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手阙阴心包经篇
- 格式:docx
- 大小:955.81 KB
- 文档页数:10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及其腧穴一、经脉循行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浅出属心包络,向下经过横膈自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其支脉,从胸部向外侧循行,至腋下3寸处,再向上抵达腋部,沿上臂内侧下行于手太阴、手少阴经之间,进入肘中,再向下到前臂,沿两筋之间,进入掌中,循行至中指的末端。
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图9‐0)。
图9‐0《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二、主要病候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
三、主治概要1. 心胸、神志病 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痫等。
2. 胃腑病证 胃痛,呕吐等。
3.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上臂内侧痛,肘、臂、腕挛痛,掌中热等。
四、本经腧穴(9穴)1. 天池(Tiānchí)【出处】《灵枢·本输》【别名】天会【穴名释义】天,指高位,上部;池,水聚之处,或储水之处,穴当胸廓乳房,居高位,乳房为乳汁储存之所,泌乳之处,喻之为池,故名天池。
【定位】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5寸(图9‐1)。
图9‐1【解剖】浅部为乳腺组织(男性乳腺组织不明显),其下为胸大肌外下部,胸小肌下部起端,深部为第4肋间内、外肌;有胸腹壁静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肌支及第4肋间神经。
【功效】宽胸理气,散瘀止痛。
【主治】①咳嗽、痰多、胸闷、气喘、胸痛等心肺病证;②腋肿,乳痈,乳少;③瘰疬。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心、肺。
【常用配伍】①配乳根、膻中,治乳痈。
②配内关、心俞、厥阴俞,治心烦,心痛,胸痛。
③配委阳,治腋肿。
2. 天泉(Tiānquán)【出处】《针灸甲乙经》。
【别名】天温、天湿、天泾。
第九节、手厥阴心包络经
心包经共九穴,原穴为大陵穴,络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外关穴。
厥阴是阴气消尽的意思,适应虚症里症,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1.经中穴道
起自胸乳处(第四肋)外侧一寸之天池穴,经腋平线下行二寸之天泉穴,下行肘内廉大筋内侧横纹头下陷之曲泽穴(合穴),从曲泽下行掌后去腕五寸门穴(疗穴),下行掌后三寸两肋间陷中之间使穴(经穴),下行掌后二寸两肋间之内关穴,下行腕关节横纹上两肋间之大陵穴(原穴),再下行掌中第二、三掌骨间之劳宫穴(疗穴),沿手掌食指外侧,止至中指末端指甲旁之中冲穴(井穴)。
2.循行路径
(1)手厥阴心包络经部分:起自于胸中,出而外行天池穴,属心包络之经,内行下膈,历络三焦者,散布于腹之上、中、下三焦。
(2)手厥阴心包经部分:其支者循胸中出腋下三寸,即天池穴。
从天池循臑内至天泉。
从天泉穴循行手肘经手太阴肺经及手少阴心经两脉之间,入肘内曲泽穴。
下臂行两筋之间,门、间使、内关、大陵四穴,再入掌中劳宫穴。
从劳宫穴循中指出其端,即中冲穴。
(3)手少阳三焦经部分:手厥阴心包络经行至中指出,至中冲穴即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3.疾病症候
患手厥阴心包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胸、心、胃、神志病为主,有下列病候:心悸、失眠、手心发热、肘臂拘攀、腋下肿、胸胁部支撑胀满、心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心烦。
手厥阴心包络经经筋图
手厥阴心包络经经别循行路径图
循行路线:
1.起于胸中
2.属心包络
3.下膈
4.历三焦
5.出腋
6.入肘
7.抵掌中
8.循中指之端。
九、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 Of Hand—Juevin,PC.(一)经脉循行①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②向下通过横膈,③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④胸部支脉:沿着胸中,⑤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⑥上行到腋窝中,⑦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⑧进入肘窝中,⑨向下行于前臂两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的中间,⑩进入掌中,11 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12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二)主要病候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
(三)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四)腧穴(共9穴,左右18穴)1.天池(PC1)[定位] 在第4肋间隙,乳头外侧1寸处(或前正中线旁开5寸)。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穴区内有第4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胸壁浅静脉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肌支、,胸外侧动脉分支和第4肋间神经、第4肋间动脉分布。
[主治] 咳嗽,气喘,胸闷,心烦,胁肋疼痛,瘰疬,乳痈。
[配穴举例] 配内关治心绞痛;配委阳、极泉治腋窝淋巴腺炎(《腧穴学》)。
[*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本穴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2.天泉(PC2)[定位] 在腋前缝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长短头之间。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肱二头肌、喙肱肌;穴区内有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肌皮神经肌支和肱动脉分支分布。
[主治] 心痛,咳嗽,胸胁胀痛,臂痛。
[*作] 直刺0.5—0.8寸;可灸。
3.曲泽(PC3) 合穴[定位]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旋前圆肌、肱肌;穴区内有前臂内侧皮神经、肘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深层有正中神经和肱动脉分支分布。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泄泻,热病,肘臂挛痛。
[配穴举例] 配大陵治心悸;配内关、中脘治胃痛、呕吐;配曲池、委中治中暑(《腧穴学》);配内关、大陵治心胸痛;配神门、鱼际治呕血(《针灸大成》)。
循行路线:
起于乳头外侧天池穴→上肢内侧正中
→掌中→止于中指尖端的中冲穴。
重点穴位:
曲泽(合穴)
1.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胃痛呕吐泄泻③肘臂痛④热病
刺灸:直刺1~1.5寸。
或点刺出血。
可灸。
2.郄门
间使内关大陵定位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
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胁痛②癫狂痫③肘臂痛④呕血咳血呕吐呃逆①心痛心悸胸胁痛②癫狂痫③肘臂痛④疟疾⑤胃痛呕吐①心悸心痛心烦胸闷②癫狂痫癔病失眠眩晕③肘臂痛胸胁痛④胃痛呕吐呃逆①心悸心痛胸胁痛
②癫狂痫③手腕疼痛
④口舌生疮口臭
刺灸
直刺0.5~1寸。
可灸直刺0.5~1寸。
可灸直刺0.5~1寸。
可灸直刺0.3~0.5寸。
可灸 劳宫
3.定位: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①心悸心痛胸胁痛②癫狂痫
③口舌生疮口臭④掌心热刺灸:直刺0.3~0.5寸。
可灸
中冲
4.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①急救:昏迷中暑中风小儿高热抽搐②心痛心烦③舌强肿痛
热病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可灸手厥阴心包经
2022年8月19日12:40。
第09章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1)。
其支者:循胸出胁(2),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3)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4)出其端。
[本经穴]天池、天泉、曲泽(合)、郄门(郄)、间使(经)、内关(络)、大陵(输、原)、劳宫(荥)、中冲(井)。
【注释】(1)历络三焦——此指自胸至腹挨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2)胁——乳下旁肋部。
(3)两筋——指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
(4)小指次指——小指侧的次指,即无名指,亦即第四指,下同。
【语译】手厥阴心包经: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和下腹,络于三焦。
它的支干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天泉),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向前臂,走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陵),进入掌中(劳宫),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中冲)。
它的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病候】《灵枢·经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1),心中澹澹(2)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
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注释】(1)支满——支撑胀满的感觉(2)澹澹--音淡。
形容心悸状。
(3)主脉——诸脉皆属于心,心包络是心的外卫,代心受邪,故主脉所生??【语译】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心中热,前臂和肘弯掣强拘急,腋窝部肿胀,甚至胸中满闷,心跳不宁,面赤、眼睛昏黄,喜笑下止。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脉”(心主血脉)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心胸烦闷,心痛,掌心发热。
手厥阴络脉【循行】《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
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别走少阳(1),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
第九讲手阙阴心包经篇心包是我们常说的第六脏,与三焦这个腑相表里,心包经的循行时间为晚上19 -21 点,心包我们常理解为心脏外面的一层包膜,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是不受病的,心脏之病由心包代受,所以心包就是用来保护心脏,让心脏机能正常运行,心包经上的病症跟心脏受到伤害一样的反应,比如脸红、心悸,心率不齐,心痛等,心包络异常可以从其经络的胸募穴膻中及其背输穴厥阴俞压痛来确诊。
三焦是寄于肾的。
心包是寄于膀胱。
心包和三焦是互为表里。
所以由肾引起的腰酸可以通过肾,膀胱,三焦经来治疗。
治耳朵的问题,可以考虑胆,肾,三焦。
心包膜冷却心脏。
防止其过热。
心火大,也可能是心包液不足。
大肠主津,小肠主液。
心包经是通过膻中,中脘,和阴交三穴和三焦经相络,其主干是从腋下天池开始,往上沿上臂内侧至掌中劳宫,出于中指的末端中冲穴,共9 个穴位。
其它五脏属性肝心脾肺肾分属木火土金水,而心包经不一样,心包经从从夏至到冬至属火,从冬至到夏至属水,这样我们在选用心包经上的五俞穴,利用其穴性来治病的时候就要考虑的季节的因素,比如:现在属冬至到夏至间,心包金属水,中冲是其井穴,属木,水生木,那中冲穴是其子穴,当要用中冲穴来泄的时候,根据泄井当泄荥的原则,我们选劳宫穴来用。
当下半年的时候心包经属火,那我们再选子穴时就不是中冲了,而是心包经里属土的穴位,就是大陵穴。
区别就在这里。
心包经主要治疗的病症也和心经上的差不多,主要是胸心循环系统及其对应的神志方面的疾病,以及经络所循行路线上的病症。
心包经是阴经,是降的,手臂中间两个骨头中间走。
三焦寄于肾,心包寄于膀胱。
就是说心包经的根在膀胱经。
是膀胱经的分支。
三焦经是肾的分支。
心包主内,三焦主外。
三焦和心包是表里经。
在耳朵方面的问题,大家看经络走向,可以选胆,三焦。
肾三条经络。
腰酸,腰两侧痛,肾经,膀胱经,三焦经都可以治。
心包和三焦的属性,在夏至到冬至,心包经属火。
冬至到来年的夏至,心包经属水。
夏天的时候,因为身体很热。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接手少阳三焦经
翻译----十二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脉从胸中分出,沿胁肋到达腋下3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沿中指桡侧,出中端桡侧端(中冲穴)。
另一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病候-----是主脉所生病者:主要表现为手心热,肘臂曲伸困难,腋下肿,胸胁胀闷,心痛,心烦,面红,目黄,喜笑无常等。
护心安神,养生第九条经脉:手厥阴心包经原创2021-06-12 10:13·杏林老杜手厥阴心包经图1今天我来讲讲养生第九条经脉:手厥阴心包经,这是一条可以护心安神的经脉。
我们都知道,对于我们的生命活动来讲,心脏功能正常与否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那么,这么重要的心脏,总得保护啊,我们的心包这个脏就是主要负责心脏安保的这个工作。
心包,在祖国医学中也称为心包络,是位于心脏外的一层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功能。
养心可以从心包开始,心包是养心的第一道防线。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有点复杂,它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络于上、中、下三焦。
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出胁部当腋下3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沿中指桡侧至末端中冲穴。
另一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经常按摩心包经,具有护心,醒神开窍之效,对于预防晕车、头晕、中暑等很有意义。
特别是,从每天的时辰运行来看,手厥阴心包经在每天的戌时(即19点~21点),其经气是最旺盛的时候,这是个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时机。
下面是我编写的手厥阴心包经养生歌,供大家参考。
手厥阴心包经养生歌养心宁神心包始,尤善醒神能开窍。
心包养生有三穴,心慌胃痛找曲泽①。
晕车中暑用内关②,养心安神揉劳宫③。
手厥阴心包经图2(注:①曲泽, 肘横纹中,筋内侧凹陷处。
②内关,掌横纹上2寸,两筋中间。
③劳宫,握拳屈指,中指尖处可取。
)附:养生实录,如何防中暑,减少“空调病”?小白菜问:我今年38岁,在一家单位做会计工作,大多数时间坐在办公室做帐办公。
每年过夏天,我是最难受了,经常中暑,只要到太阳底下走一会儿,就感觉浑身不舒服,头痛头晕,恶心想吐,回到单位或空调房子就好多了。
而且天越热,这种现象就越多见。
因此,整个夏天,只要是晴天,我就很少外出,不是在单位,就是“猫”在家里,空调房子里。
这样都有好几年了,我又不愿吃药,不知中医养生能有什么好办法?老中医:一年四季,寒热变换是自然规律。
第九讲手阙阴心包经篇心包是我们常说的第六脏,与三焦这个腑相表里,心包经的循行时间为晚上19-21点,心包我们常理解为心脏外面的一层包膜,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是不受病的,心脏之病由心包代受,所以心包就是用来保护心脏,让心脏机能正常运行,心包经上的病症跟心脏受到伤害一样的反应,比如脸红、心悸,心率不齐,心痛等,心包络异常可以从其经络的胸募穴膻中及其背输穴厥阴俞压痛来确诊。
三焦是寄于肾的。
心包是寄于膀胱。
心包和三焦是互为表里。
所以由肾引起的腰酸可以通过肾,膀胱,三焦经来治疗。
治耳朵的问题,可以考虑胆,肾,三焦。
心包膜冷却心脏。
防止其过热。
心火大,也可能是心包液不足。
大肠主津,小肠主液。
心包经是通过膻中,中脘,和阴交三穴和三焦经相络,其主干是从腋下天池开始,往上沿上臂内侧至掌中劳宫,出于中指的末端中冲穴,共9个穴位。
其它五脏属性肝心脾肺肾分属木火土金水,而心包经不一样,心包经从从夏至到冬至属火,从冬至到夏至属水,这样我们在选用心包经上的五俞穴,利用其穴性来治病的时候就要考虑的季节的因素,比如:现在属冬至到夏至间,心包金属水,中冲是其井穴,属木,水生木,那中冲穴是其子穴,当要用中冲穴来泄的时候,根据泄井当泄荥的原则,我们选劳宫穴来用。
当下半年的时候心包经属火,那我们再选子穴时就不是中冲了,而是心包经里属土的穴位,就是大陵穴。
区别就在这里。
心包经主要治疗的病症也和心经上的差不多,主要是胸心循环系统及其对应的神志方面的疾病,以及经络所循行路线上的病症。
心包经是阴经,是降的,手臂中间两个骨头中间走。
三焦寄于肾,心包寄于膀胱。
就是说心包经的根在膀胱经。
是膀胱经的分支。
三焦经是肾的分支。
心包主内,三焦主外。
三焦和心包是表里经。
在耳朵方面的问题,大家看经络走向,可以选胆,三焦。
肾三条经络。
腰酸,腰两侧痛,肾经,膀胱经,三焦经都可以治。
心包和三焦的属性,在夏至到冬至,心包经属火。
冬至到来年的夏至,心包经属水。
夏天的时候,因为身体很热。
外面也很热。
所以这个时候会过热。
心脏的火就会把热散掉,所以,夏天我们会流汗。
冬天的时候很冷,我们要把热收起来,所以属性就是水。
在子母穴的时候会因为这个变动。
半年换一次。
就像日光节约原理一样的。
心包在中间,汗流不多,心热会往下走,进入小肠,小肠的热会很强,所以冬天小便多,夏天流汗多,小便和汗是同源的。
中医的观念,心脏是不受病的,特别是怀孕最早期的时候,中医认为是一滴真水,所以第一个是肾脏,但看不到肾脏,只有水,这个水就是肾脏。
再一周进入肝脏。
再一个星期进入心脏。
所以在怀孕的最早期,若受到药物的影响,或者妈妈情绪不好,这个时间伤到心脏。
在这个时期男人一定要多让女人,就算平时吵架,起码在这个时期保持很好,心脏就不受病,心脏一过去,那脾就不会受病了。
这是最初期,所以我们常说的先天性心脏病,什么是先天,主要就是这个时期。
所以说做X光的话在怀孕的当月,孩子的心脏一定会受到影响,影响大小而已。
心脏有着呢题是包膜产生的问题而引起心脏病,为什么管心脏叫火,因为它本身不是火,是心脏跳动会产生热。
就用火来代替。
下面分述各个穴位的具体定位穴性及其常用治疗病症■天池穴『取穴方法』天池穴在乳头外一寸,也在第4与5肋间,很好找,说到天池穴,在乳头外侧一寸,这个地方也是妇女有可能乳房里长硬块的地方,如果是在这个位置,就要考虑从心包经上治疗。
乳头外开一寸是心包经的天池。
外开两寸是脾经的天溪。
所以乳腺的地方的肿块,要看长在哪条经络上,取穴是不同的。
近治就是患处,也叫天应穴。
远调的时候就要循经取穴。
所以要知道经络的走向。
『主治』乳中是胃经。
任脉膻中外开两寸是肾经。
知道乳腺这的走向是判断乳腺问题的。
特别是乳腺肿块在的地方,好在相应的经络选穴。
在母乳期间的例外,母乳期间不管是哪里的肿块都选择胃经。
这样确保奶水往下走,不会多余的奶水累积在乳房。
天池穴除了判断乳腺肿块,就是四肢不举,腋下肿的近取穴。
奶水少的可以灸天池,促进乳汁分泌。
■天泉穴『取穴方法』从天池穴经胸往手臂内侧的穴位叫天泉穴,天泉穴在腋横纹头下两寸,在骨头边取穴,天泉穴用得也不多,知道位置就好。
『主治』心包膜和心脏之间是有液体的,起到冷却的作用。
心火过旺,睡不着觉,天泉天池都可以,水可以灭火,带水带泉带井的穴位都有灭火养阴的作用。
也可以泄神门,刺激心包分泌更多的液体。
我们人体的大肠是主津的,可以流动的叫津,通常用合谷穴。
小肠主液,不能流动的是液,通常用后溪。
关节响,骨髓脑髓,心火旺都可以后溪一起。
■曲泽穴『取穴方法』天泉穴往下是曲泽穴,找曲泽的时候这样找,上次我们说过尺泽的找法,就是肘中间有一条大筋,筋的外侧是尺泽,内图片侧即是曲泽。
『主治』曲泽穴是心包经的合穴,属性为水,所以如果是秋天季节,心包经属水,那曲泽穴就是心包经的本穴,属性相同的穴就叫本穴。
曲泽除了利用于穴性用来治疗心脏上的病症,还有一个常用来治的是急性胃痛,因为腑病合治,心包经络三焦,所以象因胃病时间长引起气血不调引起的胃痛,用曲泽穴刺血或针刺,一般几分钟就可以见效。
大筋的外侧是肺经的尺对,内侧就是心包经的曲泽。
阴经木火土金水,水性。
在冬至到夏至的这段时间,心包经是属水的,那曲泽就是他的本穴。
人体的膝盖窝对应我们的手肘内部,所以当一个人的膝盖后面疼委中委阳疼,可以选曲泽,曲池这些地方来调。
■郄门穴『取穴方法』曲泽穴往下是郄门穴,上肢掌面前臂内侧,腕横纹正中直上5寸,掌长肌键与桡侧腕屈肌健之间。
『主治』郄门穴是心包经的郄穴,郄穴主急症痛症,所以当有心脏病突发,心梗,心痛等症,可以快速重按这个郄门穴,症状很快缓解。
去年十月份左右一位客户在公司喝茶,此人本身身体肥胖,心脏功能不是特别好,在喝茶时突然呛到,引起心脏不适,十于秒钟突然往后倒,我正好这个时候在他后面,扶住他身体后快速用手强按其郄门穴,三五秒后恢复意识。
这个穴是急救用的大穴,危急时刻使用,效果快速。
郄门穴,离内关还有一段距离呢■间使穴『取穴方法』郄门穴往下两寸为间使穴,间使穴从腕横纹往上找为三寸,所以也很好找。
『主治』间使穴是心包经的经穴,穴性为金,金生水,所以秋天季节,间使穴是心包经的母穴,所以心脏及心包经上的虚症可以用间使来治;间使穴,常用来治疗手麻,另外讲大肠经的时候讲到一个透穴手法,叫养老透间使,就是从小肠经的养老穴下针,30度角透向心包经的间使穴,专门治疗手腕不能转动扭毛巾的病症,针后就效,非常快。
间使,使就是使者的意思。
心,心包都是主神的。
间使就是与神之间的使者。
简而言之。
所以他可以治疗西医的功能性暂时失常问题。
比如1.糖尿病,胰腺不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失常。
间使+消渴;2.反酸;3手内侧麻4老是拉稀间就是人和神的中间,凡是功能性失常的问题都可以找间使。
糖尿病。
胃返酸,手麻,拉稀,小便不收等。
■内关『取穴方法』间使穴往下一寸是内关,内关由腕横纹往上找为2寸。
『主治』内关穴是心包经上的络穴,络三焦的,同时内关也交通阴维脉,属于八脉交会穴之一,与公孙配合使用治疗一切心胸胃部疾病,比如胸闷,胃痛,气喘,都可以用,内关穴还是我们常用来治疗晕车的一个常用穴位,有晕车的朋友可以在坐车时和平时多按摩内关穴。
中医有诀:心胸取内关,就是但凡心胸部的病症,统统可以取内关来治疗,心脏病,胸肋里的各种症状,都可以取,大家要多用用这个穴。
中风后遗症内关透外关。
癫痫发作前手内侧麻,扎内关,间使也可以。
扎针时要垂直扎,八针要保持连续的感觉,不对要迅速调整。
内关是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脉就是主管胸腔内部的经络联系,所以说内关可以治疗所以心胸肺胃如哮喘,呃逆,胃痛,呕吐,肋痛,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失眠,等的疾病,同时包括因此产生的情志病如精神分裂,抑郁症等。
内关穴可以止吐也可以催吐,看你想要哪种,按住内关,心里想我要吐就吐出来了,心里想我不要吐我不要吐,那慢慢就回去了。
因为心包经管心脏,管心神,所以心神很重要。
内关是阴维脉的主管穴,手麻还可以内关透外关针灸时,艾灸你可以两边一起灸。
麻是气过来了血过不来。
公孙脾经的主冲脉,公孙加内关治疗一切胃心胸的问题。
中风后遗症,癫痫发作之前的手内侧麻。
■大陵穴『取穴方法』大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大陵穴是心包经的俞穴,穴性为土,如果是夏至到冬至阶段,心包经属火,那火生土,大陵就是心包经上的子穴,那心包经上的实症就可以取大陵来用,大陵穴,一般用艾灸,配神门穴一起,可以治疗失眠,改善睡眠状况,大陵穴还有一个常用来治疗的症状是足跟痛,这个是利用中医取穴原则里的:对称治疗,或说平衡治疗原则,人的大陵对应人体踝部的脚后跟,这种取穴是对称取穴,左脚取右大陵,右脚取左大陵。
大陵穴是心包经的俞穴,也是心包经的原穴,属土性,所以大陵可以清心宁神,又能通于土气通于胃,所以还能用来治疗胃痛的症状。
■劳宫穴『取穴方法』劳宫穴,位于二、三掌骨间,握拳时当中指与无名指两指端中间取之。
劳宫穴的定位,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在第二三掌指间,还有一种认为是在第三四掌骨间。
这两种取法都有人在用,我个人倾向于三四掌骨间的取法。
『主治』劳宫穴是心包经的荥穴,属火,所以夏至到冬至间,劳宫穴是心包经的本穴,荥主热,所以劳宫穴常用于治疗心火过旺之症,可清心泻火,治疗如口舌生疮之类的症状治疗口舌生疮的热症,用手按是不够的,要强刺激,下针或刺血,强点按摩和强刮痧也可以。
中医里少儿治疗发热有一种叫推天河水的手法。
从劳宫穴往上推到曲泽穴,一次推100余下,效果不错,很多有孩子的妈妈爸爸都试过的,有需要的时候可以用用。
劳宫四季都可用,因为在劳宫作为心包经的荥穴时,荥穴就有泄热的功能,所以这个不用看时候。
当一个人身上长疮,又痛又痒的时候,中医有一个歌诀:诸疮痛痒皆属于心,这个时候在劳宫取穴以泄法,并配曲池泄表热,往往针后痛痒大减,几次就好了。
心是君主啊,劳动完了到宫殿里休息,所以心很累的时候揉揉劳宫。
手汗分两种,一种是紧张恐惧的时候,这是肾的问题。
肾属水克到火了。
导致心有问题。
一种是不恐惧不紧张没事也出汗。
是心的问题。
脚也出汗就是肾的问题。
劳宫穴可以止汗。
■中冲心包经最后一个穴位叫中冲,就是中指的指尖,中冲是心包经的井穴,也可以帮助退烧,上次说过,尤其是对于小孩子热入心包,烧到小孩39度以上,甚至昏迷抽搐角弓反张,用中冲,少冲,少泽,刺血都是很好的。
中冲是井穴,可以退烧,心包络直接络到喉咙的舌后,中医说心开窍于舌,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唇,肺开窍于鼻。
除了内脏以外,最主要的是有心包络跟三焦夹在中间,所以内脏跟外面的器官是相连的。
中冲有刺痛,是心肌的问题。
对侧的中冲针或者刺或者灸。
如果两个中指都痛。
是痛的点位置不同,在对侧的痛点扎针。
失眠,中指有异常的颜色。
暗红色是心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