轨的重要设备,在高速列车运行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定位装置通过控制列车进入轨道中心线,保持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不偏离轨道中心线,确保列车顺畅运行,提高行车安全性。
2. 定位装置的检测和维护
定位装置是一项非常精密、复杂的机电系统,需要经常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避免故障发生。
检测内容包括:定位装置齿轮、刹车蹄片、刹车盘、接触网等重要部件的磨损、松动、变形等情况,确保定位装置能够正确作用。
同时,定期检查固定设备的安装状况和故障率,以及清理配线、接线端子和插座,干燥冷却系统和电路。
3. 接触网悬挂调整措施
接触网悬挂是指连接接触网吊杆和轨道导轮的弹簧组件。
接触网悬挂的调整是实现高速列车稳定行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接触网悬挂的调整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检查接触网悬挂弹簧组件是否存在松动、磨损等情况,对于不合格的弹簧组件需要进行更换或修理。
(2) 对于需要调整的弹簧组件,应该在准备工作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根据列车的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调整量,并在实际调整中逐一进行。
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常见技术问题的优化措施分析摘要:随着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发展,接触网作为提供电能的关键设备,其技术问题及优化措施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常见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字: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技术问题;优化措施一、引言电气化铁路以其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在中国交通运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接触网作为电气化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铁路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因此,解决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技术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对于提高电气化铁路的运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一种为电力机车提供电力的特殊供电系统。
它由接触线、承力索、吊弦、支柱和基础等组成。
接触线是接触网的核心部分,它由导电性能良好的导线制成,一般采用铜或铝等轻质材料。
承力索则是由多股钢丝绞合而成,主要作用是承载接触线的拉力。
吊弦则是用来支撑接触线的,它通过悬挂的方式将接触线固定在支柱上。
支柱和基础则是用来支撑和固定接触网的其他部件。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在电力机车的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力机车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线接触,从接触网获取电力,驱动列车运行。
接触网的供电质量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舒适度。
总的来说,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电力机车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接触网的性能和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未来的铁路运输提供更安全、高效和环保的能源供应。
三、接触网稳定性问题及优化措施在铁路运输领域,接触网是确保列车正常运行的重要设施。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接触网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设备老化等,导致其稳定性和可靠性面临诸多挑战。
接触网是向列车提供电力的输电线路,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
在实际运行中,接触网容易出现变形、扭曲等问题,导致供电不稳定。
这不仅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安全事故[1]。
1、接触网稳定性问题的原因(1)气候变化:接触网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容易受到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第二节高速铁路接触网一、接触悬挂形式及其主要技术参数自1964年日本开通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至今,世界发达国家已经致力于高速电气化铁路的 研究和发展.经过30多年的 运行、实验,使高速电气化铁路的 车速不断提高,运营速度 由220 千米/h 提高到270 千米/h,正向300 千米/h 进.法国是目前轮轨系列车时速的 世界记录保持者,它于 2007年 4月4日进行的 实验运行速度 达到574.8 千米/h,在激烈竞争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交通工具之间为争夺市场运输份额,不断开发和引进高新技术,而提高铁路车速将给铁路参与市场竞争带来机遇.接触网结构在机车高速运行情况下,发生了 许多重大 变化,需要进行一系列的 改革,采取什么样的 悬挂类型来适应高速铁路,一直是各发达国家研究的 课题.根据国外高速电气化铁路运行经验,高速滑行的 受电弓,其抬升力在空气动力和自身惯性作用下,以列车速度 平方的 比例大 幅度 增加,因而使接触线产生较大 的 抬升量,当驶过等距支柱甚至在跨距中的 等距吊弦时,会周期性激发接触线振动,它会使接触线弯曲应力增加,容易引发疲劳断线事故,同时这种振动可沿导线以一定速度 传播,在遇到吊弦线夹和悬挂点时,会将波反射放大 引起导线振荡,这是引起受电弓离线的 主要原因,离线产生的 电弧会烧伤接触线使磨耗增加,即电磨耗.当导线弯曲刚度 小 而张力大 时,其波动速度 可由下式求出: ρTC =式中 T ——接触线张力(N);ρ——线密度 .为了 减少导线抬升量,可提高其张力,减少接触网弹性不均匀性,同时也提高了 接触线波动传播速度 ,不引起导线共振使受电弓取流状态更好.接触悬挂形式是指接触网的 基本结构形式,它反映了 接触网的 空间结构和几何尺寸.不同的 悬挂形式,在工程造价、受流性能、安全性能上均有差别,另外,对接触网的 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也有不同的 要求.对高速接触网悬挂形式的 要求是:受流性能满足高速铁路的 运营要求、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工程造价低.世界上发展高速铁路的 主要国家如:日本、德国、法国的 高速接触网悬挂形式是在不断改进中发展起来的 ,主要有三种悬挂形式:简单链形悬挂、弹性链形悬挂、复链形悬挂.各国对这三种悬挂形式有不同的 认识和侧重,根据各自的 国情发展自己的 悬挂形式.日本的 高速线路如:东海道新干线、山阳新干线、东北新于线、上越新干线均采用复链形悬挂,近几年来,日本高速铁路又采用了 简单链形悬挂;法国的 巴黎一里昂的 东南线采用弹性链形悬挂,巴黎一勒芒/图尔的 大 西洋线采用接触导线带预留弛度 的 简单链形悬挂;德国在行车速度 低于160千米/h 的 线路采用简单链形悬挂,在160千米/h 及以上的 线路采用弹性链形悬挂.下面分别介绍简单链形悬挂、弹性链形悬挂和复链形悬挂三种形式的 结构和技术性能.1、简单链形悬挂以法国为代表的 高速铁路采用此种类型,在 1990年开通的 速度 为300 千米/h 的 大 西洋新干线上采用,而且认为该悬挂类型完全可以满足 330—350 千米/h,简单链形悬挂维修简单造价低,有多年成熟的 运行经验.结构形式如图2-1所示.图2-1 带预留驰度的简单链形悬挂性能特点: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安装调整维修方便,适应于高速受流.定位点处弹性小,跨中弹性大,造成受电弓在跨中抬升量大,跨中采用预留弛度,受电弓在跨中的抬升量可降低;定位点处易形成相对硬点,磨耗大.如果选择结构形式合理、性能优良的定位器,则可消除这方面的不足.2、弹性链形悬挂德国开发的高速接触网普遍采用,并作为德国联邦铁路标准,其主要出发点是降低接触网弹性不均匀度 ,在80年代末修建的曼海姆到斯图加特高速铁路(250 千米/h)上采用,并计划在柏林至汉诺威、法兰克福至科隆间(300~400 千米/h)仍采用.弹性链形悬挂比简单链形悬挂弹性好,但造价较高.弹性链形悬挂的结构形式图如图2-2所示.在结构上,相对于简单链形悬挂在定位点处装设弹性吊索,主要有两种形式:“π”形和“Y”形.弹性吊索的材质一般与承力索相同,其线胀系数与承力索相匹配.性能特点:结构比较简单,改善了定位点处的弹性,使得定位点处的弹性与跨中的弹性趋于一致,图2-2 弹性链形悬挂整个接触网的弹性均匀,受流性能好.其缺点是弹性吊索调整维修比较复杂,定位点处导线抬升量大,对定位器的安装坡度要求也较严格.3、复链形悬挂在 1964年 10月建成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上采用,时速为210 千米/h,它是用带弹簧的吊弦合成复链形悬挂.日本研究部门认为它适用于多弓受流情况,在今后300 千米/h高速线路上仍采用.复链形悬挂运行性能好,但造价高、设计复杂,施工和维修难度大 ,复链形悬挂结构形式如图2-3所示.图2-3 复链形悬挂在结构上,承力索和接触导线之间加了一根辅助承力索.性能特点:接触网的张力大,弹性均匀,安装调整复杂、抗风能力强.表2-2-1 三种悬挂类型的定性比较我国高速铁路尚在试运行阶段,已提速的几条干线仍采用原来的接触悬挂类型,目前正在建设的广深高速铁路,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根据国外经验和我国铁路路轨现状,通过科技人员论证,普遍认为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较为合适,特别是在车速不高的情况下,有利于投资少见效快,完全能够适应200 ㎞/h车速的要求.二、高速接触网的主要技术参数1.导线高度:指接触导线距钢轨面的高度.它的确定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如:车辆限界、绝缘距离、车辆和线路振动、施工误差等.一般地,高速铁路接触导线的高度比常规电气化铁路的接触导线低,这主要因为:①高速铁路一般无超级超限列车通过,车辆限界为4 800nl米;②为了减少列车空气阻力及空气动态力对受电弓的影响,受电弓的底座沉于机车车顶顶面,受电弓的工作高度较小.所以,高速铁路接触导线的高度一般在5 300米米左右.2.结构高度:指定位点处承力索距接触导线的距离.它由所确定的最短吊弦长度决定的,吊弦长时,当承力索和导线材质不同时,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吊弦斜度小,使锚段内的张力差小,有利于改善弓网受流特性;长吊弦的另一个优点是高速行车引起的导线振动时,吊弦弯度小,可以减少疲劳,延长使用寿命.表2-2-2为三种高速悬挂的结构高度.表2-2-2 三种高速接触网悬挂的结构高度法国TGV-A 德国Re330 日本HC 结构高度 1.4米 1.8米 1.5米我国接触网的结构高度为1.1~1.6米.3.跨距及拉出值:取决于线路曲线半径、最大风速和经济因素等.考虑安全因素及对受电弓滑板的磨耗,我国高速铁路一般在保证跨中导线及定位点在最大风速下均不超过距受电弓中心300米米的条件下,确定跨距长度和拉出值的大小 .4.锚段长度:它的确定主要考虑接触导线和承力索的张力增量不宜超过10%,且张力补偿器工作在有效工作范围内.高速铁路接触网的锚段长度与常规电气化铁路基本一样.5.绝缘距离:参照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绝缘配合标准.6.吊弦分布和间距:吊弦间距指一跨内两相邻吊弦之间的距离,吊弦间距对接触网的受流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改变吊弦的间距可以调整接触网的弹性均匀度 ,但是,如果吊弦过密,将影响接触导线的波动速度 ,而对弹性改善效果不大 ,所以,确定吊弦间距时,既要考虑改善接触网的弹性,又要考虑经济因素.吊弦分布有等距分布、对数分布、正弦分布等几种形式,为了设计、施工和维护的方便,吊弦分布一般采用最简单的等距分布.7.接触导线预留弛度:指在接触导线安装时,使接触导线在跨内保持一定的弛度 ,以减少受电弓在跨中对接触导线的抬升量,改善弓网的振动.对高速接触网,简单链形悬挂设预留弛度 ,弹性链形悬挂一般不设预留弛度 .8.锚段关节:锚段关节是接触网的张力的机械转换关节,是接触网的薄弱环节,其设计和安装质量对受流影响较大 ,高速接触网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的锚段关节:①非绝缘锚段关节采用三跨锚段关节;②绝缘锚段关节采用五跨锚段关节.安装处理上,尽量缩短接触导线工作支和非工作支同时接触受电弓滑板的长度 ,提高非工作支的坡度 .9.接触导线的张力:提高接触导线的张力,可以增大波形传播速度 ,改善受流性能,同时增加了接触网的稳定性.导线张力的确定受导线的拉断力,接触网的安全系数等因素影响.10.承力索的张力:受接触网的稳定性、载流容量、结构高度、支柱容量等因素影响,提高承力索的张力可以增加接触网的稳定性,但对弓网受流性能影响不大 .减少承力索的张力,有利于减少反射系数,承力索的张力受接触网的结构高度的限制,也就是在一定的结构高度上,要保持跨内最短吊弦的长度 .三、接触网的主要设备和零部件1、接触网的线材(1).接触导线接触导线是接触网中直接与机车受电弓作摩擦运动传递电能的线材,它对接触网——受电弓系统的受流性能的好坏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受流系统的许多性能指标直接由接触导线决定,如:波动传播速度、接触导线的抬升量、接触导线的磨耗、安全系数.表2-2-3给出了国外高速接触导线的比较.高速铁路对接触导线的基本要求如下:○1机械强度高;○2)单位质量尽量小 ;○3导电性能好;○4良好的耐磨及耐腐蚀性能及高温软化特性,使用寿命长;○5摩擦性能与受电弓滑板相匹配.表2-2-3 国外高速接触导线的比较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为了提高抗拉强度,增大波动传播速度、耐磨性,国外有关国家对高速铁路的接触导线都趋向于研制铜合金导线或复合导线.铜合金导线是在铜中加人其他金属元素,如镁、银,采用合金方法制成的.复合导线是用铜与另一种机械强度高的金属制成的.(2).承力索承力索是接触网承载接触导线,并传输电流的线材.承力索的选用应符合下列条件:承力索的线胀系数与接触导线相匹配;机械强度高;耐疲劳、耐腐蚀性能好,耐温特性好;导电率高.国外高速铁路使用的承力索性能如表2-2-4所示.表2-2-4 国外高速铁路使用的承力索性能表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承力索一般采用95米米2和70米米2的铜合金绞线,增加承力索的张力可以增强接触网的稳定性.(3).弹性吊索对弹性链形悬挂,弹性吊索一般选用截面积为35米n2的青铜绞线,张力为2.8~3.5 kN.2、高速铁路接触网的支持装置(1).支柱:由于高速铁路接触网的承力索和接触导线的张力增大,使作为接触网支撑的支柱受到较大的负荷,另外,还要考虑到接触网的稳定性问题.高速铁路接触网支柱的选择,区间一般采用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桥上支柱采用热浸镀锌钢柱;软横跨硬横跨支柱;跨度小时用环形等径预应力混凝土支柱,跨度大时选用热浸镀锌钢柱.(2).硬横跨:是用于站场或两股以上线路的接触网支持钢结构,一般用型钢焊接成梁式结构横跨于线路上空,用于支持接触悬挂.这种刚性硬横跨的特点是,各股道上的接触网在机械上和电气上相互独立.接触悬挂在硬横跨上采用吊柱旋转腕臂的支持结构,其结构特性与区间中间柱基本相同,组合定位装置与区间的接触悬挂完全相同.硬横跨的优点是,机械上独立,结构稳定,抗风能力强,寿命长,在受流性能上与区间接触悬挂相同.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几乎全部采用硬横跨.我国的高速铁路的接触网也趋向使用刚性硬横跨.(3).腕臂支持结构:为了提高接触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高速铁路接触网采用刚性腕臂支持结构,由水平腕臂和斜腕臂组成的稳定三角形结构,提高了腕臂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风能力.(4).组合定位装置:组合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器、定位管、支持器,定位防风拉线和定位管防风支撑,这部分零部件对接触导线起定位和支持作用,影响弓网受流性能.在机械结构上它必须满足接触导线温度偏移,保证高速受电弓安全通过及接触导线抬高等要求.对定位器的要求:○1构造简单,安装方便,不形成接触悬挂硬点;○2材质上一般采用铝合金材料,重量轻,耐腐蚀;○3具有较高的强度;○4环路电阻小,不形成电损坏.3、高速接触网的终端锚固类零部件终端锚固类零部件包括: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接触导线终端锚固线夹、张力补偿器、坠砣等.(1)张力补偿装置张力补偿装置是调整承力索、接触导线张力,使它们保持恒定的自动装置,是接触网的关键部件.高速铁路接触网一般有两种方式的自动张力补偿装置:①滑轮组自动补偿装置;②棘轮补偿装置.对张力补偿装置的要求是,传动效率高,达到97%以上;安全可靠;耐腐蚀性能好,少维修,寿命长,有断线制动装置.坠砣采用铁坠砣.(2)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和接触导线终端锚固线夹这两种零件是接触网的主要受力部件,是保障接触网安全的关键零件.在结构上,有锥套式螺纹胀紧结构和楔形胀紧式结构两种.在材质上,整体铝青铜,紧固件采用不锈钢.其工作张力,应满足20~27 kN.4、高速接触网的电连接类零件电连接是保证接触网各导线之间及各股道之间电流畅通的部件.对它的要求是:电连接线夹与接触导线或承力索间的接触电阻小 ,整体电连接导电性能好.在结构上,连接可靠,重量轻,耐腐蚀.在材质上,用纯铜和铝青铜.5、吊弦及吊弦线夹它是接触网的悬吊类零件,在接触网中调节接触导线弛度,又可分流,属于面广量大的零件.正确选用悬吊类零件将有效地保证接触网的受流性能,又能减少其维修工作量.在高速接触网中,一般先经过现场测量,再计算出每跨中每根吊弦的长度.在工厂将吊弦线夹和吊弦制成一体后,到现场直接安装.对吊弦及吊弦线夹的要求为:重量轻,体积小,耐腐蚀,安全可靠.材质上,吊弦采用青铜绞线;吊弦线夹采用铝青铜.6、高速接触网的线岔线岔是两股道接触网交叉处的装置,是接触网上的重要设备,在常速下,一般采用有交叉线岔,运行经验表明它完全能满足要求,但也存在着问题,交叉线岔硬点不易消除,机车无论从正线进入侧线,还是从侧线进入正线,在始触点处受电弓都要接触两条接触线,接触瞬间由于受电弓抬升力的作用,将要接触的导线总是比正在滑行的导线低,如图2-4所示.造成低侧导线,会沿受电弓滑板圆弧导角向上移动到接触板上,这就难免发生钻弓和打弓事故,也给现场施工和维修带来困难.尤其是高速铁路,这种滑动接触对接触线和受电弓危害极大 ,它直接影响着高速受电弓的运行安全,是高速接触网设计和安装中需要特别解决好的环节.高速接触网的线岔应满足下列要求:(1)满足正线高速行车,避免钻弓、打弓.(2)正线进渡线或渡线进正线时,保证受电弓平稳过渡. 图2-4 始触点处导线示意图(3)保证正线高速行车的受流质量,做到离线率低、硬点小 ,导线抬高量满足要求.(4)安装简单,维修调整方便.高速接触网线岔一般有交叉式和无交叉式两种形式,根据两种线岔的工作原理,我国的高速接触网适合采用无交叉式线岔.无交叉线岔平面布置如图2-5所示.由于道岔处钢轨没有超高,所以各自线路中心线与驶入该线的受电弓中心轨迹相重合.从图上看出,接触网道岔柱位于导曲线两内轨轨距666 ㎜处,正线接触线拉出值为333㎜,波线拉出值为距正线线路中心999㎜,渡线导线过岔后抬高下锚,在无交叉线岔区两导线均有坡度 ,渡线向下锚方向抬高3‰,正线坡度与渡线坡度相反为1‰ (沿波线下锚方向降低).图2-5 无交叉线叉平面布置图无交叉线岔应达到以下两点要求:(1)机车受电弓沿正线高速行驶通过线岔时,不与渡线接触线接触,因而不受渡线接触悬挂的影响.(2)机车从正线驶入渡线时(或从渡线驶入正线),要使受电弓平稳过渡,不出现钻弓和打弓现象,且接触良好.无交叉线岔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当机车沿正线通过时,考虑受电弓最外端尺寸的半宽为673 ㎜,摆动200㎜,升高后的加宽为100㎜,所以机车受电弓靠渡线侧最外端距正线线路中心为:673十200十100=973㎜而渡线导线距正线线路中心为999㎜,因此受电弓从正线导线上滑过时,不会触及渡线导线与波线接触网无关.当机车由正线驶入渡线时,经过计算和运行实践证明,在线间距126~526㎜之间受电弓与渡线接触线接触此段为始触区,在接触瞬间,因正线导线坡度与渡线坡度相反(即正线导线低,波线导线高),所以受电弓是逐渐的由低侧导线过渡到高侧导线,随着渡线导线坡度的降低使受电弓慢慢脱离正线,形成自然顺滑的平稳过渡.当机车从渡线驶入正线时,在线间距806~1306㎜之间时接触正线导线,而此时波线导线是逐渐升高,受电弓在上述适当位置处与正线导线自然接触,随着正线导线坡度影响,受电弓慢慢脱离渡线而进入正线.由于线岔区两导线有相反坡度的原因,使受电弓避免了在始触点处出现钻弓和打弓的危险,因此无交叉线岔工作状态明显优于交叉线岔.对无交叉线岔的技术要求是:(1)正线拉出值为333㎜,允许误差为±20 ㎜,渡线导线距正线线路中心为999㎜,误差为±20 ㎜.(2)在线间距 126~526 ㎜间,为正线进入渡线时的始触区.线间距 526~806㎜,是正线与渡线导线等高区.在 806~1306㎜为渡线进入正线始触区,如图 2—16—4所示.(3)在等高区内,铁路旁设立道岔柱,可安装定位装置及吊弦等设备,始触区内不允许安装任何悬挂和定位装置.(4)在线间距 126~526㎜间,渡线比正线高 H1,在线间距为 806~1306㎜间,渡线比正线低H2,H1、H2与道岔型号和机车通过速度有关,需另行确定.(5)为了限制道岔定位点处导线的抬高,在定位装置上增加了弹性支撑和限位装置,使定位器的抬升量为100㎜以内.7、高速接触网的分相装置我国既有120千米/h以下的电气化铁道的接触网分相装置均采用分相绝缘器来实现相间隔离.当列车速度超过160千米/h时,这种形式的分相绝缘器存在明显的硬点,对受电弓的滑板撞击很大 ,容易造成弓网事故.高速铁路接触网的分相装置一般采用绝缘锚段关节带中性段方式(锚段关节的跨数应根据中性段的设置长度来确定)来满足高速接触网一受电弓系统的性能要求.机车通过分相锚段关节的方式一般有三种:(1)地面开关切换方式,当机车受电弓在分相的中性段之前和刚进人中性段时,由一相供电,然后在中性段断电0.25~0.35 s后切换到另一相.其优点是列车无操作,停电时间短暂,冲击及失速小 ,但设备复杂,切换过程容易产生很高的过电压.其原理示意图如图2-6所示. 图2-6 地面开关自动过分相示意图(2)机车切换方式:当机车通过分相中性段时,机车接收地面上的信号,控制机车主断路器断开,断电不降弓通过中性段,机车通过中性区后,机车又接收到地面信号,控制机车主断路器合闸受电,完成了机车过分相的全过程.其原理示意图如图2-7所示.这种方式结构简单,地面设备非常简单,投资小 .(3)柱上自动切换方式图2-8 柱上自动切换过分相示意图图2-8为柱上自动切换过分相示意图.图上采用6个分断绝缘器(FD),将接触网分隔成五段,每两个为一组.当机车到达a之前,分断绝缘器a—c中间部分,通过电磁线圈3与a端处于同电位,机车从a点进入b点后,受电弓通过电磁线圈3取流,从而使A开关闭合,c—d区段带电,机车从c进入c—d端后,受电弓通过真空开关A取流,电磁线圈电流为零,使真空开关A断开,机车失电进入滑行阶段.当机车从g点进入分段g—h区段时,受电弓通过电磁线圈4取流,开关B闭合,f—g区段有电(对机车运行无意义).机车驶离i点后,电磁线圈4电流为零,开关B 打开完成一次自动过分相过程.中间一段机车要靠滑行通过,由于d—f间距较小 ,因此当机车时速为200 千米时,机车失压时间仅为0.15 s允许司机无操作满负荷通过分相装置.。
摘要介绍了刚性悬挂接触网的基本结构和在施工中的工程测量、汇流排安装、接触线镶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以及工程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接触网悬挂,刚性悬挂,施工方法刚性接触网是一种工程造价低、安全可靠、无或少维修的供电方式,在国外地铁领域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
其中,日本214 km 、韩国148 km 、德国15 km 、瑞士18 km 的地铁线中采用了这种形式。
而这种技术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目前只是在广州地铁1 号线坑口—花地湾间有一段全长108 m 试验段,广州地铁2 号线也在试运营中。
目前准备采用这种方式的有上海的M8 线、南京地铁、沈阳地铁等线路。
刚性悬挂接触网以其明显的优势在城市地铁建设中越来越凸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刚性悬挂接触网的结构和特点刚性悬挂接触网主要有铝合金汇流排、接触线、绝缘元件和悬挂装置组成,如图1 。
其中铝合金汇流排既作为固定接触线的嵌体,同时又作为导电截面的一部分。
这种悬挂方式根据线路通过能力及电流量的大小,又有单接触线式和双接触线式两种。
根据铝合金汇流排截面的不同又分为T 型与Π型两种。
Π型结构的刚性悬挂特点是:其一, 便于安装和架设,在架设接触线时,使用专用滑动式镶线车,利用Π型结构的弹性力可使接触线嵌入虎口槽内;其二,结构稳定,接触线是靠两侧夹持力固定的,因此运行稳定性好。
在欧洲刚性接触网中多用Π型铝合金汇流排的形式。
我国目前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
单根接触线汇流排目前有两种类型: 一种为高80 mm 的PAC80 型, 另一种为高110 mm 的PAC110 型。
其中PAC110 型的截面积为2 213 mm2 , 每节长12 m。
目前在广州采用的是PAC110 型。
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方法探讨图1 刚性悬挂结构示意图刚性接触网具有结构紧凑、无断线隐患、可靠少、费用较低等特点,但是它的施工难度比柔性接性高、导线磨耗均匀、安装精度要求高、维护工作量触网大。
牵引电力线路安装维护工5级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56题,每题1分,共56分)1.遇高温、严寒、暴风、()需增加巡视频度A、雨雪B、大雾C、暴雨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C2.隔离开关不能带负荷分合电路,更不能切断()电流。
A、弱B、短路C、断路D、回路正确答案:B3.()能提高载流量。
A、钢铝接触线B、铜合金接触线C、不锈钢接触线D、铜接触线正确答案:B4.吊弦增加了()的悬挂点,提高电力机车受电弓的取流质量。
A、吊弦B、接触线C、承力索D、吊索正确答案:B5.半补偿简单链形接触悬挂中,仅接触线设有补偿装置,而()没有补偿装置,仍为硬锚。
A、承力索B、吊弦C、吊索D、接触线正确答案:A6.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承力索和()的补偿器调节承力索和接触线的弛度,使其几乎不变。
A、吊弦B、接触线C、吊索D、承力索正确答案:B7.塑料安全帽的有效期限为()。
A、2年半B、1年C、5年D、无期限正确答案:A8.停电作业时,每一监护人的监护范围,不超过()个跨距A、1B、4C、2D、3正确答案:C9.拉伸梯的额定载重是180kg,做机械性能试验时载荷应大于()kg。
A、150C、110D、160正确答案:B10.用验电器验电的顺序是:将验电器上端挂在接触线【汇流排】上,验电器表计端头靠到钢轨上,指示灯不亮,读数表为(),为已停电。
A、100VB、8C、1000VD、0正确答案:D11.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
A、过电压B、冲击电压C、残余电压D、电击正确答案:B12.攀登时,手把牢靠,脚踏稳准,以免踩空。
使用脚扣和踏板攀登时,要(),严防滑落。
A、脱手B、放松C、冥想D、卡牢和系紧正确答案:D13.全补偿链形悬挂不受温度的影响,但其()却受到负载变化的影响。
A、横向位移B、纵向位移D、导线高度正确答案:C14.绝缘子承受带电系统产生的机械载荷,因此,应满足()。
A、电气与机械要求B、电气要求C、电器要求;D、机械要求正确答案:A15.安全帽电气绝缘性能:交流()V耐压试验Imin,泄漏电流不超过2mA。
接触网定位装置安装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2023年9月10日发布2023年9月20日实施定位装置安装作业指导书一、适用的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广铁职院铁道供电技术综合实训中心项目接触网专业定位装置安装。
二、作业准备1、内业技术准备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时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1)接触线架设、中心锚结安装已完成,补偿装置工作正常;(2)定位器在预配车间已组装完成;(3)定位装置应在接触线架设后,中心锚结安装后(48h内)尽快安装。
三、技术要求(1)定位器安装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及腕臂计算给定的型号。
定位管长度、定位器长度符合设计要求;(2)定位器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线路中心线,温度变化时,偏移量与接触线在该点的伸缩量应一致;(3)限位定位器倾斜度与定位管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限位间隙允许偏差为±1mm。
非限位定位器的根部与接触线高度之差允许偏差为±10mm。
并应保证定位线夹处接触线工作面与轨面连线平行;(4)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定位管应水平,在平均温度时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并与腕臂在同一垂面内。
转换支柱处两定位器应能分别随温度变化自由移动、不卡滞,接触线非工作支和工作支定位器、管之间的间隙不小于100mm;(5)使用直角定位器时,定位管正定位抬头、反定位低头量应符合设计要求;(6)上下行两定位管间的绝缘距离不应小于2000mm,困难时不小于1600mm;(7)锚支定位卡子线夹荷载方向与设计要求受力一致。
拉出值施工允许偏差为±30mm。
定位器的定位线夹相对线路安装位置与腕臂顺线路安装位置偏移的角度相同;(8)定位器不应处在受压状态下,其倾斜度符合实际受力平衡状态;(9)电气连接线安装的弧度不应与定位器底座相互摩擦,铜铝复合垫片安装正确,铝面与定位器和底座接触,铜面与电气连接线鼻子接触;且电气连接线统一安装在来车方向,水平穿向螺栓穿向来车方向;(10)防风拉线短环在定位器侧,长环在定位管侧,且方向相反,朝向符合设计要求。
定位装置及接触网悬挂调整
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悬挂调整如遇有电力线干扰时,应符合
有关规定。
2调整作业,当邻线列车通过时,在支柱
上作业的人员应停止操作,并避让到安全位
置;
3使用梯子作业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
施;
4腕臂安装必须上下两层同杆作业时,上
下两层作业人员必须分别位于支柱的两侧。
5杆上作业必须携带工具袋,严禁将工具、材料随手放在支柱上。
传递料具应用绳索吊上、递下,不得抛接。
6调整作业时,人员不应位于线索受力方向的反侧作业,且必须采取防止线索滑脱的措施。
曲线上调整作业,作业人员必须位于曲线外侧。
必须有防止线索滑跑的后备保护措施。
7调整作业时,必须防止施工材料材料、施工工具等连通轨道电路。
8调整作业时严禁踩踏棒式绝缘子。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