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熟语
- 格式:ppt
- 大小:927.00 KB
- 文档页数:79
“正确使用熟语”参考答案高考真题1、【解析】“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A“捉襟见肘”的意思为“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B“未雨绸缪”中“绸缪”意为“紧密缠缚”。
全词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C“自惭形秽”得意思为“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据释义可知前三项为正确的。
【答案】D2、【解析】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同日而语:指相提并论。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
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据释义可知前三项为错误。
【答案】D3、【解析】陈芝麻烂谷子: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杀回马枪”指重新做原来的工作,此处语境是“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当然不是原来的工作了。
三下五除二:珠算口诀。
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答案】C4、【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该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忍无可忍”要忍受也没法忍受,错误在于不明成语意义,乱用表面意思。
B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C项“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
D项“差强人意”指还令人满意,这里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考生容易理解成不令人满意的意思,那就大错而特错。
【答案】A5、【解析】“纷至沓来”指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匪夷所思”比喻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B项“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句子所谈是虽有一些发射台已搬下山,但对实现净空作用太小,因而使用不当。
【答案】B6、【解析】B项中“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正确使用熟语教案教案题目:正确使用熟语教学目标:1.了解熟语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常见熟语的意义和用法;3.能够正确运用熟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1.常见熟语的意义和用法;2.熟语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1.区分熟语的意义和用法;2.运用熟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1.PPT演示;2.学生练习用的熟语卡片;3.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问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引入熟语话题:请学生回答,他们知道什么是熟语吗?熟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熟语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引导学生一起讨论熟语的定义。
2.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熟语的定义:熟语是通过长期的使用而形成并广泛流传的固定词组,它们通常不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具有固定的用法和特点。
3.讲解熟语的特点:熟语一般由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单词组成,具有固定和不可分割的字面意思,并且可以被运用到不同的语境中。
三、介绍常见熟语的意义和用法(20分钟)1.使用PPT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熟语,包括:- 始终如一(consistently)- 神奇的力量(the magic touch)- 谈论(talk of the town)- 悬而未决(up in the air)- 换言之(in other words)2.对于每个熟语,解释其意义和常见的用法,并提供语境示例。
四、熟语练习(20分钟)1.给每个学生分发准备好的熟语卡片。
2.两两搭配,学生之间互相出示自己的熟语卡片,然后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3.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口头使用熟语造句。
五、熟语运用小练习(20分钟)1.在黑板上列出几个句子,每个句子中都有一个空格,可以用一个熟语填充。
2.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填空练习,并互相检查答案。
3.请学生上台逐一解释填空熟语的意义和用法,并在黑板上进行整理。
六、巩固与拓展(15分钟)1.练习使用熟语比赛: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让每组进行一对一的口语竞赛,使用熟语进行对话。
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熟语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它具有简洁、形象、准确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虽然熟语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地运用熟语。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熟语,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
一、了解熟语的含义和用法在运用熟语之前,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熟语通常具有固定的结构和固定的含义,因此,只有准确地理解熟语的含义,才能正确地将其运用于写作中。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词典、语法书籍等来学习熟语的含义和用法,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
二、注意熟语的搭配熟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是写作中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
不同的熟语搭配可能会表达不同的意思,因此,运用熟语时一定要注意其搭配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积累大量的语料,学习熟语的常见搭配,以及其中的一些特殊用法,从而加深对熟语搭配的理解和记忆。
三、灵活运用熟语在写作中,灵活运用熟语可以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性。
一方面,可以根据具体的写作目的和情感表达,选择适合的熟语进行运用。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展或变换熟语的结构和用法,使表达更富有创意和独特性。
灵活运用熟语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熟语的运用能力。
只有在拥有广泛的词汇储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熟语。
因此,建议读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不断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可以通过记忆和使用词汇卡片来巩固词汇记忆,提升词汇运用的能力。
五、注意熟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使用差异熟语的使用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需要在学习使用熟语时注意这些差异。
对于非母语使用者来说,了解自己所在语言环境中熟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语言环境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比较和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熟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总之,学会正确运用熟语是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熟语是指在日常生活和语言表达中经常使用的固定搭配的词语,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共同的理解。
正确使用熟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还能够展示出个人的语言能力和修养。
本文将从学习熟语的重要性、正确理解熟语的含义、积累熟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
一、学习熟语的重要性学习熟语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
首先,熟语在语言交流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正确地使用熟语能够使表达更加简明扼要,增加语言的凝练和煦,使得沟通更加流畅。
其次,熟语往往涵盖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是国家、地区甚至不同群体共同认同和理解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掌握熟语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文化,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
最后,运用熟语能够展示个人的语言修养和能力,提升个人形象和专业素养。
二、正确理解熟语的含义正确理解熟语的含义是学习运用熟语的首要任务。
虽然熟语的字面意思可能与实际含义不同,但它们蕴含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结构。
要想准确理解熟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注意了解熟语的历史来源。
每个熟语都有其独特的起源和演变过程,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真正含义。
例如,“一蹴而就”这个熟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晋书·何晏传》中的故事,意为在一瞬间取得巨大成就。
其次,要注意研究熟语的搭配词汇和上下文。
熟语往往与特定的词语或者语境有关联,只有了解其常见搭配和使用场景,才能够正确应用到语言表达中。
例如,“人山人海”这个熟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聚集、拥挤的场景。
最后,要注意学习熟语的相关典故和寓意。
许多熟语都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或者民间传说,了解其中的典故和寓意,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例如,“纸上谈兵”这个熟语意指只会纸上谈兵,而缺少实际行动。
三、积累熟语的方法积累熟语是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基础。
下面介绍几种积累熟语的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阅读来积累熟语。
阅读是扩展词汇和了解语言用法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专业书籍等,不仅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熟语,还能够了解其正确的用法和含义。
正确使用熟语第一课时一、熟语的类型:“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1、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例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
2、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
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3、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4、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5、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 (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
(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
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
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二、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了解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对于解答熟语类题目是有帮助的。
下面介绍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熟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熟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熟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范文一:作文题目: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你好,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在写作时,我们常常会用到成语、谚语等熟语,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无法达到写作的效果,还会犯下很多低级错误,所以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如何正确使用熟语。
首先,我们要理解熟语的含义。
熟语是经过长期使用并被许多人广泛接受、启用的特定词语或表达方式,其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口头禅等。
我们在使用时不仅要明确它的含义,还要了解它的来源和使用情景。
只有这样,在文章中才能恰到好处的运用,起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们要避免滥用熟语。
熟语确实可以让文章更加文雅,但是用太多熟语会显得矫情和刻意,请理性使用,让它们成为文章点缀,而不是成为文章的主旨。
此外,我们要注意不要误用熟语,如果不确定其含义,千万不要随意使用,以免出现错误。
再次,我们要注意熟语的用法。
熟语的语境很重要,同样的熟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含义不同。
在使用时我们要注意语境,把握好熟语的使用时机,不要盲目套用,以免出现“小题大做”、“画蛇添足”的错误。
最后,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可以多进行积累和总结。
积累不仅包括阅读和听取他人的实践经验,还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反思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区分专业用语和文化用语,所以一定要准确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出自己写作中经常使用的熟语,然后尝试换一种表述方式,拓展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熟语真正为我们所用,更好的促进作文的成就。
总之,正确使用熟语的重要性无需赘言,所以我们应该在写作中积极运用并坚持不懈地学习,逐渐掌握其使用技巧,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要点分析:本文是围绕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展开一系列的写作思考,文章主线明晰。
文章首先定义了熟语的含义,然后作出了正确使用熟语的三个方面的建议,分别是理解熟语的含义、避免滥用和注意熟语的用法。
最后提出了如何积累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使用和掌握熟语的能力。
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熟语是一种在语言中广泛使用的固定搭配,由于其简洁明了且具有表达力,熟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熟语的运用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否则使用不当可能引发误解或给读者留下糟糕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以帮助读者在表达中更加准确地使用熟语。
一、理解熟语的含义和用法要正确运用熟语,首先要对其含义和用法有深入的理解。
熟语的意思通常与其文字形式并不完全一致,需要根据上下文加深对其真正含义的理解。
例如,“画蛇添足”这个熟语并不是真的意味着要在画的蛇身上添加额外的足部,而是指做多余的事情或做得过头了。
因此,在应用熟语时,要确保正确把握其实际含义,避免误用或歪曲其原本的意思。
二、了解熟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语境熟语通常反映了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共同认知和共识。
因此,了解熟语的文化背景对正确运用熟语至关重要。
例如,要正确理解和运用“一箭双雕”的熟语,需要知道它源自于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特定情节,表达的意思是一举两得或一次解决多个问题。
此外,熟语的使用也与社会语境有关。
有些熟语在特定行业或领域中较为常见,而在其他领域可能不常使用或不具备相同的含义。
因此,要根据具体的交流环境和读者对象,选择合适的熟语进行表达。
三、运用熟语使表达更生动和形象熟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形象生动,可以用较短的语句传达复杂的含义。
正确运用熟语可以使表达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文章的品质。
例如,用“一石二鸟”来形容一次行动达到了两个目标,比使用长篇大论的叙述方式更加简洁直观。
此外,熟语可以帮助概括复杂的现象或表达特定的态度和观点。
比如,“亡羊补牢”熟语形象地揭示了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和及时补救的必要性。
四、巧妙运用熟语提升表达的水平除了基本的熟语运用,巧妙地运用熟语可以使表达更富创意和亮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巧妙运用熟语的技巧:1. 扩展熟语:通过对熟语进行扩展,引用或变换,以增加表达的新鲜度和独创性。